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無人敢惹的福王府

鏘琅琅....

伴隨着一陣刀劍出鞘的紛亂之音,一時間,所有的聲音都是戛然而止,那些出言阻止的人就像被人掐住了脖子,再無任何言語的呵斥,周圍一片靜悄悄的,一股極其緊張的氣氛瀰漫開來。

即便是酷暑盛夏,依舊有一股精神上的冷流襲來。

人羣的中心,一個半徑兩米左右的圓空地之上,一羣護衛手持寒光閃爍的刀劍,與圍攏的百姓對峙着,大有一言不合就會刀劍相向的架勢。

強勢的一塌糊塗!

而在護衛的裡面,一個體態婀娜的美麗女子被兩個家奴控制着,不斷地掙扎,剛想爆喝斥責,隨着旁邊一個富家公子哥拋出一句話,整個人就傻眼了,流露出絕望之色。

“嘿嘿...你們這些賤民,莫要放肆,吾乃福王世子,在這洛陽城內,我福王府就是王法,如若再上前一步,打擾了本世子的興致,休怪刀劍無眼。”

朱由崧冷冷一笑,輕蔑地看着圍觀的衆人,臉上臉的不屑之意愈發濃郁,如此威脅了一番之後,毫不掩飾地流露出淫穢之色,望向那個女子,言語更加的肆無忌憚。

“福王最喜歡像你這樣的婦人,雖然已爲人婦,卻年紀不大,別有一番滋味。嘿嘿...放心吧,只要將我父親伺候好了,舒坦了,服侍的舒服了,不僅會放你回家,還有一筆不菲的賞銀。”

隨着亮明身份,朱由崧變得更加張揚起來,目空一切,更是大手一揮,旁若無人地向前走去,爆喝般地催促道:“我們走,本世子倒要看看,哪個不長眼的膽敢阻擋福王府辦事?”

看着唯唯諾諾的人羣,再無剛剛的義憤填膺般的逼迫,紛紛不自覺的連連後退,臉上的忌憚與畏懼之色若隱若現,護衛與跟班頓時就是一陣得意地大笑,跟着起鬨。

“哈哈...世子威武!”

“福王府威武....福王千歲!”

“走開走開,再敢擋路,要是耽誤了世子的好事兒,老子劈了你們這羣賤民,滾開!”

......

很顯然,在這洛陽城,乃至於整個河南府,福王府的“威名”遠播,深深爲這裡的老百姓忌憚,即便是看到福王府白日逞兇,當街擄掠婦女,也不敢言語一聲,更是沒有人去報官。

“nnd,真是無法無天,沒有天理了,老子就不信這羣王八蛋敢當街殺人不成?”

一個彪形大漢罵罵咧咧的走出,就要衝向漸行漸遠的福王府一行人,立馬被旁邊的幾人給拉住了,並有一個人勸說了起來。

“哎,兄弟,你要幹嘛?千萬不要衝動!不然的話,人救不了,還會引火燒身,累及家人。”

在人羣之中,有那麼一個人靜靜地站在那裡,顯得有一些鶴立雞羣,默默地看着這一幕,眸子裡閃爍着凜冽的之意,轉瞬即逝,旁邊的同伴嘆息道:“哎...呂兄,這福王府越來越膽大妄爲了,根本就不將大明律放在眼裡。”

“張兄,這樣的事情不會持續的太久的,從京城傳回來的種種消息來看,不難發現,朝廷的政治越來越趨向清明,新皇是一個想要有一番作爲的明君,一定會約束這些藩王,還百姓一個太平的生活。”

回話之人不是別人,正是呂維祺。

同伴望了望呂維祺,露出一副若有所思之色,片刻之後,不確定地問道:“呂兄,如此說來,看你這架勢,是想重返朝堂,再次入仕爲官了?”

然而,呂維祺並未迴應同伴的詢問,依舊是目視遠方,看着朱由崧等人離去的方向,自語般的嘆息道:“哎...福王府本就勢大,老福王乃是新皇的親叔叔,現在福王世子又娶了指揮僉事黃奇瑞的女兒,在這洛陽城內,更加無人敢惹了。”

“誰說不是呢?”

