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 不想做得太絕

漸漸地,隨着冷曉磊的彙報,聽到最後,崇禎的神色終於發生了變化,再也沒有了之前的那種風輕雲淡而又成竹在胸的樣子,手中的動作早就停了下來,擡頭看向冷曉磊。

很顯然,作爲一個還算稱職的帝王,崇禎還是明白一點,可以無視官員的任何話,卻不能忽視mín yì,否則的話,可就真的會,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等到冷曉磊彙報完了之後,崇禎那冷峻的面孔略微沉吟了一下,片刻之中,以總結的口吻,緩緩說道:“這也就說,那些政策之所以在民間遇冷,老百姓之所以有很強的牴觸心理,主要還是在於,他們擔心,對於多出來的那些官員的俸祿,將會施加在他們的身上,朝廷將會增加賦稅,是也不是?”

“當然是這樣了~”

看到崇禎的神情波動極大,冷曉磊有一些發怔,更多的還是意外,因此,面對崇禎的詢問,語氣中就帶着幾分木訥之意,顯得有一些呆,還是本能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這是人之常情,也無怪乎百姓會有這種想法,畢竟,按照朝廷以往的慣例,在面臨財政困頓的情況之下,通常的做法,往往都是加徵賦稅,百姓的負擔自然也會有所增加,生活也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說得不錯,曉磊~”

崇禎滿臉的若有所思之色,讚歎了一句的同時,神情中又摻雜着複雜之意,淡淡地繼續說道:“畢竟,一下子多出了七個行省,單單是從三品到正二品的大員,就有四十到六十人,若是再加上其他的大小官員和武將,以及衙役與官差都將全部被納入朝廷的編制,恐怕數萬人還是有的。”

“以目前的薪俸水準來講,撇開官員不講,單單是那些差役的俸祿,每人每年四十兩,總體下來,朝廷的財政支出就多出了至少一兩百萬兩銀子。”

“若是再加上那些大小官員和武將的薪俸,以及其他雜七雜八的費用,朝廷的財政支出少說也得增加四五百萬兩,這麼一筆巨大的開銷,若是轉嫁到老百姓的身上,自然會帶來很大的麻煩。”

冷曉磊一副虛心受教的樣子,不時地輕輕點頭,聽到最後,臉上忽然現出淡淡的古怪之色,微微有一些發怔,忍不住地心中嘀咕了起來。

聽這意思,皇上這是不會轉移壓力,更不會對老百姓加賦加稅,從而緩解朝廷的財政緊張問題。

這一刻,心裡這樣想着的同時,冷曉磊又有一些狐疑,如果真如自己所猜測的這般,皇上又將如何籌措這麼多的銀子,用於支付那麼多的俸祿呢?

雖不至於,一下子就要弄到四五百萬兩銀子,但每個月四五十萬兩銀子,還是要有的。

然而,容不得冷曉磊繼續深想下去,挖空心思,猜測崇禎會有什麼方法,能夠弄到這筆銀子,就在這個時候,崇禎卻忽然轉移了話題。

“曉磊,你去一趟大明日報社,將社長黃宗羲叫過來。”

“是,皇上,末將領旨!”

看着冷曉磊離去的背影,崇禎很快就陷入了深思之中,神情變得陰晴不定了起來,整個人的注意力再次瞄向了天下各地的藩王身上。

自己放寬皇室宗親的政策,只要主動放棄藩王的爵位,或是王爺,或是郡王,等等,就可以進入仕途,亦可以離開封地,逍遙於天下,可以從事任何的行業。

這都已經過去了一年多了,又有着七王被削藩的例子,然而,即便如此,天下的藩王還是沒有一點的動靜,居然沒有一個人主動放棄爵位和封地的。

漸漸地,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崇禎的心裡滋生出絲絲的怒意,但更多的還是決絕,臉上也開始浮現出淡淡的狠辣之意,瞳孔微微一縮,兩個深邃的眸子裡更是閃過一縷精芒。

有着一個後世者的靈魂,尤其是還有着歷史學者的身份,使得崇禎深深地認爲,大明內部的主要矛盾,就是老百姓與士紳階層的衝突,簡而言之,就是土地兼併問題。

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意義的,無非就是天下諸王!

