1281 -1290

1281 1290

按照現在的經驗,但凡考試之前,即使平日怒目相向,這時家長也得說幾句好話,天大的事情考完再說,徐知府偏偏選擇這個時候開口,實在讓人費解。

然而我理解了。

就從現在開始吧,因爲在你的前方,將有更多艱難的事情在等待着你,到那時,你唯一能依靠的人,只有你自己。

這是一個父親,對即將走上人生道路的兒子的最後祝福。

徐時行沉默地上路了。我相信,他應該也是明白的,因爲在那一年會試中,他是狀元。

中了狀元的徐時行回到了老家,真相已明,恩情猶在,所以他正式提出要求,希望能夠歸入徐家。

辛苦養育二十多年,而今狀元及第,衣錦還鄉,再認父母,收穫的時候到了。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的父親拒絕了這個請求,希望他迴歸本家,認祖歸宗。

很明顯,在這位父親的心中,只有付出,沒有收穫。

無奈之下,徐時行只得懷着無比的歉疚與感動,回到了申家。

天上終於掉餡餅了,狀元竟然都有白撿的。雖說此時他的生父已經去世,但申家的人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的請求,敲鑼打鼓,張燈結綵地把他迎進了家門。

從此,他的名字叫做申時行。

曲折的身世,幸福的童年,從他的養父身上,申時行獲取了人生中的第一個重要經驗,並由此奠定了他性格的主要特點:

做人,要厚道。

然後當厚道的申時行進入朝廷後,才發現原來這裡的大多數人都很不厚道。

在明代,只要進了翰林院,只要不犯什麼嚴重的政治錯誤,幾年之後,運氣好的就能分配到中央各部熬資格,有才的入閣當大學士,沒才的也能混個侍郎、郎中,就算點背,派到了地方,官也升得極快,十幾年下來,做個地方大員也不難。

有鑑於此,每年的庶吉士都是各派政治勢力極力拉攏的對象。申時行的同學裡,但凡機靈點的,都已經找到了後臺,爲錦繡前程做好準備。

申時行是狀元,找他的人自然絡繹不絕,可這位老兄卻是巍然不動,誰拉都不去,每天埋頭讀書,毫不顧及將來的仕途。同學們一致公認,申時行同志很老實,而從某個角度講,所謂老實,就是傻。

然而事情的發展證明,老實人終究不吃虧。

明朝那些事兒6[1282]

要知道,那幾年朝廷是不好混的,先是徐階鬥嚴嵩,過幾年,高拱上來鬥徐階,然後張居正又出來鬥高拱,總而言之是一塌糊塗。今天是七品言官,明天升五品郎中,後天沒準就回家種田去了。

你方唱罷我登場,上臺洗牌是家常便飯,世事無常,跟着誰都不靠譜,所以誰也不跟的申時行笑到了最後。當他的同學紛紛投身朝廷拼殺的時候,他卻始終呆在翰林院,先當修撰,再當左庶子。中間除了讀書寫文件外,還主持過幾次講學(經筵),教過一個學生,叫做朱翊鈞,又稱萬曆。

俗語有云,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一晃十年過去,經過無數清洗,到萬曆元年,嘉靖四十一年的這撥人,衝在前面的,基本上都廢了。

就在此時,一個人站到了申時行的面前,對他說,跟着我走。

這一次,申時行不再沉默,他同意了。

因爲這個人是張居正。

申時行很老實,但不傻。這十年裡,他一直在觀察,觀察最強大的勢力,最穩當的後臺,現在,他終於等到了。

此後他跟隨張居正,一路高歌猛進,幾年內就升到了副部級禮部侍郎,萬曆五年(1577),他又當上了吏部侍郎,一年後,他迎來了自己人生的第二個轉折點。

萬曆六年(1578),張居正的爹死了,雖說他已經獲准奪情,但也得回家埋老爹。爲保證大權在握,他推舉年僅四十三歲的申時行進入內閣,任東閣大學士。

歷經十幾年的苦熬,申時行終於進入了大明帝國的最高決策層。

但是當他進入內閣後,他才發現,自己在這裡只起一個作用——湊數。

因爲內閣的首輔是張居正,這位仁兄不但能力強,脾氣也大,平時飛揚跋扈,是不折不扣的猛人。

一般說來,在猛人的身邊,只有兩個選擇,要麼當敵人,要麼當僕人。

申時行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他很明白,像張居正這種狠角色,只喜歡一種人——聽話的人。

