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

第一百八十九章張輔的奏對

知己知彼,百戰不怠。

但是真正在戰場之上,知彼固然重要,但是知己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每一個人對自己的判斷是很難客觀的。

成國公朱勇一身從軍,在太宗年間,很少有單獨,領兵的機會,但是太宗去後,跟隨宣宗皇帝也打過幾仗。

宣宗皇帝得了太宗皇帝真傳,也算是馬上皇帝。

雖然沒有大規模北伐,也出塞過。

成國公真正成爲獨立統帥,還是在正統年間。

但問題是,成國公固然打過幾場勝仗。但這些勝仗,大多是與手下敗將兀良哈?兀良哈的實力是無法與瓦刺相比的。

張輔對成國公指揮能力有一個模糊的估計,雖然這種估計,無法換算成一個具體的數值。但是張輔給成國公的建議就已經表明了。

在邊牆之內大戰,成國公勝利的概率極高,失敗是小概率事件。但是越北上,就越不好說。

這也是爲什麼張輔不希望成國公出塞的原因。

只是他看了看各地的情報,尤其是邊地的慘狀,心中也明白,成國公不打這一仗,是不行了。

成國公帶領大明主力軍隊,縱然瓦刺屠戮百姓而去。根本不可能對朝野上下的交代。

而且,這一戰未必不能打。

張輔覺得如果自己帶兵北上,大勝或許不能,但是擊退瓦刺,全身而退,卻是毫無問題。

只是歲月催人老。

當初而立之年,帶領五十萬大軍,七月滅安南的將軍,已經是一個七旬老翁了。

這個年紀,即便放在現在,也是風燭殘年了。

張輔從小習武,身子骨一直很好,但是他也知道,他的身體已經經不起征戰了。

成國公打這一戰,在張輔看來,卻是勝負各半,或者說,他已經無法判斷勝負了。他畢竟不是在前線,而是在幾百裡後的北京城中。

所有消息都是不知道幾手的,而且其中也不是不可以有謬誤的。

此刻,對於這一戰,張輔心中徹底沒底了。

但是他心沒底,面對朱祁鎮的詢問,他能說出來嗎?他敢說出來嗎?

如果說,這一戰是一場豪賭,朱祁鎮是下場的賭客了。那麼成國公朱勇,就是已經摔出去,正在不住旋轉的篩子。

已經買定離手。

只等揭盅。此刻做什麼都晚了。

而且朱祁鎮做得越多,失敗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所以英國公張輔不過片刻,都確定自己要說什麼了。

英國公張輔輕輕將這些奏疏都放下來,卻見朱祁鎮已經等着他了,朱祁鎮立即問道:“國公,前線情況如何?”

英國公說道:“大同大捷之後,本朝與瓦刺已經攻守易勢了。邊牆以南韃子,要麼就留下來,要麼就是退回草原之上。”

“大同與宣府之間的戰事已經差不多結束了。”

朱祁鎮冷笑一聲,說道:“便宜他們了。”

