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山西八大奸商(求收藏求推薦)

不久之後,曹化淳再次被賈亦韜給叫了回來,前者狐疑的站在那裡,素手而立,微微低着腦袋,不敢直視,而賈亦韜的手裡卻拿着一本奏摺,在空中搖晃的同時,詢問道:“曹化淳,黃山冤案真如奏摺中所寫的嗎?吳氏一族真的是冤枉的?”

幾乎是下意識的反應,幽幽的話語,使得曹化淳的心中就是一顫,緊張了一下,轉瞬就反映了過來,敏感地撲捉到“冤案”二字,頓時心中略微放鬆了一些,但還是忐忑的回道:“啓稟皇上,奴才敢以項上人頭作保,黃山之案,確實是魏忠賢搞出來的冤假錯案。”

剎那間,隨着語速地稍稍放緩,曹化淳有一絲明悟,明白了皇上爲何委以重任,讓自己當上了太監總管。

很顯然,自己是主辦魏黨一案的官員,皇上雖然現在沒有立即收拾那些魏忠賢的朋黨,卻不代表就此放過,現在這個時候,時機太過敏感。

當然,皇上給予這麼大的一個恩澤,其中不乏獎賞和鼓勵的味道。

腦海裡閃過這個念頭之後,曹化淳愈發堅定地相信自己的判斷,心裡更加的放鬆了起來,爲了使得自己的回答顯得有理有據,進而又補充說明起來。

“皇上,根據奴才這段時間的深入調查,問詢各方,魏忠賢之所以陷害吳養性,爲得無非就是吳家的鉅額財產,謀得是人家的錢財。”..

“吳家,乃是徽州府有名的富商巨賈,由於幾代人經商,經營鹽、典、錢莊、珠寶、絲綢以及木材生意,積累了豐厚的家資,朝廷財政緊張之時,曾經兩次向朝廷捐輸,分別輸金二十萬兩和三十萬兩,再加上一些因緣際會和恩怨糾葛,就使得魏忠賢盯上了吳家,視若一塊肥肉。”

“而且,由於受到吳家冤案的波及,使得徽州府的許多商販跟着遭殃,致使徽州府民怨沸騰,出現了一陣小規模的騷亂,百姓砸了當地的衙門。”

聽着曹化淳的講述,賈亦韜的心中一動,不禁有一番感慨,嘆息道:“沒想到,吳家還有一個家國情懷,那麼的愛國,當朝廷財政拮据之時,出手就是二十萬兩白銀,以作軍餉之資,以便朝廷剿滅東南沿海的倭寇,忠心可嘉!”

說到這裡,賈亦韜的語氣一頓,似乎想到了什麼,腦海裡不禁浮現出清廷的八大皇商,也就是大明王朝的山西八大奸商,勾結外敵,向皇太極販賣軍用重要物質,窺探關內情報,頓時就是恨得牙根癢癢,心裡有了計較,一陣腹誹。

“真是不能比,同樣是商人,一個忠君愛國,一個勾結外敵,好,既然我賈亦韜變爲了崇禎皇帝,就不能讓你這八大奸商繼續逍遙法外,勾結外敵,危害社稷,侵蝕朝廷的根基。正好,抄了八大奸商家底,又是一筆驚人的財富,軍餉也就有了。”

一念及此,賈亦韜不動聲色,依舊如剛纔一般,故作沉吟之色,點頭的同時,繼續說道:“嗯...既然如此,冤枉了吳家,那就趕緊將人放了,恢復人家的清白,並予以表彰,還有,將魏忠賢貪墨他家的家財一併還回去。”

曹化淳的神色明顯有一些不自然,有一些吞吞吐吐的樣子,緩緩回道:“啓稟皇上,有一些晚了,吳養性父子三人被杖斃於詔獄,妻子汪氏自縊而亡,其他涉案的十二人之中,只有吳用譽、吳逢元和吳邦宰三人得以倖存。”

這一刻,賈亦韜的心裡有一些發酸,心情很是沉重,不僅是同情吳家人的不幸遭遇,遭到小人的陷害,更是對東廠和錦衣衛的深惡痛絕,更確切的來說,是反感於兩機構的權力過大,可以任意地捉人、拿人,不需經過其他衙門的同意,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根本無權過問。

雖然賈亦韜格外想裁撤這兩個特務機構,但心中又很不捨,對於平常百姓而言,兩者或許是罪大惡極,讓人深惡痛絕的權力機構,但相對而言,卻又是皇帝手裡的兩柄利器,使用起來,格外的順手。

因此,賈亦韜遲疑了,暫緩了裁撤兩個機構的打算,不僅是因爲他們使用起來極爲順手,更是因爲,他們也是與內閣,也就是那些文臣集團,分庭抗禮和平衡的籌碼。

呼...

