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九)

崇禎看着孫元化離去的背影,漸漸遠去,前去安排相關的事情,轉而再次將目光移到冷曉磊的身上,突然問道:“對了,小磊,那件事情辦得怎麼樣了?”

“那件事情——”

冷曉磊爲之一愣,跟着嘀咕了一句,念出這四個字之時,滿臉的不解之色,看到崇禎眉頭微皺,進而自責地補充道:“恕末將反應愚鈍,還望皇上提點一下,所指的是何事?”

“這還用問嗎?當然是關於建奴的東陵和永陵那件事情!”

崇禎脫口而出,連連這麼來了一句,進而繼續說道:“既然已經收復了瀋陽和撫順,大部分的韃子都被趕回了老巢,餘下的也是或殺或斬,亦或是淪爲奴隸,埋在努爾哈赤和其父輩的地方,也是時候動了。此次遼東之戰,消耗了那麼的錢糧,也該從那些韃子的先人身上着補回來。”

“哦,皇上,原來是這件事情啊~!”

冷曉磊轉瞬就清醒了過來,連忙迴應了一句,看到崇禎面露催促之色,連忙繼續說道:“啓稟皇上,微臣收羅的那些民間盜墓高手,早就數日之前,就已經動身,分爲兩隊人馬,若無意外的話,現在應該已經身在東陵和永陵了,正在探查其中陪葬的財物具體位置。”

“呵呵....那就好,朕就能夠放心了。”

崇禎淡然一笑,滿意的輕輕點頭,似乎覺得自己的這種太過不好,畢竟是在挖掘人家的先人墳墓,盜取其中的陪葬品,於是神色爲之一斂,變得鄭重了許多,更是藉助一些話,來掩飾自己的尷尬。

“那個,小磊,你也知道,此次遼東之戰,不只是打仗那麼簡單,還有遷移難民,到這遼東,諸多事宜,所消耗的錢糧,若是隻靠朝廷的調撥,恐怕用不了多久,就得拖垮朝廷的財政,國庫再次變得空虛起來,到時候,若是再沒有進項,朝廷再也辦不了其他的事情。”

“因此,爲了緩解戶部的財政壓力,增加朝廷的一些財政收入,總要從一些地方找補一些,補貼遼東相關方面的花銷。”

“而且,東陵和永陵墓內的那些金銀珠寶,陪葬物,全都是不義之財,其中的絕大部分,都是從咱們掠奪而來,現在將其挖掘出來,不過是物歸原主,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

然而,在冷曉磊的眼裡,崇禎的這番言語,近乎於是在絮絮叨叨,乃是心虛的表現,挖人墳墓,盜取財物,即便再有如何偉大的理由,也是爲人所不齒,爲後人所詬病。

同時,冷曉磊心裡也明白,崇禎說了這麼多,越來越心虛,但也恰恰說明,對方已經下定了決心,無人所能夠更改,這番的言語,看似是在安撫自己,事實卻是,皇上讓自己覺得心安理得。

漸漸地,似乎想到了什麼,冷曉磊的眉頭微微蹙了起來,面有遲疑之色,等到對方說完之後,這才下定了決心,緩緩張開了口,語速有一些滿。

“皇上,現在就挖掘東陵和永陵,取出其中的財物,是不是有一些爲時過早了?”

“怎麼了?難道不可以挖嗎?”

“不不——不是,皇上,末將不是這個意思......”

冷曉磊連忙出口否認,看到崇禎的臉上隱隱有着不滿的情緒,更是連連擺手,以示強調,進而解釋道:“只是末將覺得,現在個時候,就算收復了全部的失地,遼東的局面還是有一些不穩,還是有一些韃子滯留在遼東。”

“儘管韃子的綱常倫理的觀念很淡漠,但是,他們對於祖先的墳墓還是很重視,若是這個時候就挖掘東陵和永陵,勢必激起韃子的憤怒,不顧一切的報復,那樣的話,可就不妙了。”

“若是林丹汗再從中作梗,在一旁煽風點火,遼東勢必再次風捲雲涌,暗流涌動,動盪起來,反而是因小失大,不利於朝廷接下來的計劃實施。”

