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免除三餉(求收藏求推薦)

漸漸地,賈亦韜陷入沉思之中,暫時屏蔽了屬於朱由檢的記憶,開始回憶明末時期的諸多信息,亟待解決的問題,不自覺地從旁邊取過一張紙,攤在面前,隨手抄過毛筆,嘴裡更是在念念有詞。..

“嗯...這個時候,屬於朱由檢登基之初,雖然扳倒了魏忠賢,整治了閹黨一派,但皇帝的根基依舊不穩,朝廷上還是派系林立,東林黨一支獨大,現在最爲緊迫的是,就是加強屬於帝王的威望和權力。”

“還有,崇禎之初,也是小冰河爆發之始,陝西大旱,只是一個開端,日後還會有更加嚴重的災情,使得朝廷的財政雪上加霜,不堪負重。”

“然而,這一切的一切,要想清除大明王朝蓄積已久的弊病,唯有改革,而改革之初,就必須掌握絕對的權力,而要想掌握絕對的權力,就必須牢牢地控制住軍隊,隨後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一切,才能推行改革。”

......

賈亦韜叨咕了半天,說了許多話,紙上依舊是空白一片,沒有一個字,臉上卻是現出了興奮地光芒,越來越熾盛,心裡愈發的有底,知道該怎樣做?

就在這時,賈亦韜拿起毛筆,就要奮筆直書,皇后張氏款款走了進來,躬施一禮,輕聲喊道:“拜見皇上!”

“皇后快快請起,無須多禮......”

賈亦韜離開了桌案,快行幾步,連忙扶起了跪拜的張氏,在那一刻,下意識的努了努鼻子,深吸了一口氣,隨着一股香風灌入鼻腔,直達肺腑,頓時露出一絲淡淡的貪婪享受之色。

很顯然,張氏發現了賈亦韜的這一細微的舉動,隨即兩腮微紅,緩緩起來的同時,忍不住地心中暗道:“皇上這是怎麼了?以前之時,是不好女色的,大病了一場之後,反而對男女之事格外的上心,需求越來越強,幾乎是夜夜無女不歡。”

一念及此,張氏的面頰愈發的紅潤,鮮豔欲滴,看得賈亦韜愈發的癡迷,心馳神往。

不過,賈亦韜還是恢復了清醒,神色爲之一斂,故作君子之態,緩緩問道:“皇后,找朕所爲何事?”

“皇上,大病一場,你怎麼給忘了?再過幾日,就是你的生辰了。”

說話之間,兩人已經來到了書案之前,賈亦韜坐在那裡之後,很是猥瑣的將張氏攬入懷中,坐在大腿之上,出於女人的矜持和羞澀,張氏還是掙扎了一下,似乎這幾天賈亦韜經常如此,心裡已經有所接受,也就不再掙扎,但心裡還是緊張地砰砰直跳。

“哦...原來是這件事情啊,這幾天腦袋渾渾噩噩的,愛妃如果不說,朕都快給忘了......”

說到這裡,賈亦韜的話音戛然而止,似乎想到了什麼,意識到一個關鍵的問題,當即轉而說道:“愛妃,通知禮部一聲,朕今年的壽宴就不過了。不過,爲了與民同樂,大赦天下的同時,朕決定了,從此以後,免除百姓的三餉,即日就昭告於天下。”

“皇上,萬萬不可啊,三餉自萬曆年間就開始徵收,一旦免除三餉,遼東的軍餉就更加的短缺,沒有了來源之處,遼東的形勢可就......”

張皇后忽然停了下來,在這一瞬間,似乎想到了什麼,一陣後怕的同時,更是渾身一個激靈,這才意識到,後宮不得干政,否則,輕則受到斥責,重則扒皮抽筋都有可能。

“皇后,你怎麼了?繼續說啊......”

面對賈亦韜的催促,沒有任何責怪的意思,張皇后並不能放下心來,一陣後怕的連忙站起,後退的同時,緊張地迴應道:“皇上,這乃朝中大事,臣妾見識淺薄,議論不得,皇上還是與衆臣商議一下,再決定是否免除三餉之事吧?”

“嗯,好吧,明天早朝之時,朕再與羣臣商議此事。”

賈亦韜沒有勉強張皇后,話雖然這樣說,但心裡已經做了決定,三餉非免除不可!

