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立軍威

此刻,曹化淳卻是興奮不已,心中暗喜,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即便知道皇上還是會南下,但留給他與洛養性的準備時間變卻多了,每多一天,皇上南下微服私訪之時,兩人將會更加的有把握,保障賈亦韜的安全。

賈亦韜並未理會、也不在乎曹化淳的反應,話題再次一轉,詢問道:“對了,那些東林黨現在怎麼樣?”

“啓稟皇上,那些東林黨越來越活躍起來,隨着朝廷空出的職位越來越多,就像上跳下竄的猴子四處走動,暗中商量,想要將自己的人推上位,填補魏黨被革職查辦之後的那些空缺。”

“而且,尤其是孫大人的此次入京,他們似乎聽到了風聲,猜到了一些什麼,想要阻止孫大人出仕,讓袁崇煥接替薊遼督師一職。”

“嗯,朕知道了。”

平靜地迴應這有些話之時,賈亦韜暗暗搖頭,對那些東林黨官員愈發的失望,一點大局觀都沒有,心裡不禁又是一陣感嘆,這些沉迷於黨爭的官員真是無可救藥,蠅營狗苟,該殺該斬,個人的私利,黨爭,勝過了一切,凌駕於江山社稷之上,也難怪崇禎沒有一開始就重用孫承宗。

崇禎的自負是一回事兒,但朝中的重臣從中作梗,推波助瀾,極力的阻撓,卻起到了很大作用。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賈亦韜在等,在等秦良玉的白杆子兵到來,就能一下子將魏黨餘孽全都收拾了,還有部分的東林黨官員,尸位素餐之人,使用雷霆手段,即便不能徹底肅清黨爭,也要將其壓制到最低點。

留給賈亦韜的時間不多了,西北的連年大旱,天災不斷,積累到現在這個時候,已經濱臨全面爆發的臨界點,危機就像燥熱天氣下的一堆乾柴,只需要一丁點的的火星,就會全面爆發。

而那些零星地起義軍就是火星,就像歷史上的那樣,一開始只有很少的民衆造反,隨後愈演愈烈,呈現燎原之勢,越來越多的百姓加入起義軍之中,襲擊附近的州府縣城,搶奪糧食。

一想到這些歷史,賈亦韜就冒出一陣冷汗,那種急迫感愈發的強烈,同時也有一些慶幸。

如果不是有孫傳庭鎮守於陝西,擔任巡撫之職,開始賑災,安撫百姓,賈亦韜無法想象,會有多少老百姓顛沛流離,爲匪爲盜,陝西的情形更加的糟糕。

如果這種情況再不改變的話,沒有緩解,歷史將會重演,陝西將會出現大規模的起義軍,軍隊譁變不斷,波及十幾個省。

還有洪承疇,相比於孫傳庭對起義軍的態度,表現的更加的強勢,更加側重於血腥鎮壓,以絕後患,鮮有招撫懷柔手段,只要遇到亂軍,就是一個字,殺!

歷史證明,洪承疇的策略是對的。

一剛一柔,交相輝映,即便災情愈發的嚴峻,陝西的局勢還是有了企穩的跡象,孫傳庭與洪承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些都讓賈亦韜略微鬆一口氣。

陝西,延綏鎮。

巡撫衙門,此刻,後衙大廳之上,聚集着許多的武將,洪承疇與衆人相對而站,正在訓示。

“各位將軍,本官雖然到任沒有多久,但在陝西擔任督道將近兩年,對陝西的民情和軍隊的情況,還是有一些瞭解。向諸位交一個底,本官是一個賞罰分明之人,此次擔任延綏巡撫之職,皇上不僅給了洪某三十萬兩軍餉,更是有一項重要任務......”

剛開始的時候,下方的許多將領還都是一副昏昏欲睡、不耐煩地樣子,但是一聽到三十萬兩的軍餉,頓時就是一個激靈,來了精神,所有人都興奮了。

對於這些邊兵而言,不僅時時刻刻都要防範來自於河套的匪寇,那些遊牧民族的襲擾和入侵,更是時常爲自己的肚皮而憂慮。

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他們對於朝廷不滿的情緒開始滋生,不斷地醞釀,拖欠軍餉是常有的事情,長則一年半載,短則兩三個月,這些都埋下了一個隱患。

