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報》引起的朝堂震動

看着懿安皇后離去的背影,賈亦韜有一些感嘆,更多的是無奈,那種全力之下、卻一拳打在空氣裡的感覺,不管是準備離京的黃立極,還是將要被自己罷官奪職的施鳳來,這些都是魏黨中的核心人物。

現在卻動不得,不能查沒家產,最多也就是放歸,任其離去。

爲官那麼多年,依附魏忠賢那麼久,個個絕對都是隱形的富豪,斂了不少錢財,如今之時,自己卻只能看着這一塊快肥肉從眼前溜走,不能立即“吃下”,無可奈何之下,只能使用這些“策略”,從那些人身上扣一些銀子。

僅僅是想一想,賈亦韜就有一種憋屈的感覺。

“呼...一定要忍住,這些人不過是暫時保管那些錢財而已,只要收拾了朝中的那些魏黨,就能夠慢慢秋後算賬,莫說這些老傢伙只是辭官歸故里,就算逃到天涯海角,依舊可以‘拿’回那些金銀財物。”

賈亦韜暗暗告誡着自己,一定要忍住,即便是財政再如何的拮据,國庫再如何的空虛,都要忍耐住。

形勢比人強,即便是帝王,也有無奈的時候,在某個時候,也不得不低下高貴的頭顱。

第二天的早朝之上,百官剛剛行完禮之後,就見賈亦韜的手裡拿着一份報紙,滿臉的喜悅,一副心情很不錯的樣子,朗聲說道:“各位愛卿,想必大家都看了今天的《大明日報》,不知道對頭版頭條的內容有何感想?”

大殿裡靜悄悄的,氣氛顯得很是詭異,每個官員都有一種悚然的感覺,皇上那看似是在緩緩講述,面帶笑容,卻讓人有一種冷冽之感,言語雖然不多,卻暗含着咄咄逼人。

畢竟,言語雖然稀鬆平常,但結合大明日報的今天報道,卻別有意外,讓人不得不深想。

大明日報已經正式運營了好幾天,幾乎是在皇權的強制之下,每天的早朝之前,每個京官都會買一份大明日報,每每看到上面的報道,犀利而尖銳的內容,都會讓人情不自禁的倒吸一口冷氣。。

當然,百官之所以買大明日報,主要還是以爲,每次早朝的開場白,幾乎都是報紙的頭版頭條,那些極其尖銳的問題,什麼黨爭啊,什麼官員尸位素餐啊,什麼不作爲啊,等等。

凡之種種,由不得這些官員不重視。

這些問題幾乎每個官員心裡都很清楚,確確實實存在,以前的時候,都有一個默契的共識,心裡清楚就行,不能將這些問題拿到檯面上。

然而,現在這些問題卻被公之於衆,官場上的潛規則完全曝光在天下,不管是東林黨,還是魏黨餘孽,都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心中惱怒不已,對黃宗羲的憤恨與日俱增。

此刻,回想大明日報今天的的頭版頭條,百官的目光就有意無意地掃向工部給事中顏繼祖的身上,恨得牙根癢癢。

看着默然不語的文武百官,賈亦韜的目光逡巡不定,嘴角微微上揚,勾勒出不易察覺的莫名笑意,隨着衆人的目光,視線最終落在顏繼祖的身上,和聲問道:“顏愛卿,大明日報的頭版頭條,聽說是你投的稿,所撰文稿,鍼砭官場弊病的內容,是否屬實?”

“當然屬實....”

回答了一句之時,顏繼祖已經邁步走出,彷彿沒有看到那些官員擇人而噬的目光,自顧自地向前走,來到場中央,躬施一禮,這才繼續剛纔的話題。

“啓稟皇上,微臣敢以項上人頭擔保,向大明日報的投稿內容,全都是句句屬實,若有絲毫作假、誇張之處,微臣甘當造謠生事之罪。”

“別的衙門不敢保證,但微臣在工部任職多年,深知其中的利弊,對於種種不良之風深有體會,冗員繁多,三殿續功浮濫,尸位素餐者居多,整日不思政事,卻對勾心鬥角樂此不彼。”

“在這裡,微臣再次請求,對各個衙門進行肅清,將那些整日無所事事、不思進取的官員剔除除去,如此一來,將會爲朝廷節省一筆不菲的開銷,也能爲那些幹吏騰出位置。”

賈亦韜輕輕點頭,神色爲之一斂,並未迴應什麼,而是將目光投向了工部尚書李長庚的身上,悠悠的問道:“李愛卿,身爲工部的主事,你是否知道這些事情?”