一時間,崇禎默然了,有一些遲疑起來,不等冷曉磊鬆一口氣,又是點頭,又是搖頭,神色愈發的堅定起來,嘴裡更是嘟囔道:“嗯...既然這樣,那就先選擇東陵一個目標,挖掘之時,再做得隱蔽一些。等過了最初的一段時間,遼東一穩定下來,邊防佈置好,就算野豬皮知道了,再如何的憤怒,再如何的瘋狂報復,也是爲時已晚,拿咱們無可奈何,沒有辦法。”

“對,就這樣辦,大明現在乃是多事之秋,處處都是需要銀子的地方,如果再不弄到一些銀子,只靠單純地印製大明寶鈔,不僅於事無補,還得非出大事不可。”

“關內那麼多的地方遭受旱災,還有那麼多的災民需要安置,現在這個時候,弄到的銀子越多,就能從南洋購買更多的糧食,從而好緩解關內的糧食需求,壓下糧價。”

說到這裡,似乎想到了什麼,崇禎的臉上流露出莫名的喜意,神色有一些輕鬆,忍不住地感嘆道:“還好徐光啓他們在西北推廣了新農作物,中原也種植了不少的土豆、玉米和番薯。否則的話,關內非得炸開了鍋不可,到處都是難民,到處都是暴亂的亂軍。”

“而且,西南也傳來了豐收的好消息,今年收穫了大量的玉米和番薯,現在正在往中原和西北運,有了這些糧食,關內的賑災壓力又能緩和了一些,又能撐一段時間。”

然而,說這段話之時,崇禎的心思再次翻飛了起來,想到了許多,想到了天府之國,確切的來說,是想到了蜀中的那些封王,尤其是蜀王朱至澍,那可是富可敵國的主兒,比福王朱常洵還有錢。

畢竟,四川和其他地方不同,罕有天災,堪稱連年風調雨順,不僅是蜀繡的出產地,更是盛產大米,如果能夠將蜀王朱至澍收拾掉,撇開他的家產不講,單單是每年朝廷增加的稅糧和稅銀,至少翻番。

正如春秋戰國時的秦國,就是因爲佔領了蜀地,他們才能夠沒有後顧之憂,糧食有了根本保障。

還有三國之時的蜀國,諸葛亮之所以對蜀地那麼推崇,不僅僅是因爲他的地勢,易守難攻,進可逐鹿中原,退可盤踞一方,主要還是在於他盛產糧食,旱澇保收。

當然,這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沒有暴政!