同伴附和了一句,進而繼續說道:“想這福王與福王世子兩人,不愧是父子倆,同樣是好色,福王府又添了新丁,想必福王一定會使出各種手段,或恫嚇,或強買強賣,在這河南府兼併更多的土地,以賞賜餘下的兩子。想這偌大的河南,有一半的土地都落入了藩王的手中,或者他們子嗣的手裡。”

“如果再這樣下去,每個新皇都將自己的兄弟封爲藩王,每個藩王都大肆兼併土地,以補償那些無法繼承藩王的兒子,不知道我大明還能持續多久?”

聽到同伴的這些話,呂維祺的心中一動,不禁想起了《愚翁移山》寓言裡的一句話,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腦海裡浮現那麼一個畫面。

每個皇帝都是三宮六院七十二賓妃,若無特殊的情況,絕對不會缺少子嗣,一代代的這樣的分封下去,隨着藩王越來越多,天下雖大,哪裡又有那麼多的地方作爲藩王的封地?

何況,照這樣發展下去,即便是風調雨順,外部沒有敵人窺伺和侵略,隨着藩王越來越多,隨着化爲封地的田地增加,勢必會有越來越多的百姓失去田地,失去了生活的依仗。

呂維祺不敢再深想下去了,想想都覺得一陣後怕,後背冒了一層薄薄的冷汗,心裡抑制不住的生出一股急迫感,感覺有一些壓抑。

兩天之後,京城....

奉天殿之上,百官雲集,文武將軍列站於兩側,崇禎端坐於龍椅之上,俯視着羣臣,神情古無波瀾,顯得很是平靜,目光在在衆人的身上一掃而過,同時淡淡地說道:“好了,這十個入閣的候選人員,都是諸位推選出來的,不管是人品,還是個人處理事物的能力,都是十分的優秀,現在就是確定內閣的人選,哪四人入內閣?”

