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軍雖然是一個新組建的軍隊,還談不生什麼作戰能力,但勝在純粹性,指揮起來更加得心應手,主帥能夠完全掌握,憑着武器裝備之利,鎮壓起義軍不成問題,只要有皇上的支持,更加無懼於那些士紳與權貴的威脅。
而且,新兵不可怕,戰鬥力不強也沒有問題,只要加強訓練,經歷過幾場戰爭,就會成爲真正的精銳之師。
洪承疇想到了自己手下的這些軍隊,戰鬥力雖強,卻是雜牌軍,有着邊軍共有的通病,軍紀極差,將領貪污的厲害,剋扣士兵的糧餉,如此就等於在軍中埋下了定時炸彈,就像一個火藥桶,說不定是什麼時候,將官就被暴起的士兵給宰了。
都說邊境民風彪悍,婦女兒童都是天生的戰士,邊兵亦然,自然而然地,脾氣也更加的暴躁,很容易鬧事兒,最後釀成士兵大規模的譁變。
而糧餉的欠缺,就是引爆火藥桶的那一抹火星子。
洪承疇不敢深想,脊背已經出了一陣冷汗,一旦士兵譁變,倒黴的不僅僅是那些將官,還有自己這樣的主帥。
一念及此,想到這些暗藏的不穩定因素,洪承疇愈發堅定了自己的決定,軍隊改革與地方行政改革,勢在必行,不能再拖了。
隨着時間的一天天過去,北京城雖未有明顯的改變,卻也在演繹着潤物細無聲般的變化,只是不易察覺而已。不是局中之人,非眼光犀利者,沒有靈光的腦子,就感受不到這些細微的變化。
這些細微的變化就像一條條涓涓溪流,隨着時間的流逝,就能匯聚成一個湖泊,一條大河,直至翻起驚天的海浪。。
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唯一不同的是,只是在於這個過程的長短而已,賈亦韜就非常認同這個觀點,並將其應用於自己的歷史研究之上。
因此,來到明末時期之後,賈亦韜不僅清楚地知道大明王朝的諸多利弊,憑着這一觀點,更是能以獨特的視角看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
有那麼一個觀點,有不少的歷史學家或學者認爲,如果崇禎皇帝不殺魏忠賢,聽他哥天啓皇帝的臨別遺言,就不會出現之後的一連串的糟糕事件。
凡事種種,持有這些觀點之人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魏忠賢把持朝政之時,對於天下的掌控極大,天下的起義軍沒有多少,遼東的形勢也處於一片相對大好之中。
最爲關鍵的是,大明王朝沒有缺錢的問題,至少缺錢缺的沒有那麼厲害,還是可以發出軍餉的,相應的就是軍隊穩定,少有譁變。
然而,對於這樣的看法,賈亦韜卻是嗤之以鼻,根本就聽不下去,也不想聽,任何問題都有一個積累漸變的過程中,崇禎時期之所以出現諸多問題,非常的不穩定,只不過是朱由檢倒黴而已,當他繼位之後,所有的問題都已經濱臨爆發點,隨着小冰河時期的到來,一下子全部爆發,變得一發而不可收拾,僅此而已。
此刻,賈亦韜就坐在乾清宮之中,對面分別站着戶部尚書王永光以及工部尚書李長庚,王永光侃侃而談,一副敢於直諫的樣子。
“啓稟皇上,以老臣之見,要想解決朝廷目前的財政窘境,想要將江南的稅賦收上來,推行改革,重新使用張居正的《一鞭法》,只能是治標不治本,無法讓天下的鄉紳商賈信服。唯有皇家身體力行,帶頭繳納賦稅,凡是皇家的店面生意,都按照律法繳納賦稅,才能讓天下人信服,讓那些商賈無話可說......”
虎口奪食,不外如此。
李長庚的一顆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裡,額頭上的虛汗涔涔之下,時不時地向王永光使眼色,眸子裡盡是焦急之意,更是忐忑的留意着賈亦韜的神情變化。
然而,不管是梗着脖子直諫的王永光,還是胸懷忐忑的李長庚,令他們意外的是,賈亦韜沒有絲毫動怒的跡象,這完全有悖於他們對皇室的印象,極爲愛財。
更加詭異的是,聽到要讓皇家店鋪帶頭繳納賦稅,賈亦韜不僅沒有惱羞成怒,反而聽得津津有味,頻頻點頭,一副深以爲然的樣子。
“呵呵...王尚書,你來京也有一段時間了,那就應該有所耳聞,不管是新開的幾家皇店,還是以前的皇家生意,他們的盈利收入,所賺得錢財,大部分都用於支付軍餉,或是作爲賑災之用。”
“而且,不僅如此,就連朕的帑銀也快見底了,這些帑銀哪裡去了,如果你不知道的話,不妨問問李長庚,他會給你一個準確的答覆。”
賈亦韜笑吟吟地轉頭看了李長庚一樣,目光再次停留在王永光的身上,一副胸懷坦蕩的樣子
“那個,王大人,皇上的那些帑銀十之**也用於支付拖欠的軍餉。”李長庚脫口而出,緊跟着回答了一句,心裡愈發的忐忑不安,滿臉的緊張之色,連說話的聲音都變了。
王永光很是尷尬,更多的是自慚形穢,就算生性稟直,年近七十,但腦子裡依舊靈光,反應並不遲鈍,又怎麼會聽不出賈亦韜的弦外之音?
自己所說的皇店要起到帶頭和表率作用,皇上早就做了。
將皇店的盈利收入大部分用於軍餉和賑災,更是拿出屬於個人的帑銀,皇上還會不接受建議?不讓皇店繳納稅賦嗎?
畢竟,向戶部繳納稅銀,最終結果依舊是如此,用於賑災和支付軍隊的糧餉。
一時間,王永光訥訥不言起來,顯得很是羞愧,這個時候,賈亦韜將目光投向了李長庚的身上。
“李長庚,你雖然是工部尚書,但曾經兩次掌管戶部,更是歷任過刑部尚書,當過江西的左、右布政使,還有順天府尹,右副都御使,山東巡撫,關於朝廷的財政收入,尤其是稅賦方面,難道你就不該說些什麼?發表一下意見嗎?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應該比王尚書更有發言權吧。”
僅就稱呼而言,叫王永光爲王尚書,帶着尊重之意,而李長庚卻是直呼其名,足可見賈亦韜對王永光的偏愛,勤政廉潔而又敢於直諫的老臣。
呼...
李長庚暗暗長吐了一口氣,強行暗下胸中波瀾起伏的情緒,儘量的讓自己平靜下來,露出一副思忖的模樣,似乎是在組織語言,片刻之後,這才徐徐說道:“啓稟皇上,朝廷的收支之所以不平衡,年年都是入不敷出,情況還有越來越嚴重的情形,主要還是出在江南的賦稅上面,一時收不上來,比如鹽引、茶稅、絲綢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