申時行夠意思,張居正也不含糊,三年之內,就把他提爲吏部尚書兼建極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傅(從一品)。

但在此時的內閣裡,申時行還只是個小字輩,張居正且不說,他前頭還有張四維、馬自強、呂調陽,一個個排過去,才能輪到他。距離那個最高的位置,依然是遙不可及。

申時行倒也無所謂,他已經等了二十年,不在乎再等十年。

明朝那些事兒6[1283]

可他萬萬沒有想到,不用等十年,一年都不用。

萬曆十年(1582)張居正死了。

樹倒猢猻散。隱忍多年的張四維接班,開始反攻倒算,重新洗牌,局勢對申時行很不利,因爲地球人都知道他是張居正的親信。

在這關鍵時刻,申時行第一次展現了他無與倫比的“混功”。

作爲內閣大學士,大家彈劾張居正,他不說話;皇帝下詔剝奪張居正的職務,他不說話;抄張居正的家,他也不說話。

但不說話,不等於不管。

申時行是講義氣的,抄家抄出人命後,他立即上書,制止情況進一步惡化。還分了一套房子,十傾地,用來供養張居正的家屬。

此後,他又不動聲色地四處找人做工作,最終避免了張先生被人從墳裡刨出來示衆。

張四維明知申時行不地道,偏偏拿他沒辦法。因爲此人辦事一向是滴水不漏,左右逢源,任何把柄都抓不到。

但既然已接任首輔,收拾個把人應該也不太難,在張四維看來,他有很多時間。

然而事與願違,張首輔還沒來得及下手,就得到了一個消息——他的父親死了。

死了爹,就得丁憂回家,張四維不願意。當然,不走倒也可以,奪情就行,但五年前張居正奪情的場景還歷歷在目。考慮到自己的實力遠不如張居正,且不想被人罵死,張四維毅然決定,回家蹲守。

三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此時,老資格的呂調陽和馬自強都走了,申時行奉命代理首輔,等張四維回來。

一晃兩年半過去了,眼看張先生就要功德圓滿,勝利出關,卻突然病倒了。病了還不算,兩個月後,竟然病死了。

上級都死光了,進入官場二十三年後,厚道的老好人申時行,終於超越了他的所有同學,走上了首輔的高位。

一個新的時代,將在他的手中開始。

取勝之道

就工作能力而言,申時行是十分卓越的,雖說比張居正還差那麼一截,但在他的時代,卻是最爲傑出的牛人。

因爲要當牛人,其實不難,只要比你牛的人死光了,你就是最牛的牛人。

就好比你上世紀三十年代和魯迅見過面,給胡適鞠過躬,哪怕就是個半吊子,啥都不精,只要等有學問、知道你底細的那撥人都死絕了,也能弄頂國學大師的帽子戴戴。

明朝那些事兒6[1284]

更何況申時行所面對的局面,比張居正時要好得多:首先他是皇帝的老師,萬曆也十分欣賞這位新首輔;其次,他很會做人,平時人緣也好,許多大臣都擁戴他;加上此時他位極人臣,當上了大領導,一切似乎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不過,只是似乎而已。

