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平衡...穩定

“黃愛卿,近日以來,朕聽聞京城的秩序很是紊亂,嚴重影響到了百姓的正常生活,至於令郎是否有冤情,你最好還是詢問曹化淳或者洛養性比較好。”

“而且,無論是誰,既然犯了錯,就要受到相應的責罰,觸犯大明律,當然也難逃牢獄之災,你還是弄清事情的前因後果,再讓朕主持公道。”

“還有,朕不相信錦衣衛和東廠會亂來,如果令郎真的是清白的,就應該不懼錦衣衛和東廠的審訊,你又何必如此着急呢?”

一時間,不管是黃立極,還是其他的官員,都是愕然不已,將到嘴的話語給嚥了回去,跟吃了一隻蒼蠅一般,心裡非常的難受,忍不住的一陣腹誹。

“錦衣衛和東廠那是什麼地方?裡面的人絕非是易與之輩,就算是無罪還三分過,何況自己的子侄並不是那麼的清白,多多少少有一些過失。”

“我的兒子不過是與人鬥毆,不過是普通的民事糾紛,就算是有罪有過錯,也是京兆尹衙門的事情,怎麼輪到錦衣衛和東廠來管了?是不是過於小題大做了?”

“哎...看來這筆銀子是非花不可了,無處伸冤。否則,要想從這兩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平安走出,那絕對是癡心妄想。”

......

當然,不管這些官員的心裡有多麼不滿,有再多的牢騷,也不敢當面指責什麼,只能爛在肚子裡。

何況,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僅僅是在這件事情上,子侄被抓,他們並不佔理。

有人歡喜有人愁,並不是所有官員的子侄都被錦衣衛和東廠抓去,其中以魏黨和皇親國戚居多,而那些東林黨的臉上掛着淡淡的笑容,頗有幸災樂之意。

賈亦韜沒有再理會那些官員與皇親國戚,也不在乎他們的子侄被抓之後的感受如何,目光再次轉移,還未開口,刑部尚書王在晉就主動地站了出來。

“啓稟皇上,禮部尚書劉鴻訓出使朝鮮一事,已經調查的清清楚楚,絕無貪污的行爲,事實正如工部給事中顏繼祖所言,沒有任何的出入。”

大殿裡再次安靜了,嗡嗡的小聲議論聲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令人窒息的寂靜,有意無意間,許多官員的目光看向了御史袁弘勳等人,還有被顏繼祖揭發爲魏黨的李恆茂、楊維垣一十一人。

所有人都知道,隨着劉鴻訓之事的水落石出,這些人要倒黴了。

“來人啊,傳朕的旨意下去,御史袁弘勳、史褵、高捷本和李恆茂、楊維垣等十一人,革職查辦,交給東廠處理,揪出其他的魏黨餘孽,以正朝綱國紀!”

很快,在東林黨的興奮之中,在魏黨一派膽戰心驚之際,一個個官員被除去官帽,由錦衣衛壓出奉天殿。

出了這麼大的事情,一下子那麼多的官員革職查辦,大殿裡的所有官員都知道,事情遠未停止,還有一個人必須爲這些人負責。

“施鳳來,身爲內閣首輔,你可知罪?”

幽幽的話語在迴盪,看似漫不經心,卻有一股莫名的霸道意蘊,賈亦韜更是直直地盯着施鳳來,撲通一聲,後者立馬跪倒在地,向前爬了幾步,磕頭搗蒜,惶惶不安的答道:“微臣知罪....微臣知罪,願意接受聖上的任何懲處!”

“好了,起來說話,不必如此....”

賈亦韜擺了擺手,犀利的目光變得柔和起來,等到施鳳來顫顫巍巍的站起之後,這才繼續說道:“念你乃是三朝元老,爲國出了不少力,朕就不深究了,退朝之後,你擬一份告老的摺子,早些回鄉養老吧,就不要在京城參合了。”

“謝主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板子高高舉起,卻又輕輕放下,誰也沒有想到,作爲魏黨的標誌性人物,黃立極與施鳳來會博得一個善終,並未追究以往之過。

同時,那些未受波及的魏黨心裡升騰起一抹希冀,事情發展的並沒有那麼糟糕,只要以後謹慎行事,就算被揪出曾經是魏黨,或許也可以黃立極和施鳳來一樣,回家養老。

“俗話說,國不可一日無主,內閣也不可能一日無主事之人。”

隨着賈亦韜的聲音再次響起,頓時就轉移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每個人都緊張了起來,心裡瀰漫着濃濃的好奇之意,究竟會是誰接任內閣首輔,成爲百官之首的存在。

