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個精明的商人

茅元儀略有尷尬,緊張地回了一句之後,似乎是爲了掩飾自己的不自然,轉而又說道:“對了,皇上,鞏駙馬讓微臣轉告一下您,收購的那數萬辣椒,將其一部分研磨成粉,參入火藥之中,製成炮彈,剩下的辣椒還有許多,不知道餘下的辣椒該如何處理?”

“呵呵...我還以爲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呢,原來是那些辣椒啊~!”

崇禎神秘的一笑,心情不錯的回了一句,進而頗爲意味深長的說道:“朕收購那麼的辣椒,不僅僅是爲了將其參入火藥之中,增加炮彈的威力,最主要的是,朕還有其他的用處。”

“那...那...皇上,微臣該如何回覆....”

茅元儀還未說完,就被崇禎極爲乾脆的給打斷了。

“告訴鞏駙馬,他只要看好那些辣椒,不要讓它們發黴受潮,其他的就不用多管了,朕自有大用,怎麼可能會做虧本的買賣?”

喃喃自語一般的說話之時,似有追憶一般,崇禎擡頭看向了天空,若有所思地呢喃道:“馬上就要進入冬天了,想必這些辣椒,又能給朕帶來一筆不菲的收入......”

山西,大同府....

作爲大明與察哈爾右翼的蒙古諸部落的三大貢市,得勝口、新平和守口,這一天卻是格外的熱鬧,就好像沒有不久之間的那場大戰,察哈爾的林丹汗與土默川等蒙古部落的交鋒。

咚咚咚....

隨着一陣沉悶而悠長的鳴鼓之聲,位於大同鎮北約四十五公里的得勝口,此刻,熱鬧的氛圍瞬間被推到了頂峰,達到了極點,集市之上,商賈雲集,絡繹不絕。

尤其是在街道兩側的那些叫賣蒙古人,除了一身的羊皮坎肩的穿着有一些另類,其他的都與漢人無異,口音更是如此,雖不是那種官方語言,但操着一口的山西口音,極爲的純正,熟絡的吆喝之間,他們更像是身着蒙古服的漢人。

“今年的牛羊又肥又壯,肉質絕對鮮美,價格便宜嘍,買得越多,價格還可以商量!”

“看吶~看吶~都是最爲膘肥壯碩的良駒,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來年可就沒有這麼好的馬嘍,就算有,價錢也會比今年的貴上幾成。”

“上好的牛羊馬,如果使用大明寶鈔結算,價格還可以再便宜一到兩成!”

......

相比於街上的熱鬧非常,一些簡陋的酒樓包廂裡,三個精明的商人卻是在暗自嘀咕,滿臉的不解之色。

“範兄,你看朝廷這是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怎麼就一反常規,在這個秋天與蒙古人進行邊貿,開放貢市了呢?這實在是有一些反常啊,其中不會有什麼問題吧?”

“王兄,範某也着實不清楚,這貢市開放的也太突然了,但是,也不像是有問題的樣子,告示上不是有提嘛,從此以後,這貢市分爲春秋兩季,定爲慣例,看來朝廷是想加深與土默特等部落的關係。”

“那就奇怪了,以往之時,朝廷對着遊牧民族最爲防範,巴不得將所有的貢市關閉。”

第三個賊眉鼠眼的商人說完這番話之後,臉上的疑惑之色驟然消失,化爲了那種屬於商人逐利的精明,轉而說道:“算了,不管有沒有什麼問題,但蒙古人的那些皮革卻是真的,着實便宜,值得多購買一些,就是貢市開放的太過突然,帶來的茶葉、絲綢、瓷器等物少了一些,換不了多少貨物。”

聞聽此言,王姓商人和範姓商人同時望了過來,面露驚異之色,幾乎是同時開口,相繼問道:“田兄,難不成,你沒有兌換大明寶鈔?”

然而,田姓商人並未立即回答,反應很是怪異,先是點頭,後是搖頭,如此一番過後,這才沉聲回道:“範兄,王兄,咱們都是自己人,同是爲那人效力,實不相瞞,田某一點都不放心所那個謂的‘大明寶鈔’,哪有真金白銀或者貨物來得實在,讓人放心?”