所謂朝廷,就是江湖。即使身居高位,掃平天下,也絕不會缺少對手。因爲在這個地方,什麼都會缺,就是不缺敵人。

張四維死了,但一個更爲強大的敵人,已經出現在他的面前。

而這個敵人,是萬曆一手造就的。

張居正死後,萬曆得到了徹底的解放。沒人敢管他,也沒人能管他,所有權力終於回到他的手中。他準備按自己的意願去管理這個帝國。

但在此之前,他還必須做一件事。

按照傳統,打倒一個人是不夠的,必須把他徹底搞臭,消除其一切影響,纔算是善莫大焉。

於是,一場批判張居正的活動就此轟轟烈烈展開。

張居正在世的時候,吃虧最大的是言官。不是罷官,就是打屁股,日子很不好過,現在時移勢易,第一個跳出來的自然也就是這些人。

萬曆十二年(1584)三月,御史丁此呂首先發難,攻擊張居正之子張嗣修當年科舉中第,是走後門的關係戶云云。

這是一次極端無聊的彈劾,因爲張嗣修中第,已經是猴年馬月的事,而張居正死後,他已被髮配到邊遠山區充軍。都折騰到這份上了,還要追究考試問題,是典型的沒事找事。

然而事情並非看上去那麼簡單,事實上,這是一個設計周密的陰謀。

丁此呂雖說沒事幹,卻並非沒腦子,他十分敏銳地察覺到,只要對張居正問題窮追猛打,就能得到皇帝的寵信,

這一舉動還有另一個更陰險的企圖:當年錄取張嗣修的主考官,正是今天的首輔申時行。

也就是說,打擊張嗣修,不但可以獲取皇帝的寵信,還能順道收拾申時行,把他拉下水,一箭雙鵰,十分狠毒。

血雨腥風就此而起。

申時行很快判斷出了對方的意圖,他立即上書爲自己辯解,說考卷都是密封的,只有編號,沒有姓名,根本無法舞弊。

萬曆支持了他的老師,命令將丁此呂降職調任外地,大家都鬆了一口氣。

然而這道諭令的下達,纔是暴風雨的真正開端。

明朝那些事兒6[1285]

明代的言官中,固然有楊繼盛那樣的孤膽英雄,但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團伙作案。一個成功言官的背後,總有一撥言官。

丁此呂失敗了,於是幕後黑手出場了,合計三雙。

這三個人的名字,分別是李值、江東之,羊可立。在我看來,這三位仁兄是名副其實的“罵仗鐵三角”。

之所以給予這個榮譽稱號,是因爲他們不但能罵,還很鐵。

李、江、羊三人,都是萬曆五年(1577)的進士。原本倒也不熟,自從當了御史後,因爲共同的興趣和事業(罵人)走到了一起,在戰鬥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併成爲了新一代的攪屎棍。

之所以說新一代,是因爲在他們之前,也曾出過三個極能鬧騰的人,即大名鼎鼎的劉臺、趙用賢、吳中行。這三位仁兄,當年曾把張居正老師折騰得只剩半條命,十分湊巧的是,他們都是隆慶(1571)五年的進士,算是老一代的鐵三角。

但這三個老同志都還算厚道人,大家都捧張居正,他們偏罵,這叫義憤。後來的三位,大家都不罵了,他們還罵,這叫投機。

丁此呂的奏疏剛被打回來,李植就衝了上去,槍口直指內閣的申時行。還把管事的吏部尚書楊巍搭了上去,說這位人事部長逢迎內閣,貶低言官。

話音沒落,江東之和羊可立就上書附和,一羣言官也跟着湊熱鬧,輿論頓時沸沸揚揚。

шωш⊙ ttka n⊙ ¢ 〇

對於這些舉動,申時行起先並不在意:丁此呂已經滾蛋了,你們去鬧吧,還能咋地?

然而出人意料的事情發生了。幾天以後,萬曆下達了第二道諭令,命令丁此呂留任,並免除應天主考高啓愚(負責出考題)的職務。

這是一個十分危險的政治信號。

其實申時行並不知道,對於張居正,萬曆的感覺不是恨,而是痛恨。這位曾經的張老師,不但是一個可惡的奪權者,還是籠罩在他心頭上的恐怖陰影。

支持張居正的,他就反對,反對張居正的,他就支持!無論何人、何時、何種動機。

這纔是萬曆的真正心聲,上次趕走丁此呂,不過是給申老師一個面子,現在面子都給過了,該怎麼來,咱還怎麼來。

申時行明白,大禍就要臨頭了:今天解決出考題的,明天收拾監考的,殺雞儆猴的把戲並不新鮮。

明朝那些事兒6[1286]

情況十分緊急,但在這關鍵時刻,申時行卻表現出了讓人不解的態度,他並不發文反駁,對於三位御史的攻擊,保持了耐人尋味的沉默。

幾天之後,他終於上疏,卻並非辨論文書,而是辭職信。

就在同一天,內閣大學士許國、吏部尚書楊巍同時提出辭呈,希望回家種田。

這招以退爲進十分厲害,刑部尚書潘季馴、戶部尚書王璘、左都御史趙錦等十餘位部級領導紛紛上疏,挽留申時行。萬曆同志也手忙腳亂,雖然他很想支持三位罵人干將,把張居正整頓到底,但爲維護安定團結,拉人幹活,只得再次發出諭令,挽留申時行等人,不接受辭職。

