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互市

很顯然,畢自嚴早就想到了這一點,預料到會有類似的問題,面對崇禎的突然發問,他是對答如流,沒有絲毫的緊張與急迫之感,張口就予以了迴應。

“啓稟皇上,從察哈爾右翼這些年的表現來看,尤其是三娘子時期,土默特等部落之所以與我朝交好,鮮有侵擾邊境,主要原因就是在於,朝廷開放了與其交界的部分互市,讓他們嚐到了甜頭,有利可圖。”

“同樣的道理,朝廷可以多開放一些互市,主要集中在那些與朝廷較好的部落,讓他們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從而進一步分化瓦解蒙古各部落的內部。”

“如此一來,就能彌補他們在市賞與朝貢方面的損失,還能獲得更多的利益,邊境就能更加的穩定。”

然而,聽到這些話,崇禎的神情發生了變化,由一開始的深深認同,變成了現在的又是點頭,又是搖頭,給人以怪異之感,畢自肅微微一愣,剛想詢問什麼,劉若宰卻站了出來,進行反駁。

“畢大人,下官不是很同意的這種觀點。”

說話之間,劉若宰滿臉的凝重之色,直直地看着畢自嚴,看到對方流露出疑惑的模樣,進而補充道:“開放互市,並未有您想得那麼簡單。”

“互市,從漢朝開始,中原就有了與外族通商的先例,到了唐宋,才納入正規。”

“按理來講,開放互市,能夠進行互通有無,都能夠從中獲利,本是一件雙贏的事情。然而,那些外族獲得銅錢之後,並不是作爲貨幣使用,而是將其消融,鑄造成兵器,反而威脅到邊境的穩定。”

“因此,一旦開放互市,短期之內,或許能夠達到穩定邊境的目的,但時間愈久,獲得的銅鐵越多,那些外族就會蠢蠢欲動起來,不安於貿易所帶來的獲利,更加渴望於劫掠所搶來的財物,可謂是一本萬利。”

然而,畢自肅並未因爲這一番的反駁而有絲毫的慌亂,反而變得愈發鎮定起來,偷偷打量了一眼位於上座的崇禎,看到後者一副不置可否的模樣,心中就是微微鬆了一口氣。

“劉大人,關於你說的這些,本官又豈能不知?”

畢自肅先是反問了一句,身上再次散發出那副從容不迫的氣場,再次擺出一副侃侃而談的模樣,進而徐徐說道:“劉大人,你應該知道,從宋朝開始,與外族進行互市,就禁止了以銅錢買馬,而是用布匹、茶葉、藥材等物作爲支付,也就是當今的茶馬司,因此,也就不存在你所講的那些問題。”

這個時候,相比於兩人的言語爭鋒,崇禎卻想到了更深一層次的問題,如今的大明王朝,由於長久的土地兼併問題,中原的畜牧業遭到嚴重的破壞,對於耕牛之類的牲畜,非常的短缺,都是繼續的東西。

如今之時,在大部分地區,除了那些荒蕪的村落,一個村子也沒有幾頭牛,在未來的一段日子裡,不難想象,隨着土地兼併得到遏制,並予以緩解和解決,還地於民,將會需要大量的耕牛。

否則,大明的農業經濟將會停滯下來,達到一種瓶頸!

像邊境地區,那些遊牧民族,或許他們不擅長耕種和勞作,但手裡掌握着畜牧力量,最不缺的就是牛羊馬,只要將其引進關內,開荒的土地就能夠大幅度增加。

相應地,在短期之內,隨着那些牲畜進入中原,就能收到明顯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畢竟,在這個農業社會裡,想要增加收成,除了無法抵抗的氣候原因,關鍵就是在用於耕種的牛馬。

有了這些牲畜,固定的勞動力之下,老百姓就能耕種更多的土地,就能夠將田地多翻幾遍,使得農作物擁有一個更加適宜的土壤。

與此同時,崇禎想到了另一個名詞,寶鈔!

就在衆人爭執不下之時,崇禎笑了,笑得是那麼燦爛,又顯得是那麼突兀,讓人有一種詭異之感,更是高聲問道:“各位愛卿,你們說,朝廷繼續發行寶鈔怎麼樣?”

