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

國民黨議員谷鍾秀會上發言,憤怒譴責袁政.府違法行徑,並提出動議:"政.府違法簽約借款,諮謂查照備案,本院決不承認。"

這一動議獲得衆議院通過。

但事後共和黨議員又企圖翻案,以致在五月七日的衆議院會議上發生國民黨和共和黨議員的激烈爭執,會場大亂,幾乎釀成武鬥。

八日,袁世凱政.府又向參、衆兩院發出諮文,以列強逼債相威脅,要求兩院承認大借款。正在商談合併的共和、民主、統一三黨聯合起來與國民黨作對,致使善後借款案在國會被擱淺。

在社會上,革命黨人和輿論界也紛紛口誅筆伐,譴責袁政.府違法借款。

黃興和南方國民黨掌握的安徽、江西、湖南、廣東四省都督柏文蔚、李烈鈞、譚延堃、胡漢民以及省議會也紛紛聯電抗爭。指斥袁**"私借鉅款","弁髦議會","以前清專暴所未敢出者,竟見諸民國之政.府","凡有血氣,孰不髮指毗裂"。

孫中山在借款成立以後,再次與匯豐銀行交涉,要求停止向袁政.府交款,同時向歐洲各國政.府、議會發出呼籲:"(袁政.府)一旦鉅款到手,勢必促成悲慘之戰爭,……奉懇各國政.府人民設法禁阻銀行團,俾不得以鉅款借給北京政.府",要求其取消對袁政.府的借款合同。

六月,國民黨黨部發表反對借款的宣言,駁斥了袁世凱所謂大借款已於去年十二月獲參議院通過的讕言,表示"但使共和制度一日尚存,則一日不能承認此違法簽約之借款"。

初建的民國,本就是多事之秋,現政局又被善後借款案攪動得越發風雲激盪。

袁世凱的態度極爲強硬,一方面親自出馬發表通電進行彈壓,指斥國民黨反對借款是"包藏禍心,思藉端煽惑,傾陷我四萬萬人民共有之民國"。並對反對借款的皖、贛、湘、粵四省都督下令嚴加申斥,指斥他們反對善後借款是"上無道揆,下無法守",是"惟恐國之不亡,亡之不速"。

威脅四省都督說:“都督是現役軍官,有絕對服從之必要。今四省都督,似此張皇宣告,熒惑人心,國事更將何賴。"

另一方面又指使其死黨跳出來發聲,大罵國會反對借款是"不顧大體,無理取鬧",攻擊國民黨是唯恐世界不亂的"奸人"。

共和、民主、統一合併而成的進步黨,於五月底成立後,立即充當袁世凱的馬前卒,指責國民黨反對借款純係一種"別有用心"的"手段"。

參衆兩院中國民黨和進步黨,也爲善後大借款爭吵不休。

衆議院裡,議長湯化龍則替袁世凱站臺,聯合四十八位前臨時參議院議員發表通電,證明一九一二年臨時參議院通過了大借款說明文件。國民黨議員反駁說,說明文件不是合同,善後大借款數額、條件等內容未經國會批准,就是違法。

國民黨和進步黨系都不肯絲毫退讓,對抗激烈。湯化龍夾在國民黨和袁世凱之間,左右不是。恰好其祖母病逝,乾脆藉口奔喪回了湖北老家,離職而走。

接替湯化龍主持衆議院的副議長、共和黨員陳國祥可就倒了黴。五月七日,衆議院又針對大借款案吵個沒完。

會間休息時,一批進步黨系議員紛紛趁機離開,重新開會時議員已不足法定人數。

陳國祥正準備藉此宣佈會議延期,國民黨議員谷鍾秀勃然大怒,跳上演講臺,破口大罵陳國祥是“袁氏走狗”、“亡國議長”。

正罵得熱鬧,臺下一名議員拿起一塊大銅墨盒向議長席擲去。銅墨盒從陳國祥頭上飛過,誤擊在五色旗上。

另一位議員一邊大聲呼喊“打死此狗議長”,一邊揮拳而出,結果沒打到陳國祥,一拳打在坐席上,自己的手都打傷了。

陳國祥本是翰林出身,哪見過這等陣勢,在警衛保護下落荒而逃。

國會的政治辯論從動口變成了動手。到了六月初,兩黨圍繞大借款案的辯論已有一個多月,期間暴力衝突三次。

有人認爲:議員們演說洋洋灑灑,其實各方觀點早已表明,後面不過是沒有意義的重複而已,只是爲了反對而反對。

本來,第一屆國會的主要任務是制定憲法、選舉總統。可如今兩個多月過去,除了選舉議長,便是圍着大借款案扯皮。制定憲法、選舉總統的重要工作完全被撇在一旁。

就連進步黨系的精神領袖梁啓超都說:“八百員顱,攢動如蟻,洶洶擾擾,莫知所事……國家大計,百不一及,而唯歲費六千是聞。”

