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沒有一點負罪感

看到一個又一個的御醫俯身附和,表達贊同之意,不再堅持所謂的“醫德”,崇禎那凝重的臉上終於露出一絲笑容,發自內心的淡淡笑了起來,滿意的輕輕點頭,大手一揮,高聲喝道:“不愧是朕的好臣子,都起來吧~!”

這一個時候,氣氛不再那麼的緊張,不再是那種羣情激奮的一觸即發感覺,而是變得有一些輕鬆起來,不再爲那個所謂的“**”而心懷芥蒂,變得坦然了許多。

僅此一點,不難發現,在大明,建奴幾乎到了人神共憤的程度,沒有人不憤恨的。

原因很簡單,就像崇禎提到的那樣,建奴針對大明,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凡是攻城略有不利,損失稍大,就會進行屠城。

當然,除了崇禎和有限的大臣之外,隨着皇太極的主事後金,這種情況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只是衆人還不知道而已,畢竟,皇太極登基爲大汗,還不到兩年。

事關乎國家大事,民族利益,衆人已經知道了崇禎想要幹什麼,吳有性忽然站了出來,略微沉吟了一下,似乎是在組織語言,稍稍停頓,說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皇上,諸多瘟疫之中,天花,也就是醫理裡面所謂的‘痘瘡’,雖然是一個烈性傳染病,難以防治,但也不是不治之症,在民間,已經有了相應的治療方法,只是收效不是很好,其中以吹鼻痘法最爲有效,一般分爲兩種,一曰旱苗法,即取自天花者的痘痂,研磨成粉末,加上樟腦冰片等,吹入種痘者鼻中;二曰水苗法,就是將患者的痘痂加入人乳或者水中,用棉籤蘸上,塞入種痘者的鼻中,兩者都是讓種痘者輕度感染天花,發燒出疹,經過精心護理,病症消失過後,就等於患過了天花,產生了一定的免疫力,從此再不會感染天花......”

聽着吳有性的緩緩講述,崇禎吃驚與興奮莫名的同時,心裡又是一陣感慨,後世之人,對於韃子朝廷過於推崇。

又或者說,韃子的奴役政策非常成功,篡改歷史,達到了他們的目的。

不管是扭曲的歷史記載,還是滿清韃子的後世子孫妖言惑衆,都是將許多的功績強加在滿清皇帝的身上,以此擡高滿清皇帝的高大形象。

什麼康熙發明了種痘之法,不過是盜用他人之功而已?

這種吹鼻種痘法,早在十六世紀下半夜,也就是明朝隆慶年間,就已經出現,只是被一些醫術世家或者醫者所把持,故步自封之下,沒有推行於天下,想要藉助這種治療天花之法,大發天災財,絲毫沒有醫者仁心的覺悟。

呼....

暗暗深吸了一口氣,崇禎壓下沉重的心情,不再爲現代人所擔心,不再想那種吹捧滿清文化的社會氛圍,此刻,崇禎的心情更多的還是高興,秉持着活在當下的態度。

“吳有性,朕明白了,之所以說了這麼多,你是想讓朕弄到那些治療天花的方法,以便你更有效的研究天花或者瘟疫,提供一些參考,可以少走許多彎路,是不是這個意思?”

“呃~微臣不敢相瞞,確實有這一層想法....”

被人戳穿了心思,尤其對方還是當今的皇上,就在自己的面前,吳有性的神色有一些不自然起來,心裡莫名的忐忑起來,進而連忙解釋道:“皇上,天花實在過於危險,如果有了吹鼻種痘法,給相關的研究人員和負責警戒、看守的士兵,提前種痘,讓他們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人員損失。”

“而且,沒有了對天花的畏懼,不用擔心會感染天花,微臣等人才能專心的研究天花,找出最有效的治療之策,畢竟,吹鼻種痘法,乃是以防治爲主,起着防患於未然的作用,並不能解決天花一旦大面積爆發,如何治癒的問題?”

“不錯,確實是這個理....”