剎那間,書房裡的氣氛爲之一滯,頓時安靜了下來,衆人一副驚愕的模樣,更多的是詫異,大眼瞪小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對於“寶鈔”二字,他們並不陌生。

雖然大明寶鈔已經被廢止了一百多年,正德年間就實際上停止了發行,他們這些人還是記憶猶新,有着很深刻的印象。

這種氛圍只是持續了那麼一瞬間,最終還是由工部尚書王永光打破了平靜,接下來的一番言語,將他的忠厚正直和敢於直諫,體現的淋漓盡致。

“皇上,此事萬萬不可,發行寶鈔,雖然有利於一時的使用,減少銅鐵的使用與消耗,但是,卻於國有大害啊~!”

“由於寶鈔的紙質太差,極易於損毀,難以長久使用,而且,寶鈔只發不收,既不能回收,又不分界,致使天下流通的寶鈔越來越多,氾濫成災,貶值極快,很難獲得百姓的認可。”

然而,聽到這些近乎於一口否決的話語,崇禎不僅沒有動怒,生氣,反而露出了一絲欣慰,笑得愈發地燦爛起來,看得衆人心中直發毛,有一種不好的感覺,王永光剛要在說什麼,再進行爭取一下,卻被崇禎笑着給打斷了。

“王尚書,不要這麼着急嘛,寶鈔並不是一無是處,沒有你說得那麼不堪,如果將其予以改進,不僅能夠回收,還能將其兌換成實際的銀錢,並將其製作工藝提高,年年更新,那樣還不行嗎?”

“那...那...那當然好了....”

幾乎是一種條件反射,近乎於喃喃地回了一句,王永光將後面的話語全都嚥了回去,一時不知道該如何反駁?又該說些什麼?..

這個時候,戶部尚書畢自嚴再次站了出來,沉吟了一下,隨即接話道:“嗯...皇上,如果等值發行寶鈔,並能夠回收舊鈔,那當然就好了。如此一來,就能減輕百姓的一些負擔,不必再支付火耗銀錢,溶解散碎銀子,將其鑄成銀錠的花銷。”

