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

第一百三十二章施禮

不管朱祁鎮想不想,這一場席捲兩淮的大風波,到了馬愉,郭登相繼出京,纔到了高潮。

在馬愉還沒有來到南京的時候,魏國公就先做了準備。

或者說,魏國公一到南京就開始做準備了。

說實話,魏國公徐顯宗也是懵圈的。

他雖然從鹽利之中佔了一杯羹,但是他與施禮的玩法不一樣,魏國公政治資源深厚,他可以用合法的手段搞到鹽引,也可以讓商人能越過排隊的小商人,提前領到鹽。

這裡面就有足夠的利益。

天見可憐,私鹽這東西,魏國公府真沒有碰過。

畢竟以魏國公府的權勢,想合理合法的賺錢,會何必沾這些髒銀子。

兩淮乃是食鹽最重要的產區。兩淮私鹽氾濫,幾乎等於大明私鹽氾濫。不查則已,一查起來,私鹽販子各種情形,都一一入目。

至於他們彼此之間火併,就不說了。面對朝廷官兵,還聚衆拒搏。朝廷官兵在追捕私鹽販子的時候,居然出現了傷亡。而且是普遍性的。

不管是爲了向北京證明自己,還是爲了撇清魏國公家在私鹽上的嫌疑,徐顯宗簡直是大開殺戒,從南京京衛之中,挑選出跟隨孟瑛南征打過仗見過血的老卒,開始大規模清洗鹽販子。

雖然徐顯宗常年在北京,但是南京纔是魏國公徐家的大本營,只要徐顯宗想知道,沒有他不知道的。

南京風雨滿樓的時候。

魏國公親自帶隊去抓施禮。

只是魏國公見到了施禮卻發現一個萬萬沒有想到的情況。

南京施府之中,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密密麻麻的士卒,將施府給重重包圍。清查出五六十萬兩銀子,還有各種珠寶玉器,魏國公覈計一下,大概稱得上家資百萬。

不過,魏國公對此並不在乎。

在南京誰能比魏國公富。別人家看不上私鹽的利潤,覺得髒手,那或許是假的。但是魏國公家卻是真的。

南京莫愁湖就是魏國公家產的一次,至於各地田產,更是數不勝數。

百餘萬兩雖然對魏國公府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但也僅此而已。

讓魏國公吃驚的卻是施禮。

魏國公看着坐在太師椅上的老臣,說道:“他這樣多久了?”

卻見一身官袍的施禮,雙眼無神。手一直在輕微的抖動。口中嗯嗯的,不知道再說了些什麼?他似乎一直有人伺候,渾身上下光潔如新,但是僅僅一會兒功夫,就看出他的口水流了出來。

“國公了,這已經三年了。”一個郎中說道:“最少三年。”

魏國公冷笑一聲,說道:“如果施禮知道現在的情況,他估計恨不得早死。”

魏國公立即明白,施禮這個樣子,施家的所做所爲都是施家內部做主的,卻不知道是施禮的兒子,還是施禮的夫人。

這也說明了,很多事情。

畢竟施家管家在劉球身前的失禮。

真以爲一個南京刑部尚書,就可以橫行天下了。

魏國公估計施家剛剛開始,不過是見施禮如此,想在臨卸任的時候弄一筆錢,卻不想這錢越多,就越貪婪,弄到了這樣不可收拾的地步。

至於施禮爲什麼這個樣子,還能不被發現,卻是因爲施禮在南京刑部,本來就是一個養老的差事。

南京很多官員都是如此,比如黃福。

其實在黃福最後幾個月,未必能夠理事了。黃福能分給左右。想來施禮也是可以的。再加上施家將施禮保養的很好。

如果單單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下面的人奏事,他口中嗯一下,或者讓兒子代爲交代,卻也是可以的。

其中有太多的細節可以做文章了。

如果是尋常案件,施禮這個樣子,朝廷估計也會網開一面。給施禮這個老臣一個體面。但是這一件事情已經鬧得太大了。

消息不徑而走。

成爲北京最熱門的話題,甚至超過了河北水利,與山東,鳳陽,河南的旱情。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總要有人來承擔的。