一語落罷,文官班列中走出一人,躬施一禮之後,緩緩答道:“啓稟皇上,微臣雖然剛上任一個多月,對於工部的這些事情也是略有耳聞,但政事頗多,有許多的事情需要接手,微臣還未來得及查證,沒有事實根據,也就不便向皇上奏疏此事。”

“好,既然如此,那朕給就你十天的時間,將工部的那些冗員全部都給查出來,清理出去,並追回這些年所發放的俸祿,上繳國庫。”

“是,皇上,微臣一定儘快完成此事,將事情調查個水落石出!”

百官聽着賈亦韜前面之言還能保持平靜,聞聽後面之語,頓時一陣錯愕,皇上還能這樣做,居然向那些冗員要回發放的俸祿,這得愛錢到什麼的程度,幾乎連麪皮都不要了?

恍惚間,一些官員不禁聯想到京城裡發生的事情,怪異而聳人聽聞,所有的錦衣衛和東廠的番役好像都是吃飽了撐的沒事幹,專與那些紈絝公子哥過不去。

而且,還傳出了一些風言風語,要想救出那些公子哥,就必須一筆不少的罰金,結合今天的種種,這些官員相信了,那些絕非謠言,而是真的。

總之就是那麼一回事兒,皇上變着法的想要從百官的身上弄銀子,補貼朝廷的財政。

剎那間,錦衣衛與東廠的形象崩塌了,變爲了皇上斂財的工具。

這個時候,賈亦韜將目光投向了黃立極的身上,淡淡的說道:“黃愛卿,關於你的奏請,朕準了,你可以隨時離開京城,告老還鄉。”

“老臣謝過聖上!”

黃立極的臉上盡是興奮之色,沒有想到賈亦韜就這麼放自己離去,似乎想到了什麼,來不及繼續高興,臉上轉而掛上了滿滿的憂色,懇求道:“皇上,老臣的兩個兒子不知道犯了什麼什麼事情,被錦衣衛抓了去,還請聖上做主,爲犬子主持公道。”