緊接着,畢自嚴的語氣一變,變得凝重了許多,臉上的神色更是鄭重無比。

第五百六十五章 兩相對比第八十六章 赴約第一百六十六章 開出條件第三百九十七章 臨別交代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個名額第四百七十三章 新的條件第四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求收藏求推薦)第五百六十一章 前科第五十三章 意義非凡第三百三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一)第三百七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六)第一百四十九章 英國公第四百三十五章 最佳時機第二百零四章 迂迴勸說第六百四十四章 聯繫之處第二百八十九章 絕望的鄭芝龍第三百零二章 要求很簡單第二百三十七章 貨幣戰爭(二)第五章 拍板(求收藏求推薦)第四百零零章衝突第三百一十章 折中第三百一十四章 輿論的可怕之處第八十八章 無奈之舉?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惡魔第五十九章 楊景辰第八十三章 另一種形式的土改第二十三章 敲打(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免除市賞第一百三十七章 試探第四百七十章 島上局勢第一百六十二章 互市第二十八章 一石二鳥第六百五十四章 兼而有之第七十二章 西南風起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惜一切代價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範圍寶鈔試點第一百三十五章 爲奪回外事權做準備第八章 聖意難測(求收藏求推薦)第二百二十七章 誘人的條件第四百五十四章 臺灣島的重要性第五百五十章 大明開出的條件第一百三十五章 爲奪回外事權做準備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報》引起的朝堂震動第六百二十五章 新難題第三十二章 急流勇退第一百零一章 上!第二百零五章 分析第二百八十五章 難言之隱第六百二十二章 延遲第一百零八章 遐想滿天飛(下)(五更)第四百九十三章 皇權與教權的衝突第五百二十三章 多手準備第三百五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四)第四百二十章 《烈士法》第五百三十四章 效果出奇的好第四百零九章 明君聖主的相似點第四百一十一章 轉移注意力第一百三十三章 膽識過人第五百二十章 第一次第二百六十九章 軍中全面推行寶鈔第五百七十三章 拉人頭第三百九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八)第一百零六章 丘兆麟的重要性(三更)第四百八十一章 毛文龍的變化第三百九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五)第一百四十五章 察哈爾右翼之變第二百八十四章 人選第一百零一章 上!第四百二十九章 欣欣向榮第三十三章 赤裸裸地綁票打劫第三百三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密碼和密碼本第五百三十三章 軍隊操練第六百二十六章 漸變的過程第一百零零章 潛在的共識第四百九十三章 皇權與教權的衝突第六百二十章 國情不同第九十五章 暗中謀劃第一百五十二章 收買人心第五百三十七章 同化之策第一百二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三百四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八)第六百二十三章 接地氣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第五百四十五章 吏治改革試點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惡魔第三百一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第四百八十九章 替罪羊第四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求收藏求推薦)第六百一十八章 考成法第二百九十章 董事會(上)第二百二十九章 離間計第六百二十章 國情不同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六)第四百五十七章 理由有三第五百七十二章 成本很高第六百四十六章 解決之策
第五百六十五章 兩相對比第八十六章 赴約第一百六十六章 開出條件第三百九十七章 臨別交代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個名額第四百七十三章 新的條件第四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求收藏求推薦)第五百六十一章 前科第五十三章 意義非凡第三百三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一)第三百七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六)第一百四十九章 英國公第四百三十五章 最佳時機第二百零四章 迂迴勸說第六百四十四章 聯繫之處第二百八十九章 絕望的鄭芝龍第三百零二章 要求很簡單第二百三十七章 貨幣戰爭(二)第五章 拍板(求收藏求推薦)第四百零零章衝突第三百一十章 折中第三百一十四章 輿論的可怕之處第八十八章 無奈之舉?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惡魔第五十九章 楊景辰第八十三章 另一種形式的土改第二十三章 敲打(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免除市賞第一百三十七章 試探第四百七十章 島上局勢第一百六十二章 互市第二十八章 一石二鳥第六百五十四章 兼而有之第七十二章 西南風起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惜一切代價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範圍寶鈔試點第一百三十五章 爲奪回外事權做準備第八章 聖意難測(求收藏求推薦)第二百二十七章 誘人的條件第四百五十四章 臺灣島的重要性第五百五十章 大明開出的條件第一百三十五章 爲奪回外事權做準備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報》引起的朝堂震動第六百二十五章 新難題第三十二章 急流勇退第一百零一章 上!第二百零五章 分析第二百八十五章 難言之隱第六百二十二章 延遲第一百零八章 遐想滿天飛(下)(五更)第四百九十三章 皇權與教權的衝突第五百二十三章 多手準備第三百五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四)第四百二十章 《烈士法》第五百三十四章 效果出奇的好第四百零九章 明君聖主的相似點第四百一十一章 轉移注意力第一百三十三章 膽識過人第五百二十章 第一次第二百六十九章 軍中全面推行寶鈔第五百七十三章 拉人頭第三百九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八)第一百零六章 丘兆麟的重要性(三更)第四百八十一章 毛文龍的變化第三百九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五)第一百四十五章 察哈爾右翼之變第二百八十四章 人選第一百零一章 上!第四百二十九章 欣欣向榮第三十三章 赤裸裸地綁票打劫第三百三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密碼和密碼本第五百三十三章 軍隊操練第六百二十六章 漸變的過程第一百零零章 潛在的共識第四百九十三章 皇權與教權的衝突第六百二十章 國情不同第九十五章 暗中謀劃第一百五十二章 收買人心第五百三十七章 同化之策第一百二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三百四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八)第六百二十三章 接地氣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第五百四十五章 吏治改革試點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惡魔第三百一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第四百八十九章 替罪羊第四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求收藏求推薦)第六百一十八章 考成法第二百九十章 董事會(上)第二百二十九章 離間計第六百二十章 國情不同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六)第四百五十七章 理由有三第五百七十二章 成本很高第六百四十六章 解決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