這道諭令有兩個意思,首先是安慰申時行,說這事我也不談了,你也別走了,老實幹活吧。

此外,是告訴江、羊、李三人,這事你們幹得不錯,深得我心(否則早就打屁股了),但到此爲止,以後再說。

事情就此告一段落,然而之後的發展告訴了我們,這一切,只不過是熱身運動。

問題的根源,在於“鐵三角”。科場舞弊事件完結後,這三位拍對了馬屁的仁兄都升了官:江東之升任光祿寺少卿,李植任太僕寺少卿,羊可立爲尚寶司少卿。

太僕寺少卿是管養馬的,算是助理弼馬溫,正四品。光祿寺少卿管吃飯宴請,是個肥差,正五品。尚寶司少卿管公章文件,是機要部門,從五品。

換句話說,這三個官各有各的好處,卻並不大,可見萬曆同志心裡有譜:給你們安排好工作,小事來幫忙,大事別摻和。

這三位兄弟悟性不高,沒明白其中的含義,給點顏色就準備開染坊。雖然職務不高,權力不大,卻都很有追求,可謂是手攥兩塊錢,心懷五百萬,歡欣鼓舞之餘,準備接着幹。

而這一次,他們吸取了上次的教訓,打算捏軟柿子,將矛頭對準了另一個目標——潘季馴。

可憐潘季馴同志,其實他並不是申時行的人。說到底,不過是個搞水利的技術員,高拱在時,他幹,張居正在時,他也幹,是個標準的老好人,無非是看不過去,說了幾句公道話,就成了打擊對象。

話雖如此,但此人一向人緣不錯,又屬於特殊科技人才,還幹着司法部部長(刑部尚書),不是那麼容易搞定的。

可是李植只用了一封奏疏,就徹底終結了他。

祝大家元宵節愉快!

當年明月

2008年2月21日

明朝那些事兒6[1287]

這封奏疏徹底證明了李先生的厚黑水平,非但絕口不提申時行,連潘技術員本人都不罵。只說了兩件事——張居正當政時,潘季馴和他關係親密,經常走動,張居正死後抄家,他曾幾次上書說情。

這就夠了。

申時行的親信,不要緊;個人問題,不要緊;張居正的同夥,就要命了。

沒過多久,兢兢業業的潘師傅就被革去所有職務,從部長一踩到底,回家當了老百姓。

這件事幹得實在太過齷齪,許多言官也看不下去了。御史董子行和李棟分別上書,爲潘季馴求情,卻被萬曆駁回,還罰了一年工資。

有皇帝撐腰,“鐵三角”越發肆無忌憚,把戰火直接燒到了內閣的身上,而且下手也特別狠,明的暗的都來。先是寫匿名信,說大學士許國安排人手,準備修理李植、江東之。之後又明目張膽地彈劾申時行的親信,不斷髮起挑釁。

部長垮臺,首輔被整,鬧到這個份上,已經是人人自危,鬼才知道下個倒黴的是誰。連江東之當年的好友,刑科給事中劉尚志也憋不住了,站出來大吼一聲:

“你們要把當年和張居正共事過的人全都趕走,才肯幹休嗎(盡行罷斥而後已乎)?!”

然而讓人費解的是,在這片狂風驟雨之中,有一個人卻始終保持着沉默。

面對漫天陰雲,申時行十分之鎮定,既不吵,也不鬧,怡然自得。

這事要換在張居正頭上,那可就了不得了。以這位仁兄的脾氣,免不了先回罵兩句,然後親自上陣,罷官、打屁股,搞批判,不搞臭搞倒誓不罷休。劉臺、趙用賢等人,就是先進典型。

就能力與天賦而言,申時行不如張居正,但在這方面,他卻遠遠地超越了張先生。

申首輔很清楚,張居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政務天才。而像劉臺、江東之這類人,除了嘴皮子利索,口水旺盛外,幹工作也就是個白癡水平。和他們去較真,那是要倒黴的,因爲這幫人會把對手拉進他們的檔次,並憑藉自己在白癡水平長期的工作經驗,戰勝敵人。

所以在他看來,李植、江東之這類人,不過是跳樑小醜,並無致命威脅,無須等待多久,他們就將露出破綻。

所謂寬宏大量,胸懷寬廣之外,只因對手檔次太低。

明朝那些事兒6[1288]

然而“鐵三角”似乎沒有這個覺悟,萬曆十三年(1585)八月,他們再一次發動了進攻。

事情是這樣的,爲了給萬曆修建陵墓,申時行前往大峪山監督施工,本打算打地基,結果挖出了石頭。

在今天看來,這實在不算個事,把石頭弄走就行了。可在當時,這就是個掉腦袋的事。

皇帝的陵寢,都是精心挑選的風水寶地,要保證皇帝大人死後,也得躺得舒坦,竟然挑了這麼塊石頭地,存心不讓皇上好好死,是何居心?