作爲一個歷史學者,雖然很多的歷史只是一種猜測和推理,但還是可以作爲一些依據的,賈亦韜知道,一旦免費百姓的三餉賦稅,將會嚴重加重朝廷的財政赤字,使得遼東的軍隊缺餉,但還是決定這麼做。

放在平時,九釐的課稅不算什麼,還在百姓的承受範圍之內,但作爲一個穿越者,賈亦韜知道,小冰河時代的到來,天下大旱,田裡顆粒無收,三餉就成爲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百姓不得不暴動,紛紛起義。

而且,擁有着現代人的靈魂,還是一個教授,雖然不是經濟學家,但賈亦韜還是有着許多掙錢的方法,解決那些問題得方法,不一定非要逼迫老百姓造反,不一定非要搜刮民脂民膏,才能籌措到軍餉。

若是放在穿越以前,對於“錢能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的這句話,賈亦韜或許還會嗤之以鼻,撇撇嘴,現在卻不同了,擁有着皇帝這一重身份,弄到錢還不容易?

當然,賈亦韜不會傻得學歷史上的那個崇禎皇帝,向臣子們募捐,那樣的話,只會降低了身份,掃了自己的尊嚴,央求百官,又如何鎮得住他們?

紆尊降貴,不一定都是好事兒!

因此,看着張皇后離去的背影,在這一刻,賈亦韜已經有了主意,如何弄到錢,緩解朝廷的燃眉之急,解決這一年的軍餉問題。

轉瞬間,賈亦韜又想了想,要想革除大明朝的各種弊病,維護自己的統治,現在最爲迫切地不是掌控朝廷各個文官官員,而是軍隊!

唯有如此,才能爲所欲爲,幹自己想幹的一切。

恍惚之間,賈亦韜不禁想到了許多,想到了毛爺爺與蔣介石,不管是共同抗日,還是攘外必先安內,兩個人說得都沒有錯,只是身處的位置不同。

賈亦韜相信,不管是毛爺爺,還是蔣介石,兩人都是格外的偏愛明史,只是一個讀得通透,理解的深刻,另一個只是看到了一些表面而已,並未看到問題得深邃。

比如攘外必先安內這句話,明朝時就有,並非蔣介石所創!

作爲一個歷史學者,賈亦韜一直有一種想法,明末時期的崇禎年代,和民國時期太像了。

一樣有來自於東北的外族威脅,一樣是天下大亂,義軍迭起,官軍不斷地鎮壓,四處救火。

若是細細研究的話,不難發現,毛爺爺的那些戰略思想脫胎於明末時期的農民起義,總結而來,並予以細化和延伸,更適用於抗日時期。

同樣是在湖南與雲貴一帶發展壯大,藉助深山老林,躲避官軍的圍剿。

賈亦韜甩了甩頭,不再想這些,而是想着應對之策,在明天的早朝之時,提出免除三餉之際,如何應對那些百官?

當然,還有一個最爲關鍵的問題,那就是弄錢!

