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 《北伐》

辯論大賽,黃埔精英紛紛亮相,一隊由蔣先雲率領,賀衷寒、鄧文儀、曾擴情、宋希廉組成;二隊由李之龍領軍,俞濟時、黃蟹、許繼慎、桂永清爲隊員;三隊居然由曹淵領軍,陳賡、杜聿明、關麟徵、孫元良爲隊員;四隊也讓莊繼華有些意外,領軍是劉雲,隊員有胡宗南、範漢傑、宣鐵吾、冷欣;五隊由蔡申熙領軍,隊員有左權、李默庵、陳明仁、黃雍。

這五隊人馬在場上脣槍舌劍、引經據典,你來我往辨得不予樂夫,軍校學員自然離不開軍事套路,什麼誘敵深入,窮追猛打,三十六計除了美人計外其他都有人嘗試。莊繼華的主持也風趣異常,常常引得觀衆鬨然大笑,原來只是卻不過情面的三位“專家”(廖仲愷因爲太忙不能出席)也隨着比賽的進行變得興致勃勃。

蔣介石基本每場必到,剛開始聽說莊繼華不上場只是擔任主持還有些不快,隨着辯論會的進行他就發現不需要莊繼華出場了,正如莊繼華預料的那樣反方同學已經把所有理由找出來了,宣俠父事件開始變淡。他在心中對莊繼華稱讚不已,兵不血刃解決“危機”,不動聲色卻讓所有人成爲他的棋子,還各方都不得罪,各方都要買他的好。如果說雲橋還只是初步認識莊繼華,那麼現在莊繼華已經排在他籠入袖中的第一人。

辯論大賽的成功不但讓最佳辯手蔣先雲在同學們中聲名鵲起,也使蔣先雲的嘴成爲能言善辯的代名詞。莊繼華也不是沒有收穫,他的組織能力得到大家的認同,以至於去找莊繼華成爲解決難題的最佳方案。

除了主持辯論大賽外,莊繼華還投入相當精力組建劇團,這對他是個考驗。辯論大賽好說自己還在後世參加過,可是劇團….,當初自己可不是演藝界人士,最後決定先找演員。沒經驗就是沒經驗,劇團要開張最重要的是劇本,就像導演一樣,先確定演員再找劇本的肯定是克萊登大學肄業的。

選演員給組委們帶來意外驚喜,居然挖掘出一個小型樂隊,當然是以二胡爲主,西洋樂器爲輔,黃埔軍校第一支樂隊就由中西樂器合璧組成。意外歸意外,驚喜歸驚喜,演什麼呢?

要說黃埔軍校裡面人才不少,舞文弄墨、宣傳鼓動都能找不少高手,演出人才也不少,能拿出手的節目也不少,什麼秦腔山東快板各種各樣都有,討論演出節目時,莊繼華嘀咕道草臺班子搭起,要是節目好,周曰拉廣州賣藝,賺點生活費。在場同學全部哈哈大笑,笑聲中透着苦澀。這時的黃埔軍校就像楊白勞,典型的吃了上頓沒下頓,廖仲愷送來的錢稍晚一天,全校師生就得捱餓。廖仲愷當省長手上卻沒錢,廣州的稅收主要被滇桂軍控制,每次都四處討要,逼急了把夫人何香凝的嫁妝都拿去當了,可以想象學校生活的艱苦。

不過蔣先雲卻沒有笑,思索以後提出建議,不演這些亂七八糟的節目,排演一出話劇。他的這個建議立刻得到賀衷寒的贊同,賀衷寒接着建議排演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李之龍立刻反對指出這種貴族戲卿卿我我反而影響學校士氣,衆人感覺也對。隨後七嘴八舌的提出各種建議,蔣先雲的提議無形中獲得認可。

莊繼華沒說話好像在沉默的思考,其實他是在回憶。蔣先雲首先注意到他的沉默,問他在想什麼。莊繼華說想到一個劇本,接着把那個著名的“堵槍眼”給端出來,當然改頭換面,背景放在北伐。他還想到很多其他的故事,比如王成向我開炮,董存瑞炸碉堡,狼牙山五壯士等等,比來比去,還是這個合適;象炸碉堡,不知道zha藥包是否出現。

在他講述中,衆人都被深深吸引,立刻決議讓他寫出來,就演這個。於是莊繼華立刻開始寫作,蔣先雲賀衷寒開始着手挑選演員。

幾天後莊繼華交出劇本,當然這個劇本很粗糙,他本來也不是專業人士,好在大家都半斤八兩也不在意,確定演員時又有麻煩了,這是因爲誰都想上臺“秀”一把,競爭異常激烈,每個角色都有三到四人競爭,唯一沒人要的角色是主角的未婚妻,於是這個角色最先確定下來,被莊繼華強行派給陳賡,可能平時他“得罪”的人太多,在衆人起鬨中陳賡“大度”的接受這個角色,隨後又以李之龍的形象陽光爲理由把主角分給他,好不容易把角色分配萬完。排練中又修修改改鬧出不少笑話,經過大家努力總算將各種問題解決。

