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

第一百六十七章馬政痼疾

朱祁鎮臉色嚴肅說道:“劉卿請講。”

其實朱祁鎮對西北不能供應全軍戰馬,早有預料。

畢竟錦衣衛在朱祁鎮的調教之下,對外情報如何,還不好說,但是在對內情報上,朝廷上下,很少有瞞得過朱祁鎮的事情。

但是很少瞞得過卻是事實。卻並不意味着錦衣衛就能將這其中各種利益糾葛,給弄明白。

錦衣衛之中文化水平也是相當有限的。

所能做的,僅僅搞清楚現狀而已。

劉定之說道:“太宗皇帝天縱英明,在永樂年間,就詢問臣下,以漠北牧養之法,與民間分養之法孰善,然羣臣誤陛下,乃用民間分養之法。”

“以至於今日之勢,縱然有馬數十萬匹,但卻不可作爲戰馬。”

朱祁鎮問道:“原因何在?”

劉定之說道;“陛下,馬性溫順,然也有好鬥之心,如果馬聚集成羣,則羣馬相爭,必有頭馬,頭馬佔據雌馬,所生之幼馬,就遠勝尋常馬匹,即便頭馬之下,也有一些馬匹相當不錯。”

“故而這些馬匹就可充爲戰馬,做衝鋒陷陣之用。”

“然而今馬匹善養於百姓家中,且不去說百姓負擔,單單說,這些馬庭院之中,用以畜力,即便是發情,也是百姓配對。”

“時間一久,去除野性,只能用做畜力,如果用以戰馬,恐怕見千軍萬馬相爭,尚未發力,就先行膽怯。”

“故以此法養馬,縱然有馬百萬,也不足一用。”

朱祁鎮心中一動,他算是明白了。

後世馬匹之東西,早就是稀罕東西了。

所以朱祁鎮根本沒有接觸過,即便稍有接觸,也決計不會深入到養馬細節之中,萬萬沒有想到,單單是養馬,就有這麼多學問。

朱祁鎮也知道,劉定之有些爲尊者諱。哪裡是太宗皇帝不知道放養的好處,實在是沒有放養的地方。

最少對北京附近的來說,確實是如此。

而且其實劉定之所說的未必全對。

並非戰馬不能圈養,而是百姓根本不會用養戰馬的辦法,養馬。原因無他,成本太高了,別的不說,各家勳貴之中,誰家沒有幾十匹上百匹戰馬,都是上陣要用的。

也不見他們上陣的時候,這些戰馬就軟腳。

劉定之見朱祁鎮聽得認真,說道:“陛下,令百姓分養戰馬,對百姓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負擔了。民間有諺語,家財萬貫,帶毛不算。”

“而今強令百姓養馬,一旦有失,就要坐賠,不知道令多少百姓家破人亡。臣以爲非善政也。”

朱祁鎮說道:“此事朕知道,而今分養戰馬不行,當如何養馬?劉卿久在西北,可以教朕乎?”

馬政分養的弊政,朱祁鎮早就有所耳聞。

甚至不用劉定之說了。

而且朱祁鎮聽了劉定之剛剛說的分養之弊,就決定一定要廢除分養之法,集中精力要在全國建立起幾個大馬場。因爲只有有足夠的馬匹,纔有足夠的機動能力,有足夠的機動能力,才能出塞征討瓦刺。

而今總體來說,朝廷雖然缺馬,但是收刮一下,還是有十幾萬戰馬,但是遠遠不夠。

既然已經決定廢掉這個政策,對於他的其他弊端,朱祁鎮就不需要多做了解了。

劉定之說道:“臣走遍西北,山丹衛,青海,河湟之地,都是上好的養馬之地,而且有賀蘭山護衛,瓦刺不能輕易翻越。”

“比起長城之外,要好上不少。”

朱祁鎮慢慢咀嚼這幾個字,心中暗暗搖頭,知道這一件事情,並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因爲宋元積弊,西北的人口並不多。

西北人口少到了什麼地步?