“即日起,李國?主持內閣,擔任首輔之職。”

在那麼一刻,所有人都本能地以爲,隨着施鳳來的倒臺,一下子那麼多的魏黨被治罪,內閣首輔一定是東林黨人,最不濟也是一箇中間人,比如最爲擁護皇上登基的來道宗。

誰也沒有想到,最後的結果竟然會是這個樣子,新的內閣首輔居然還是有魏黨之嫌的李國?。

“謝主隆恩...”李國?從人羣中走出,叩頭便拜,整個人顯得很是激動。

與此同時,賈亦韜的心裡很清楚,暫時穩住了魏黨一派,現在還必須安撫東林黨,予以一定的好處,方能讓兩者趨於平衡之態。

畢竟,就算一下子清除了那麼多的魏黨官員,但魏黨在朝中依舊佔據着很大的實力,需要東林黨的制衡,掣肘。

“傳朕的旨意,召袁崇煥入京述職,重新啓用,恢復遼東巡撫一職,兼兵部左侍郎。”

東林黨的官員就像打了一針興奮劑一般,隨着袁崇煥的重新啓用,他們在朝中的實力更強,越來越能與魏黨一派抗衡,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畢竟,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巡撫,自從建奴興起之後,禍亂於遼東,遼東巡撫就格外朝廷的重視。

與此同時,相對於東林黨與魏黨的皆大歡喜,賈亦韜卻在謀劃着,暗自心想,不管歷史上的袁崇煥是忠是奸,都不能賦予莫大的權力。

不管怎麼說,有一點不容反駁,袁崇煥擅自殺了毛文龍之後,使得遼東的局勢發生了轉變,變得動盪起來,致使軍心惶惶,無人可像毛文龍那般,牽制住後金的主力,使得黃豬皮無法大舉進犯關內。

對於賈亦韜而言,現在這個時候,他要的不是消滅後金,打敗皇太極,而是維持住遼東的目前局勢,如此一來,他才能放手的整肅朝綱,推行改革,使得大明的國力得意恢復。

至於薊遼總督,登萊巡撫,賈亦韜已經有了合適的人選,只要那兩個人就位,遼東就能恢復到天啓年間的最佳局勢,一點一點的蠶食後金的勢力範圍,使得黃豬皮沒有一點入塞的可能。

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大明王朝就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而大明王朝所面臨的的最大威脅,就是遼東的建奴,畢竟,京師距離遼東太近了。

