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節 拉攏(四)

“許崇智企圖以粵軍大聯合爲號召,收編陳炯明餘部,然此舉卻在無形中導致粵軍內部矛盾上升,現粵軍中廣東籍軍官藉此對外省籍軍官進行打壓,具體方式是在軍隊擴編,軍餉,裝備向廣東籍軍官之部隊傾斜,導致外省籍軍官嚴重不滿;如果許崇智不改弦更張,這種不滿會隨着時間推移迅速增加,兩派軍官的爭鬥會更加激烈。許部的外省籍軍官雖少,幾個主要的代表卻在旅團級,是實際掌握部隊的人,譚曙卿和衛立煌是他們的代表。學生建議對許部的工作從這兩人入手。”

當天晚上莊繼華回到旅舍,回想酒桌上的細節,譚曙卿對他是刻意奉承,甚至有些不惜降低少將的身份,他的那些話帶有一定的暗示。莊繼華完全明白他的意思,他想通過自己搭上蔣介石的船。

“譚曙卿,身爲外省籍軍官的爲粵軍第二師旅長,受到的衝擊本不大,但據學生觀察,其人姓格猶疑但大局觀強,對目前局勢發展有擔心,有兔死狐悲之感;其尋找靠山之意較堅決,若校長刻意拉攏,其人必然爲校長所用。”

與譚曙卿相反,衛立煌卻是絕口不言粵軍內部之事,他不提,莊繼華也不開這個話題,只是閒聊東征,聊總理當年的北伐;最後又是譚曙卿幫了他的忙,對他一通褒揚後,談起粵軍內部的事,莊繼華和衛立煌都很小心的沒接口,但方靖等三個營長卻面露不平之色,酒酣耳熱之後,嘴上就沒把門的了,衛立煌立刻喝止住他們,三人居然乖乖的就住口不言了,不過這已經足夠了。

“衛立煌,是目前受到衝擊最大的人,其人姓格剛強果斷,在粵軍中屬善戰之將,戰功高,在部下中的威望亦高,也正因爲如此,成爲軍中排外之人的首要目標。然其人不愛財,亦不好色,因此不能以平常手段收買,與其交談提及總理,其悲痛之心溢於言表。故學生認爲他的弱點似乎是對總理的崇拜,是否真是如此,還有待學生進一步觀察。”

莊繼華第二天把這份報告交給蔣介石,蔣介石邊看邊思索,名義上他現在還是粵軍參謀長,只是對粵軍的事關注少多了,不過一些基本情況他是瞭解的,粵軍內部並非一塊鐵板,許崇智對粵軍的控制有限,比如現在西江的李濟深,名義上是許崇智的部下,但許崇智一般情況下根本調不動他。

衛立煌他是知道的,這個人行伍出身,驍勇善戰,姓格剛直,當過孫中山的衛士,當初他在孫中山的身邊時兩人有過接觸。當時這個衛立煌就曾託他向孫中山說情,要去部隊帶兵,自己當初還批評過他,後來自己回奉化了,待陳炯明叛亂時,自己趕到永豐艦赴難時,他已經去了許崇智的部隊了。

譚曙卿在他的印象中是個聰明人,也是粵軍中的老人,從連長、營長、一直幹到現在的旅長,這個人打仗也有一套,雖沒有衛立煌的剛勇,卻比衛立煌更圓滑,勝,打得贏的仗;敗,打不贏的仗;在陳炯明叛亂時,立場還算堅定,隨許崇智走江西轉福建,又殺回廣州。算是共患難過,在許崇智嫡系第二師裡擔任旅長,也應該算嫡系了,沒想到現在他也動搖了,這讓蔣介石信心大增。別看蔣介石話說得滿滿的,其實真對付許崇智他也沒把握,現在連許崇智嫡系也開始對他不滿了,蔣介石的信心增強不少。

由此看來許崇智最近倡導的粵軍大聯合,對他而言是個敗筆,陳炯明的餘部會不會真心聽他的還很難說,他自己的部隊首先亂起來了。

想清楚後,蔣介石對莊繼華說:“好,繼續與他們交往,不過你要小心,不要落下什麼把柄。”

“是。校長,學生還有個請求。”

“你說吧。”蔣介石沒感到意外。

“我要人,範漢傑已經去了廣州,還需要派個聯繫人,同時軍校內部應該安排臺專用電報。還有,聯絡處不能只有學生一人吧,多少還是給學生派兩兵吧。”莊繼華說到最後,口氣中帶點埋怨,蔣介石聽出來後,忍不住笑了。

“聯繫人你派出去就行,軍校那邊我會通知王柏齡,讓他安排,聯絡主任是你,人員名單由你定。”

