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扣下茅元儀

“對了,孫承宗,轉告一下袁可立,根據山東的錦衣衛上報的消息,萊陽縣城一帶有白蓮教的教衆出沒,這個邪教有擡頭的趨勢,一旦他就任登、萊巡撫,不僅要配合遼東的官軍抵禦後金,還要清除邪教教徒。”

“什麼?白蓮教這等邪教再次出現了,還是在山東萊陽?”

聞聽此言,孫承宗心裡就是一驚,驚呼過後,進而難以相信的說道:“天啓二年的時候,白蓮教不是被山東總兵楊肇基剿滅了嗎?邪教頭目悉數伏法。”

“孫大人,難道你沒聽說過,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句話嗎?”

反問了這麼一句之時,賈亦韜明顯楞了一下,更多的是驚訝,孫承宗會有如此天真的一面,會問出如此沒有營養的問題?

賈亦韜當然知道天啓二年的白蓮教的造反,表面上來看,是邪教蠱惑人心,帶頭鬧事,實則卻是山東的土地兼併已經非常嚴重,失去土地的百姓越來越多,造反乃是必然結果,白蓮教只是一個引子,頭目徐鴻儒不過是帶個頭而已。

在這個時候,土地兼併的問題愈發的嚴重,再次出現白蓮教,賈亦韜一點都不奇怪。

相比於白蓮教的擡頭,再次出現在萊陽縣,隱隱有禍亂之勢,賈亦韜關心的卻是其中所蘊含的問題,也是大明王朝亟待解決的問題,土地兼併加重,越來越多的百姓流離失所,加入起義的大軍之中。

畢竟,相比於白蓮教的小打小鬧,猶如疥癬之疾,隨後的陝西民亂,起義軍四起,層出不窮,波及數省,更加的讓人頭疼,而土地兼併就是其中很大的誘因。

當然,還有一點不可否認,還有小冰河時期的到來和加劇,天災不斷,使得流離失所的百姓大幅度增加,雙重作用之下,陝西民亂的嚴重也就不足爲奇了。

孫承宗當然也知道民亂的深層次原因,當然也明白流民是滋生邪教的土壤,張了張嘴,結果一句話也沒有說出。

這時,賈亦韜笑了笑,沒有繼續再在白蓮教這件事上糾葛,忽然拋出了一句話,讓孫承宗驚喜莫名,而又意外不已。

“對了,孫愛卿,此去遼東之後,除了總兵之職,需要向朝廷報備、批准,自總兵以下,你可以任意任免武將。但是,有一個前提條件,不可超出軍中的編制。”

“而且,赴任之前,朕賜你尚方寶劍,以及蟒袍加身,帶朕巡視遼東。”

孫承宗激動了,興奮了,佈滿褶子的面容顫動了起來,整個人就像吃了藥一般,全身充滿了幹勁兒,當即就再次磕頭謝恩,同時也完全相信了賈亦韜之言,這位年輕的皇帝真的是給予十二分的支持。

“老臣謝主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對於明朝的武將而言,最大的憋屈之處,莫過於身邊有一個監軍之職,還都是以宦官充當,這些人閹人根本不懂兵事,還好瞎指揮,嚴重影響了武將的作戰。

此刻,得到皇上這樣的允諾,不再派出監軍,孫承宗說不完的高興,同時心裡愈發的自信,對於經略遼東更有把握。

新皇的年紀尚青,智謀或許尚顯不足,無法與老狐狸般的黃豬皮正面交鋒,但孫承宗相信,只要這樣下去,予以足夠的信任,他孫承宗就當得住後金騎兵的鐵騎,並在數年之後,收復整個遼東,兵鋒直指建奴的老巢,建州。

適當的放權,一定的信任,不管是奸佞之臣,還是名將幹吏,都是他們最想從皇上那裡獲得的東西。

這時,似乎想到了什麼,賈亦韜露出古怪之色,淡淡一笑,意味深長的看着已經站起的孫承宗,詢問道:“孫大人,朕聽聞你有一幕僚,文武雙全,精通兵事,既有研究,年紀輕輕,就著有兵書《武備志》,自天啓元年開始,名聲大振,對於遼東的局勢更是極有了解。”

聽着賈亦韜的徐徐講述,孫承宗已經知道說的是誰,但還是不確定地問道:“皇上,您說得莫非是茅元儀?”

