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

第一百一十七章西南定策二

時間會讓很多秘密都不是秘密。

宮中的一些事情,當時或許能嚴格保密,但是而今幾年過去了,早就傳出來的,比如朱祁鎮想要北伐瓦刺,被太皇太后狠狠的責罰一頓。

這一件事情。

楊士奇觀察朱祁鎮,雖然朱祁鎮心機深沉了不少,但是心意決計是沒有改變的。

楊士奇根本不願意與朱祁鎮硬頂。而且而今也有這樣的需要,需要向天下證明一下,我大明鐵騎依然如從前一般。

權衡之下,他自然知道該怎麼說了。

此言一出,朱祁鎮還沒有怎麼說話。

立即有人出列說道:“楊首輔,這就不對了。”出列的卻是王直。

很多人以爲內閣與六部尚書是上下級關係,其實雙方的關係,就好像是蹺蹺板一般,誰有能力,誰佔據的權力就大一些。

根據大明祖制。

文官最高的就是六部尚書,內閣大學士在品級之上,並不能壓過六部尚書。而六部之中的吏部,更是有天官之稱。

強勢的吏部尚書讓內閣下不了臺,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一個政策從制定到執行,絕對有人覺得的對,覺得不對的,故而沒有反對朱祁鎮才奇怪的。

於是朱祁鎮就一邊靜候,聽楊士奇與王直兩人脣槍舌戰。

不過,總體來說,楊士奇的戰鬥力不是王直能比的。

而且楊士奇不是一個人,首先勳貴那邊清一色的支持楊士奇。文臣之中,楊榮王驥等人也都支撐楊士奇。

可以說,內閣之中的意見基本統一。

一旦內閣的意見統一,沒有什麼政策他們推行不下去的。

何文淵的奏摺也被拿出來討論。

但是當庭被楊榮駁斥的體無完膚。

連朱祁鎮都能看出來的漏洞,楊榮豈能看不出來,楊榮輩分又高,年紀大,帶着幾分倚老賣老。說得太過犀利。

朱祁鎮都替何文淵難過。

但是何文淵絲毫不在乎,牢牢抓緊一點,就是勞師動衆。百姓才安分了幾年,實在經不起折騰。

只是何文淵說的一點不錯。

從安南撤軍,其實也是在宣德後期,細細數來,也不過十年左右。

想要培養民間元氣,十年是遠遠不夠的。

朝中兩派的觀點,也就顯露無疑了。

內閣從國防需求來看,不能不懲戒麓川,以爲後來者效。但是何文淵久在地方,知道民間疾苦,他想要息事寧人,不要大動干戈。

讓百姓安居樂業。

何文淵明知道,在這一次朝會之前,其實早就統一了意見,但是強烈的使命感,驅使他在這樣場合無法做到閉嘴。

否則,何文淵區區一個侍郎,與內閣大學士對壘,這本身就不對等,先天壓他一頭。不就是比何文淵官職高的人,不願意出手嗎?

已經成爲定局的事情,有何不再爭。

朱祁鎮見說到這份上了,再爭下去,就是意氣之爭了。他甚至知道,今日朝會之後,何文淵出外,已經進入倒計時了。

朱祁鎮輕輕咳嗽一聲。

朱祁鎮一咳嗽,下面的大臣紛紛禁聲。

朱祁鎮說道:“劉尚書,國庫可夠十五萬大軍徵麓川?”

劉中敷話不多,只是淡淡的說道:“夠。”

朱祁鎮說道:“既然如此,就多從官庫,少從民間徵收吧。下面商議一下,派誰去徵麓川。”

朱祁鎮一錘定音。楊士奇連忙說道:“陛下英明,愛民之心,天下少有。”

何文淵知道,這個時候不能再爭了,也拱起手來行禮,只是頭輕輕的低下,嘴角忍不住有一絲冷笑。

他爲什麼冷笑?

因爲朱祁鎮所說的可笑?

大兵出動,又怎麼可能不徵召民夫?真以爲那些丘八大爺,都是軍紀嚴明之輩?真以爲那些將領,有百姓可以徵,卻讓自己的人去運糧食?

