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吏治改革試點

“當然是真的,本官有必要騙你們嗎?”

袁崇煥和盧象升並未等得太久,孫承宗緊接着就給予了肯定的答覆,進而更是補充道:“這個人就是吳有性,可是民間有名的神醫,對於瘟疫,有着不俗的研究。”

“而且,這吳有性就在遼東,就在渤海的某一座孤島之上,和一些明醫,一起研究諸多的瘟疫,現在正在完善治療天花的那個藥方以及完善種痘。”

“那座研究瘟疫的島嶼,作爲大夫們的研究基地,皇上可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除了特殊的軍隊,罕有人知道他們的具tǐ wèi置。”

“即便是本官我,也只是知道這麼一個的存在。”

顯然,有了治癒天花的藥方,即便面色再如何的平靜,擺出一副風輕雲淡、鎮定自若的樣子,但言語之中,還是流露了他孫承宗內心的心裡活動,是那麼的激動與興奮。

這一刻,看到孫承宗那副信誓旦旦的模樣,就算是沒有這番言語,盧象升和袁崇煥也會相信,真得有這麼一個藥方存在。

漸漸地,客廳的氣氛發生了變化,變得輕鬆愉快了起來,不再那麼壓抑,兩人的神情也不再是那麼緊張兮兮的,爲滿臉的笑意所取代。

“既然這樣,孫大人,那你將我們叫到這裡又是爲何呢?”

隨着盧象升的反問,交談再次回到了正題上,袁崇煥跟着他的目光,也是疑惑地看着孫承宗,既然天花已經不是無解之病,又爲何這麼緊張呢?

一副如臨大敵的樣子。

“呵呵....當然還是蔚藍遼東的郡縣制~”

孫承宗淡淡一笑,在兩人期待地目光之中,緩緩來了這麼一句,進而補充道:“你們也知道,大明的邊境地區很多,卻是獨獨在遼東實行郡縣制,撤銷衛所制,就是想在這遼東搞一個試點,一個完全不同於關內的郡縣制。”

“下到地方的末流小官兒,一縣知縣,甚至於是村長、里長,上到道、府、州、的主政官員,不再是單純的委派那麼簡單,還要有地方的推薦,亦或是mín yì的推選。”

“也就是說,地方的主政官員,朝廷雖然有決斷權,甚至將其罷免掉,但是,是否任用地方推薦的人選,主要還是在於地方的mín yì,官員能否獲得百姓的認可。”

“當然,初期的時候,一些州、府、縣的主政官員,還是由朝廷委派,但也只是一種過渡,穩定了下來之後,官員的升遷與留任,不再只是朝廷的命令,而是要看官員的政績。”

說到這裡,孫承宗頓了頓,從衣袖裡面掏出兩個摺子般的文書,遞給了兩人,讓盧象升和袁崇煥傳閱。

“喏~這是皇上差人送來的行文,交代咱們推行郡縣制的大致思路,主要涵蓋了地方行政和軍事兩個方面,你們先看看。”

在袁崇煥和盧象升瀏覽各自手裡的文書、相互傳閱之時,孫承宗的神情是那麼的祥和,臉上掛着淡淡的笑意,不時地輕輕綠着鬍鬚,忍不住地再次開口了。

“從皇上對遼東的重視程度來看,相繼讓人送來了一些想法,推行郡縣制的一些思路,不難發現,咱們在遼東進行的試點,推行郡縣制,但更像是,皇上想要吏治改革的一種徵兆。”

聞聽此言,兩人手中的動作都是一滯,被孫承宗的猜測給震驚了,但並未多言,似乎是好奇所致,又或者是因爲,想要驗證孫承宗之言使然,瀏覽的速度加快了起來,依舊埋頭看着行文上面的內容。

“你們看啊,除了初期的時候,朝廷會直接委派相應的主政官員,以後若無特殊情況,幾乎都是從地方上選拔,而選拔的標準就是,官員的政績,百姓的認可程度,相應衙門的差吏和下屬的品評等等。”