然而,不管是入選的十個官員,還是其餘的百官,並未因爲關鍵時刻的即將到來而緊張、而興奮,眉宇間反而瀰漫着一股淡淡的憂心忡忡之意。

短短半年不到的時間,內閣已經換了三個首輔,內閣成員換了一波又一波,尤其是剛剛被罷免的內閣首輔來宗道,在任還不到一個月。

唯一不同的是,來道宗保留了原有官職,現在又進入了擁有入閣資格的十個人選之中。

第四百九十章增加籌碼第一百五十六章 弊大於利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十一章 改革二十四衙門(下)第四百五十章 碾壓第二十二章 另一個重要任務第一百零一章 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一)第五百四十四章 治癒天花的藥方第三百六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八)第二百五十章近乎於無禮的強勢第五百七十三章 拉人頭第四百五十二章 身份敏感第二百九十一章 董事會(下)第三十四章 懿安皇后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煙”非彼“煙”第一百四十七章 重啓滅天雷計劃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七)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前透露第四百三十章 輿論壓力第五百八十九章 清查土地第一百七十四章 武舉所帶來的的反響第九章 山西八大奸商(求收藏求推薦)第二百二十六章 另一項重任第三百二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九)第四百零九章 明君聖主的相似點第四百一十七章 處境微妙的毛文龍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該改變嗎?第五百八十九章 清查土地第四百一十九章 不差錢第四百五十章 碾壓第五百三十六章 煙鬼第九十九章 冷靜....理性....第一百七十二章 立威第三百二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九)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三)第二百八十九章 絕望的鄭芝龍第六百零二章 啓動後手第一百零九章 事無絕對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惡魔第四百一十八章 又是錢的問題第五百四十章 生物武器第十六章 社長的人選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利局面第五百三十四章 效果出奇的好第二十六章 分化瓦解第九十一章 宋獻策第二百六十九章 軍中全面推行寶鈔第六百五十四章 兼而有之第六百四十一章 事無絕對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個名額第五百零八章 “增強皇太極的實力”第四百二十一章 昭然若揭第一百九十九章 新的陰謀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購買第二百六十四章 凡事以穩爲先第五百零九章 培養翻譯人才第四百八十一章 毛文龍的變化第二百六十四章 凡事以穩爲先第六百三十九章 形同第八部第六十九章 明之滅亡,在其自己第一百六十六章 開出條件第二百七十八章 化腐朽爲神奇第五百七十九章 貿易的條件第六百零三章 名利雙收第一百八十九章 毛文龍不再那麼重要第二百二十一章 首位商部尚書第二百三十章 另一個巨大意圖第四十四章 洪承疇的預判第二百二十六章 另一項重任第七十二章 西南風起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四百八十八章 盛氣凌人第四百二十七章 兩百萬兩第十章 改革二十四衙門(上)第八十七章 可以!第七十二章 西南風起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九)第一百七十五章 監軍的弊處第五十一章 “爺”文化第四百零一章 最危險之人第四百五十三章 人無信不立第四十七章 徐光啓獻策第一百四十二章 委以重任第三百二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第六百一十四章 一種手段第三百八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五)第三百六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四)第九十八章 剎那的共識第五百四十一章 配合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下而上的控制軍權第五百五十五章 趁虛而入的機會第二百九十二章 最爲粗糙的飛行器第五百五十八章 破壞了大明的根基第四十二章 推遲第四百七十五章 兔死狐悲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佳時機第六百二十三章 接地氣第三百九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四)
第四百九十章增加籌碼第一百五十六章 弊大於利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十一章 改革二十四衙門(下)第四百五十章 碾壓第二十二章 另一個重要任務第一百零一章 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一)第五百四十四章 治癒天花的藥方第三百六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八)第二百五十章近乎於無禮的強勢第五百七十三章 拉人頭第四百五十二章 身份敏感第二百九十一章 董事會(下)第三十四章 懿安皇后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煙”非彼“煙”第一百四十七章 重啓滅天雷計劃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七)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前透露第四百三十章 輿論壓力第五百八十九章 清查土地第一百七十四章 武舉所帶來的的反響第九章 山西八大奸商(求收藏求推薦)第二百二十六章 另一項重任第三百二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九)第四百零九章 明君聖主的相似點第四百一十七章 處境微妙的毛文龍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該改變嗎?第五百八十九章 清查土地第四百一十九章 不差錢第四百五十章 碾壓第五百三十六章 煙鬼第九十九章 冷靜....理性....第一百七十二章 立威第三百二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九)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三)第二百八十九章 絕望的鄭芝龍第六百零二章 啓動後手第一百零九章 事無絕對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惡魔第四百一十八章 又是錢的問題第五百四十章 生物武器第十六章 社長的人選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利局面第五百三十四章 效果出奇的好第二十六章 分化瓦解第九十一章 宋獻策第二百六十九章 軍中全面推行寶鈔第六百五十四章 兼而有之第六百四十一章 事無絕對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個名額第五百零八章 “增強皇太極的實力”第四百二十一章 昭然若揭第一百九十九章 新的陰謀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購買第二百六十四章 凡事以穩爲先第五百零九章 培養翻譯人才第四百八十一章 毛文龍的變化第二百六十四章 凡事以穩爲先第六百三十九章 形同第八部第六十九章 明之滅亡,在其自己第一百六十六章 開出條件第二百七十八章 化腐朽爲神奇第五百七十九章 貿易的條件第六百零三章 名利雙收第一百八十九章 毛文龍不再那麼重要第二百二十一章 首位商部尚書第二百三十章 另一個巨大意圖第四十四章 洪承疇的預判第二百二十六章 另一項重任第七十二章 西南風起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四百八十八章 盛氣凌人第四百二十七章 兩百萬兩第十章 改革二十四衙門(上)第八十七章 可以!第七十二章 西南風起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九)第一百七十五章 監軍的弊處第五十一章 “爺”文化第四百零一章 最危險之人第四百五十三章 人無信不立第四十七章 徐光啓獻策第一百四十二章 委以重任第三百二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第六百一十四章 一種手段第三百八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五)第三百六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四)第九十八章 剎那的共識第五百四十一章 配合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下而上的控制軍權第五百五十五章 趁虛而入的機會第二百九十二章 最爲粗糙的飛行器第五百五十八章 破壞了大明的根基第四十二章 推遲第四百七十五章 兔死狐悲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佳時機第六百二十三章 接地氣第三百九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