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微調

這一刻,崇禎的才思如泉涌,猶如打開了這方面的桎梏,越說越興奮,思維也變得越來越活躍了起來,不知不覺間,言語中已經帶着後世的一些用詞。

“而且,還可以制定相關的政策,進行鼓勵,凡是到偏遠山區等地進行支教的生員或讀書人,開化當地的民風,對於當地的百姓進行啓蒙,教以讀書識字,根據堅持的年限,再錄用爲官之時,予以優先的諸多政策。”

“同時,凡是主動到偏遠之地進行支教的生員,亦或者是讀書人,都將享受近乎於朝廷官吏的一些待遇,在衣食住行方面,一切的生活花銷,朝廷都將會予以一定的生活補貼,最起碼不會有生活過不下去的情況。”

“當然,這種生活的補貼,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要根據當地的物價水平,百姓的生活水準,去補貼。”

......

聽其言,觀其義,儘管崇禎使用了一些後世詞語,根據前後之言的大致意思,聯想在一起,略微一推敲,並不影響周道登的理解,也能弄明白那些後世詞語所代表的意思。

此時,在感動與興奮之餘,理性使然,周道登的心裡也在暗歎崇禎的好算計,真得是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儘可能地利用哪怕只是一絲的剩餘價值,充分利用那些生員的自身資源。

畢竟,在大明的科舉制度之中,有着“廩生”的存在,廩膳生員,顧名思義,這些生員不僅是才學俱佳,還享受着朝廷的生活補助,相應的津貼,皇上現在這樣做,讓所有的生員都參與到教化民衆中去,絕對是在榨取他們的最大剩餘價值,將朝廷的補貼作用最大化。

簡而言之,就是不能讓那廩生坐享其成,白白的領取朝廷的生活補貼,而不只是做讀書做文章之類的事情。

腦海裡閃過“廩生”的一瞬間,周道登不由地想起了關於科舉制度的前塵過往,所演變的歷史進程,再一聯想到崇禎的意圖,想要動搖儒家的霸主地位,一時間,心裡又有了新的計較。

“皇上,老臣以爲,要想撼動儒家的這種超然地位,實現百家爭鳴的景象,不僅要從提升各行各業的社會地位下手,對於現有的科舉制度,也要予以適當性的改變。”

對於周道登的突然轉移話題,崇禎那是聽得津津有味,來了興致,更是產生了好奇,這位內閣首輔,究竟想要做出怎樣的改變,對科舉制度?

“朝廷的取士科舉,所考的內容,以八股文爲籃板,通篇靠的幾乎都是儒家經典著作,亦或是有關儒家思想的文章,不僅毫無新意可言,最爲關鍵的是,這無一不是在鞏固和加強儒家的地位。”

“因此,老臣覺得,要想改變儒家的統治地位,就必須先從科舉制度下手,就算不能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也可以進行一定的微調,潤物細無聲之中,撼動儒家學派的霸主地位。”

“而且,自隋唐以來,出現科舉之初,所考的內容,並不是只有儒家一家的學說和觀點,還有法家、墨家等等,也就是常科之中的明法、明算、明書等等。”

經此一提醒,尤其是最後一番話,有着後世歷史學家靈魂印記的崇禎,不禁想起了關於科舉制度這方面的一些資料,大致意思就是,隋唐的時候,科舉考得不僅有文學功底,還有對律法的熟識程度,以及是否能夠運用一些簡單的術數,還包括那些自然科學。

當然,隋唐時候的自然科學,還很有限,還很粗糙。

與此同時,崇禎感受到了周道登的表忠心,也明白了周道登的意思,要想對科舉制度進行徹底性的改革,那肯定是不現實,將會引起極大的風波,帶來很大的阻力。

微調就不一樣了,依舊是溫和的手段,更加容易實施。

微調的話,恢復明法和明算的考試內容,絕對是師出有名,畢竟,作爲官員,絕對有義務,也有責任,必須熟悉朝廷的律法,更應該掌握一些術數。

否則的話,又如何看得懂一些賬目?又如何地做到不知法犯法?