“而其中的百姓投票權,以及同僚和下屬打分機制,從而品評某個官員的升遷或者留任,莫說是在大明的歷史之上,就是縱觀整個中華歷史,也是從所未有的舉措,百姓有着相當的權力,決定官員的高升、留任與免除。”

“還有就是,即便是地方的官員確定,但一些官吏的選拔,還要通過考覈的方式,而非是主政官員的指派,而這種考覈機制,有一些類似於朝廷舉辦的科舉,擇優錄用。”

“而所謂的考覈內容,也不是考八股文、詩詞歌賦之類的內容,而是與職位相關的職能、權力、部門劃分、律法條文等等,更加註重個人的專業能力,對於律法的敬畏意識。”

......

這個時候,袁崇煥已經快速瀏覽了一遍文書裡面的內容,心中早已是波瀾陣陣,起起伏伏,有着難以言明的莫名情緒,更是確信,孫承宗的那番言語不是猜測,皇上就是有着這方面的想法,並付諸了實際。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在邊境推行郡縣制,遼東雖是改良之後郡縣制的一個試點,但也是吏治改革的試點。

之所以有着這樣肯定的判斷,不僅是因爲,實行郡縣制之後,地方行政與軍權分割開來,彼此獨立,主要還在於,在於官員的選拔與任免方面,皇上管得很細,很具體。

官員的選拔與任免方面,皇上提出的相應想法,就已經是變相的吏治改革。

此刻,三人的神情是那麼的複雜,既佩服崇禎的創舉,在吏治改革方面的奇思妙想,敢於放權,給予百姓更多的權力,選擇自己的父母官,更是感慨於這位年輕帝王的精明之處,將軍權抓得牢牢地,又藉以地方的行zhèng quán鉗制將領的軍權。

毫無疑問,將軍權抓得牢牢地,皇權也能穩穩地,不受到威脅!

