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 懸軍

(昨天晚上突然發現我的這本書已經進入新人潛力榜了,糊塗感謝各位朋友的支持,謝天,謝地,主要謝人。)

(人品爆發,今天多更一節,懇請繼續支持《民國投機者》,月票多多益善。)

李之龍費力的將沙包仍在牆角,雖然在滇軍將領範石生廖行超的調停下,局面有所緩和,戒嚴令已經取消,可是工事依然沒有撤,而且還在不斷加固,當然對外是以土工作業訓練的名義。

李之龍擦擦頭上的漢,9月的陽光依然很毒,在這樣的陽光下進行幾個小時的土工作業訓練,汗水早已經將灰色的軍服溼透,俞濟時在牆角接過沙包,使勁將它壘在幾個沙包上,他也一樣,渾身是汗,臉上還有幾個幾道沙痕。

他吐出一口痰,喘口氣說道:“唉,光修工事沒有槍,有什麼用。敵人來了難道用木棍招呼。”

“小聲點,當心關禁閉。校長不是說了,這是黨叫我們保管的,沒有總理的命令,我們不能動。”話雖然這樣說,俞濟時臉上也掛滿憂慮。

“唉,想來還是*巫山他們舒服,這幾天老跑校長那裡,一去就是半天,不用在這麼大太陽下搬沙包。”

“我看你們倆也不錯,校長也挺喜歡見你們的。”桂永清好心的提醒他。

“我哪能和*巫山比,扣械以來*和巫山去了校長那裡多少次,至少每週一次。”俞濟時的語氣裡不無嫉妒。

“哦,良幀,聽上去有點酸呀。”李之龍嘿嘿笑道,又擡上一袋沙包。

“呵呵,”俞濟時感到有點失態,最近莊繼華和蔣先雲頻繁受蔣介石召見,對他觸動很大,雖然也認爲他們才華超人,眼看兩人如此頻繁的受校長召見心裡莫名其妙的有些妒忌。

他不知道莊繼華正在蔣介石的辦公室裡承受巨大的煎熬。

同時受到蔣介石召見的還有同隊的賀衷寒楊其剛以及教官文素鬆,內容只有一個孫中山要進行北伐,大本營遷往韶關,軍校決定派學生一隊擔任大元帥護衛隊,由文素鬆擔任隊長,莊繼華蔣先雲賀衷寒楊其剛擔任小隊長。下命令時,還有政委廖仲愷也在場,蔣介石臉色陰沉的下達完命令後,廖仲愷補充強調總理安全的重要姓,要求他們在任何時候首先保證總理的安全,同時要展現軍校學生頑強的戰鬥精神。

廖仲愷說的什麼莊繼華基本沒聽進去,他已經被命令驚呆了。

北伐,不是蔣介石的總司令嗎,怎麼改成孫中山了,蔣介石居然不參與,而且還沒有東征消滅陳炯明,這不對呀?到底哪裡發生差錯,難道是因爲自己?想到這裡一種巨大的恐懼籠罩着他,心情激盪之下完全失態。蔣介石立刻注意到他的情形,有些生氣以爲他聽到上戰場就害怕了:

“莊繼華,你怎麼啦?害怕了?”還好沒有罵出那句著名的三字,算是給莊繼華留了面子。

莊繼華還是沉侵在自己的思緒中,還是沒有聽到。蔣介石這下就更生氣了,大聲道:“莊繼華,你在想什麼!”

蔣先雲忙拉拉莊繼華,莊繼華這下回過神來,看到蔣介石生氣的樣子,以及大家不解的神情,知道自己失態了,趕快大聲報告:“對…對不起校長政委,學生走神了,請校長政委處罰。”

廖仲愷有些奇怪他也與莊繼華談過幾次,雖然在他面前莊繼華保持着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但談話內容上看,莊繼華應該算是毫無忌憚,怎麼就突然變膽小了,即或就算膽小害怕,也不至於現在就怕成這樣。他斷定其中必有緣故,於是制止蔣介石進一步發火,反而溫和的地問道:“*,你在想什麼?”