作爲辯論焦點的善後大借款案,最後也沒拿出一項兩院都認可的決議。

袁世凱的合同簽了,錢借到了手。

關於善後大借款,有幾點是應當指出的:

其一、由於晚清政.府的腐朽和無能,致使還賠款和欠款,長時間來成爲壓在中國人身上的重負,國人真的被賠款和欠款搞怕了。也就是說,在那時的中國,向列強借款已經成了非常敏感的事情,是需要慎重對待的。但是,袁世凱政.府對此,並沒有引起應有地重視。

其二、我們說過,袁世凱接受的是一個財政已頻臨破產的政.府,到處都需要錢,卻二手空空,一時間又沒有來錢的道。也就是說,款是必須要借的,不借錢這日子沒法過。

其三、在借貸關係中,借方能有多少話語權?條件是很苛刻,但嫌條件苛刻可以不借嗎?好像沒有人逼誰非借不可。一般來說,越窮的人借錢,給出的條件會越苛刻,不是怕還不上嗎?

其四、這筆借款確實有一大部分用於了鎮壓二次革命,但這決不是借款的初衷。

其五、借款的事無論多敏感,事情也不至於搞這麼大,裡邊摻雜了許多因素,比如“宋案”,從根本上說是相關方面已經對袁世凱政.府失去了信任。

其六、唐紹儀任國.務.總.理時,是很照顧南京臨時政.府的,曾撥給黃興很大一筆錢。黃興請領這筆錢的由頭是遣散南方軍隊,但實際並未專款而專用,甚至可能部分用於購買軍火。對此,北洋系內部與唐紹儀不和之人,一直拿這件事大做文章,追查這筆款的下落。有人甚至懷疑,這筆錢被唐紹儀或別的人私吞。但這至少說明一件事,袁政.府確實用先期四國銀行或比國的墊款,處理過善後。

其七、中山先生北上“孫袁會”時,袁世凱曾經和中山先生詳細談了這筆借款及其用處,當時,中山先生是完全支持的。後來爲什麼堅決反對,爲此一時彼一時也。而且,不要忘了,中山先生當南方臨時政.府臨時大總統時,爲維持政.府正常運轉,特別是爲“六路北伐”,曾試圖同日本等國貸款。而主動提出的貸款條件,比善後大借款的條件要惡劣得多,只是沒人肯借。

五月三十日,除國民黨四督之外的十七省都督和熱河都統(當時共22行省),由黎元洪領銜致電國會,要求其放棄對袁世凱的鬥爭,批准善後大借款。就這樣,一場反對袁世凱政.府違法借款的政治風潮平息了。

款也借到手了,事態也平息了,但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他很生氣,也很窩囊。有錢誰願意借錢呀?借錢那麼容易嗎?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管事不知道沒錢的難處。

好不容易借到了錢,卻遭到這麼多的刁難和攻擊。

袁世凱對孫.中.山、黃興很不滿,但他還勉強能忍,對下面的幾個都督是無法忍受了。

六月九日,袁世凱以應“人民”的要求爲辭,突然罷免國民黨人、江西都督李烈鈞,由駐守武昌的副總統黎元洪暫代。

隨着這位反袁急先鋒的離職,十四日又下令調胡漢民爲西藏宣慰使,免去其廣東都督,提升陳炯明繼任。

三十日又調柏文蔚爲陝甘籌邊使,免去其安徽都督,由民政長孫多森兼任。袁世凱用這種分化手段搞突然襲擊,使反袁派措手不及,李烈鈞、胡漢民和柏文蔚都不得不遵命離職。

撤掉了三個跳得最高,喊得最兇的幾個都督,袁世凱覺得還不能算完,他還要給國民黨點顏色看看。考慮到孫中山的威望,他決定先選個“軟柿子”捏,拿黃興開刀。

袁世凱已經看明白了,他是不能和國民黨共存的,可以說是先天就註定了。

但他對他的大敵國民黨的處理,非常矛盾。他口中不離“亂黨 ”兩字,時刻想着要剷除國民黨在南方的軍事力量。可是他這時還是一個臨時大總統,由臨時大總統過渡到正式大總統,必須經由國會選舉。如果解散國民黨 或者宣佈國民黨爲非法黨.團 ,那麼國會便不足法定人數,正式總統也無法產生。

