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 理所當然

在黃宗羲施禮的過程中,兩人一番的寒暄之時,冷曉磊也回到了他的位置,站到崇禎的右後方,靜靜地看着這一幕,神情沒有絲毫的波動。

“黃愛卿,最近幾天裡,京城裡傳得沸沸揚揚的那件事情,想必你已經聽說了吧?”

“嗯,是的,皇上,臣略有耳聞。”

“既然這樣,想必你也有所瞭解,對於朝廷即將重新劃分行政區,官場與民間幾乎是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之所以有這樣的巨大差異,你應該也很清楚,也沒有必要講了。”

崇禎略微了頓了頓,露出沉吟之色,緊接着問道:“那麼,朕想問問,以大明日報今時今日的輿論控制能力,能否改變現在這種情況?能否讓百姓理解朝廷婦人良苦用心?”

黃宗羲的神情很凝重,表現的很是沉穩,並未立即作出迴應,而是面露思索之色,似乎是在思考着什麼?

他當然知道一點,關於民間與官場的爭論點,無非是會不會加賦加稅,增加老百姓的負擔,這本是一個很好解決的事情,以皇上今時今日的威望,百姓對皇上的擁護程度,只要皇上下一道聖旨,通傳天下,聲明不會加賦,就能夠解決問題。

然而,黃宗羲卻也很清楚,皇上不能這樣做。

畢竟,撇開南方不講,北方的災情有着愈演愈烈的趨勢,還是連年發生,尤其是西北方,陝西等地,更是重災區,根據當地的情況,朝廷才予以了一定的減免賦稅,以便老百姓能夠渡過災年。

因此,一旦災情有所減緩,亦或是不再發生,朝廷一定會上調賦稅,恢復原來的水平,如果現在來了這麼一道旨意,不就等於坐蠟了嗎?

更何況,朝廷如今的賦稅水平,已經持續了太久,隨着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收入不斷地增加,自然而然地,賦稅當然也會有所增加。

因此,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講,都不適合頒發這樣的聖旨,去解決問題。

話語雖多,卻只是在黃宗羲和崇禎的一閃即過,時間剛過去不過寥寥幾個呼吸。

“皇上,關於這件事情,恐怕不好解決。”

黃宗羲先是語氣沉重地來了這麼一句話,顯得有一些突兀,這才緩緩正面回答崇禎的問題,神情並不太好。

“皇上,以大明日報今時今日的能力,在兩京十三布政司,雖然都有一個分報社,恐怕還無法引導這種輿論形勢,開導百姓的不理解。”

“而且,最爲重要,也是最爲關鍵的一點就是,大明日報的輿論的讀者,十之**都是讀書人,先不說老百姓不會買報紙,就算是買,就算報紙的內容日趨白話文,恐怕他們也看不懂,認不得,更何談開解他們呢?”

“畢竟,總不可能,每天都派人給老百姓讀報紙吧?就算是這樣做,也不可能將老百姓每天都能聚在一起,聽人念報紙吧?”

黃宗羲的話語說得很中肯,句句都說到了點子上面,崇禎也明白這些,更無法反駁什麼了。

同時,他的心裡也知道,先不說當今的文化普及率很低,能夠讀書識字的人少之又少,單單是報紙的有償性,都使得老百姓望而卻步,不可能養成看報紙的習慣。

這一刻,崇禎也意識到,自己將事情想得過於簡單了,遠不是大明日報的連續報道,可以引導天下的輿論,就能夠解決問題得了的。

與以前的情況不同,行政區的劃分,更加的偏向於中性,不能立馬引起老百姓的共鳴,並不是直接關乎到他們的直接利益,就算是有,短期之內,也是負面的。

何況,還是在諸多的後續政策沒有鋪展開來,新的吏制制度等同於擱置下來的這種情況。

最爲關鍵的是,以前的事情,之所以能夠引導社會的輿論,之所以可以給特定對象帶來巨大的輿論壓力,一來,是社會長期存在的弊病,長久的不公平,老百姓的深惡痛絕,再經過可以引導,自然可以掀起軒然dà bō,製造巨大的輿論聲浪。

二來嘛,那些事情都是短期報道,製造短期輿論就成,而現在的這種情況完全不同,需要長期的疏導。

一時間,場面變得有一些僵硬了起來,兩人誰也沒有再言語,相繼保持了緘默。

“皇上,末將倒是有一個想法,就是不知道對不對?能不能解決問題?”