至於東南沿海日益猖獗的海盜,不過是疥癬之疾,還威脅不到大明王朝的統治,賈亦韜一點都不將其放在心上。

何況,算算日子,熊文燦該快到福建了,就任巡撫一職,

第五百四十三章 提升第一百三十四章 “開胃菜”第一百三十四章 “開胃菜”第四百五十章 碾壓第一百六十二章 互市第一百六十六章 開出條件第六十章 喜訊第九十六章 我沒有龍陽之好第二百三十五章 調查幕後黑手第一百六十四章 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第五百四十四章 治癒天花的藥方第四百二十章 《烈士法》第一百九十四章 兵出塞外第一百七十七章 缺乏全局眼光第六百零一章 災難財第三百四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七)第二十三章 敲打(上)第二百五十六章 天上一句,土地上一句第五百三十六章 煙鬼第四百一十二章 取消風聞奏報第三百六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四)第三百五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六)第五百零二章 尋找多爾袞的蹤跡第四百五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四百五十四章 臺灣島的重要性第二百三十四章 十天的任務第一百二十章 魔怔第一百三十三章 膽識過人第二百四十三章 貨幣戰爭(八)第二百二十四章 開學典禮第五百四十五章 吏治改革試點第三百八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六)第五百五十八章 破壞了大明的根基第六百零二章 啓動後手第一百七十二章 立威第七十八章 分化瓦解第三百零二章 要求很簡單第四十五章 帶頭作用第一百一十三章 培養計劃第七十六章 皇家軍事學院第四百九十七章 求情第四百二十章 《烈士法》第二百五十八章 沒有一點負罪感第一百七十二章 立威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變傳統的作戰方式第六百三十三章 契機第三百七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五)第三百四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第四百七十一章 祈求和談第四百八十五章 令人震撼的名單第六十五章 絕聲衛第二百六十九章 軍中全面推行寶鈔第五百三十七章 同化之策第二百九十六章 進展緩慢第二百四十章 貨幣戰爭(五)第五百三十八章 潛移默化第五百七十九章 貿易的條件第九十四章 張揚而強勢的鄭芝龍第四百零三章下定決心第六百五十二章 理所當然第二百四十七章 落幕第三百四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一)第四百零零章衝突第七十五章 武科開試第一百六十一章 畢自嚴第二百七十四章 改革驛站第三百三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九)第三百二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第一百七十一章 實實在在的好處第五百九十一章 最糟糕的情況第五十七章 孫承宗的大局觀第四百九十三章 皇權與教權的衝突第三百零五章 最爲緊張的霍維華第三百四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九)第三百八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九)第四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求收藏求推薦)第五百九十四章 捉摸不透第六百四十九章 童試第一百三十一章 心有餘悸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九)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疆域,寸土不讓!第一百零五章 十五年的囚徒生活鍛造第四百五十章 碾壓第四十章 賈亦韜的要求第三百九十八章 宗教衝突第四百九十五章 九州探題第一百七十五章 監軍的弊處第一百七十九章 鞏固既得成果第五百二十一章 鬱悶的漢斯·普特曼斯第一百四十三章 改變歷史的手段之一第四百七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五十章 膽戰心驚的李祖白第六百一十六章 天人交戰第三百七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三)第一百八十五章 熱門人選第二百一十六章 猛火油櫃第一百零七章 遐想滿天飛(上)(四更)第八十四章 慫恿第六百四十六章 解決之策第九十一章 宋獻策
第五百四十三章 提升第一百三十四章 “開胃菜”第一百三十四章 “開胃菜”第四百五十章 碾壓第一百六十二章 互市第一百六十六章 開出條件第六十章 喜訊第九十六章 我沒有龍陽之好第二百三十五章 調查幕後黑手第一百六十四章 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第五百四十四章 治癒天花的藥方第四百二十章 《烈士法》第一百九十四章 兵出塞外第一百七十七章 缺乏全局眼光第六百零一章 災難財第三百四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七)第二十三章 敲打(上)第二百五十六章 天上一句,土地上一句第五百三十六章 煙鬼第四百一十二章 取消風聞奏報第三百六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四)第三百五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六)第五百零二章 尋找多爾袞的蹤跡第四百五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四百五十四章 臺灣島的重要性第二百三十四章 十天的任務第一百二十章 魔怔第一百三十三章 膽識過人第二百四十三章 貨幣戰爭(八)第二百二十四章 開學典禮第五百四十五章 吏治改革試點第三百八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六)第五百五十八章 破壞了大明的根基第六百零二章 啓動後手第一百七十二章 立威第七十八章 分化瓦解第三百零二章 要求很簡單第四十五章 帶頭作用第一百一十三章 培養計劃第七十六章 皇家軍事學院第四百九十七章 求情第四百二十章 《烈士法》第二百五十八章 沒有一點負罪感第一百七十二章 立威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變傳統的作戰方式第六百三十三章 契機第三百七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五)第三百四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第四百七十一章 祈求和談第四百八十五章 令人震撼的名單第六十五章 絕聲衛第二百六十九章 軍中全面推行寶鈔第五百三十七章 同化之策第二百九十六章 進展緩慢第二百四十章 貨幣戰爭(五)第五百三十八章 潛移默化第五百七十九章 貿易的條件第九十四章 張揚而強勢的鄭芝龍第四百零三章下定決心第六百五十二章 理所當然第二百四十七章 落幕第三百四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一)第四百零零章衝突第七十五章 武科開試第一百六十一章 畢自嚴第二百七十四章 改革驛站第三百三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九)第三百二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第一百七十一章 實實在在的好處第五百九十一章 最糟糕的情況第五十七章 孫承宗的大局觀第四百九十三章 皇權與教權的衝突第三百零五章 最爲緊張的霍維華第三百四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九)第三百八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九)第四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求收藏求推薦)第五百九十四章 捉摸不透第六百四十九章 童試第一百三十一章 心有餘悸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九)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疆域,寸土不讓!第一百零五章 十五年的囚徒生活鍛造第四百五十章 碾壓第四十章 賈亦韜的要求第三百九十八章 宗教衝突第四百九十五章 九州探題第一百七十五章 監軍的弊處第一百七十九章 鞏固既得成果第五百二十一章 鬱悶的漢斯·普特曼斯第一百四十三章 改變歷史的手段之一第四百七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五十章 膽戰心驚的李祖白第六百一十六章 天人交戰第三百七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三)第一百八十五章 熱門人選第二百一十六章 猛火油櫃第一百零七章 遐想滿天飛(上)(四更)第八十四章 慫恿第六百四十六章 解決之策第九十一章 宋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