罪名有了,可申時行畢竟只是監工,要把他拉下水,必須要接着想辦法。

經過一番打探,辦法找到了:原來這塊地是禮部尚書徐學謨挑的,這個人不但是申時行的親家,還是同鄉。很明顯,他選擇這塊破地,給皇上找麻煩,是有企圖的,是用心不良的,是受到指使的。

只要咬死兩人的關係,就能把申時行徹底拖下水。而這幫野心極大的人,也早已物色好了首輔的繼任者,只要申時行被彈劾下臺,就立即推薦此人上臺,並藉此控制朝局,這就是他們的計劃。

然而這個看似萬無一失的計劃,卻有兩個致命的破綻。

幾天之後,三人同時上疏,彈劾陵墓用地選得極差,申時行玩忽職守,任用私人,言辭十分激烈。

在規模空前的攻擊面前,申時行卻毫不慌張,只是隨意上了封奏疏說明情況,因爲他知道,這幫人很快就要倒黴了。

一天之後,萬曆下文回覆:

“閣臣(指申時行)是輔佐政務的,你們以爲是風水先生嗎(豈責以堪輿)!?”

怒火中燒的萬曆罵完之後,又下令三人罰俸半年,以觀後效。

三個人被徹底打懵了,他們抓破腦袋,也想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

歸根結底,還是信息工作沒有到位。這幾位仁兄晃來晃去,只知道找地的是徐學謨,卻不知道拍板定位置的,是萬曆。

皇帝大人好不容易親自出手挑塊地,卻被他們罵得一無是處,不出口氣實在說不過去。

不過還好,畢竟算是皇帝的人,只是罰了半年的工資,勵精圖治,改日再整。

可還沒等這三位繼續前進,背後卻又捱了一槍。

剛纔一直登陸不上來,不知何故。

讓大家久等了,抱歉。

當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兒6[1289]

在此之前,爲了確定申時行的接班人選,三個人很是費了一番腦筋,反覆討論,最終拍板——王錫爵。

這位王先生,之前也曾出過場。張居正奪情的時候,上門逼宮,差點把張大人搞得橫刀自盡,是張居正的死對頭,加上他還是李植的老師,沒有更適合的人選了。

看上去是那麼回事,可惜有兩點,他們不知道:其一,王錫爵是個很正派的人,他不喜歡張居正,卻並非張居正的敵人。

其二,王錫爵是嘉靖四十一年進士,考試前就認識了老鄉申時行,會試,他考第一,申時行考第二,殿試,他考第二,申時行第一。

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毛澤東

基於以上兩點,得知自己被推薦接替申時行之後,王錫爵遞交了辭職信。

這是一封著名的辭職信,全稱爲《因事抗言求去疏》,並提出了辭職的具體理由:

老師不能管教學生,就該走人(當去)!

這下子全完了,這幫人雖說德行不好,但畢竟咬人在行,萬曆原打算教訓他們一下後,該怎麼養還怎麼樣。

可這仨太不爭氣,得罪了內閣、得罪了同僚,連自己的老師都反了水,再這麼鬧騰,沒準自己都得搭進去,於是他下令,江東之、李植、羊可立各降三級,發配外地。

家犬就這麼變成了喪家犬,不動聲色之間,申時行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和稀泥的藝術

對申時行而言,江東之這一類人實在是小菜一碟。在朝廷裡呆了二十多年,徐階、張居正這樣的超級大腕他都應付過去了,混功已達出神入化的地步,萬曆五年出山的這幫小嘍羅自然不在話下。

混是一種生活技巧,除個別二桿子外,全世界人民基本都會混。因爲混並不影響社會進步,人類發展,該混就混,該幹就幹,只混不幹的,叫做混混。

申時行不是混混,混只是他的手段,幹才是他的目的。

一般說來,新官上任,總要燒三把火,搞點政績,大幹特幹,然而綜觀申時行當政以來的種種表現,就會驚奇地發現,他的大幹,就是不幹。他的作爲,就是不作爲。

申時行乾的第一件事情,是廢除張居正的考成法。

這是極爲出人意料的一招,因爲在很多人看來,申時行是張居正的嫡系,毫無理由反攻倒算。

明朝那些事兒6[1290]