改革過後,遼東將會形成三權鼎立的局面,駐軍、城防營和地方行政,三者相互鉗制,彼此獨立,又互不干涉。

相比於城防營與駐軍的純粹,地方的行政更加的複雜,分得極細,即便是一道(省)的最高長官總督和巡撫,一把手和二把手的存在,也不是說什麼就是什麼,不可能隻手遮天。

不僅僅是兩者有着相互監督、彼此牽制之責,更有三司從旁監視,僅就官階而言,在這遼東,五者的官階一樣。

如此一來,極爲避免了地方權力的過於集中。

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二)第三十五章 逼迫第六百零六章 大難題第五百三十六章 煙鬼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購買第五百四十一章 配合第四百三十章 輿論壓力第二百五十二章 東南形勢第一百六十一章 畢自嚴第五百一十六章 明軍的一大弊端第一百六十三章 務實的帝王第五十一章 “爺”文化第二百五十五章 訓斥第六百五十九章 新的規則(大結局)第五百三十九章 借刀殺人第四百四十一章 更深層次用意第四十章 賈亦韜的要求第一百五十六章 弊大於利第四百一十二章 取消風聞奏報第四百一十三章 真實意圖第六百二十二章 延遲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九)第二百八十五章 難言之隱第四百五十二章 身份敏感第二百五十四章 餘波第六百二十二章 延遲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惜一切代價第一百八十八章 南石北王第三百六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四)第九章 山西八大奸商(求收藏求推薦)第八十九章 很嚴重第四百零一章 最危險之人第二百零四章 迂迴勸說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疆域,寸土不讓!第一百七十章 舒曰敬第二百八十四章 人選第四百六十六章 郭懷一第六十九章 明之滅亡,在其自己第六十八章 秦良玉的深意第八十章 化名第四百四十三章 紐帶第一百一十三章 培養計劃第二百七十二章 三面環敵第六百三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優勢第六百四十二章 架構圖第一百二十章 魔怔第五百四十四章 治癒天花的藥方第六百五十八章 最爲合適的處理方式第二百零二章 驟然緊張了起來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個精明的商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範圍寶鈔試點第四百三十二章 禁忌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購買第五十八章 不該啊第七十章 茅元儀的意圖第四十九章 “將軍的搖籃”第六百四十七章 微調第四百八十一章 毛文龍的變化第六百四十九章 童試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絕的否定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恨第一百零九章 事無絕對第二百五十八章 沒有一點負罪感第三章 免除三餉(求收藏求推薦)第一百零零章 潛在的共識第六百五十五章 更遑論潞王府?第一百五十三章 宴請第三百一十五章 身心俱疲第一百一十二章 “知府”第四十八章 防患於未然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篇稿子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增一減第六百一十八章 考成法第二百八十三章 挑釁皇權第三百八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三)第五百一十八章 遼東局勢大變第三十四章 懿安皇后第三百一十章 折中第一百八十四章 打壓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個精明的商人第六百一十八章 考成法第三百三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開學典禮第三百九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七)第四百零零章衝突第五十三章 意義非凡第二百零四章 迂迴勸說第一百六十七章 鞏固皇權第二十二章 另一個重要任務第三百五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九)第一百七十四章 武舉所帶來的的反響第六十章 喜訊第六十八章 秦良玉的深意第五十五章 奪情第二百六十一章 不一樣的反應第一百八十九章 毛文龍不再那麼重要第五百九十七章 巨大的商機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九)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要素
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二)第三十五章 逼迫第六百零六章 大難題第五百三十六章 煙鬼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購買第五百四十一章 配合第四百三十章 輿論壓力第二百五十二章 東南形勢第一百六十一章 畢自嚴第五百一十六章 明軍的一大弊端第一百六十三章 務實的帝王第五十一章 “爺”文化第二百五十五章 訓斥第六百五十九章 新的規則(大結局)第五百三十九章 借刀殺人第四百四十一章 更深層次用意第四十章 賈亦韜的要求第一百五十六章 弊大於利第四百一十二章 取消風聞奏報第四百一十三章 真實意圖第六百二十二章 延遲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九)第二百八十五章 難言之隱第四百五十二章 身份敏感第二百五十四章 餘波第六百二十二章 延遲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惜一切代價第一百八十八章 南石北王第三百六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四)第九章 山西八大奸商(求收藏求推薦)第八十九章 很嚴重第四百零一章 最危險之人第二百零四章 迂迴勸說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疆域,寸土不讓!第一百七十章 舒曰敬第二百八十四章 人選第四百六十六章 郭懷一第六十九章 明之滅亡,在其自己第六十八章 秦良玉的深意第八十章 化名第四百四十三章 紐帶第一百一十三章 培養計劃第二百七十二章 三面環敵第六百三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優勢第六百四十二章 架構圖第一百二十章 魔怔第五百四十四章 治癒天花的藥方第六百五十八章 最爲合適的處理方式第二百零二章 驟然緊張了起來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個精明的商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範圍寶鈔試點第四百三十二章 禁忌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購買第五十八章 不該啊第七十章 茅元儀的意圖第四十九章 “將軍的搖籃”第六百四十七章 微調第四百八十一章 毛文龍的變化第六百四十九章 童試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絕的否定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恨第一百零九章 事無絕對第二百五十八章 沒有一點負罪感第三章 免除三餉(求收藏求推薦)第一百零零章 潛在的共識第六百五十五章 更遑論潞王府?第一百五十三章 宴請第三百一十五章 身心俱疲第一百一十二章 “知府”第四十八章 防患於未然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篇稿子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增一減第六百一十八章 考成法第二百八十三章 挑釁皇權第三百八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三)第五百一十八章 遼東局勢大變第三十四章 懿安皇后第三百一十章 折中第一百八十四章 打壓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個精明的商人第六百一十八章 考成法第三百三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開學典禮第三百九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七)第四百零零章衝突第五十三章 意義非凡第二百零四章 迂迴勸說第一百六十七章 鞏固皇權第二十二章 另一個重要任務第三百五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九)第一百七十四章 武舉所帶來的的反響第六十章 喜訊第六十八章 秦良玉的深意第五十五章 奪情第二百六十一章 不一樣的反應第一百八十九章 毛文龍不再那麼重要第五百九十七章 巨大的商機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九)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