莊繼華不敢回答,只是大聲認錯,他知道只要認錯,蔣介石會罵他一頓就此作罷,相反如果推託的話,任何一個軍人上司都要處罰他。不過現在是廖仲愷,因此他這招就錯了。因爲廖仲愷從來都不是軍人。

廖仲愷見他不肯說,也不生氣,他本來就不是軍人,在黃埔的時間不多對軍人風貌那套並不感興趣,反而更和藹。

“*,你在黃埔的表現一向很好,軍事技術考覈也名列前茅,你創造的那套沙灘訓練法校長考察後也認爲很好,正打算在全校推廣。我們以前也聊過,那時你口無遮攔,怎麼現在真要上戰場,卻不敢說了?有什麼想法就說出來。”

溫和的人一旦犯擰比倔強的人更難對付,莊繼華一咬牙,豁出去了。

“報告,學生在想陳炯明的問題以至失神,願受校規處罰,保證以後不再犯。”

聽到陳炯明的時候,廖仲愷和蔣介石交換一下眼色,蔣介石的臉色立刻向正常方向轉變。

“嗯,*你的確思慮敏捷,不過陳炯明的問題不是你該關心的事,你要做的是執行好交給你的任務。”廖仲愷正色的說完,然後又對蔣介石道:“介石,我講個情,*已經認識到錯誤,處罰就算了。”

廖仲愷的面子蔣介石不能不給,再說他也不願意處罰莊繼華,就順水推舟的說:“既然政委說情就下不爲例,不過,”聲音轉爲嚴厲:“護衛總理事關重大,不能有絲毫閃失,你們一定要牢牢記住,總理安全爲第一要務。聽清了嗎!!!”

學生們離開後,見辦公室裡沒外人了,蔣介石站起來煩惱的說:“仲愷,不知先生是怎麼想的,陳炯明臥榻於側,卻要以主力北伐,陳炯明打過來怎麼辦?”

“介石,不要擔心,先生已經決定與陳炯明議和。”廖仲愷知道蔣介石反對此時北伐,已經數次當面向孫中山稱述意見。廖仲愷雖然嘴裡勸蔣介石不要擔心,實際上他也爲此時北伐的後果擔憂,不過既然孫中山已經決定,他就無條件支持。

“議和!”蔣介石有些震驚:“和叛逆議和!絕對不行,誰向先生建議的,當誅此人以謝國人。”

廖仲愷嘆息一聲說道:“是鮑羅廷建議的,認爲將廣東交給陳炯明可以換取他對北伐的支持,顧問團也制定了作戰計劃。”

“娘西匹,鮑羅廷出的什麼餿主意,放棄廣東,也不想想楊希閔那些人會同意。俄國人就不幹好事,他們是來支持我們的還是搞破壞的?”蔣介石更加憤怒了大聲吼道。

“介石,先生之所以同意我感到其中還有先生對目前廣東不生不死的局面有些灰心,想置之死地而後生,逼滇桂軍與我們共同北伐。”廖仲愷心情沉重的說。

“放棄廣州!”廖仲愷透露的這個信息太具震撼姓,蔣介石几乎完全傻了,好一會纔回復過來。

“不行,我要面見先生,決不能放棄廣州,我要當面問鮑羅廷,他究竟有何居心,還要問問加侖,他作爲軍人怎麼能進行這樣的作戰!娘西匹。”蔣介石快暴走了,他在黨內的地位不高,這樣重大的決策還沒資格參與。

“介石冷靜點,你冷靜點。加侖並不贊成此時北伐,他對我明確說過。可是先生去年與段祺瑞張作霖達成協議,共同反對直系吳佩孚,先生認爲有張作霖和盧永祥的牽制,此次北伐是有成功希望的。”

在廖仲愷的勸解下,蔣介石慢慢冷靜下來:“仲愷,你的看法呢”

“我也認爲北伐時機不成熟,可是先生既然決定了,我們只能執行。”

“不,仲愷,我以爲我們還是要力勸。就算先生堅持,我們也要想辦法保存部分力量。哼,這些顧問…..。”蔣介石心中充滿對鮑羅廷的怨恨,作爲軍事將領他認爲現在北伐條件不成熟,但他又不敢明裡埋怨孫中山,只好把怨恨轉到鮑羅廷身上,不過他也的確沒有冤枉鮑羅廷。俄國顧問本一力主張武力解決商團,但胡漢民許崇智等國民黨實權派都反對,孫中山左右爲難,爲爭取孫中山,在孫中山提出北伐時,鮑羅廷就全力支持,並且提出並促成與陳炯明的和解。

9月10曰孫中山發表《告廣東人民書》,隨後大本營遷至韶關,籌備北伐。黃埔軍校學生一隊作爲大元帥護衛隊隨大元帥孫中山來到韶關,並在韶關車站旁的一座山上進行了一次山地攻防戰術演練。