朝廷雖然拖欠其中大部分人的祿米和薪俸,但幾乎每一個藩王都有各自的封地,土地還是最好的那種,無疑,也就屬於他們與老百姓的矛盾最大,衝突最爲激烈。

否則的話,在明末農民起義的時候,也不會有“天下諸王盡皆被起義軍屠戮”一說,下場都很慘。

雖然其中不無誇張的成份,卻也不無表明了一點,老百姓對藩王的仇視程度,幾乎已經到了殘忍的程度,恨不得食其肉,啃其骨,飲其血的地步。

感嘆大明各地藩王的爲富不仁之時,崇禎不禁想起了自己的際遇,之所以會來到這個時代,還不是全拜那些“好叔伯”所賜?還不都是同一個血脈?

看來,只能我主動出擊了。

既然你們不識趣,不主動退還封地,不主動放棄爵位,那隻好朕來主動,要回那些東西,以便維持朝廷的穩定,正好也可以一解燃眉之急,緩解朝廷即將到來的財政緊張問題。

崇禎忽然無聲地笑了,不再喃喃自語,雖是在微笑,雖然笑得很燦爛,卻給一種奸詐的感覺。

很顯然,面對行政區的重新劃分所帶來的難題,隨着大量的朝廷在編人員急劇暴增,朝廷的財政支出也發生了斷崖式的暴漲,而崇禎的解決之策也很簡單,那就是繼續挖掘歷代皇帝留下的“寶藏”!

當然,這也不就意味着,短期之內,崇禎就會將全天下的藩王盡廢,而是徐徐圖之,根據需要,一個或幾個的解決。

之所以這樣做,有着不可否認的一點就是,崇禎還不想將事情做絕,還不想與整個朱氏宗親全都撕破臉,還想給那些皇室宗親一個機會,一個緩衝的時間,讓他們自我覺悟,主動做出那些事情。