陛下還是不知道,大明到底是怎麼樣的世界。

不過,此刻根本沒有人注意到了何文淵,只容何文淵站在角落之中,默默的看着自己腳上帶補丁的官靴。

“陛下。”楊榮立即說道:“臣以爲當以兵部尚書王驥督師,以保定侯孟瑛爲平蠻將軍,總兵官。”

“保定侯孟瑛乃是靖難名將,威名享譽海內。令他出徵,定然大破麓川。”

羣臣對王驥督師,都有心理準備,但是對孟瑛掛帥,卻感到突然之極,隨即想到,當時射柳陛下對孟家子弟的厚愛,心中頓時明白。

這孟瑛定然是陛下的人。

站在角落之中的孟瑛,聽到之後,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仁宗登基以來,他孟家一直謹小慎微,夾着尾巴做人。

他已經絕了重新上戰場的想法。

卻不想今日又有領兵的機會。

要知道保定侯一脈之前在朝班上的站位,一直是在武勳之中前五名左右。但是而今卻站角落之中。

以至於朱祁鎮一眼看過去,居然沒有看見孟瑛。朱祁鎮說道:“保定侯。”

“臣在。”孟瑛越衆而出,當庭拜倒,說道。

朱祁鎮說道:“楊學士推薦你,你有信心平定麓川嗎?”

孟瑛眉頭一挑,人的性格都在少年時候養成的,而孟瑛少年成名,二十出頭,就跟着父親大破南軍,當時意氣風發此刻還在眉宇之間殘留不少,他說道:“麓川不過土賊而已,唯有云南路途遙遠,臣帶大軍去麓川,時間會長一點,但是期以一年,必破麓川,唯有沒有把握的是,麓川一帶山高林密,思氏父子想逃的話,臣不定有把握抓住。”

老將就是老將。

孟瑛這一句話聽起來很是狂妄。

這還沒有打的,就將破麓川的時間表制定好了。而且是加上趕路時間,大軍到雲南,非有幾個月,半年不可。

也就是說。孟瑛只要到了雲南,給他的時間只有幾個月而已。

想想就覺得太託大的。

但是大殿之上,卻沒有覺得孟瑛不能做到。

朱祁鎮說道:“好,既然保定侯有此雄心,就擇日拜將出徵。”

王驥聽了心中很不舒服。

在大明前期,武將拜見出征,即便有文官隨行,但是這文官也不過是武將的下屬而已。

但是而今畢竟不是明前期了。

王驥已經在西北獨擋一面打過一仗,王驥的軍事能力也算差。

但是而今王驥督師,孟瑛掛印,誰主誰次。如果不理清楚,在戰場之上卻是很容易誤事的。

軍中只有一主,楊榮尤其明白這一點,說道:“陛下,此去征討麓川,保定侯與王尚書,誰主誰次?”

朱祁鎮想了之後,說道:“沐昂已經去了雲南,卻不知道雲南情勢如何?不如保定帶本部人馬先行去雲南,王驥在後面整頓軍需糧草。”

保定侯孟瑛一聽了,立即明白,這一次出征,是以他爲主,立即說道:“臣謝陛下。”

王驥雖然不滿,但是也不敢說什麼。

朱祁鎮說道:“征討麓川一事,就如此定下來了,正好今天來得這麼齊,朕有些疑問,卻是藏在心中很久了,今日正好向諸位先生請教。”

“臣等不敢。”楊士奇帶頭說道:“陛下請講。臣等或許有一愚之得,能解陛下之惑。”

朱祁鎮嘴角輕輕一勾。

正式做完了,私貨就要加進去了。

朱祁鎮說道:“麓川之亂以來,朕觀洪武以來,幾乎數年就有土司作亂,遠的就不說了,宣德年間松潘之亂,而今的麓川之亂,遠的追溯到了鎮遠侯鎮守貴州以來,貴州大小戰事,從來不少。”

“今日誅一麓川易?明日再起一麓川又當如何?難道再徵一次?”

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二章 大武學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二十章 出京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
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二章 大武學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二十章 出京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