賈亦韜暗暗長吐了一口濁氣,不再想是否裁撤東廠與錦衣衛的事情,而是神色一斂,再次翻開了那份奏摺,快速瀏覽了起來,同時淡淡地說道:“曹化淳,明天一早,將吳家倖存的三人帶到這裡,朕要見一見他們。”

“是,皇上...”

儘管心中疑惑不已,不解皇上見三個商人幹什麼,但還是老老實實地回了一句,進而恭敬地繼續說道:“如果皇上沒有其他吩咐的話,那奴才先行告退了。”

“嗯,退下吧!”

賈亦韜擺了擺手,示意曹化淳可以離去了。

片刻之後,賈亦韜穩了穩心神,平復了一下有一些起伏不定的情緒,神色爲之一斂,從旁抽出了一張白紙,順手又取過毛筆,開始搜腸刮肚起來,不斷地翻找腦海裡的一些記憶,一些歷史研究成果,全都是關於清廷八大皇商的事情。

很快,賈亦韜似乎整理好了思緒,略微沉吟了一下,一副屏息凝神的樣子,緊接着就是一陣奮筆疾書,動作更是一氣呵成,山西八大奸商的名字頓時躍然於紙上,是那麼的醒目。

範永鬥...王登庫...靳良玉...王大宇...樑嘉賓...田生蘭...翟堂...黃雲發...

無論是哪個朝代,漢奸永遠都是人們憎恨的對象,他所帶來的傷害與破壞力,遠遠勝過那些侵略者。

因爲,如果沒有漢奸的勾結和配合,以及出賣消息,刺探情報,侵略者的行動遠沒有那麼的順利;如果沒有罕見的引導,侵略者的活動範圍和行動速度,也要小很多。

所以,兩國交戰之時,尤爲防範對方的奸細。

恍惚之間,賈亦韜不禁想起了錦衣衛與東廠,特務機構和間諜機構的代表,作爲一個歷史學家,賈亦韜當然瞭解兩者的一些過往,正面的記載,明朝與後金、朝鮮交戰之時,他們的諜報、特務功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刺探到了一些重要情報的同時,更是策反了對方的將領,臨陣起義。

“嗯...錦衣衛和東廠還不是一無是處,日後真正掌權之時,就不裁撤了,只需削減兩者在國內的特權,限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只有查探和抓捕的只能,卻無審訊的權利,對外的只能不變,依舊如常,好,就這麼辦。”