一時激起千層,黃立極的懇求頓時提醒了許多人,那樣擁有同樣遭遇的官員,然而,這些人還未來及述說同樣的請求,卻被賈亦韜給打斷了。

第四百八十四章 一場豪賭第四百零四章 培養新一代的黔國公第四百三十二章 禁忌第十六章 社長的人選第十二章 崇禎時期的最大威脅第一百九十三章 跛腳鴨第三百五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七)第五百八十六章 試驗區第一百六十三章 務實的帝王第三十七章 平衡...穩定第三百四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七)第五十一章 “爺”文化第一百二十八章 儲藏之處第一百三十七章 試探第一百五十二章 收買人心第三百零章 另一層打算第四百五十三章 人無信不立第五百九十四章 捉摸不透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明中興有望了第三百四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第五百一十三章 暴利第六百一十三章 有苦說不出第四百九十一章 反應不正常第四百二十五章 爭吵第二十氣章 明悟第一百四十八章 輻射第四百零零章衝突第三百四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五)第四百六十四章 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前透露第二百七十六章 敏銳的洞察力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變傳統的作戰方式第一百八十六章 收攏人心第四百九十五章 九州探題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明錢莊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可以第六百一十三章 有苦說不出第五百八十章 也有一個條件第二百六十四章 凡事以穩爲先第三百八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六)第四百六十七章 洋人統治的短板第六百零四章 統一計時第一百八十五章 熱門人選第九十四章 張揚而強勢的鄭芝龍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一)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惜一切代價第六百零九章 今時不同於往日第一百八十六章 收攏人心第五百四十六章 重組內閣第六百三十八章 無限渲染第六百零五章 第一受害者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優勢第五百五十章 大明開出的條件第八十五章 反應不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臺灣島的重要性第五百零一章 亦師亦徒第二百三十八章 貨幣戰爭(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察哈爾右翼之變第二百零八章 製造混亂第二百七十四章 改革驛站第四百零三章下定決心第四百三十六章 黃粱一夢第四百八十九章 替罪羊第一百二十六章 辣椒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四百八十章 真正的漁翁得利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道高僧代表團第三百八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六)第二百零五章 分析第六十一章 敞開心扉第六百零九章 今時不同於往日第五百四十五章 吏治改革試點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家三兄妹第二百零九章 敵襲!第三百零六章 史上最會掙錢的皇帝第四百五十九章 江戶幕府第四百六十章 朱舜水第四百二十九章 欣欣向榮第一百二十八章 儲藏之處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利局面第四百四十六章 沸騰了起來第九十一章 宋獻策第十六章 社長的人選第八十四章 慫恿第八十五章 反應不一第二百四十章 貨幣戰爭(五)第二百四十三章 貨幣戰爭(八)第四十九章 “將軍的搖籃”第七十章 茅元儀的意圖第六百五十二章 理所當然第四百七十章 島上局勢第四百五十五章 佔盡優勢第四百零二章 觸目驚心第一百一十章 醞釀陰謀第三十五章 逼迫第三百五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三)第六百四十五章 厚重的信任感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一)
第四百八十四章 一場豪賭第四百零四章 培養新一代的黔國公第四百三十二章 禁忌第十六章 社長的人選第十二章 崇禎時期的最大威脅第一百九十三章 跛腳鴨第三百五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七)第五百八十六章 試驗區第一百六十三章 務實的帝王第三十七章 平衡...穩定第三百四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七)第五十一章 “爺”文化第一百二十八章 儲藏之處第一百三十七章 試探第一百五十二章 收買人心第三百零章 另一層打算第四百五十三章 人無信不立第五百九十四章 捉摸不透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明中興有望了第三百四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第五百一十三章 暴利第六百一十三章 有苦說不出第四百九十一章 反應不正常第四百二十五章 爭吵第二十氣章 明悟第一百四十八章 輻射第四百零零章衝突第三百四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五)第四百六十四章 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前透露第二百七十六章 敏銳的洞察力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變傳統的作戰方式第一百八十六章 收攏人心第四百九十五章 九州探題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明錢莊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可以第六百一十三章 有苦說不出第五百八十章 也有一個條件第二百六十四章 凡事以穩爲先第三百八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六)第四百六十七章 洋人統治的短板第六百零四章 統一計時第一百八十五章 熱門人選第九十四章 張揚而強勢的鄭芝龍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一)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惜一切代價第六百零九章 今時不同於往日第一百八十六章 收攏人心第五百四十六章 重組內閣第六百三十八章 無限渲染第六百零五章 第一受害者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優勢第五百五十章 大明開出的條件第八十五章 反應不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臺灣島的重要性第五百零一章 亦師亦徒第二百三十八章 貨幣戰爭(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察哈爾右翼之變第二百零八章 製造混亂第二百七十四章 改革驛站第四百零三章下定決心第四百三十六章 黃粱一夢第四百八十九章 替罪羊第一百二十六章 辣椒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四百八十章 真正的漁翁得利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道高僧代表團第三百八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六)第二百零五章 分析第六十一章 敞開心扉第六百零九章 今時不同於往日第五百四十五章 吏治改革試點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家三兄妹第二百零九章 敵襲!第三百零六章 史上最會掙錢的皇帝第四百五十九章 江戶幕府第四百六十章 朱舜水第四百二十九章 欣欣向榮第一百二十八章 儲藏之處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利局面第四百四十六章 沸騰了起來第九十一章 宋獻策第十六章 社長的人選第八十四章 慫恿第八十五章 反應不一第二百四十章 貨幣戰爭(五)第二百四十三章 貨幣戰爭(八)第四十九章 “將軍的搖籃”第七十章 茅元儀的意圖第六百五十二章 理所當然第四百七十章 島上局勢第四百五十五章 佔盡優勢第四百零二章 觸目驚心第一百一十章 醞釀陰謀第三十五章 逼迫第三百五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三)第六百四十五章 厚重的信任感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