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

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

收到了黃河堤壩守住了消息。

朱祁鎮纔算是鬆了一口氣。

每年在汛期那幾個月,朱祁鎮總是懸着一顆心。

不,應該說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朱祁鎮每天都在擔心,春天擔心旱情,擔心蝗災,夏秋擔心水災,秋後擔心防秋事務。冬天擔心雪災。

而且不僅僅擔心大明朝廷,也擔心草原上有沒有雪災,因爲草原上一旦着災,很可能次年蒙古人就會大規模南下。

雖然他們沒有膽子大舉南下,但是騷擾的頻率就會更加多了。

讓數千裡邊牆,有疲於奔命之感。

做皇帝是可以很輕鬆,但是想做一個皇帝,必然是最累的。

而且黃河這邊傳來的是好消息,但是其他地方,傳來的卻不是好消息了。

衛水,漳河也守住了,但是淮河卻沒有那麼順服了。淮河在這個雨季,也是大發雷霆,沖決了數次,河南,南直隸有好幾個縣都被水淹了。

這其實也是黃河奪淮的後遺症。

黃河奪了淮河河道,淮河下游排水不暢,一遇見大雨,很容易出現倒灌的現象。

朱祁鎮看着,黃河,運河,淮河幾乎糾纏在一起,就好像是一個線團,真不知道該怎麼處置,也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但是這並不妨礙,他立即批閱奏摺。

對於,這種賑災的摺子,朱祁鎮批閱幾乎可以不帶腦子了。因爲這是有一套流程的,無非是按照災情的嚴重程度,免賦稅,少則當季,多則三年,一般沒有三年以上的。如何府縣實在困難,就要讓地方蕃庫撥款了。如何更加嚴重,就會讓北京撥款撥糧。

一般來說,要波及數府或者一省,纔會讓戶部直接派人下去賑災。

一兩個縣的小災情,就是省一級就解決了。

總體來說,或許中央層面爲了打仗,太宗皇帝到而今,朝廷財政都不是太寬裕,但是地方財政其實很寬裕了。

這也是大明財政政策造成的。

如果有人注意到了大明年入二千三百萬石,北京所用不過漕運四百多萬石。其他的糧食雖然各用用處,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在地方,布政司,府縣之中。

朱祁鎮將這些奏摺批閱之後,忽然有人來報,楊溥求見。

朱祁鎮立即說道:“有請。”

對大明部堂級別的大佬來說,朱祁鎮是相當好見的。

什麼是部堂級別,就是大明六部,都察院,這些部級衙門的主官,還有就是內閣人員。只要是求見,朱祁鎮一併準。

但是至於下面的官員,就要等朱祁鎮的時間了。

楊溥來道乾清宮,行禮如儀,只是朱祁鎮卻看出楊溥在行動之間,有些遲緩了。

世間最大的毒藥,莫過於衰老。

是誰也不能避免的。

朱祁鎮心中有些心酸。

楊溥這樣的情況,其實也有朱祁鎮一些功勞。

朱祁鎮被楊溥在王振這一件事情給陰了一下,其實他一直想扳回來這一句。如果朱祁鎮想要無理取鬧,想找一個由頭打擊楊溥,還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只是朱祁鎮心中畢竟有大局,他不會因爲他心中一口氣,而亂了規矩。

很多人覺得在朝廷章程之下做事束手束腳,其實朱祁鎮也慢慢明白,大明所有規矩的制定者是誰?

是太祖皇帝。

而太祖皇帝又是一個極端的權力控,他這一套規則的本質上是保護皇權的。

承認,在太祖皇帝走之後,幾十年間,這些規矩有些變形,但是本質上並沒有變。

看上去,大臣們將這一套規矩之內,將規則玩的爐火純青,讓朱祁鎮屢屢吃癟,但是這一套規則本質上卻是保護皇帝,保護皇權的。

皇帝至高位上,是在這一套規則之內,至高無上。皇帝有掀桌子的權力,但是掀桌子多了,誰還會對這一張桌子保持敬意?