崇禎聽得頻頻點頭,忍不住地附和了一句,進而頗爲感慨的繼續說道:“雖然不怕死者無畏,但朕也不想你們付出無謂的代價,因感染天花而死。”

這個時候,在場之中,屬於御醫裡面青壯派的趙貞觀站了出來,緊接着說道:“皇上,微臣也曾經聽說過吹鼻種痘法,這種預防天花的手段,聽聞,使用這種方法,不僅是要在密室黑暗中進行,不能見三光,日光、月光和星光,對於季節也有着一定的要求,最好是在春秋兩季。”

“皇上,微臣也聽聞過這種說法。”吳有性露出思索之色,適時地插了一句。

這一刻,崇禎的腦海裡充滿憧憬,浮現了一個畫面,讓人攜帶天花傳染源,將其帶到建奴的聚居區域,如此一來,就算是韃子多數都是以遊牧、採集、狩獵爲生,但其中的絕大多人還會染上天花,從而死亡。

就算有人僥倖未死,但倖存者也是寥寥,。已經是不足爲患。

崇禎一點也不爲自己這樣的制敵之策感到慚愧,有什麼罪惡感之類的,遙想韃子入主中原,搞得那一連串大屠殺,殺的人何止千萬!

尤其是四川,幾乎被屠了一個乾淨,後世的四川之人,幾乎都是從湖廣和雲貴等地移民過去的,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兩湖和川人的習慣很是相似。

腦海裡閃過這些念頭之時,並將其強行壓下,緩緩轉移目光,崇禎看向了吳有性等人,滿臉的鄭重之色,沉聲說道:“放心吧,在明年開春之時,朕不僅會將你們研究所需要的荒島佈置好,一切都配備完整,準備妥當,還將會蒐集全天下的各種藥方,凡是關於治療和預防天花的著作或者藥方,都會盡可能地弄到,送到你們的手中。”

“一旦所有的事情都準備好,朕會通知你們,趕往目的,立即研究天花等事宜。”

“是,皇上,微臣會隨時做好準備,聽從朝廷的安排和抽調!”

聽到吳有性等人近乎於異口同聲地回答,崇禎滿意的輕輕點頭,轉而看向陳實功等人,緩緩說道:“你們也要隨時做好準備,因爲,沒有研究天花那麼麻煩,你們出發的應該會早一點。”

“是,皇上,微臣領旨!”