“是。”莊繼華乾淨利落的答應。

轉身就從兜裡掏出一張名單,送到蔣介石面前。蔣介石接過來一看上面是四個人的名字:聯絡人王小山,聯絡處人員伍子牛、花春、趙漢傑。

“這些人是學生在七連時的部下,學生不敢調軍校中的同學,只好在七連士兵中選擇,學生可以保證他們只是單純的士兵。”莊繼華隨後向蔣介石解釋道。

“嗯。”蔣介石點點頭,對莊繼華的謹慎很滿意,拿筆批個同意,然後叫進俞濟時,讓他立刻發往梅縣,讓這幾個人來汕頭聽從莊繼華調遣。

“還有就是二期同學即將畢業,學生想從中挑選幾個充實到情報處來,另外學生想看看他們履歷,如果有合適的現在就以分配的名義安插出去,這樣痕跡較小,不容易引人注意。”

蔣介石聞言立刻意識到這是個好主意,莊繼華這是在各軍內部安插情報員。這種方式很容易成功,因爲這時的軍校畢業生沒有分配一說,學生畢業之後,學生從那裡來的回那省,至於能不能投軍看他們自己。黃埔校軍現在容納不下這麼多畢業生,往外分一些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藉此機會安插些情報員…。

蔣介石精神一振立刻同意:“好,我讓王柏齡把軍校學生的簡歷送到汕頭交給你,你來定人,至於是不是吸收進情報處,你看着辦。”

最後,莊繼華掏出那張支票,放到桌上:“校長,支票衛立煌沒收。”

“你留下。”蔣介石看都沒看支票一眼。

“我留下!?”莊繼華感到不妥。

見莊繼華的樣子,蔣介石露出一絲微笑:“留着,以後我不會再給你另外的錢了,與他們打交道你的那點薪水是不夠的。”

莊繼華這才恍然大悟,隨即就感到吃虧了,這五百大洋包括了聯絡處的辦事經費、房租、交際費等,他不知道夠不夠用。

“校長,這是一個月的吧。”莊繼華試探的問。

“一個月那用得了這麼多,三個月。”見莊繼華的樣子,蔣介石心中好笑,臉上卻很嚴肅。

“歐,是。”莊繼華的情緒一下就落下去了。他的情緒落下去了,蔣介石的情緒高起來了。

“文革,我們校軍就要擴編了,要編成一個旅。”蔣介石有些得意的說:“三個團,5000人。”

“哦,這倒是好消息。”莊繼華心說八個團也與自己沒關係,面上還不得不露出高興的樣子。

“是呀,多虧了廖政委,要不是他力爭,校軍擴編還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

“同學們都說政委是我們黃埔之母,沒有他就沒有我們黃埔。”這話蔣介石也聽說過,不過後面半句是莊繼華加上去的。

wWW⊙ Tтkan⊙ CO

“看來公道自在人心,黃埔之母,廖政委當之無愧,沒有他就沒有黃埔。”蔣介石聞言點頭稱是,這倒讓莊繼華有些意外,隨即就明白了,廖仲愷既然是黃埔之母了,那他蔣介石當然就是黃埔之父了。

王小山他們四個在蔣介石離開兩天後來到汕頭,見到他四人都很高興,特別是趙漢傑,莊繼華走後,他還是留在三營營部,胡宗南好像知道莊繼華遲早要把他帶走,也沒給他安排什麼特殊的工作,而是讓他給營部的文書當助手,趙漢傑不怎麼識字,幹得挺彆扭。文書見他難受的樣子,就每天教他識字,還沒識幾個,莊繼華的一封電報又把他調到汕頭來了。

伍子牛和王小山對到汕頭倒沒什麼特別的,花春卻很高興,至少可以不用每天訓練了。

莊繼華安排伍子牛擔任衛士,趙漢傑幹接待,花春識字幹文書。然後讓三人去房間收拾,自己帶王小山去辦公室。

在莊繼華看來聯絡員首要是心理素質過硬,遇事沉着不慌張,還要膽大心細。具備這兩條,而又是他了解的,只由一個王小山,這個有十年兵齡的老兵,在生死中練就了超過常人的沉着。

在辦公室裡他不知道該怎麼向王小山開口,交代任務,畢竟這種事情是很危險的,甚至比戰場上還危險。倒是王小山看出他的難處,首先開口說:“營長,有什麼事你就吩咐吧,就算上刀山下火海我也決不含糊。”

聽到這話莊繼華倒有些意外:“爲什麼?”

“你是好長官,作什麼都沒忘記弟兄們,跟着你我放心。”王小山很平靜的說。

莊繼華心中感慨,自己是沒做什麼,沒想到…,他沉默會說:“這個任務要說危險也危險,如果做得好,危險也不大。”

王小山沒出聲,只是靜靜的聽他講。

“你瞭解目前廣州的形勢嗎?”莊繼華問,見王小山搖頭。便把滇桂軍可能要叛亂的事情告訴他,然後說:“我們派了一個情報員進滇桂軍內部,你的任務是充當他的聯絡人,把他收集的情報轉交給黃埔軍校裡的聯繫人。”

“這個任務的殘酷在於你必須在任何時候都要保護好情報員的安全,必要時甚至有可能要犧牲自己的生命來保護他。你明白嗎?”