北洋軍系的人主張由軍人共推袁爲總統,以顯示軍人力量,袁沒有考慮走這一條路。因爲時代不同了,現在是中華民國,不是中華軍國。

第160章 二十一條第334章 南北雙方的第二次和談第541章 爲教學管理奔波第128章 “宋案”審理之爭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318章 選舉副總統第443章 人格魅力第66章 機會第213章 陝西、湖南護國獨立第444章 “退款興學”運動第46章 辦實業第313章 如此選舉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58章 離開老巢第461章 國內的政治形勢轉折之時第236章 大蘿蔔章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266章 督軍會呈文第486章 學寫詩第509章 初到北大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593章 苦撐待變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144章 天壇憲法草案第481章 學在“澄衷”第208章 四川前線停戰第360章 唐繼堯的選擇第167章 洪憲六君子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第392章 廣東的軍事政變第581章 胡適對十教授“宣言”的批評第28章 下重藥第339章 上海問題第180章 兩揖一讓第408章 事母極孝 割肉救親第325章 僅用了二十二天第350章 大戰在即第507章 胡適與《新青年》第509章 初到北大第188章 熔岩涌動第399章 沈鴻英露出真容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586章 參加第六次太平洋國際學會第446章 十四等於零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70章 呼聲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255章 重提軍民分治第211章 四川護國獨立第568章 無心栽柳柳成蔭第258章 浙江局勢第53章 楊翠喜事件第181章 黎元洪捍衛共和第318章 選舉副總統第280章 重組內閣第593章 苦撐待變第507章 胡適與《新青年》第312章 安福國會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417章 女校和中國教育會第417章 女校和中國教育會第165章 模範團第165章 模範團第354章 李純突然暴死第143章 熊希齡中招第535章 新紅學的開山鼻祖第349章 發了瘋的段祺瑞第317章 徐大總統世昌第502章 約翰·杜威和實用主義第494章 與基督教擦肩而過第371章 緊鑼密鼓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314章 吳秀才其人第63章 請願大潮第328章 青島問題第125章 中國憲政之父第62章 垂釣洹上第480章 改名字第115章 唐紹儀其人第195章 師直爲壯第416章 書院式的教學法第265章 參戰問題第42章 接任直隸總督第151章 天壇“祀天”第325章 僅用了二十二天第121章 黎元洪和張振武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第291章 各方的較量第355章 說來話長第475章 讀書和啓蒙第301章 馮國璋心灰意冷第211章 四川護國獨立第263章 事態擴大第456章 收穫頗豐第324章 天降神將第30章 朋友第569章 二進北大第611章 1952年的臺灣之行
第160章 二十一條第334章 南北雙方的第二次和談第541章 爲教學管理奔波第128章 “宋案”審理之爭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318章 選舉副總統第443章 人格魅力第66章 機會第213章 陝西、湖南護國獨立第444章 “退款興學”運動第46章 辦實業第313章 如此選舉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58章 離開老巢第461章 國內的政治形勢轉折之時第236章 大蘿蔔章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266章 督軍會呈文第486章 學寫詩第509章 初到北大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593章 苦撐待變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144章 天壇憲法草案第481章 學在“澄衷”第208章 四川前線停戰第360章 唐繼堯的選擇第167章 洪憲六君子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第392章 廣東的軍事政變第581章 胡適對十教授“宣言”的批評第28章 下重藥第339章 上海問題第180章 兩揖一讓第408章 事母極孝 割肉救親第325章 僅用了二十二天第350章 大戰在即第507章 胡適與《新青年》第509章 初到北大第188章 熔岩涌動第399章 沈鴻英露出真容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586章 參加第六次太平洋國際學會第446章 十四等於零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70章 呼聲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255章 重提軍民分治第211章 四川護國獨立第568章 無心栽柳柳成蔭第258章 浙江局勢第53章 楊翠喜事件第181章 黎元洪捍衛共和第318章 選舉副總統第280章 重組內閣第593章 苦撐待變第507章 胡適與《新青年》第312章 安福國會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417章 女校和中國教育會第417章 女校和中國教育會第165章 模範團第165章 模範團第354章 李純突然暴死第143章 熊希齡中招第535章 新紅學的開山鼻祖第349章 發了瘋的段祺瑞第317章 徐大總統世昌第502章 約翰·杜威和實用主義第494章 與基督教擦肩而過第371章 緊鑼密鼓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314章 吳秀才其人第63章 請願大潮第328章 青島問題第125章 中國憲政之父第62章 垂釣洹上第480章 改名字第115章 唐紹儀其人第195章 師直爲壯第416章 書院式的教學法第265章 參戰問題第42章 接任直隸總督第151章 天壇“祀天”第325章 僅用了二十二天第121章 黎元洪和張振武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第291章 各方的較量第355章 說來話長第475章 讀書和啓蒙第301章 馮國璋心灰意冷第211章 四川護國獨立第263章 事態擴大第456章 收穫頗豐第324章 天降神將第30章 朋友第569章 二進北大第611章 1952年的臺灣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