第三百二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第二十氣章 明悟第四百九十章增加籌碼第一百九十二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二百三十四章 十天的任務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煙”非彼“煙”第二百二十一章 首位商部尚書第二章 決定(求收藏求推薦)第一百四十七章 重啓滅天雷計劃第三十七章 平衡...穩定第五百一十八章 遼東局勢大變第三百八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二)第三十三章 赤裸裸地綁票打劫第一百六十八章 林丹汗這條鮎魚第一百八十一章 保駕護航第三百零四章 暗流涌動第四十五章 帶頭作用第一百七十六章 生化武器第一百三十三章 膽識過人第五百七十四章 理論付諸於實際第四百九十一章 反應不正常第一百一十六章 反常表現第三百四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五)第六百一十四章 一種手段第六百五十九章 新的規則(大結局)第七十章 茅元儀的意圖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字之差第五十七章 孫承宗的大局觀第二百四十七章 落幕第三百四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八)第二百五十六章 天上一句,土地上一句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可以第三百九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八)第四百六十七章 洋人統治的短板第四百九十六章 榜上有名第五百七十五章 惶恐不安的張彝憲第一百零零章 潛在的共識第一百零二章 震懾第二百一十九章 萬事開頭難第十二章 崇禎時期的最大威脅第三百三十章 大膽的猜測第五百六十一章 前科第三百八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七)第二百六十五章 京城的那位第五百九十章 天花猛如虎第六百一十八章 考成法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利局面第六百五十六章 試運營第五百七十一章 蒸汽機第一百四十八章 輻射第六百零四章 統一計時第一百七十七章 缺乏全局眼光第二百六十二章 終於來了第四十四章 洪承疇的預判第六百四十一章 事無絕對第二百一十九章 萬事開頭難第二百二十六章 另一項重任第一百七十一章 實實在在的好處第一百零九章 事無絕對第四百八十三章 扶持一個勢力第三百三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四)第一百八十章 濃郁的尚武氣息第四十八章 防患於未然第二百四十四章 貨幣戰爭(九)第一百一十一章 宋獻策的折服第五十七章 孫承宗的大局觀第三百九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九)第二百五十六章 天上一句,土地上一句第四百零七章 雙管齊下第三百二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第五百九十五章 莫大殊榮第一百零八章 遐想滿天飛(下)(五更)第四百零五章 東南沿海商道第二百零零章 沒有後路第五百八十七章 千萬兩級別第三百八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六)第三百三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第四百七十八章 苛刻的條件第四百三十一章 敲打第二百四十章 貨幣戰爭(五)第二百四十章 貨幣戰爭(五)第二百八十二章 外來的和尚好唸經第五百六十六章 利益的重新再分配第四百零四章 培養新一代的黔國公第六百零四章 統一計時第三百七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四)第五百零八章 “增強皇太極的實力”第四百八十章 真正的漁翁得利第四百零五章 東南沿海商道第三百五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四)第四百七十三章 新的條件第六百零一章 災難財第二百二十章 第七部第三百一十四章 輿論的可怕之處第六百零六章 大難題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第二百六十九章 軍中全面推行寶鈔
第三百二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第二十氣章 明悟第四百九十章增加籌碼第一百九十二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二百三十四章 十天的任務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煙”非彼“煙”第二百二十一章 首位商部尚書第二章 決定(求收藏求推薦)第一百四十七章 重啓滅天雷計劃第三十七章 平衡...穩定第五百一十八章 遼東局勢大變第三百八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二)第三十三章 赤裸裸地綁票打劫第一百六十八章 林丹汗這條鮎魚第一百八十一章 保駕護航第三百零四章 暗流涌動第四十五章 帶頭作用第一百七十六章 生化武器第一百三十三章 膽識過人第五百七十四章 理論付諸於實際第四百九十一章 反應不正常第一百一十六章 反常表現第三百四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五)第六百一十四章 一種手段第六百五十九章 新的規則(大結局)第七十章 茅元儀的意圖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字之差第五十七章 孫承宗的大局觀第二百四十七章 落幕第三百四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八)第二百五十六章 天上一句,土地上一句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可以第三百九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八)第四百六十七章 洋人統治的短板第四百九十六章 榜上有名第五百七十五章 惶恐不安的張彝憲第一百零零章 潛在的共識第一百零二章 震懾第二百一十九章 萬事開頭難第十二章 崇禎時期的最大威脅第三百三十章 大膽的猜測第五百六十一章 前科第三百八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七)第二百六十五章 京城的那位第五百九十章 天花猛如虎第六百一十八章 考成法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利局面第六百五十六章 試運營第五百七十一章 蒸汽機第一百四十八章 輻射第六百零四章 統一計時第一百七十七章 缺乏全局眼光第二百六十二章 終於來了第四十四章 洪承疇的預判第六百四十一章 事無絕對第二百一十九章 萬事開頭難第二百二十六章 另一項重任第一百七十一章 實實在在的好處第一百零九章 事無絕對第四百八十三章 扶持一個勢力第三百三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四)第一百八十章 濃郁的尚武氣息第四十八章 防患於未然第二百四十四章 貨幣戰爭(九)第一百一十一章 宋獻策的折服第五十七章 孫承宗的大局觀第三百九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九)第二百五十六章 天上一句,土地上一句第四百零七章 雙管齊下第三百二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第五百九十五章 莫大殊榮第一百零八章 遐想滿天飛(下)(五更)第四百零五章 東南沿海商道第二百零零章 沒有後路第五百八十七章 千萬兩級別第三百八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六)第三百三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第四百七十八章 苛刻的條件第四百三十一章 敲打第二百四十章 貨幣戰爭(五)第二百四十章 貨幣戰爭(五)第二百八十二章 外來的和尚好唸經第五百六十六章 利益的重新再分配第四百零四章 培養新一代的黔國公第六百零四章 統一計時第三百七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四)第五百零八章 “增強皇太極的實力”第四百八十章 真正的漁翁得利第四百零五章 東南沿海商道第三百五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四)第四百七十三章 新的條件第六百零一章 災難財第二百二十章 第七部第三百一十四章 輿論的可怕之處第六百零六章 大難題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第二百六十九章 軍中全面推行寶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