心中這樣想着,賈亦韜輕輕點頭,就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第四百六十八章 迂迴的勸說第五百四十章 生物武器第六十章 喜訊第五百九十七章 巨大的商機第五百二十五章 將功補過第五百一十二章 巨大的貿易順差第五百二十四章 絕望了第六十八章 秦良玉的深意第三百四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第五百八十八章 繪製地第四十五章 帶頭作用第八十七章 可以!第四百五十二章 身份敏感第八十章 化名第五百二十九章 供不應求第二百三十六章 貨幣戰爭(一)第五百一十章 失態的畢自嚴第四百五十章 碾壓第五百五十二章 爭執第六十一章 敞開心扉第五百五十一章 導火索第四百零二章 觸目驚心第四十七章 徐光啓獻策第二百六十四章 凡事以穩爲先第一百三十九章 頓悟第七十章 茅元儀的意圖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花一號第一百一十章 醞釀陰謀第六百四十六章 解決之策第六百二十三章 接地氣第二百零三章 恩威並施第三百零三章 孫元化的好意第一百三十一章 心有餘悸第三百五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八)第八十三章 另一種形式的土改第二百一十一章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個名額第三十章 洛養性的小心思第五百九十七章 巨大的商機第二百九十九章 伴君如伴虎第一百五十章 壯觀的早朝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報》引起的朝堂震動第二百四十三章 貨幣戰爭(八)第十三章 微服出宮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佳時機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七)第二百零六章 大肆建立軍事基地第三十二章 急流勇退第四百八十四章 一場豪賭第六百二十五章 新難題第三百三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重啓滅天雷計劃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九十二章 宋獻策的謀士氣度第一百一十一章 宋獻策的折服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利局面第三百四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六)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七)第九十四章 張揚而強勢的鄭芝龍第一百八十一章 保駕護航第三百七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九)第三百三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個念頭第一百六十五章 免除市賞第一百一十六章 反常表現第五百七十三章 拉人頭第三百二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九)第二百九十七章 “兩柄利劍”第九十一章 宋獻策第一百九十二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二百七十七章 機會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第三百七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三)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花一號第二十章 眼饞拍賣行第三十九章 穩定遼東之策第五百七十章 儲藏水源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一)第四百九十三章 皇權與教權的衝突第五百六十四章 吏制改革第一百四十一章 尖銳第一百七十二章 立威第一百九十章 沒落的大明海軍第二百三十六章 貨幣戰爭(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貨幣戰爭(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改變歷史的手段之一第五百七十三章 拉人頭第四百七十六章 後果太嚴重了第二百零九章 敵襲!第三十一章 勢大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字之差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鐵疙瘩”第五百六十九章 留有餘地第十章 改革二十四衙門(上)第三百二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第二百五十三章 鼎力支持第一百一十九章 不好的感覺第三百三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九)第二百一十四章 火箭第十八章 針鋒相對
第四百六十八章 迂迴的勸說第五百四十章 生物武器第六十章 喜訊第五百九十七章 巨大的商機第五百二十五章 將功補過第五百一十二章 巨大的貿易順差第五百二十四章 絕望了第六十八章 秦良玉的深意第三百四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第五百八十八章 繪製地第四十五章 帶頭作用第八十七章 可以!第四百五十二章 身份敏感第八十章 化名第五百二十九章 供不應求第二百三十六章 貨幣戰爭(一)第五百一十章 失態的畢自嚴第四百五十章 碾壓第五百五十二章 爭執第六十一章 敞開心扉第五百五十一章 導火索第四百零二章 觸目驚心第四十七章 徐光啓獻策第二百六十四章 凡事以穩爲先第一百三十九章 頓悟第七十章 茅元儀的意圖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花一號第一百一十章 醞釀陰謀第六百四十六章 解決之策第六百二十三章 接地氣第二百零三章 恩威並施第三百零三章 孫元化的好意第一百三十一章 心有餘悸第三百五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八)第八十三章 另一種形式的土改第二百一十一章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個名額第三十章 洛養性的小心思第五百九十七章 巨大的商機第二百九十九章 伴君如伴虎第一百五十章 壯觀的早朝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報》引起的朝堂震動第二百四十三章 貨幣戰爭(八)第十三章 微服出宮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佳時機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七)第二百零六章 大肆建立軍事基地第三十二章 急流勇退第四百八十四章 一場豪賭第六百二十五章 新難題第三百三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重啓滅天雷計劃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九十二章 宋獻策的謀士氣度第一百一十一章 宋獻策的折服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利局面第三百四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六)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七)第九十四章 張揚而強勢的鄭芝龍第一百八十一章 保駕護航第三百七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九)第三百三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個念頭第一百六十五章 免除市賞第一百一十六章 反常表現第五百七十三章 拉人頭第三百二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九)第二百九十七章 “兩柄利劍”第九十一章 宋獻策第一百九十二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二百七十七章 機會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第三百七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三)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花一號第二十章 眼饞拍賣行第三十九章 穩定遼東之策第五百七十章 儲藏水源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一)第四百九十三章 皇權與教權的衝突第五百六十四章 吏制改革第一百四十一章 尖銳第一百七十二章 立威第一百九十章 沒落的大明海軍第二百三十六章 貨幣戰爭(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貨幣戰爭(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改變歷史的手段之一第五百七十三章 拉人頭第四百七十六章 後果太嚴重了第二百零九章 敵襲!第三十一章 勢大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字之差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鐵疙瘩”第五百六十九章 留有餘地第十章 改革二十四衙門(上)第三百二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第二百五十三章 鼎力支持第一百一十九章 不好的感覺第三百三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九)第二百一十四章 火箭第十八章 針鋒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