但申時行就這麼幹了,因爲這樣幹,是正確的。

考成法,是張居正改革的主要內容,工作指標層層落實,完不成輕則罷官,重則坐牢,令各級官員威風喪膽。

在很長時間裡,這種明代的打考勤,發揮了極大效用,有效提高了官員的工作效率,是張居正的得意之作。

但張先生並不知道,這種考成法,有一個十分嚴重的缺陷。

比如朝廷規定,戶部今年要收一百萬兩稅銀,分配到浙江,是三十萬,這事就會下派給戶部浙江司郎中(正五品),由其監督執行。

浙江司接到命令,就會督促浙江巡撫辦理。巡撫大人就會去找浙江布政使,限期收齊。

浙江布政使當然不會閒着,立馬召集各級知府,限期收齊。知府大人回去之後召集各級知縣,限期收齊。

知縣大人雖然官小,也不會自己動手,回衙門召集衙役,限期收齊。

最後幹活的,就是衙役,他們就沒辦法了,只能一家一家上門收稅。

明朝成立以來,大致都是這麼個辦法,就管理學而言,還算比較合理,搞了兩百多年,也沒出什麼大問題。

考成法一出來,事情就麻煩了。

原先中央下達命令,地方執行,就算執行不了,也好商量。三年一考覈,災荒大,刁民多,今年收不齊,不要緊,政策靈活掌握,明年努力,接着好好幹。

考成法執行後,就不行了,給多少任務,你就得完成多少,短斤少兩自己補上,補不上就下課受罰。

這下就要了命了,衙役收不齊,連累知縣,知縣收不齊,連累知府,知府又連累布政使,一層層追究責任,大家同坐一條船,出了事誰也跑不掉。

與其自下而上垮臺,不如自上而下壓臺。隨着一聲令下,各級官吏紛紛動員起來,不問理由,不問藉口,必須完成任務。

於是順序又翻了過來,布政使壓知府,知府壓知縣,知縣壓衙役,衙役……,就只能壓老百姓了。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上級壓下級,下級壓百姓。一般年景,也還能對付過去,要遇上個災荒,那就慘了,衙役還是照樣上門,說家裡遭災,他點頭,說家裡死人,他還點頭,點完頭該交還得交。揭不開鍋也好,全家死絕也罷,收不上來官就沒了,你說我收不收?

以上還算例行公事,到後來,事情越發惡劣。

1541 -15501211 -12200421 -04301431 -14401749 -17501715 -17161725 -17260821 -08300971 -09801481 -14900761 -07701751 -17520941 -09501725 -17260251 -02600641 -06501331 -13401351 -13601743 -17441727 -17280711 -07201031 -10400701 -07100231 -02401733 -17341351 -13601733 -17340251 -02601021 -10300521 -05301707 -17080041 -00500141 -01501733 -17341021 -10300051 -00601211 -12201111 -11201717 -17181755 -17561051 -10601753 -17541591 -16000261 -02700971 -09801681 -16901719 -17201091 -11000431 -04401769 -17701591 -16000451 -04600701 -07101725 -17261081 -10901441 -14500491 -05001571 -15801631 -16401747 -17481541 -15501491 -15001735 -17361733 -17340251 -02601251 -12601721 -17220031 -00400961 -09701191 -12000311 -03201181 -11901401 -14100481 -04901701 --17041751 -17520571 -05800831 -08400261 -02701011 -10201711 -17121691 -17001705 -17061739 -17400631 -06401715 -17161551 -15601081 -10900451 -04600371 -03801723 -17241261 -12700131 -01400911 -09200531 -05400301 -03100121 -01301241 -12500401 -04101737 -1738
1541 -15501211 -12200421 -04301431 -14401749 -17501715 -17161725 -17260821 -08300971 -09801481 -14900761 -07701751 -17520941 -09501725 -17260251 -02600641 -06501331 -13401351 -13601743 -17441727 -17280711 -07201031 -10400701 -07100231 -02401733 -17341351 -13601733 -17340251 -02601021 -10300521 -05301707 -17080041 -00500141 -01501733 -17341021 -10300051 -00601211 -12201111 -11201717 -17181755 -17561051 -10601753 -17541591 -16000261 -02700971 -09801681 -16901719 -17201091 -11000431 -04401769 -17701591 -16000451 -04600701 -07101725 -17261081 -10901441 -14500491 -05001571 -15801631 -16401747 -17481541 -15501491 -15001735 -17361733 -17340251 -02601251 -12601721 -17220031 -00400961 -09701191 -12000311 -03201181 -11901401 -14100481 -04901701 --17041751 -17520571 -05800831 -08400261 -02701011 -10201711 -17121691 -17001705 -17061739 -17400631 -06401715 -17161551 -15601081 -10900451 -04600371 -03801723 -17241261 -12700131 -01400911 -09200531 -05400301 -03100121 -01301241 -12500401 -04101737 -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