正式演出那天,在黃埔軍校艹場搭起戲臺,政委廖仲愷校長蔣介石均出席首演儀式,蔣介石原定不打算出席的,他對這方面的事不感興趣,當初他同意組建劇團不過只是希望學生不再關注宣俠父事件,現在事件已經煙消雲散,至少在他看來是這樣。不過當莊繼華和蔣先雲前來邀請下改變主意,同時也打算看看這個劇團到底能起多大作用。

大幕拉開,主角在家中與同學未婚妻等人談論中國黑暗的軍閥統治以及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欺壓掠奪,這時傳來孫中山先生組建北伐軍,將要進行北伐,主角等人表示要去參加北伐軍,爲挽救中國而戰,但他的這個舉動卻遭到父母的阻攔,最後在未婚妻的支持和幫助下,主角和同學們一起離家出走前去參加北伐軍。在北伐戰場上主角英勇善戰,建立不少功勳,在一次進攻中,敵人的一個暗堡阻攔連隊的進攻,他主動前去炸碉堡,在三處負傷,彈藥打光的情況下,主角高呼同志們打倒軍閥,爲了新中國前進,飛身堵住敵人的槍眼,爲全軍的勝利打開道路。當他犧牲的消息傳回家中後,他的未婚妻在悲傷中毅然離家投身北伐戰場。

全劇劇情簡單,但臺詞極具鼓動姓,李之龍表演得慷慨激昂,在音樂烘托下氣氛悲壯,莊繼華又將後世舞臺劇的一些元素加入,所有觀衆都被深深吸引,演出結束後,全體觀衆起立鼓掌,高呼口號,廖仲愷當場揮毫寫下“烈士之血,革命之花”。周圍的人情緒激動,蔣介石也受到感染提議劇團取名血花劇團,並發表慷慨激昂的演講,聲稱革命就是要不怕犧牲,革命就是爲主義而死,烈士在前面倒下,我們這些後來者要踏着烈士的足跡前進,我們的責任就是救國救民……。

《北伐》成爲隨後一段時間裡黃埔島上最熱烈的話題,主題曲《北伐軍人》(參看亮劍主題曲《中[***]人》)成爲黃埔島上的流行歌曲。蔣介石終於可以確定宣俠父事件完全煙消雲散,而且由於辯論和劇團都是在蔣介石的直接指示下辦起來的,蔣介石的威望在學生中不降反升,第二次執委選舉中,居然高票當選。蝴蝶翅膀初次煽動,只是莊繼華貧弱的歷史知識讓他沒有意識到歷史在這裡悄然劃過一道弧線。

演出成功讓莊繼華陷入一種興奮中,他也沒想到李之龍居然將角色把握得如此之妙,到最後他也是眼含熱淚看完的。巨大的成功讓廖仲愷產生讓劇團走出去的想法,要知道黃埔猶如他們藏於深宅的孩子,現在孩子的成長出乎家長的意外,家長感到高興之餘也想讓別人知道孩子的出色。想當初議立黃埔軍校時不但滇桂軍還有不少黨內元老都不支持,楊希閔甚至當着蔣介石的面說那就是一羣娃娃,一個排就能打垮。軍校不但各種物資費用被挪用,而且還時時處在危險中,可說環島皆敵,現在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擴大黃埔的影響。

領受命令之後,劇團迅速分工,莊繼華成爲劇社的實際負責人,工作都由他來分派。李之龍帶人聯繫海軍軍官學校,蔣先雲帶雲南同學聯繫滇軍幹部學校,賀衷寒聯繫廣州師範學校,莊繼華尋思想與賀衷寒一起,在他看來與師範學校裡的mm交流感情還是滿合適的,沒想到蔣先雲卻認爲劇本有幾個地方需要修改,建議他留在學校中修改劇本,保證演出的成功,其他人都表示贊同,無奈下莊繼華只好留下來,暫時放棄瞭解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女姓的想法。

按照莊繼華的估計會先在軍校演出,沒想到最先同意血花劇社演出的卻是廣州高等師範學校,其他軍校卻以各種理由拒絕了。

對於師範學校莊繼華並不陌生,當初報名考試就在這裡,還在這裡結識了胡宗南賀衷寒等人。可是如今大多數學生放暑假學校裡空蕩蕩的,去還是不去莊繼華沒有把握,猶豫之後感到機會難得不能放棄。8月10曰周曰,劇團全體成員在校門口集合完畢準備前往廣州,衆人正說笑時傳來一陣急促的軍號,蔣先雲與莊繼華面面相窺,同時大喊:“緊急集合!”,其他人也立刻反應過來,不過卻沒有動作,莊繼華急了大聲喊道:“演出取消,立即歸隊。”說完立刻飛快朝艹場跑去,衆人這下明白過來飛快跟上。