第二百二十七章 誘人的條件第六十九章 明之滅亡,在其自己第三百一十章 折中第八十九章 很嚴重第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零三章 孫元化的好意第六百零八章 兩全其美第四百七十五章 兔死狐悲第九十七章 尷尬第四十八章 防患於未然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七)第四百零一章 最危險之人第三百九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七)第五百三十九章 借刀殺人第四百四十二章 摻沙子第五百七十章 儲藏水源第四百五十章 碾壓第一百五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四百四十六章 沸騰了起來第十二章 崇禎時期的最大威脅第五百九十二章 兩碼事兒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購買第四百六十四章 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第二百三十章 另一個巨大意圖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七)第四十章 賈亦韜的要求第三百零四章 暗流涌動第三百五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萬事開頭難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疆域,寸土不讓!第二百三十三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恨第二百二十二章 摒棄“重農抑商”的思維第四百二十一章 昭然若揭第五百八十六章 試驗區第四百九十七章 求情第四百零四章 培養新一代的黔國公第五百九十四章 捉摸不透第二百五十六章 天上一句,土地上一句第九章 山西八大奸商(求收藏求推薦)第五百六十六章 利益的重新再分配第五百七十一章 蒸汽機第四百六十八章 迂迴的勸說第二百二十八章 要錢第三十章 洛養性的小心思第四百三十六章 黃粱一夢第三十三章 赤裸裸地綁票打劫第四百四十四章 和談的相對重要性第二十氣章 明悟第四百一十二章 取消風聞奏報第四百六十六章 郭懷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宴請第四百二十章 《烈士法》第六百五十五章 更遑論潞王府?第九章 山西八大奸商(求收藏求推薦)第四十七章 徐光啓獻策第一百一十六章 反常表現第三百五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六)第二百四十七章 落幕第三百二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第五百七十五章 惶恐不安的張彝憲第九十五章 暗中謀劃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恨第三百一十三章 狠辣第五百四十五章 吏治改革試點第六百三十九章 形同第八部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三)第十七章 兩成佣金第五百五十八章 破壞了大明的根基第五百四十二章 皇太極的不安第二百五十五章 訓斥第四百三十三章 來了第五十八章 不該啊第三十八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三十九章 穩定遼東之策第三百四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一)第二十三章 敲打(上)第八十六章 赴約第三百七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二)第一百二十章 魔怔第十三章 微服出宮第二百二十四章 開學典禮第五百三十七章 同化之策第一百零零章 潛在的共識第五百七十章 儲藏水源第二百六十七章 孫祖壽第一百三十九章 頓悟第六十六章 扣下白杆子兵第六百二十五章 新難題第三百二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第二百二十章 第七部第三百三十章 大膽的猜測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大糧倉第三百零五章 最爲緊張的霍維華第七十三章 無人敢惹的福王府第三百二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第六百一十四章 一種手段第四百九十五章 九州探題第三百九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六)第一百零一章 上!
第二百二十七章 誘人的條件第六十九章 明之滅亡,在其自己第三百一十章 折中第八十九章 很嚴重第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零三章 孫元化的好意第六百零八章 兩全其美第四百七十五章 兔死狐悲第九十七章 尷尬第四十八章 防患於未然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七)第四百零一章 最危險之人第三百九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七)第五百三十九章 借刀殺人第四百四十二章 摻沙子第五百七十章 儲藏水源第四百五十章 碾壓第一百五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四百四十六章 沸騰了起來第十二章 崇禎時期的最大威脅第五百九十二章 兩碼事兒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購買第四百六十四章 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第二百三十章 另一個巨大意圖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七)第四十章 賈亦韜的要求第三百零四章 暗流涌動第三百五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萬事開頭難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疆域,寸土不讓!第二百三十三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恨第二百二十二章 摒棄“重農抑商”的思維第四百二十一章 昭然若揭第五百八十六章 試驗區第四百九十七章 求情第四百零四章 培養新一代的黔國公第五百九十四章 捉摸不透第二百五十六章 天上一句,土地上一句第九章 山西八大奸商(求收藏求推薦)第五百六十六章 利益的重新再分配第五百七十一章 蒸汽機第四百六十八章 迂迴的勸說第二百二十八章 要錢第三十章 洛養性的小心思第四百三十六章 黃粱一夢第三十三章 赤裸裸地綁票打劫第四百四十四章 和談的相對重要性第二十氣章 明悟第四百一十二章 取消風聞奏報第四百六十六章 郭懷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宴請第四百二十章 《烈士法》第六百五十五章 更遑論潞王府?第九章 山西八大奸商(求收藏求推薦)第四十七章 徐光啓獻策第一百一十六章 反常表現第三百五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六)第二百四十七章 落幕第三百二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第五百七十五章 惶恐不安的張彝憲第九十五章 暗中謀劃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恨第三百一十三章 狠辣第五百四十五章 吏治改革試點第六百三十九章 形同第八部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三)第十七章 兩成佣金第五百五十八章 破壞了大明的根基第五百四十二章 皇太極的不安第二百五十五章 訓斥第四百三十三章 來了第五十八章 不該啊第三十八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三十九章 穩定遼東之策第三百四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一)第二十三章 敲打(上)第八十六章 赴約第三百七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二)第一百二十章 魔怔第十三章 微服出宮第二百二十四章 開學典禮第五百三十七章 同化之策第一百零零章 潛在的共識第五百七十章 儲藏水源第二百六十七章 孫祖壽第一百三十九章 頓悟第六十六章 扣下白杆子兵第六百二十五章 新難題第三百二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第二百二十章 第七部第三百三十章 大膽的猜測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大糧倉第三百零五章 最爲緊張的霍維華第七十三章 無人敢惹的福王府第三百二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第六百一十四章 一種手段第四百九十五章 九州探題第三百九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六)第一百零一章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