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

第一百零五章暗潮無聲

有些時候的意外,是別人的蓄謀已久。

黎思誠聽明軍大船進入白藤江之中,幾乎歡喜雀躍之極。

無他,這是黎思誠蓄謀已久。

黎思誠要的不是一場將明軍擋在國門之外的勝利,而是一場大勝。

只有一場大勝才能讓明軍吃疼,最後在外交形式上有所變化。最後達成明軍退兵的結果。

但是怎麼做才能如此?

黎思誠這一段時間其實一直什麼命令都沒有下,只是讓雙方正常交戰。

因爲黎思誠相信,不需要他怎麼做,以北寇的狂妄,他們一定會進入白藤江的,他做得越多反而越容易出問題。

當然了,黎思誠並非什麼也沒有做。

暗地裡也是做了一些事情。

別的不說,王英是如何知道白藤江水情的底細?

誠然,大明在安南是安插了錦衣衛。

但是而今大明在安南錦衣衛體系受到了極大的破壞。

這種破壞並不是安南對他們做了什麼。

而是戰爭。

是的,戰爭。

隨着明軍對安南的壓力越來越大,明軍的這股壓力也都傳導到每一個安南百姓身上。

之前說過,很多地方抽丁比例,已經到了三抽一的地步,如此一來,就可以想象一件事情,那些外地人,漢人,乃至當地夷人,都會被抽走。

安南本地人都會想辦法,避免兵役,讓其他人代替他們。

畢竟,誰都知道,上了戰場,真正能活着回來的人,並不會太多。

而大明錦衣衛與東廠的情報網,就是在正統年間纔開始建設的,說起來,也不過二十多年。

二十多年,看起來很久,但是仍舊不能擺脫身上外地人的標籤。

這也算是農業社會的標籤了,生活在農村的人都知道,如果問村中老人,就會知道某某家是外地的。那怕是這一家人已經到了這個村子裡生活過了三代。

沒有與這個村子聯姻,甚至即便是聯姻了,依舊會被視爲外人。

而錦衣衛的暗探,有太多都從國內派過去的。

於是這種密集的徵兵之中,大多數都被徵到軍中。

即便有個別沒有,但是以這個時代消息流通速度,錦衣衛暗探知道明軍到來,到軍中提供情報支持,更是不大可能的。

倒是安南這邊,有太多的辦法派出死間,誤導明軍。

這就是本土作戰的優勢所在。

明軍所得到的消息不是錯的,每月十五前後,白藤江潮水最滿 ,是足夠大船航行的。但是他們瞭解是事情微微有些誤差的。還有就是對大船的理解也有一些不對。

就這樣明軍步步行進,到了二月十五日,更是將整個白藤江打通了一大半,只需再進行十幾裡,出了白藤江航道。

進入紅河主幹道之中

到時候就是另外一個模樣了。

入夜之後,雙方就好像是往常一般罷兵。畢竟夜戰對雙方來說,都不一件划算的事情。只是明軍卻不知道,此刻越軍已經全部出動了。

此刻黎思誠坐在船上,無數船隻靜靜的在航道之上。

黎思誠此刻所用的將領,清一色的黎姓將領,都是後黎王室的老底子了。黎思誠下令說道:“舉火。出擊。”