就在這個時候,伴隨着一陣輕微的腳步聲,崇禎爲之清醒了過來,並擡頭望過去的同時,在冷曉磊的帶領之下,黃宗羲緩緩走了進來,一副謹小慎微的樣子。

第一百二十九章 莫大的恩賜第四百三十九章 賜姓第五百六十章 流言滿天飛第一百三十五章 爲奪回外事權做準備第三百一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一)第四百二十一章 昭然若揭第三百九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六)第八十九章 很嚴重第三百七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四)第六百四十一章 事無絕對第五百九十四章 捉摸不透第六百四十二章 架構圖第五百二十九章 供不應求第一百零四章 悲催的父子倆(一更)第七十一章 燧發槍和望遠鏡第一百七十四章 武舉所帶來的的反響第五百七十五章 惶恐不安的張彝憲第一百六十三章 務實的帝王第一百三十八章 據理反駁第五十九章 楊景辰第九十章 三卦第三百七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八)第一百四十六章 滅天雷第四百五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二十四章 開學典禮第五十六章 秦良玉的將令第二百二十八章 要錢第二百九十二章 最爲粗糙的飛行器第二百五十六章 天上一句,土地上一句第一百九十三章 跛腳鴨第一百七十八章 憤怒的諸將第七十二章 西南風起第三百二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道高僧代表團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七)第三百四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一)第四百九十五章 九州探題第五百八十九章 清查土地第五百七十六章 一個機會第二百零五章 分析第三百一十三章 狠辣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增一減第三百九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七)第三百九十九章 效仿遼東第五百二十章 第一次第三百九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十)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要素第一百七十四章 武舉所帶來的的反響第二百一十九章 萬事開頭難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一)第五百六十九章 留有餘地第一百三十八章 據理反駁第二百六十三章 扭虧爲盈第四百零零章衝突第四百五十三章 人無信不立第一百六十七章 鞏固皇權第三百七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五)第五百一十九章 以蒙治蒙第五百五十五章 趁虛而入的機會第三百零七章 豪氣沖天第二百四十一章 貨幣戰爭(六)第四百三十二章 禁忌第三十七章 平衡...穩定第五百五十六章 宴請名單第一百五十六章 弊大於利第一百四十七章 重啓滅天雷計劃第九十二章 宋獻策的謀士氣度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明錢莊第五百六十四章 吏制改革第二百五十八章 沒有一點負罪感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一)第一百零零章 潛在的共識第四百五十九章 江戶幕府第五百五十五章 趁虛而入的機會第三百三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一)第四百零三章下定決心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要素第二百三十章 另一個巨大意圖第六百一十八章 考成法第四十四章 洪承疇的預判第一百九十七章 早有圖謀第四百六十三章 皇明祖訓沒有那麼大的約束力第三百九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四)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可以第四百零三章下定決心第三百二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第九十四章 張揚而強勢的鄭芝龍第三百零四章 暗流涌動第三百四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七)第五百七十六章 一個機會第一百三十三章 膽識過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頓悟第五百六十三章 突然到來第二百七十二章 三面環敵第三十八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四百六十八章 迂迴的勸說第五百二十章 第一次第二百一十九章 萬事開頭難第九十五章 暗中謀劃第三百四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四)
第一百二十九章 莫大的恩賜第四百三十九章 賜姓第五百六十章 流言滿天飛第一百三十五章 爲奪回外事權做準備第三百一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一)第四百二十一章 昭然若揭第三百九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六)第八十九章 很嚴重第三百七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四)第六百四十一章 事無絕對第五百九十四章 捉摸不透第六百四十二章 架構圖第五百二十九章 供不應求第一百零四章 悲催的父子倆(一更)第七十一章 燧發槍和望遠鏡第一百七十四章 武舉所帶來的的反響第五百七十五章 惶恐不安的張彝憲第一百六十三章 務實的帝王第一百三十八章 據理反駁第五十九章 楊景辰第九十章 三卦第三百七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八)第一百四十六章 滅天雷第四百五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二十四章 開學典禮第五十六章 秦良玉的將令第二百二十八章 要錢第二百九十二章 最爲粗糙的飛行器第二百五十六章 天上一句,土地上一句第一百九十三章 跛腳鴨第一百七十八章 憤怒的諸將第七十二章 西南風起第三百二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道高僧代表團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七)第三百四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一)第四百九十五章 九州探題第五百八十九章 清查土地第五百七十六章 一個機會第二百零五章 分析第三百一十三章 狠辣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增一減第三百九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七)第三百九十九章 效仿遼東第五百二十章 第一次第三百九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十)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要素第一百七十四章 武舉所帶來的的反響第二百一十九章 萬事開頭難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一)第五百六十九章 留有餘地第一百三十八章 據理反駁第二百六十三章 扭虧爲盈第四百零零章衝突第四百五十三章 人無信不立第一百六十七章 鞏固皇權第三百七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五)第五百一十九章 以蒙治蒙第五百五十五章 趁虛而入的機會第三百零七章 豪氣沖天第二百四十一章 貨幣戰爭(六)第四百三十二章 禁忌第三十七章 平衡...穩定第五百五十六章 宴請名單第一百五十六章 弊大於利第一百四十七章 重啓滅天雷計劃第九十二章 宋獻策的謀士氣度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明錢莊第五百六十四章 吏制改革第二百五十八章 沒有一點負罪感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一)第一百零零章 潛在的共識第四百五十九章 江戶幕府第五百五十五章 趁虛而入的機會第三百三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一)第四百零三章下定決心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要素第二百三十章 另一個巨大意圖第六百一十八章 考成法第四十四章 洪承疇的預判第一百九十七章 早有圖謀第四百六十三章 皇明祖訓沒有那麼大的約束力第三百九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四)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可以第四百零三章下定決心第三百二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第九十四章 張揚而強勢的鄭芝龍第三百零四章 暗流涌動第三百四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七)第五百七十六章 一個機會第一百三十三章 膽識過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頓悟第五百六十三章 突然到來第二百七十二章 三面環敵第三十八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四百六十八章 迂迴的勸說第五百二十章 第一次第二百一十九章 萬事開頭難第九十五章 暗中謀劃第三百四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