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真相

于謙這個人有多重要。

在後世即便是普通人,都知道。

不過,朱祁鎮來到這個時間一兩月了,也明白一件事情。很多人物流傳後世的形象,與他的本來面目,其實是相差很多的。

即便如此,朱祁鎮也將於謙納入了候補大學士名單,而今或許無用,將來三楊老去,接替三楊大臣,就從這個名單裡面出。

當然了李時勉也在其中。

于謙是洪武三十一年生,永樂十九年進士,而今不過三十多歲。正是年富力強。已經是一地巡撫了。

當然了,這個時代的巡撫,乃是初設,與後世的巡撫,還是有些區別的。

更多在監察方面,是都察院外派官員,而不是地方官員。

即便如此。三十七歲,就是省部級高官。不管怎麼說,都是年輕了。

朱祁鎮也想過調整一下於謙,當是想想,還是算了。有時候拔苗助長未必是什麼好事,三楊還是值得信任的。

于謙有什麼功勞,也很難被淹沒。

而且朱祁鎮而今的權力更都是假借太皇太后的權力而行之。

他對這一點很清楚。

所以朱祁鎮擅自提拔于謙,對於謙來說,未必是好事。等親政的時候再說不遲。

不過,即便如此,朱祁鎮對於謙也是特別在意。

“孫兒。”太皇太后說道:“我今個,還要給你說一個案子。”

朱祁鎮立即回過神來,說道:“奶奶您講。”

太皇太后看出朱祁鎮走神了,但是也沒有深究,在他看來朱祁鎮畢竟是一個孩子,這其中很多東西,即便是成年人也未必能夠明白。

太皇太后對王振說道:“將呂整的案卷拿來。”

王振立即說道:“是。”

王振不過片刻就回來,手中呈上一卷文書,正是所謂呂整案卷。

朱祁鎮先看呂整案卷的文書,乃是兵部的,隨即再看呂整履歷,就知道是靖難功臣二代,當然了,他祖上也沒有什麼大功。

再看下面的內容,卻是呂整在擔任山西都指揮僉事的時候,有韃子十數騎來降,呂整殺之意報軍功。

被兵部複覈的時候,說是殺降。因爲首級之中有女子。

朱祁鎮看過下面的供文書,還有各種證物描述,其中有對呂整報得十幾顆頭顱中,七顆頭顱詳細描寫,從各個方面指出這是女人的頭顱。

當然了,朱祁鎮雖然看不懂,但是看起來,卻是鐵證如山。

太皇太后說道:“看完了。”

朱祁鎮說道:“看完了。”

太皇太后說道:“可看出什麼來了。”

朱祁鎮想了片刻,說道:“這呂整應該不是冤枉的,即便不是殺降,但是虛報軍功,也是免不了的。”

太皇太后搖搖頭說道:“僅僅看出這一點。”

朱祁鎮一時間也不大明白了。

太皇太后說道:“人都說,皇帝日理萬機,明察秋毫,但是唯有太祖皇帝能做到日理萬機,太祖以後,誰也做不到了。”

“必然要讓臣下分擔。”

“皇帝每天要處理的事情是有限的,你覺得冒功十幾顆頭顱,牽扯一個都督僉事,這樣的事情,我爲什麼要你看?”

“這樣的事情自然有流程,我爲什麼特地要拿給你看?”

“當然了,將來你要想,爲什麼下面的人,要給你看這個?”

朱祁鎮心中暗暗思索。都督僉事看似不大,但也不小。但是正如太皇太后所言,內閣之中有張輔,有三楊,胡濙,他們都是老臣,這樣的事情,早就有慣例了。

爲什麼要特別報上來。

難道他們意見不合?

朱祁鎮一想到這裡,再去翻了一遍文書,首先確定的是,兵部。

這個案子是兵部發動的。

而各地兵馬說起來,也是五軍都督府管轄的。而今雖然兵部漸漸強大,一直在侵犯五軍都督府的管轄範圍。

別的不說,這一次三楊要整頓各地兵馬,就是兵部主導,五軍都督府與都察院聯合辦理的。

五軍都督府在兵部的攻勢之下,漸漸向一個養老機關轉變。

難道是五軍都督府與兵部的職權衝突?

或者是呂整乃是靖難後人,他有後臺,想來他的後臺就是張輔了?

兵部已經將人給逮捕下獄了,張輔覺得過重?

朱祁鎮想了想,將他所想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也沒有說對,也沒有說不對。而是說道:“所以報到你這個來的案子,你要知道三重真相,第一重真相,就是這案子的真相,第二重,就是爲什麼這個案子能報上來,第三重,就是你要的真相。”

“這一件事情,你自己去查清楚。”

朱祁鎮說道:“孫兒如此查?”

太皇太后說道:“錦衣衛沈指揮使也算是靖難功臣,只是他做不得這些精細活,我已經將他調入五軍都督府了,這錦衣衛指揮使你就找個人來擔任吧。”

朱祁鎮說道:“石璟如何?”

太皇太后搖搖頭說道:“石璟這孩子,是不錯。雖然我朝沒有限制駙馬的條例,但是歷代慣例如此。你如果願意提拔他,將來許他帶兵就行了,錦衣衛就不要交給他了,恐怕他鬥不過那些老狐狸。”

“反而害了他。”

朱祁鎮心中明瞭,如果錦衣衛不做事還好。只要做事,這錦衣衛指揮使都沒有什麼好下場,但是不做事的錦衣衛指揮使,又有什麼用處?

石璟此人,朱祁鎮通過王振查出來的資料來看,卻是一員驍將,從小習武,十數個寒暑不絕,也通文墨,雖然不能說文武雙全,但是領兵打仗卻也是夠了。

將來能不能擔任大將,不好說。但是作爲一名千戶,或者指揮使,卻是足夠的。

只是年紀尚輕需要磨礪。

朱祁鎮說道:“孫兒明白。”他見太皇太后不說話,問道:“奶奶,瓦刺之事不說一說嗎?”

太皇太后皺眉,看了一眼王振。

王振頓時覺得渾身上下冷颼颼的。

太皇太后說道:“孫兒,有些話,我本不應該說,但是卻要告誡你,太宗皇帝五徵漠北,要想清淨胡塵,但是結果如何?”

“天下府庫爲之一空,百姓疲於轉運。天下百姓本就夠苦了,還要興無名之師,奪不毛之地。人死政消,草原之上,依舊此興彼衰。無有終止。”

“太宗皇帝一世英明,唯此爲大誤。”

“王振等人常在宮廷,只見赫赫兵威,哪裡見到民脂民膏。而今父親剛去,天下隱患四伏,我兩月之內,數次調整五軍都督府,賞賜過三,是爲了什麼?”

“將來的事情,我管不了。但是有我在一日,一日不要言草原之事。”

朱祁鎮連忙說道:“奶奶息怒,孫兒有自知之明。決計不會有此無妄之想,只是北虜乃是我朝世敵,孫兒又如何能視而不見?總要搞清楚明白纔是。”

太皇太后聽了之後,臉色稍稍緩和,說道:“錦衣衛不是給你了嗎?你自己去查吧。”

太皇太后有時間也有一種無奈,他這孫兒看似百依百順,但是內地卻很有主見,有時候她也不知道,他能將能大明帶往什麼方向。

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九十章 少府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
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九十章 少府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