“雖然兌換了一些大明寶鈔,卻不過是一些小面額的紙幣,或是數文、數十文、幾百文不等,也有幾兩、幾十兩的面額,總數不超過五千兩的大明寶鈔。”

說到這裡,看到兩人那面臉的不解之色,就像詢問什麼,田姓商人微微一笑,很是識趣的解釋道:“之所以如此,田某就是爲了平衡一些細微的價差,尤其是貨物交易差異之處,若是沒有這樣小面額的大明寶鈔補充,作爲小額的結算,單純地以物易物,實在太吃虧了,累積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損失。”

聞聽此言,作爲同是商人的兩人,頓時露出恍然之色,範姓商人更是說道:“如此一來,有了這些小面額的大明寶鈔,就解決了與蒙古人的交易問題,由於以物易物所帶來的結餘小數貨款,完全可以用這些小面額大明寶鈔進行結算。”

另一個王姓商人緊跟着附和道:“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不知道朝廷使用了什麼方法,居然讓那些蒙古人接受了大明寶鈔,可以作爲貨物之間買賣的結算。”

“而且,這樣做的話,可謂是一舉兩得,不僅迴應了朝廷的政策,兌換一些大明寶鈔,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使用大明寶鈔所帶來的的風險。”

“兩位仁兄說得正是!”

田姓商人讚歎了一句,一臉笑眯眯的樣子,顯得很是老謀深算,頗有城府,進而補充道:“使用大明寶鈔的好處雖然多多,但有着歷史的教訓,不可不防,誰知道大明寶鈔能夠流通多久?”

“正好藉助這個機會,在這貢市之上,驗證一下,看一看行情,大明寶鈔是否真得能夠自由兌換成現銀?至於能否用於繳納賦稅,先看看以後的情況再講。如果朝廷突然廢止了大明寶鈔,對於那些蒙古人,朝廷或許會兌現承諾,咱們這些商人可就難講了,可就賠大發了。”

“田兄說得是....田兄說得有理....”

這個時候,在大同城的山西行都司衙門,英國公張維賢與錦衣衛指揮使洛養性相對而站,書房裡只有兩人。

“洛將軍,本國公需要你一個解釋,爲何阻止軍方的行動,截獲那批器械與糧食,捉拿那三個通敵的奸商範永鬥、王登庫和田生蘭。”