洪武年間北伐的時候,傅友德獨領一路出西北,而徐達領一路出大同,徐達這一路王保保大戰。

王保保騎兵衆多,佔據優勢,但是徐達敗而不潰,堅如磐石。一路從草原上退到了大同。都沒有讓王保保找到全殲徐達的機會。

只是徐達退兵,讓傅友德呈孤軍深入之態,傅友德不得已撤軍,將一路上所俘獲的人口,全部遷回去。

但是所有人口加起來,不過數萬而已。

所以西北方向,如果說是無人區,是決計不對的,但是指望西北有多少漢人,卻也是想也不要想了。

爲什麼明代對攻取西域不感興趣,西北地區的匱乏,大概也是原因之一。最少開國到而今不過七十多年。

滿打滿算三代人。

雖然這樣的情況,有一點點改善,但是改善的並不是太多。

所以西北方向,其實也有很多土司,還有受朝廷冊封的蒙古人。

也就是說這些草場,其實也都是有主的。

想要奪取這些地方,不動刀兵,是不行的。

但是朱祁鎮而今深刻的厭惡了戰事,四個方向的戰事,朱祁鎮怎麼有心思另開戰線,真不知道想怎麼死嗎?

朱祁鎮說道:“這一起,讓你進京,你知道是什麼事情嗎?”

朱祁鎮將這一件事情上了心,話題一轉。將話頭扯到了其他地方上。

“臣知道,臣將任大興知縣。”劉定之說道。

朱祁鎮說道:“你這個大興知縣可與尋常知縣不一樣,可以這樣說,而今北京城之中大小事務,恐怕就要你來負責了。”

劉定之聽了大吃一驚,說道:“臣不過是區區一知縣而已,如何能越權行事。”

朱祁鎮說道:“朕的狀元郎,豈能僅僅當一個知縣,明日御前會議,商議盧溝河治理之事,在此之後,於先生就要將精力放在這工程上面了。”

“至於北京城的事情,就要你多擔待了,只要辦好了,他日代替順天府,未必不行。”

“臣謝陛下信任。”劉定之說道:“臣定然肝腦塗地,以報陛下知遇之恩。”

朱祁鎮說道:“無須如此,只是你這縣令與尋常縣令不一樣。”隨即朱祁鎮將他在北京城之中正在進行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劉定之聽了,一時間心中激動夾雜着害怕的情緒,涌上心頭。

劉定之在西北磨礪的好幾年,奔波勞苦。對大明的認識又深了幾層。能考中狀元的,都不是蠢人。

劉定之豈能不知道這一件事情,牽扯之大。

一旦失敗的話,皇帝定然是沒有錯的,有錯的只能是大臣,也就是于謙與他,定然會爲皇帝替罪。今後不會有什麼前程可言。

但是同樣的。

如果這一項改革順利的推行全國,那麼劉定之的政治資本,將會極其雄厚,內閣的那幾把椅子,定然有他一席之地,不過是或早或晚而已。

而且皇帝對他推心置腹到如此程度,劉定之是一個聰明人,他還有選擇嗎?根本沒有選擇的權力。

比起于謙來說,小於謙十歲的劉定之,功名之心,要勝過于謙。他看見的根本就是巨大的政治利益,至於這個改革對大明是好是壞。

劉定之其實並沒有深想。

劉定之說道:“請陛下放心,臣一定將陛下的政策全部落實。”

朱祁鎮心中鬆了一口氣。

劉定之這樣大臣,比于謙要好用,因爲他們是政客,並沒有什麼太多的政治理念可言。但是于謙就不一樣了。

朱祁鎮說服於謙可是大費口舌了。

但是真正用起來,還是于謙讓人放心。于謙說定的事情,決計不會改變,乃是真正大丈夫。但是劉定之就不一樣了。

政治利益大到一定程度上,很難保證劉定之不倒戈。

“哎。”朱祁鎮心中暗道:“如果於謙也想劉定之這樣聽話就好了。”雖然朱祁鎮也知道,這是妄想。

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七章 議政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二章 外戚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三章 都掌蠻第七十章 父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八十章 經筵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
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七章 議政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二章 外戚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三章 都掌蠻第七十章 父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八十章 經筵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