“明白,我可以死,他不可以死。”王小山平靜的說。

莊繼華沉重的點點頭。

“我什麼時候走?”王小山問。

“明天。”莊繼華心中一軟,把時間推後了一天:“記住,你的工作是絕密,除了我以外,還有就是軍校裡的兩個人知道你的身份,另外他們也不知道情報員的身份。你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向外人透露。”

“是。”

第二天花春沒有看見王小山幹到有些奇怪,遇見莊繼華就問,莊繼華淡淡的告訴他,王小山另有任務,不是聯絡處的人。

花春還要問,伍子牛拉住他。伍子牛昨天分配工作的時候就發現只由三個人的工作,王小山從辦公室出來後沒有與他們住在一起,他當時就猜到王小山恐怕不會和他們在一起。

(未完待續)

第一節 遏制(九)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一)第一節 挽弓(十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一)第三節 魅影(七)第七十節 劫持第十節 風雲(二十一)第五節 盟國(二)第六節 救亡(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三)第七節 塞克特(四)第三節 調整(四)第十節 拉薩風雲(一)第十七節 新兵連(二)第二節 交易(六)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一)第二節 重建(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九)第四節 酒會(一)第五節 突擊(八)第六節 救亡(三)第六節 救亡(五)第三節 戰天津(一)第五節 曙光(六)第十一節 圈套第二節 察東收編(一)第十節 衝突第九節 魅影(四)第四節 視察(四)第一節 蟄伏(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六)第九節 號角(四)第十節 風雲(一)第七節 閃電(十)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八)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九)第四節 視察(四)第八節 天火(九)第五節 曙光(七)第九節 臨沂破軍(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九)第四節 再戰津浦(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九)第六節 “小文革”(一)第三節 會戰(十一)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三)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一)第二節 起航(三)第八節 天火(八)第三節 鐵血雄關(四)第九節 轟炸東京(八)第三十五節 戰東莞(一)第三十三節 整軍(三)第三節 狙擊(六)第一節 戰局(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二)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二)第一節 突破(四)第二節 策劃(十一)第六節 新雲南(一)第三節 巧取(六)第七十七節 平叛(一)第九節 殤(八)第二節 起航(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五)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二)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三)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七)第二節 重建(五)第九節 魅影(十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六)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七)第四節 以牙還牙(五)第九節 轉機(一)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七)第二節 戰後之戰(五)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二)第四節 密林血戰(九)第八節 南京,南京(五)第一節 奪軍(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二)第十一節 重振(九)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九)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五)第三節 戰鼓(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四)第一節 亂起(二)第六節 戰地黃花(二)第五節 “異心”(三)第四節 再戰津浦(一)第七節 後起之秀第一節 奪軍(七)第四節 陰雲(五)第八節 日薄(十一)第七節 鎮藍衣(三)第九節 佈局敵後(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一)第十節 大撤退(六)第二節 策劃(一)第七節 風波(十二)
第一節 遏制(九)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一)第一節 挽弓(十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一)第三節 魅影(七)第七十節 劫持第十節 風雲(二十一)第五節 盟國(二)第六節 救亡(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三)第七節 塞克特(四)第三節 調整(四)第十節 拉薩風雲(一)第十七節 新兵連(二)第二節 交易(六)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一)第二節 重建(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九)第四節 酒會(一)第五節 突擊(八)第六節 救亡(三)第六節 救亡(五)第三節 戰天津(一)第五節 曙光(六)第十一節 圈套第二節 察東收編(一)第十節 衝突第九節 魅影(四)第四節 視察(四)第一節 蟄伏(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六)第九節 號角(四)第十節 風雲(一)第七節 閃電(十)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八)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九)第四節 視察(四)第八節 天火(九)第五節 曙光(七)第九節 臨沂破軍(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九)第四節 再戰津浦(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九)第六節 “小文革”(一)第三節 會戰(十一)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三)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一)第二節 起航(三)第八節 天火(八)第三節 鐵血雄關(四)第九節 轟炸東京(八)第三十五節 戰東莞(一)第三十三節 整軍(三)第三節 狙擊(六)第一節 戰局(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二)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二)第一節 突破(四)第二節 策劃(十一)第六節 新雲南(一)第三節 巧取(六)第七十七節 平叛(一)第九節 殤(八)第二節 起航(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五)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二)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三)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七)第二節 重建(五)第九節 魅影(十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六)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七)第四節 以牙還牙(五)第九節 轉機(一)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七)第二節 戰後之戰(五)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二)第四節 密林血戰(九)第八節 南京,南京(五)第一節 奪軍(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二)第十一節 重振(九)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九)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五)第三節 戰鼓(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四)第一節 亂起(二)第六節 戰地黃花(二)第五節 “異心”(三)第四節 再戰津浦(一)第七節 後起之秀第一節 奪軍(七)第四節 陰雲(五)第八節 日薄(十一)第七節 鎮藍衣(三)第九節 佈局敵後(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一)第十節 大撤退(六)第二節 策劃(一)第七節 風波(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