看到張維賢如此模樣,憤怒不止,一副沒有說服的理由,他還會一意孤行,洛養性心中無奈的同時,只能暗暗搖頭,流露出苦澀之意,不得不解釋其中的理由。

第二百七十六章 敏銳的洞察力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該改變嗎?第一百二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六十三章 蒼白的安撫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一百五十一章 疑惑第三百零七章 豪氣沖天第四百一十八章 又是錢的問題第五十九章 楊景辰第三百九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八)第二十六章 分化瓦解第二百四十章 貨幣戰爭(五)第二百四十五章 後續(上)第三百四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第二百六十一章 不一樣的反應第六百一十章 少得可憐的稅銀第一百一十九章 不好的感覺第二百零零章 沒有後路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鐵疙瘩”第四百零七章 雙管齊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宗教衝突第一百八十七章 棄翰林院,轉投皇家軍事學院第五百九十九章 自行車?第四百零六章 殺猴儆猴第六百零九章 今時不同於往日第二百五十二章 東南形勢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明錢莊第二百七十八章 化腐朽爲神奇第三百六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八)第八十章 化名第五百一十五章 裁撤衛所制第七十章 茅元儀的意圖第一百六十一章 畢自嚴第三百七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孫祖壽第一百六十五章 免除市賞第六百零七章 好處多多第三百四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六)第四百九十四章 帥才?梟雄?第三百八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個名額第五百三十八章 潛移默化第二十九章 國之大不幸第四百一十八章 又是錢的問題第七十四章 “合適”的內閣首輔第一百二十九章 莫大的恩賜第一百三十章 大搞建設第五十五章 奪情第六十九章 明之滅亡,在其自己第三十四章 懿安皇后第二百零七章 爭執第一百八十七章 棄翰林院,轉投皇家軍事學院第六百四十六章 解決之策第六百五十五章 更遑論潞王府?第五百八十八章 繪製地第二百五十三章 鼎力支持第二百二十四章 開學典禮第二百二十六章 另一項重任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前透露第一百二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一百六十六章 開出條件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之驕女的不幸第一百五十六章 弊大於利第四百三十一章 敲打第四百八十六章 彌天大謊第二百九十二章 最爲粗糙的飛行器第六百零八章 兩全其美第四十六章 優先原則第三百八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三)第五十六章 秦良玉的將令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惜一切代價第一百一十一章 宋獻策的折服第六百三十八章 無限渲染第三十九章 穩定遼東之策第一百一十八章 疑惑不解的張書堂第一百八十八章 南石北王第四百八十六章 彌天大謊第五百一十二章 巨大的貿易順差第四百九十九章 賣個人情第四百六十九章 燙手山芋第五百一十五章 裁撤衛所制第二百二十六章 另一項重任第四十一章 扣下茅元儀第六百四十九章 童試第一章 寒冷的夜第六百四十八章 量化標準第五百六十四章 吏制改革第六百四十一章 事無絕對第五百三十二章 取消兩京制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該改變嗎?第一百零一章 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六百五十二章 理所當然第二百零二章 驟然緊張了起來第二百七十三章 按月分值第四十七章 徐光啓獻策第三百七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三)第六百五十八章 最爲合適的處理方式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大糧倉第四百八十九章 替罪羊
第二百七十六章 敏銳的洞察力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該改變嗎?第一百二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六十三章 蒼白的安撫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一百五十一章 疑惑第三百零七章 豪氣沖天第四百一十八章 又是錢的問題第五十九章 楊景辰第三百九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八)第二十六章 分化瓦解第二百四十章 貨幣戰爭(五)第二百四十五章 後續(上)第三百四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第二百六十一章 不一樣的反應第六百一十章 少得可憐的稅銀第一百一十九章 不好的感覺第二百零零章 沒有後路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鐵疙瘩”第四百零七章 雙管齊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宗教衝突第一百八十七章 棄翰林院,轉投皇家軍事學院第五百九十九章 自行車?第四百零六章 殺猴儆猴第六百零九章 今時不同於往日第二百五十二章 東南形勢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明錢莊第二百七十八章 化腐朽爲神奇第三百六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八)第八十章 化名第五百一十五章 裁撤衛所制第七十章 茅元儀的意圖第一百六十一章 畢自嚴第三百七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孫祖壽第一百六十五章 免除市賞第六百零七章 好處多多第三百四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六)第四百九十四章 帥才?梟雄?第三百八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個名額第五百三十八章 潛移默化第二十九章 國之大不幸第四百一十八章 又是錢的問題第七十四章 “合適”的內閣首輔第一百二十九章 莫大的恩賜第一百三十章 大搞建設第五十五章 奪情第六十九章 明之滅亡,在其自己第三十四章 懿安皇后第二百零七章 爭執第一百八十七章 棄翰林院,轉投皇家軍事學院第六百四十六章 解決之策第六百五十五章 更遑論潞王府?第五百八十八章 繪製地第二百五十三章 鼎力支持第二百二十四章 開學典禮第二百二十六章 另一項重任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前透露第一百二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一百六十六章 開出條件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之驕女的不幸第一百五十六章 弊大於利第四百三十一章 敲打第四百八十六章 彌天大謊第二百九十二章 最爲粗糙的飛行器第六百零八章 兩全其美第四十六章 優先原則第三百八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三)第五十六章 秦良玉的將令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惜一切代價第一百一十一章 宋獻策的折服第六百三十八章 無限渲染第三十九章 穩定遼東之策第一百一十八章 疑惑不解的張書堂第一百八十八章 南石北王第四百八十六章 彌天大謊第五百一十二章 巨大的貿易順差第四百九十九章 賣個人情第四百六十九章 燙手山芋第五百一十五章 裁撤衛所制第二百二十六章 另一項重任第四十一章 扣下茅元儀第六百四十九章 童試第一章 寒冷的夜第六百四十八章 量化標準第五百六十四章 吏制改革第六百四十一章 事無絕對第五百三十二章 取消兩京制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該改變嗎?第一百零一章 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六百五十二章 理所當然第二百零二章 驟然緊張了起來第二百七十三章 按月分值第四十七章 徐光啓獻策第三百七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三)第六百五十八章 最爲合適的處理方式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大糧倉第四百八十九章 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