就在這個時候,崇禎和黃宗羲都感覺束手無策之時,冷曉磊忽然開口了,打破了這種寂靜,看到兩人投過來的目光,尤其是崇禎那帶着笑意的鼓勵眼神,雖然言語,意思卻已經非常明顯了。

在這種注視之下,被人直勾勾地盯着,冷曉磊反而有一些緊張了,更是暗暗嚥了一下口水,略微輕咳了一下,這才帶着輕微的顫音,緩緩開口了。

“皇上,關於這件事情,會不會將官員的薪俸全都轉嫁到老百姓的身上,本就他們的主觀臆測,一種心理的自我暗示,若無事實根據,沒有親身經歷,若是自己想不通,外人根本就無法開解。”

“更何況,莫說皇上沒有這個意思,就算是有,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畢竟,衙門的存在,本就方便了百姓的伸冤,告狀打官司,維持了天下的穩定和秩序,等等,老百姓本就該繳納賦稅。否則的話,朝廷又如何運轉?他們又如何安享太平,好好的過日子?”

聽到這裡,崇禎微微蹙眉,卻未多說什麼,黃宗羲雖然沒有神情的波動,但心裡卻有一些疑惑,這麼淺顯的道理,誰人不知?這可不是解決之策,也不是皇上想要的答案,難道冷曉磊自持受寵,就昏了頭,自以爲是了不成?

就在兩人心存置疑之時,冷曉磊的語氣一變,隨之轉移了話題。

“皇上,末將記得,將天下劃分爲二十個行省之後,將會在其中的一個行省推行吏制改革,實行新的吏制制度,新的吏制制度,老百姓將會擁有更多的權力,很難再受到貪官污吏的欺壓,就算受到了欺壓,亦或是被冤枉了,將會擁有更多的上告途徑......”