因此,別看只是恢復了這兩項,算不了什麼決定性的事情,並不能給科舉制度帶來太大的改變,實則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動搖了儒家在科考之中的壟斷性地位。那種唯一性。

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有了這兩項作爲鋪墊,日後再對科舉制度進行大幅度的改革,也將更加順利得多。

聽着周道登的話語,崇禎滿臉的若有所思之色,不斷地權衡着其中的利弊得失,是否有着急於求成的舉動,沉吟了片刻之後,在周道登那期待的目光之中,終於做出了表態。

“行,周閣老,就按照你說得般。”

此刻,崇禎的神情很是鄭重,低沉的說出這句話之後,進而又補充道:“關於這件事情,就由你們內閣來負責,聯合禮部、刑部和欽天監,起草相關行文的同時,再另行編著相應的書籍,做爲微調科考之後的藍本。”

“書籍?藍本?”

周道登滿臉的疑惑之色,喃喃自語般的複述了兩個詞語,而崇禎瞬間就讀懂了他的意思,隨之解釋道:“就是將一些常用到的律法和術數學問,編撰成冊,寫成一本書,可以供那些讀書人蔘考。”

“哦~這樣啊~”

周道登若有所悟地附和了一句,與此同時,也在輕輕點頭,以強調自己明白了,而崇禎隨之自顧自地說了下去。

“畢竟,微調科舉之初,就算聽說過明法和明算這兩種考試方式的存在,恐怕那些讀書人也是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如何答題?怎樣去考試?”

“是啊~皇上——”

周道登再次附和了一句,此時臉上卻盡是感慨之色,進而繼續說道:“莫說是那些讀書人,就算朝中的重臣,亦或是地方的主政官員,除非是相關人等,鮮有人瞭解《大明律》的內容,和懂得術數之道。”

“如果沒有那麼一個書籍,供那些讀書人蔘考,讓他們獨自去鑽研《大明律》和術數,先不說難學與否,將會是費時費力,將會走很多彎路,做很多無用功,將會影響來年的鄉試。”

“有了這麼一個書籍,內容以常用律法和通俗術數爲主,以讀書人的學習能力,很快就能夠領悟,來年之時,就能夠推行微調後的科舉制度。”

......