一想起大同邊軍,朱祁鎮就覺得頭疼。

近十萬百姓如此死去,朱祁鎮簡直覺得被瓦刺生生的扇了一個耳光。滿臉頭昏腦漲。被羞辱之餘,朱祁鎮還要收拾這個爛攤子。

雖然大同的經濟不能與南方相比的,但是大同本地能生產一石糧食,就是減輕後方數石糧食的消耗。

即便是從北京向大同運糧食,已經開始使用馳道了。但是這樣做,只能減輕消耗,並不能免除消耗。

別的不說,馳道上每日的馱馬,也是要吃草料與糧食的。

大同如此慘重,朱祁鎮必須加大對遍大同的物資供應,對而今的捉襟見肘的朱祁鎮來說,更是一個雪上加霜的事情。

爲了糧餉問題,周忱已經將戶部的權力給剝奪的差不多了,幾乎每一筆支出,都必須周忱過目。

周忱費盡心機,開源節流,甚至北京城門稅都加了不少,還有順天府歷代積攢下來的幾十萬兩銀子,也被劃入戶部賬目之中。

同樣的情況,也在天下各個府縣之中。

甚至山東與河南是因禍得福。

因爲河南與山東有黃河改道之禍,他們本地財政都支撐黃河大工了。

但是于謙愛惜民力,在收刮地方方面,是留有餘地的。而被逼得焦頭爛額的周忱,可顧不得這些了。

不管那一級府縣,手中結餘的賦稅超過一千兩,統統徵調入京。

一度讓下面各府縣,連給下面胥吏的銀子都沒有了。

忙到朱祁鎮都敢見周忱。

因爲周忱如此作爲,已經被很多人抨擊了。如果之前下面人說周忱是奸臣,是聚斂之臣,還是下面偷偷說。

但是此刻,已經傳播到整個士林之中。

沒有辦法,周忱所做的事情,就是想辦法不影響民生,或者儘量少影響民生的情況之下,從石頭裡榨出油來。

好給朱祁鎮補龐大軍費缺口。

這樣的做法,能有好名聲纔怪。

周忱爲了支撐前線做戰,已經什麼也不管了,將自己一點名聲也都砸進去了。朱祁鎮任用的幾任首輔,楊士奇,楊溥,乃至於曹鼐,大多人即便去任,都有一個好名聲,唯獨周忱還沒有等離任,已經聲名狼藉。

朱祁鎮覺得很對不住周忱。

一想到這裡,朱祁鎮更恨瓦刺了。他問張輔說道:“成國公此去追擊,能不能擒殺也先老賊?”

張輔說道:“大抵是不能的,陛下,縱觀太宗皇帝歷次北伐,縱然有大破韃子之時,也很難擒王殺將,這也是草原上的地形所限制的。”

朱祁鎮嘆息一聲,說道:“也是。那勝負之數?”

張輔說道:“陛下親政以來,厲兵秣馬,養精蓄銳,以待北伐。京營,邊軍準備多時,士飽馬騰,士氣可用。足可一戰。”

“陛下問臣,勝負之數,臣卻難以盡言,蓋因戰場之上變數之多,非人力所能盡算,只能盡人事而聽天命。”

“只是臣以爲朝廷只要不過度深入草原之中,不越過瀚海,即便有小挫,大軍也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大明在陛下的領導之下,國力蒸蒸日上,雖然被黃河牽制了國力,但是隻要熬過這一兩年,陛下就能重整旗鼓。”

“而對瓦刺來說?也先手中的籌碼,乃是馬哈木,脫歡,也先,三代積累下來的,一旦有敗,想要重整旗鼓,卻難了。”

“故而,大明不懼敗,瓦刺懼之,朝廷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陛下只需寬心以待,會有好消息的。”

張輔所說的話,看似看好成國公一戰攻成,但是細細品讀,卻是迴避了這個問題。

朱祁鎮也感覺到這一點。

卻也沒有在意?

原因很簡單,在皇帝面前說話,是要負責任的。

一般大臣都不會言之鑿鑿,在皇帝面前承諾承擔什麼?一般情況下,都會給自己留於幾分餘地。

爲將來留於分寸。

當然也有不這樣做的,要麼是胸有成竹,要麼就是愣頭青。

朱祁鎮關心的是張輔所言大明不懼敗,但是瓦刺懼之,這一個論斷。他莫名就安心下來了。

雖然成國公帶領的是大明軍方主力,是大明現有最大的重兵集團。但是是不是成國公一戰覆滅,大明就亡了?

不是。

大明國勢一直處於上升期。

雖然一戰大敗,或許對大明有很大的影響,但是決計不會牽扯到大明存亡這個角度。

朱祁鎮心中暗道:“當初皇帝被俘,大明尚且能再組織第二次會戰。我就不相信了,我這十幾年臨朝親政的威望,還比不上臨時趕鴨子的二弟。”

“而且,我已經安排了很多事情,即便成國公真正的全軍覆沒,我也能在十幾天之內,組建出第二支大軍。”

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十一章 孫氏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二十章 真相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
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十一章 孫氏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二十章 真相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