一聲令下,所有的船隻都點燃燈火,此刻如果從天空之上看去,一時間河流就變成的燈火之河。

明軍所得到的情報自然是真的,只有兩處細節不同。

所謂大船,在體積上比明軍的戰船要小一點,也就罷了,最最重要的是,這些船都是河船,並不是海船。

河船一般都是平地。而海船都是尖底,雙方看似一樣,但是吃水不同。這個差別未必能騙得過明軍。

畢竟明軍大部分水師將領也不是沒有在河道里面做過戰,自然知道河船與海船的不同。

想來明軍也是會檢查這一點。

但是另外一個問題,就能要了明軍的命了。

潮汐還是要分爲好幾個類型的,滿月大潮自然是因爲月球引力引起的,又稱月球潮汐,但是除卻月球潮汐之外,受到大氣因素引起的,叫做氣潮。

雙方的規律是不一樣的。

雖然十五前後三日,潮水最大,但是並不意味着每日爭吵的氣潮就沒有了。

只是不容易觀察了。

無他,就是因爲白藤江水文特色,就是暗潮無聲。

至於爲什麼暗潮無聲,只有地質學家去搞清楚了。

當然了,安南人未必對潮水瞭解這麼清楚,他們只需知道結論就行了,那就是即便是在二月十四,二月十五,二月十六這三日之間,白藤江水位依然有一個低潮期,就是午夜之後到天亮之前,這幾個時辰的退潮期。

這是一天之內,水位最低的時候。

當然了之前,明軍得到的情報也是對的,即便是在這個時候,白藤江之中依舊是能航行大船的。

但是這就要注意航道了。

因爲準確的來說,是白藤江航道之中,還是能夠航行大船的。但是白藤江江底可不是一個平地。更不要說,黎思誠這多日,也做了一些安南人的傳統技能。

就是在白藤江底砸上木樁。

當然了,白藤江上主航道是不大受影響的。只是有一些勉強,畢竟明軍的船隻要比安南的船隻大了一些。

只是又一個問題來了。

對於很多安南人來說,縱然在夜裡,縱然沒有燈光,他們也能清楚的分辨白藤江之中,哪裡是主航道。

但是對於明軍來說,這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於是,這一戰在沒有開始之前,就決定了勝負,白藤江再次爲安南發揮了力挽狂瀾的作爲。

此刻,王英面對的不過是垂死掙扎而已。

安南軍隊第一波就是火船。

當看見江面上的火光的時候。

明軍紛紛行動起來。

凡是瞭解白藤江這個地方歷史上的明軍將領,每一個能在白藤江之中酣然入睡,每一個都睡得很輕。

故而江面上一點輕輕的響動,就立即引起明軍的反應。

面對火船,明軍非常熟練的用火炮射擊,用長長的木杆抵住,如果再不行的話,那就數轉向避開。

只是當他們轉向的時候,都遇到了他們萬萬想不到的局面。

只聽船底發出咯咯吧吧的聲音,船觸底了。

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因爲白藤江江底的崎嶇程度不一,再加上明軍船隻的位置不一,故而觸底的程度也是有輕重的。

有的想辦法還能挪動,有的乾脆就已經擱淺了。

但是這些平日的小問題,再加上近乎破釜沉舟而來的安南船隻,立即就變成了大麻煩。

火船炮聲,失去機動力的明軍船隻,即便是炮火再猛,人員再死戰,也不過是一個獵物而已。安南乘坐大小船隻,與明軍船隻交雜在一起,奮力拼殺。

因爲每一個安南士卒都知道,他們的時間其實很有限的,只有不到四個時辰,因爲在天亮前後,白藤江就會再次漲潮。

到時候,這些不能動的船隻,再次恢復了自由行動的能力。

只是黎思誠千算萬算,但是依舊算漏了一點,那就是明軍船隻優勢太大了,即便是大部分擱淺的船隻,就好像是一個個炮臺一般,堅強抵抗。在加上,即便安南最大的船隻,在面對明軍船隻的時候,也沒有高度優勢。

接舷的時候,就好像是攻城一般。

於是,正統二十七年,二月十五日這一場夜戰,安南人雖然機關算盡,但是卻沒有佔據太多的優勢。明軍與安南人逐船爭奪,雙方死傷慘重。

因爲明軍堅強抵抗,硬生生是打成了夾生飯。

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八十章 寇深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八十章 西寧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九十章 少府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十四章 遺詔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八章 斷事官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八十章 經筵第六章 新天子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八十章 西寧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二十章 真相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
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八十章 寇深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八十章 西寧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九十章 少府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十四章 遺詔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八章 斷事官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八十章 經筵第六章 新天子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八十章 西寧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二十章 真相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