第三百三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九)第二十九章 國之大不幸第六百零七章 好處多多第三百零六章 史上最會掙錢的皇帝第一百八十三章 積分制比武第三百四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七)第四百六十八章 迂迴的勸說第七十七章 相同的特點第六百三十六章 心結第二百四十七章 落幕第四百零九章 明君聖主的相似點第三百二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第七十六章 皇家軍事學院第一百一十一章 宋獻策的折服第一百六十四章 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第三百三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五)第二百九十二章 最爲粗糙的飛行器第五百三十四章 效果出奇的好第四百五十章 碾壓第五十九章 楊景辰第二十六章 分化瓦解第三百八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一)第六百三十八章 無限渲染第三百二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第四百六十七章 洋人統治的短板第二十八章 一石二鳥第三百零一章 勝者王侯,敗者寇第四百零五章 東南沿海商道第四百二十九章 欣欣向榮第二百一十五章 明朝發達的火器第一百三十八章 據理反駁第三百四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五)第五百五十一章 導火索第三百五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四)第三百一十五章 身心俱疲第五百五十八章 破壞了大明的根基第六百四十七章 微調第二百一十章 衆人皆疑惑第二百九十八章 狼狽爲奸第一百零二章 震懾第六百二十一章 牴觸與親近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大糧倉第二百六十二章 終於來了第六百五十一章 不想做得太絕第四百六十四章 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第四百二十二章 膽小的朱由棷第四百五十章 碾壓第五百零一章 亦師亦徒第六百五十六章 試運營第六百一十六章 天人交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個精明的商人第二百三十二章 熱門話題第七十五章 武科開試第四百九十二章 大搞軍事演練第五百四十九章 駐軍庫頁島的意義第二百零五章 分析第一百九十五章 取巧手段第八十章 化名第三十五章 逼迫第二百六十三章 扭虧爲盈第二百零一章 援軍到來第一百一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五百二十章 第一次第六十二章 被消磨的文官骨氣第五百零二章 尋找多爾袞的蹤跡第八十二章 遙遙跟隨第四百九十一章 反應不正常第七十七章 相同的特點第二百七十六章 敏銳的洞察力第六百五十四章 兼而有之第六十二章 被消磨的文官骨氣第四百八十一章 毛文龍的變化第六百五十四章 兼而有之第二百六十九章 軍中全面推行寶鈔第五百九十七章 巨大的商機第六百四十章 不好的預感第四百二十九章 欣欣向榮第二百零一章 援軍到來第三百四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九)第九十二章 宋獻策的謀士氣度第三百三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九)第七十九章 荒蕪的良田第二百五十六章 天上一句,土地上一句第四百零一章 最危險之人第四百三十五章 最佳時機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七)第四百一十八章 又是錢的問題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三)第四百三十九章 賜姓第八十四章 慫恿第五百九十五章 莫大殊榮第四百一十九章 不差錢第一百四十一章 尖銳第五百零八章 “增強皇太極的實力”第三百二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第三百五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五)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增一減第三百四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一)第六百四十章 不好的預感第二百八十七章 戰鬥力飆升五倍
第三百三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九)第二十九章 國之大不幸第六百零七章 好處多多第三百零六章 史上最會掙錢的皇帝第一百八十三章 積分制比武第三百四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七)第四百六十八章 迂迴的勸說第七十七章 相同的特點第六百三十六章 心結第二百四十七章 落幕第四百零九章 明君聖主的相似點第三百二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第七十六章 皇家軍事學院第一百一十一章 宋獻策的折服第一百六十四章 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第三百三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五)第二百九十二章 最爲粗糙的飛行器第五百三十四章 效果出奇的好第四百五十章 碾壓第五十九章 楊景辰第二十六章 分化瓦解第三百八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一)第六百三十八章 無限渲染第三百二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第四百六十七章 洋人統治的短板第二十八章 一石二鳥第三百零一章 勝者王侯,敗者寇第四百零五章 東南沿海商道第四百二十九章 欣欣向榮第二百一十五章 明朝發達的火器第一百三十八章 據理反駁第三百四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五)第五百五十一章 導火索第三百五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四)第三百一十五章 身心俱疲第五百五十八章 破壞了大明的根基第六百四十七章 微調第二百一十章 衆人皆疑惑第二百九十八章 狼狽爲奸第一百零二章 震懾第六百二十一章 牴觸與親近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大糧倉第二百六十二章 終於來了第六百五十一章 不想做得太絕第四百六十四章 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第四百二十二章 膽小的朱由棷第四百五十章 碾壓第五百零一章 亦師亦徒第六百五十六章 試運營第六百一十六章 天人交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個精明的商人第二百三十二章 熱門話題第七十五章 武科開試第四百九十二章 大搞軍事演練第五百四十九章 駐軍庫頁島的意義第二百零五章 分析第一百九十五章 取巧手段第八十章 化名第三十五章 逼迫第二百六十三章 扭虧爲盈第二百零一章 援軍到來第一百一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五百二十章 第一次第六十二章 被消磨的文官骨氣第五百零二章 尋找多爾袞的蹤跡第八十二章 遙遙跟隨第四百九十一章 反應不正常第七十七章 相同的特點第二百七十六章 敏銳的洞察力第六百五十四章 兼而有之第六十二章 被消磨的文官骨氣第四百八十一章 毛文龍的變化第六百五十四章 兼而有之第二百六十九章 軍中全面推行寶鈔第五百九十七章 巨大的商機第六百四十章 不好的預感第四百二十九章 欣欣向榮第二百零一章 援軍到來第三百四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九)第九十二章 宋獻策的謀士氣度第三百三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九)第七十九章 荒蕪的良田第二百五十六章 天上一句,土地上一句第四百零一章 最危險之人第四百三十五章 最佳時機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七)第四百一十八章 又是錢的問題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三)第四百三十九章 賜姓第八十四章 慫恿第五百九十五章 莫大殊榮第四百一十九章 不差錢第一百四十一章 尖銳第五百零八章 “增強皇太極的實力”第三百二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第三百五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五)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增一減第三百四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一)第六百四十章 不好的預感第二百八十七章 戰鬥力飆升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