第二百四十二章 貨幣戰爭(七)第四百八十六章 彌天大謊第三百二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第三百七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六)第六十八章 秦良玉的深意第五十章 膽戰心驚的李祖白第八十八章 無奈之舉?第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二十八章 一石二鳥第六十六章 扣下白杆子兵第二百一十三章 我也太傻了第五百六十二章 聖諭第四百零五章 東南沿海商道第二百零六章 大肆建立軍事基地第六百四十三章 “妥協”第三百零一章 勝者王侯,敗者寇第三百八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一)第六十六章 扣下白杆子兵第二百八十九章 絕望的鄭芝龍第二百七十九章 那麼一個管道第一百零五章 十五年的囚徒生活鍛造第四百九十三章 皇權與教權的衝突第三十四章 懿安皇后第五百八十章 也有一個條件第九十五章 暗中謀劃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五)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絕的否定第六百四十六章 解決之策第一百四十五章 察哈爾右翼之變第一百七十五章 監軍的弊處第一百八十八章 南石北王第三十四章 懿安皇后第一百六十章 變質的沐府第四百零四章 培養新一代的黔國公第二百九十七章 “兩柄利劍”第五十一章 “爺”文化第三百一十五章 身心俱疲第四百九十五章 九州探題第六百一十五章 一場豪賭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大糧倉第五百四十六章 重組內閣第一百七十章 舒曰敬第四百一十二章 取消風聞奏報第三百八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六)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恨第五百二十五章 將功補過第六十章 喜訊第六百三十二章 爲大明培養女官?第九十七章 尷尬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疆域,寸土不讓!第十二章 崇禎時期的最大威脅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九)第六百五十三章 放棄待遇第四百零四章 培養新一代的黔國公第二百零一章 援軍到來第三百三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八)第五百九十九章 自行車?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個開場白第四百七十四章 危如累卵第二百六十八章 以蒙御蒙第二百零四章 迂迴勸說第十三章 微服出宮第二百三十六章 貨幣戰爭(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鞏固既得成果第五百九十八章 拿來主義第一百一十三章 培養計劃第三百九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六)第五百二十八章 險惡用心第九章 山西八大奸商(求收藏求推薦)第一百五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六百三十六章 心結第三百三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八)第二百五十六章 天上一句,土地上一句第二十章 眼饞拍賣行第四百九十三章 皇權與教權的衝突第二百七十二章 三面環敵第六百三十九章 形同第八部第五百七十三章 拉人頭第二百零七章 爭執第七十八章 分化瓦解第一百九十九章 新的陰謀第五百二十六章 遲則生變第五百七十六章 一個機會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優勢第三百八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九)第四百五十七章 理由有三第四百零八章 諸多因由第四百七十五章 兔死狐悲第三百四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六)第一百零九章 事無絕對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增一減第六百五十一章 不想做得太絕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佳時機第四百四十五章 唯有自救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六百四十六章 解決之策
第二百四十二章 貨幣戰爭(七)第四百八十六章 彌天大謊第三百二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第三百七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六)第六十八章 秦良玉的深意第五十章 膽戰心驚的李祖白第八十八章 無奈之舉?第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二十八章 一石二鳥第六十六章 扣下白杆子兵第二百一十三章 我也太傻了第五百六十二章 聖諭第四百零五章 東南沿海商道第二百零六章 大肆建立軍事基地第六百四十三章 “妥協”第三百零一章 勝者王侯,敗者寇第三百八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一)第六十六章 扣下白杆子兵第二百八十九章 絕望的鄭芝龍第二百七十九章 那麼一個管道第一百零五章 十五年的囚徒生活鍛造第四百九十三章 皇權與教權的衝突第三十四章 懿安皇后第五百八十章 也有一個條件第九十五章 暗中謀劃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五)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絕的否定第六百四十六章 解決之策第一百四十五章 察哈爾右翼之變第一百七十五章 監軍的弊處第一百八十八章 南石北王第三十四章 懿安皇后第一百六十章 變質的沐府第四百零四章 培養新一代的黔國公第二百九十七章 “兩柄利劍”第五十一章 “爺”文化第三百一十五章 身心俱疲第四百九十五章 九州探題第六百一十五章 一場豪賭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大糧倉第五百四十六章 重組內閣第一百七十章 舒曰敬第四百一十二章 取消風聞奏報第三百八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六)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恨第五百二十五章 將功補過第六十章 喜訊第六百三十二章 爲大明培養女官?第九十七章 尷尬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疆域,寸土不讓!第十二章 崇禎時期的最大威脅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九)第六百五十三章 放棄待遇第四百零四章 培養新一代的黔國公第二百零一章 援軍到來第三百三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八)第五百九十九章 自行車?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個開場白第四百七十四章 危如累卵第二百六十八章 以蒙御蒙第二百零四章 迂迴勸說第十三章 微服出宮第二百三十六章 貨幣戰爭(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鞏固既得成果第五百九十八章 拿來主義第一百一十三章 培養計劃第三百九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六)第五百二十八章 險惡用心第九章 山西八大奸商(求收藏求推薦)第一百五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六百三十六章 心結第三百三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八)第二百五十六章 天上一句,土地上一句第二十章 眼饞拍賣行第四百九十三章 皇權與教權的衝突第二百七十二章 三面環敵第六百三十九章 形同第八部第五百七十三章 拉人頭第二百零七章 爭執第七十八章 分化瓦解第一百九十九章 新的陰謀第五百二十六章 遲則生變第五百七十六章 一個機會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優勢第三百八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九)第四百五十七章 理由有三第四百零八章 諸多因由第四百七十五章 兔死狐悲第三百四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六)第一百零九章 事無絕對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增一減第六百五十一章 不想做得太絕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佳時機第四百四十五章 唯有自救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六百四十六章 解決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