不過施禮成了什麼樣子。

這一件事情,他都逃脫不了干係了。

魏國公嘆息一聲,說道:“封存,上報,讓郎中好生照顧施大人。”

“嗯嗯。”施禮口中緩慢而堅定的說道。就好像是表示同意一樣。

整個春天,朱祁鎮都沒有將心思放在河北水利之上。全部放在鹽政大案。而隨着案情近一步清晰起來,有一個人也變得突兀起來。

不是別人,就是會昌伯。

搶佔鹽引有會昌伯,販賣私鹽有會昌伯,甚至各種事情都有打着會昌伯的旗號的。讓朱祁鎮惱怒非常。

連皇太后孫氏也知道這一件事情了。

孫氏自然爲會昌伯說情,說會昌伯是冤枉的。但是孫氏前腳剛剛到,後腳太皇太后的懿旨就到了,讓孫氏閉門思過。

朱祁鎮只能交代皇后,要好好陪着太后,紓解一下太后的心情。

但是即便有太皇太后暫時壓制於皇太后。會昌伯一事,已經到了不能再拖了。

朱祁鎮說道:“傳會昌伯入見。”

孫愚一進乾清宮,撲通一聲跪在地面之上,幾乎是膝行上前,跪在朱祁鎮面前,說道:“陛下,臣是冤枉的。”

朱祁鎮說道:“冤枉。”朱祁鎮伸手將一個奏摺扔給孫愚,說道:“這是冤枉。”隨即又扔了一個,說道:“這也是冤枉。”隨即朱祁鎮將一疊奏摺,輕輕一推,頓時跌落在地面之上。鋪了一地。

朱祁鎮說道:“這些還是冤枉?”

並不是朱祁鎮想將精力都耗費在鹽政大案之上,而是滿朝文武都將精力放在上面了。特別是御史言官,彈劾的奏摺,簡直如雪花一般,就要將朱祁鎮埋了。

這些彈劾,分爲三大部分。

一部分是彈劾楊溥的。因爲楊溥是內閣首輔,出了這樣的事情,他不負責誰負責。

一部分是彈劾鹽政一系的官員的,有一個算一個,都沒有跑。這個一部分彈劾,朱祁鎮是立即準了。

鹽政一系列官員大換血的局面已經開始了。

還有一部分,就是彈劾會昌伯的。

本來嗎?外戚的名聲不好。而皇太后的名聲也不好,因爲廢后一件事情,被很多人稱爲妖婦,甚至有人傳宣宗皇帝之所以兒子這麼少,就是皇太后的問題,還有說朱祁鎮並非皇太后的兒子,而是宮人之子。

朱祁鎮只覺得在開玩笑。

他倒不是相信皇太后,卻是相信太皇太后。太后孫氏在太皇太后眼皮底下導演一出廢后,足以讓太皇太后半輩子咽不下這一口氣,如果孫氏真做了這樣的事情,太皇太后能饒了她纔怪。

只是這孫氏的名聲不好,會昌伯的名聲就更不好,不僅僅在文官之中不好,勳貴也看不起。

再加上這一次,勳貴的屁股有人擦,但會昌伯的屁股卻是露出來了。

如此大白屁股,不彈劾他,彈劾誰?

孫愚不敢擡頭,說道:“陛下,臣是小戶人家出身,固然是貪財了一些,但也識得大體,私鹽之事,萬萬是不敢做的。”

“是有人懷恨陛下,報復在老臣身上,請陛下明鑑。”

朱祁鎮心中微微一動,有一些意動,但是卻一點也不鬆口,冷笑說道:“報復你就是報復朕嗎?你也太看得起你自己了。”

孫愚立即磕頭說道:“微臣不敢,微臣不敢。”

朱祁鎮嘆息一聲,說道:“朕終究要給母后一個面子,你且回去等消息吧。你的項上人頭是沒有問題的,不過是一些身外之物而已。”

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十二章 軍議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八章 斷事官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七十章 年關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十五章 香港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六章 新天子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
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十二章 軍議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八章 斷事官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七十章 年關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十五章 香港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六章 新天子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