邊軍,按照朝廷的規定,都有相對的軍屯田,每個邊兵都有幾畝自留地,幾乎不用繳納多少皇糧,生活完全沒有問題,身體能夠承受任何強度的操練。

然而,這些都變了,邊兵淪爲了那些將領的佃農。

每個將領的眼中都冒着精光,直直盯着洪承疇,一副飢渴難耐的樣子,彷彿眼前說話的是一位嬌滴滴的小娘子,還是被剝光了那種。

感受着衆人那熾熱而帶着貪婪的目光,洪承疇就好像沒有察覺一般,依舊是那副風輕雲淡的做派,侃侃而談,隨後的話語宛若一盆冰涼的冷水,迎面澆灌在了這些將領的身上,使得他們一個個的面面相覷起來。

“洪某在這裡將醜話說在前頭,此次分發的軍餉,必須發到每一個士兵的手裡,如果那個將領膽敢貪污,將其據爲己有,別怪本官出手無情,上到總兵,下到小旗,輕則軍法處置,查沒家產,重則小命不保。”

說到這裡,話語一頓,洪承疇從衣袖中掏出一個文書,遞給面前的一個守備的同時,繼續說道:“這是皇上給本官的手諭,賀人龍,將手諭給各位將軍傳閱一下,省得有人以爲,本官是在說大話,唬人。”