第二百九十四章 憂心忡忡的徐光啓第二百八十三章 挑釁皇權第五十七章 孫承宗的大局觀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一)第四百四十一章 更深層次用意第二百二十五章 近乎於下馬威的開場白第五百零零章 磨鍊心性第六百一十章 少得可憐的稅銀第三百四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三)第三百一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第五十九章 楊景辰第五十九章 楊景辰第四百五十四章 臺灣島的重要性第五百九十七章 巨大的商機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三百六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八)第三百五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五)第八十二章 遙遙跟隨第五百四十二章 皇太極的不安第一百四十七章 重啓滅天雷計劃第二百四十三章 貨幣戰爭(八)第二十章 眼饞拍賣行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花一號第五百五十五章 趁虛而入的機會第四百二十九章 欣欣向榮第三百四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七)第二百七十四章 改革驛站第六十三章 蒼白的安撫第二十九章 國之大不幸第二百七十六章 敏銳的洞察力第四百零一章 最危險之人第三十五章 逼迫第六百二十九章 摻沙子第五十五章 奪情第四百五十三章 人無信不立第一百六十五章 免除市賞第六十五章 絕聲衛第一百零三章 削藩的大概策略第四百九十章增加籌碼第二百九十三章 馳道第五百三十七章 同化之策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多弊病第四百一十三章 真實意圖第五十九章 楊景辰第四百五十八章 上帝視角第四百六十一章 面子工程第二百七十九章 那麼一個管道第一百零零章 潛在的共識第一百七十七章 缺乏全局眼光第五百一十六章 明軍的一大弊端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變傳統的作戰方式第四百零三章下定決心第二百八十九章 絕望的鄭芝龍第一百零九章 事無絕對第一百二十六章 辣椒第六百零一章 災難財第四百四十五章 唯有自救第三百五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八)第四十三章 立軍威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變傳統的作戰方式第一百二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六百三十三章 契機第五百九十四章 捉摸不透第六十四章 被束縛的兩大特務機構第一百七十一章 實實在在的好處第二百八十五章 難言之隱第九十八章 剎那的共識第五百四十三章 提升第八十一章 新的政策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多弊病第二百八十九章 絕望的鄭芝龍第一百六十章 變質的沐府第五百八十四章 摸底第一百七十一章 實實在在的好處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七)第四百五十章 碾壓第八十二章 遙遙跟隨第十四章 錐刺奸臣第二十九章 國之大不幸第二百二十八章 要錢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絕的否定第二百三十八章 貨幣戰爭(三)第四百五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五百三十四章 效果出奇的好第二百三十三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四百一十一章 轉移注意力第四十一章 扣下茅元儀第六百一十章 少得可憐的稅銀第二百五十五章 訓斥第四百零四章 培養新一代的黔國公第一百九十二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六百三十一章 女子學院第一百四十二章 委以重任第二百一十五章 明朝發達的火器第五百五十二章 爭執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變傳統的作戰方式第五百七十六章 一個機會第一百三十章 大搞建設第六百五十章 沸沸揚揚第三百一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一)
第二百九十四章 憂心忡忡的徐光啓第二百八十三章 挑釁皇權第五十七章 孫承宗的大局觀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一)第四百四十一章 更深層次用意第二百二十五章 近乎於下馬威的開場白第五百零零章 磨鍊心性第六百一十章 少得可憐的稅銀第三百四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三)第三百一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第五十九章 楊景辰第五十九章 楊景辰第四百五十四章 臺灣島的重要性第五百九十七章 巨大的商機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三百六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八)第三百五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五)第八十二章 遙遙跟隨第五百四十二章 皇太極的不安第一百四十七章 重啓滅天雷計劃第二百四十三章 貨幣戰爭(八)第二十章 眼饞拍賣行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花一號第五百五十五章 趁虛而入的機會第四百二十九章 欣欣向榮第三百四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七)第二百七十四章 改革驛站第六十三章 蒼白的安撫第二十九章 國之大不幸第二百七十六章 敏銳的洞察力第四百零一章 最危險之人第三十五章 逼迫第六百二十九章 摻沙子第五十五章 奪情第四百五十三章 人無信不立第一百六十五章 免除市賞第六十五章 絕聲衛第一百零三章 削藩的大概策略第四百九十章增加籌碼第二百九十三章 馳道第五百三十七章 同化之策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多弊病第四百一十三章 真實意圖第五十九章 楊景辰第四百五十八章 上帝視角第四百六十一章 面子工程第二百七十九章 那麼一個管道第一百零零章 潛在的共識第一百七十七章 缺乏全局眼光第五百一十六章 明軍的一大弊端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變傳統的作戰方式第四百零三章下定決心第二百八十九章 絕望的鄭芝龍第一百零九章 事無絕對第一百二十六章 辣椒第六百零一章 災難財第四百四十五章 唯有自救第三百五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八)第四十三章 立軍威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變傳統的作戰方式第一百二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六百三十三章 契機第五百九十四章 捉摸不透第六十四章 被束縛的兩大特務機構第一百七十一章 實實在在的好處第二百八十五章 難言之隱第九十八章 剎那的共識第五百四十三章 提升第八十一章 新的政策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多弊病第二百八十九章 絕望的鄭芝龍第一百六十章 變質的沐府第五百八十四章 摸底第一百七十一章 實實在在的好處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七)第四百五十章 碾壓第八十二章 遙遙跟隨第十四章 錐刺奸臣第二十九章 國之大不幸第二百二十八章 要錢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絕的否定第二百三十八章 貨幣戰爭(三)第四百五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五百三十四章 效果出奇的好第二百三十三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四百一十一章 轉移注意力第四十一章 扣下茅元儀第六百一十章 少得可憐的稅銀第二百五十五章 訓斥第四百零四章 培養新一代的黔國公第一百九十二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六百三十一章 女子學院第一百四十二章 委以重任第二百一十五章 明朝發達的火器第五百五十二章 爭執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變傳統的作戰方式第五百七十六章 一個機會第一百三十章 大搞建設第六百五十章 沸沸揚揚第三百一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