“不錯,正是此人!”賈亦韜輕輕點頭,爽朗地脫口而出,迴應了一句,進而又說道:“孫愛卿,雖然茅元儀對遼東的戰事很是熟悉,對你督師遼東大有裨益,但朕還是想將其留在身邊,以作大用。”

“皇上,這是爲何?”

孫承宗着急了,忍不住地問了這麼一句,除了袁崇煥、袁可立,茅元儀和孫元化是他最想用之人,督師遼東的左膀右臂,剛想爲他們某一個總兵之職。

很顯然,賈亦韜並認爲孫承宗的置問是一種冒犯,反而很能理解對方的感受,對於一個主帥而言,文武兼備的部將將會大有助益,太難找了,尤其是對遼東戰事。

因此,賈亦韜表現的極有耐心,緩緩講述了其中的原因。

“孫大人,天啓年間,你曾經擔任過兵部尚書之職,那麼就應該知道,兵備鬆弛,不僅是邊軍,中原的駐軍也是一樣,其中以京師的三大營和禁衛軍尤爲嚴重。”

剎那間,孫承宗心領神會,有一絲明悟,皇上之所以要茅元儀,是想幹什麼了,賈亦韜接下來之言,正好驗證了心中的猜測。

“據朕所知,由於常年缺少真正戰爭的洗禮,沒有打過仗,更是幾乎沒有演練過,京師的三大營和禁衛軍都快變成一羣草包,莫說戰鬥力底下,就連一些火器的使用方法都不知道,談何禦敵?談何拱衛京師?”

“所以,再過段時間,朕準備整頓一下京師的防務,整頓三大營與禁衛軍的軍紀,將那些不合格的兵卒剔除出去,而這就需要一個懂得兵事之人,而不是兵部的那些年紀一大把之人,精於世故,礙於人情,只會阻礙改革,不利於整肅軍紀。”