剎那間,大廳裡變得極爲寂靜起來,聽着洪承疇講話的同時,每一個將領的目光都在手諭上逡巡不定,雖然還未看到其中的內容,心中卻已經相信了大半,洪承疇所言沒假。

一時間,想到洪承疇剛纔的警告之言,誰敢貪墨士兵的軍餉,絕不會輕饒,許多的將領都流露出了忌憚之色。

新官上任三把火,不僅適用於官場之上,也可用於軍隊之中,尤其是這位新巡撫還手握皇上的手諭,只要貪墨軍餉的將領,人家就可以便宜行事,生殺予奪。

所以,在這些將領的眼中,配合着那帶着警告性質的言語,洪承疇顯得極爲強勢,誰也不敢在這個時候觸他的黴頭,心裡變得忐忑起來。

當然,每個將領的心裡都很清楚,賀人龍這是在立軍威,也是新官的第一把火。

漸漸地,一些將領的熾熱目光和激動之色越來越淡,再也沒有聽到三十萬兩軍餉之時的那麼興奮,整個人也變得冷靜了下來。

第四百九十四章 帥才?梟雄?第八十一章 新的政策第六十一章 敞開心扉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第四百三十五章 最佳時機第二百六十四章 凡事以穩爲先第四百五十七章 理由有三第二百二十章 第七部第四百零九章 明君聖主的相似點第二百九十章 董事會(上)第三百零一章 勝者王侯,敗者寇第二百七十四章 改革驛站第三百一十五章 身心俱疲第五百三十八章 潛移默化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道高僧代表團第三十章 洛養性的小心思第五百四十七章 物極必反第六百四十九章 童試第三百五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五)第四百零零章衝突第三百一十章 折中第四百四十八章 摘出去第五百九十八章 拿來主義第一百五十六章 弊大於利第六百一十一章 正主來了第一百七十八章 憤怒的諸將第二十九章 國之大不幸第三百八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八)第十一章 改革二十四衙門(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最爲粗糙的飛行器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三)第五百七十二章 成本很高第三百七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第二百九十四章 憂心忡忡的徐光啓第二百三十四章 十天的任務第四百八十七章 低聲下氣第一百三十八章 據理反駁第三百九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八)第二百四十三章 貨幣戰爭(八)第一百九十章 沒落的大明海軍第六十一章 敞開心扉第二百六十六章 簡陋的互市之所第六百零三章 名利雙收第二十八章 一石二鳥第三百三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五)第二十九章 國之大不幸第二百七十八章 化腐朽爲神奇第二百四十七章 落幕第五百三十三章 軍隊操練第五百五十四章 隱元隆琦禪師第一百三十九章 頓悟第六百零七章 好處多多第三十章 洛養性的小心思第三百七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八)第五百六十四章 吏制改革第三百一十三章 狠辣第三百九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八)第二百三十一章 潑髒水第三百八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第二百四十四章 貨幣戰爭(九)第一百五十九章 西南的威脅第六十一章 敞開心扉第三百八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五)第七十七章 相同的特點第五百一十五章 裁撤衛所制第六百零八章 兩全其美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要素第二百九十二章 最爲粗糙的飛行器第四百零八章 諸多因由第一百八十七章 棄翰林院,轉投皇家軍事學院第二百三十九章 貨幣戰爭(四)第三百五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五)第九十一章 宋獻策第一百五十三章 宴請第一百四十章 格外的平靜第四十二章 推遲第五百八十三章 侵略者與被侵略的最大區別第一百五十一章 疑惑第三百八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八)第一百零五章 十五年的囚徒生活鍛造第二百九十四章 憂心忡忡的徐光啓第一百七十四章 武舉所帶來的的反響第一百八十三章 積分制比武第五百六十四章 吏制改革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下而上的控制軍權第六百五十三章 放棄待遇第二百九十八章 狼狽爲奸第四百五十四章 臺灣島的重要性第二百二十章 第七部第六十六章 扣下白杆子兵第四十三章 立軍威第二百二十八章 要錢第七十六章 皇家軍事學院第五十一章 “爺”文化第二百六十六章 簡陋的互市之所第四百九十七章 求情第四百零二章 觸目驚心第七十一章 燧發槍和望遠鏡第二百八十九章 絕望的鄭芝龍第一百一十六章 反常表現
第四百九十四章 帥才?梟雄?第八十一章 新的政策第六十一章 敞開心扉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第四百三十五章 最佳時機第二百六十四章 凡事以穩爲先第四百五十七章 理由有三第二百二十章 第七部第四百零九章 明君聖主的相似點第二百九十章 董事會(上)第三百零一章 勝者王侯,敗者寇第二百七十四章 改革驛站第三百一十五章 身心俱疲第五百三十八章 潛移默化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道高僧代表團第三十章 洛養性的小心思第五百四十七章 物極必反第六百四十九章 童試第三百五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五)第四百零零章衝突第三百一十章 折中第四百四十八章 摘出去第五百九十八章 拿來主義第一百五十六章 弊大於利第六百一十一章 正主來了第一百七十八章 憤怒的諸將第二十九章 國之大不幸第三百八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八)第十一章 改革二十四衙門(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最爲粗糙的飛行器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三)第五百七十二章 成本很高第三百七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第二百九十四章 憂心忡忡的徐光啓第二百三十四章 十天的任務第四百八十七章 低聲下氣第一百三十八章 據理反駁第三百九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八)第二百四十三章 貨幣戰爭(八)第一百九十章 沒落的大明海軍第六十一章 敞開心扉第二百六十六章 簡陋的互市之所第六百零三章 名利雙收第二十八章 一石二鳥第三百三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五)第二十九章 國之大不幸第二百七十八章 化腐朽爲神奇第二百四十七章 落幕第五百三十三章 軍隊操練第五百五十四章 隱元隆琦禪師第一百三十九章 頓悟第六百零七章 好處多多第三十章 洛養性的小心思第三百七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八)第五百六十四章 吏制改革第三百一十三章 狠辣第三百九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八)第二百三十一章 潑髒水第三百八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第二百四十四章 貨幣戰爭(九)第一百五十九章 西南的威脅第六十一章 敞開心扉第三百八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五)第七十七章 相同的特點第五百一十五章 裁撤衛所制第六百零八章 兩全其美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要素第二百九十二章 最爲粗糙的飛行器第四百零八章 諸多因由第一百八十七章 棄翰林院,轉投皇家軍事學院第二百三十九章 貨幣戰爭(四)第三百五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五)第九十一章 宋獻策第一百五十三章 宴請第一百四十章 格外的平靜第四十二章 推遲第五百八十三章 侵略者與被侵略的最大區別第一百五十一章 疑惑第三百八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八)第一百零五章 十五年的囚徒生活鍛造第二百九十四章 憂心忡忡的徐光啓第一百七十四章 武舉所帶來的的反響第一百八十三章 積分制比武第五百六十四章 吏制改革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下而上的控制軍權第六百五十三章 放棄待遇第二百九十八章 狼狽爲奸第四百五十四章 臺灣島的重要性第二百二十章 第七部第六十六章 扣下白杆子兵第四十三章 立軍威第二百二十八章 要錢第七十六章 皇家軍事學院第五十一章 “爺”文化第二百六十六章 簡陋的互市之所第四百九十七章 求情第四百零二章 觸目驚心第七十一章 燧發槍和望遠鏡第二百八十九章 絕望的鄭芝龍第一百一十六章 反常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