每一次掀桌子消耗的都是大明王朝的政治信用。朱祁鎮等閒不用會,也不會用來針對某一個人身上。

那有多無能?

所以,朱祁鎮只能在規則之內。找楊溥的麻煩。

就是挑錯,楊溥每決斷一件事情,朱祁鎮就細細品讀一番,找出其中的漏洞。來詢問楊溥。

雖然朱祁鎮大部分時候,是找不出什麼差錯的。

畢竟楊溥在政事上的經驗,比朱祁鎮吃的米還多。

只是楊溥就這樣疲於在文淵閣與乾清宮之間奔走了,幾乎每天就要跑上幾趟了。

對這個幾乎八十歲的老人,是一個畢竟沉重的負擔。

而且內閣事務也很繁忙。

楊溥將時間花在對朱祁鎮解釋上,他就要回去加班,將內閣的事務處理乾淨。

朱祁鎮執行了一個月左右,他就報復的心也就淡了。

畢竟想想就知道,楊溥而今七十多歲,能活幾年。這樣折騰一個老人,實在讓朱祁鎮於心不忍。

只是楊溥卻對這樣的事情十分感興趣。

他甚至每天都抽出時間,將當日比較繁雜的政務挑出幾件來,去乾清宮之中給朱祁鎮細細解釋一番。

或許楊溥知道,朱祁鎮是在折騰他。或許不知道。但是在楊溥看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明的未來要有一名英明的君主。

楊溥其實也知道,他的生命所剩無幾,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他已經熬過了七十三,難道還能熬到八十四不成?

在不同的人眼中,生命是不一樣的。

在楊溥看來,他所剩的生命,就是他做事的時間了。越是覺得大限將至,越是需要拼命做事,拼命發光。

才能建功業於世間。留聲名於身後。

而諸般事情之中,頭等大事是什麼?是給大明培養出一個好皇帝。

朱祁鎮在楊溥看來,有愛民之心,有做事的決心。關鍵時候也是下得了手的。但是在很多地方,未免太稚嫩一點了。

既然皇帝這麼想請教,楊溥自然也要好好給皇帝解釋一番,至於皇帝的本意,其實並不重要。

所以,即便皇帝想要結束這樣的行爲,楊溥反而不樂意了。他每天上午都要去一趟乾清宮。

朱祁鎮也不好拒絕。

畢竟內閣千般事務,朱祁鎮也是要時時刻刻盯着。即便楊溥不親自來,朱祁鎮每日對內閣的奏摺,也是要看一遍的。

其中也是有很多文書往來的。

兩人坐定之後,朱祁鎮問道:“先生此來,有什麼事情?”

楊溥咳嗽兩聲,說道:“陛下英明,瓦刺的貢使又來了。”

朱祁鎮微微皺眉,說道:“這一次有多少人?”

楊溥說道:“人數倒是沒有增加,只是這一次他們進貢的東西,卻不大對?”

朱祁鎮冷笑一聲,說道:“無非是戰馬而已,他們難道還有別的東西嗎?”

不是朱祁鎮小看瓦刺,瓦刺的經濟體系在哪裡放着,說實話,除卻戰馬之外,大明對草原上的東西一點都不稀罕。

楊溥說道:“這一次倒是有上好的貂皮數百張,多爲紫貂。還有其他皮毛有數萬張,數量倒也不少。”

朱祁鎮聽了,臉色微微一變,隨即平靜下來了,說道:“這是瓦刺沒錢了,還是給朕示威,這些小把戲,也先玩不膩嗎?”

朱祁鎮雖然一直說這些也先小把戲,但是看朱祁鎮的表現,他的確是被瓦刺的小把戲給氣到了。

而這個小把戲的關鍵在什麼地方?在貂皮。

貂皮是好東西,朱祁鎮身邊的女人大概都會喜歡的,區區幾百張,朱祁鎮用來賞賜都不夠。但是貂皮的產地不是別的地方,就是奴兒干都司之內,而往年這是女真各部的貢品。

第二十章 真相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七章 議政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八章 斷事官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二十章 出京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
第二十章 真相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七章 議政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八章 斷事官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二十章 出京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