第八節 南線(二)第一節 黨爭(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七)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九)第三節 戰天津(四)第二十九節 婚禮(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六)第三節 狙擊(五)第一節 上海風波(十一)第八節 轉折(二十三)第八節 日薄(三)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第一節 上海陰謀(四)第四節 決戰前奏(一)第一節 蟄伏(一)第五節 曙光(六)第五節 突擊(二)第十節 風雲(二十五)第一節 挽弓(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三)第五節 反擊(五)第十節 風雲(十五)第九節 殤(六)第八節 日薄(一)第十節 大撤退(二)第四節 以牙還牙(二)第七節 鎮藍衣(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六)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一)第五節 “異心”(三)第七節 生機(四)第九節 魅影(七)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三節 前哨戰(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四)第十節 拉薩風雲(七)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十)第六十三節 協調會第三節 太行行(三)第八節 轉折(五)第三節 跨越時空的見解第十節 風雲(六)第五十九節 遺囑第九節 魅影(一)第二節 起航(四)第一節 霧(二)第四節 塞北烈焰(九)第一節 突破(九)第二節 說汪(二)第三節 重起(三)第六節 和約(四)第二節 投敵(七)第二節 川軍(九)第五節 號角(八)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十)第八節 南線(四)第二節 交易(一)第二節 投敵(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五)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一)第三節 戰天津(十六)第五節 雲集(一)第四十節 欺敵(二)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六)第三節 議戰(二)第十節 餘波(一)第二節 減租減息(五)第七節 生機(一)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七)第三節 暗戰(七)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五)第四節 再戰津浦(二)第九節 魅影(八)第六十五節 說和第一節 返川(一)第三十三節 整軍(二)第一節 法幣(二)第八節 日薄(十二)第八節 日薄(六)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八)第十一節 重振(五)第四節 陰雲(一)第三十二節 挽留(三)第一節 德黑蘭(九)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八)第三節 魅影(三)第四節 九天之上(三)第六節 救亡(九)第一節 挽弓(十四)第四節 外交(八)第一節 德黑蘭(十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二)第六節 波瀾起(六)第六節 突破(二)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八)第六節 突破(二)
第八節 南線(二)第一節 黨爭(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七)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九)第三節 戰天津(四)第二十九節 婚禮(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六)第三節 狙擊(五)第一節 上海風波(十一)第八節 轉折(二十三)第八節 日薄(三)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第一節 上海陰謀(四)第四節 決戰前奏(一)第一節 蟄伏(一)第五節 曙光(六)第五節 突擊(二)第十節 風雲(二十五)第一節 挽弓(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三)第五節 反擊(五)第十節 風雲(十五)第九節 殤(六)第八節 日薄(一)第十節 大撤退(二)第四節 以牙還牙(二)第七節 鎮藍衣(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六)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一)第五節 “異心”(三)第七節 生機(四)第九節 魅影(七)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三節 前哨戰(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四)第十節 拉薩風雲(七)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十)第六十三節 協調會第三節 太行行(三)第八節 轉折(五)第三節 跨越時空的見解第十節 風雲(六)第五十九節 遺囑第九節 魅影(一)第二節 起航(四)第一節 霧(二)第四節 塞北烈焰(九)第一節 突破(九)第二節 說汪(二)第三節 重起(三)第六節 和約(四)第二節 投敵(七)第二節 川軍(九)第五節 號角(八)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十)第八節 南線(四)第二節 交易(一)第二節 投敵(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五)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一)第三節 戰天津(十六)第五節 雲集(一)第四十節 欺敵(二)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六)第三節 議戰(二)第十節 餘波(一)第二節 減租減息(五)第七節 生機(一)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七)第三節 暗戰(七)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五)第四節 再戰津浦(二)第九節 魅影(八)第六十五節 說和第一節 返川(一)第三十三節 整軍(二)第一節 法幣(二)第八節 日薄(十二)第八節 日薄(六)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八)第十一節 重振(五)第四節 陰雲(一)第三十二節 挽留(三)第一節 德黑蘭(九)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八)第三節 魅影(三)第四節 九天之上(三)第六節 救亡(九)第一節 挽弓(十四)第四節 外交(八)第一節 德黑蘭(十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二)第六節 波瀾起(六)第六節 突破(二)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八)第六節 突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