孫承宗已經沒有了一開始的着急,聽得是頻頻點頭,深以爲然的樣子,對於禁衛軍和三大營的戰鬥力,堪比草包,尤其是武將,這已經不算什麼秘密了。

否則,不管是誰督師遼東,卻鮮有人要三大營陪同,前去遼東助戰,與建奴廝殺。

當然,相比於孫承宗對三大營和禁衛軍的直觀認識,深有體會,賈亦韜之所以知道這些,要簡單得多。

己巳之變,是每個明史專家必知的事件,對於禁衛軍與三大營的表現,抵禦建奴兵圍京師之時,居然不會使用火器,倉促現學之下,反而傷了自己人。

越是到了後期,三大營與禁衛軍越是不堪,只能用作剿匪,鎮壓起義軍。

尤其是李自成攻打京城之後,更是將三大營與禁衛軍的無能暴露無遺,讓後世之人嗤笑。

第一百零三章 削藩的大概策略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惡魔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個名額第五百二十章 第一次第二百零八章 製造混亂第五百七十章 儲藏水源第一百三十一章 心有餘悸第一百七十八章 憤怒的諸將第二百六十一章 不一樣的反應第一百八十章 濃郁的尚武氣息第一百一十二章 “知府”第三百三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八)第六十七章 就那麼爽快的答應了?第五百六十五章 兩相對比第二百九十八章 狼狽爲奸第三百九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七)第五十二章 不甘與慶幸交織在一起第二百八十五章 難言之隱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道高僧代表團第二十六章 分化瓦解第四百一十九章 不差錢第五百三十四章 效果出奇的好第一百八十五章 熱門人選第四百五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六百二十九章 摻沙子第四百七十六章 後果太嚴重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爲奪回外事權做準備第三百四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八)第四十六章 優先原則第四百九十七章 求情第五百七十一章 蒸汽機第六百零二章 啓動後手第四百零七章 雙管齊下第三百八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四)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絕的否定第六百五十九章 新的規則(大結局)第三百四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第五百七十二章 成本很高第四百零六章 殺猴儆猴第五百一十三章 暴利第三百九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五)第四百零三章下定決心第三百二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第五百七十三章 拉人頭第二百五十五章 訓斥第二百五十五章 訓斥第六百五十三章 放棄待遇第三百七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利益的重新再分配第六百二十一章 牴觸與親近第四百三十八章 忠貞營第四百八十八章 盛氣凌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班軍第三百七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四)第一百八十章 濃郁的尚武氣息第二百八十二章 外來的和尚好唸經第三百五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兩柄利劍”第二百四十四章 貨幣戰爭(九)第八十九章 很嚴重第二百五十八章 沒有一點負罪感第六百零七章 好處多多第五百七十章 儲藏水源第二百零八章 製造混亂第五百八十六章 試驗區第六百四十八章 量化標準第二百八十二章 外來的和尚好唸經第四十八章 防患於未然第五百四十一章 配合第五百九十三章 雙喜第五百四十三章 提升第二百一十三章 我也太傻了第四百八十九章 替罪羊第四百三十八章 忠貞營第三百七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第四百九十六章 榜上有名第四百三十一章 敲打第二百五十七章 “活體”試驗第四百八十五章 令人震撼的名單第二百五十八章 沒有一點負罪感第一百四十五章 察哈爾右翼之變第二百四十章 貨幣戰爭(五)第一百四十五章 察哈爾右翼之變第四百二十二章 膽小的朱由棷第四十五章 帶頭作用第六百二十三章 接地氣第五百九十二章 兩碼事兒第二百二十一章 首位商部尚書第一百九十八章 從中漁利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佳時機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花一號第六百五十八章 最爲合適的處理方式第三百三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四)第五百二十六章 遲則生變第六百三十九章 形同第八部第五百五十八章 破壞了大明的根基第三百七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九)第六十章 喜訊
第一百零三章 削藩的大概策略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惡魔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個名額第五百二十章 第一次第二百零八章 製造混亂第五百七十章 儲藏水源第一百三十一章 心有餘悸第一百七十八章 憤怒的諸將第二百六十一章 不一樣的反應第一百八十章 濃郁的尚武氣息第一百一十二章 “知府”第三百三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八)第六十七章 就那麼爽快的答應了?第五百六十五章 兩相對比第二百九十八章 狼狽爲奸第三百九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七)第五十二章 不甘與慶幸交織在一起第二百八十五章 難言之隱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道高僧代表團第二十六章 分化瓦解第四百一十九章 不差錢第五百三十四章 效果出奇的好第一百八十五章 熱門人選第四百五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六百二十九章 摻沙子第四百七十六章 後果太嚴重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爲奪回外事權做準備第三百四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八)第四十六章 優先原則第四百九十七章 求情第五百七十一章 蒸汽機第六百零二章 啓動後手第四百零七章 雙管齊下第三百八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四)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絕的否定第六百五十九章 新的規則(大結局)第三百四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第五百七十二章 成本很高第四百零六章 殺猴儆猴第五百一十三章 暴利第三百九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五)第四百零三章下定決心第三百二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第五百七十三章 拉人頭第二百五十五章 訓斥第二百五十五章 訓斥第六百五十三章 放棄待遇第三百七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利益的重新再分配第六百二十一章 牴觸與親近第四百三十八章 忠貞營第四百八十八章 盛氣凌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班軍第三百七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四)第一百八十章 濃郁的尚武氣息第二百八十二章 外來的和尚好唸經第三百五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兩柄利劍”第二百四十四章 貨幣戰爭(九)第八十九章 很嚴重第二百五十八章 沒有一點負罪感第六百零七章 好處多多第五百七十章 儲藏水源第二百零八章 製造混亂第五百八十六章 試驗區第六百四十八章 量化標準第二百八十二章 外來的和尚好唸經第四十八章 防患於未然第五百四十一章 配合第五百九十三章 雙喜第五百四十三章 提升第二百一十三章 我也太傻了第四百八十九章 替罪羊第四百三十八章 忠貞營第三百七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第四百九十六章 榜上有名第四百三十一章 敲打第二百五十七章 “活體”試驗第四百八十五章 令人震撼的名單第二百五十八章 沒有一點負罪感第一百四十五章 察哈爾右翼之變第二百四十章 貨幣戰爭(五)第一百四十五章 察哈爾右翼之變第四百二十二章 膽小的朱由棷第四十五章 帶頭作用第六百二十三章 接地氣第五百九十二章 兩碼事兒第二百二十一章 首位商部尚書第一百九十八章 從中漁利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佳時機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花一號第六百五十八章 最爲合適的處理方式第三百三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四)第五百二十六章 遲則生變第六百三十九章 形同第八部第五百五十八章 破壞了大明的根基第三百七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九)第六十章 喜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