等他跑到艹場時,留在校內的同學也從四面八方趕到,幾分鐘之內所有在校學生整整齊齊站在艹場上,鄧演達全副武裝站在最前面看看錶滿意地點點頭,值曰官大聲報告完畢後,他回敬一個標準的軍禮,然後走到隊伍前面,大聲說:“有不法商販走私軍械,大元帥府命令長州要塞和黃埔軍校負責扣押,現在蔣校長已經率軍艦前去查辦,命令全體學員到長州要塞待命。一隊在前,各隊按序列跟上,出發。”

莊繼華感到肯定要發生大事,便邊走邊回憶歷史上要發生什麼事,有沒有記載,想了半天沒想起來,只好暗罵書到用時方恨少,現在可好跟不上形勢了,沒辦法只好走一步看一步。

扣押的全是軍火,搬這些箱子讓每個人都出了一身大汗,不過同學們卻很興奮,悄悄地低聲討論這些槍是否就留在軍校,能不能每個人發一支,不過莊繼華沒有坑聲,他本能地認爲事情沒這麼簡單。

果不其然,第二天的報紙報道商團首領陳伯濂向大元帥府抗議,稱被扣軍械已領取進口許可證,政斧扣押槍械純屬違法,宣稱如果政斧不發還被扣槍械,廣東商會將在全省罷市。隨後事情愈演愈烈,扣械事件成爲黃埔學生議論中心,新成立的血花劇社也無心演出,不久黃埔島宣佈戒嚴,全校師生嚴禁外出,同時在校內開始佈設防禦工事。

這一系列命令讓島上空氣驟然緊張,隨後長州要塞戒嚴,學員開始挖戰壕和野戰訓練,但嚴禁開槍。

隨後傳來消息,商團事件激化,商會罷市,出動數千團丁以請願爲名圍攻大元帥府。手握重兵的滇桂軍將領希望孫中山同意發還被扣槍械,同時粵軍將領也不同意吊銷許可證,湘贛豫軍則袖手旁觀。廖仲愷急調軍校學生二隊三隊入廣州城維持治安,同時宣講扣械真相,現在孫中山手上唯一可以依靠的軍隊就是還在受教的黃埔學生,而滇軍司令楊希閔卻已聲稱要派一連人上黃埔島繳軍校的械。

這個消息傳來全校師生莫不憤慨,空氣緊張到極點,孫中山憤怒之餘明令商團限期復市,否則炮轟廣州最繁華的西關,這道命令不但引起滇軍的緊張,又引起香港當局的緊張,九艘英[***]艦駛入廣州白水潭,英國總領事通告大元帥府,如果政斧武力鎮壓,那麼英國海軍將進行干涉,孫中山更加憤怒,向英國政斧發出外交照會,要求英政斧說明是否與商團事件有關。英國政斧又連忙出來否認,聲稱這是港英地方的越權行爲,英國政斧不會干涉中國內部事務。

9月5曰,江浙戰爭爆發。莊繼華在雲橋“預言”的大變局拉開序幕。

第四節 九天之上(三)第八節 轉折(五)第三節 縱論天下事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三)第七節 生機(七)第四節 戰鼓(二)第十節 大撤退(二)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四)第四十三節 生死之間(一)第六節 爾虞我詐(七)第九節 號角(三)第五節 雲集(五)第一節 奪軍(三)第八節 轉折(十三)第五節 積聚(七)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八)第一節 德黑蘭(十一)第三節 整編(三)第四節 再戰津浦(五)第十節 拉薩風雲(六)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六)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九)第四節 塞北烈焰(五)第十一節 大捷(五)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二)第八節 天火(六)第一節 突破(一)第一節 德黑蘭(七)第八節 南線(七)第六節 接觸第六十九節 拉攏(三)第五節 謀功(一)第七節 風波(七)第七十七節 平叛(一)第六十六節 綱領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三)第二節 戰略轉向(一)第三十二節 路遇(一)第三節 太行行(九)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八)第十六節 新兵連(一)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九)第九節 溧水反擊(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三)第二十一節 逃兵(一)第四十五節 遷都(五)第四十八節 傷懷(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二)第五節 反擊(二)第十三節 無聲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六)第八節 南線(七)第二十八節 新聞(一)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七)第三十五節 各懷心思第一節 湖議(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六)第三節 結盟(三)第三節 狙擊(一)第二節 初戰(二)第八節 艱難的花(三)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六)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四)第二十一節 衝突第六節 突破(四)第二節 策劃(十四)第二節 策劃(七)第一節 出兵(四)第十節 風雲(二十六)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六節 懲韓(三)第一節 奪軍(十三)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六)第十節 餘波(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四)第四節 塞北烈焰(八)第五節 兩全(三)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四)第二節 川軍(三)第十節 風雲(二十六)第三十五節 各懷心思第十一節 重振(八)第五節 雲集(六)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八)第四節 經濟改革(一)第二節 沙基(四)第八節 轉折(十八)第十節 江戶之花(一)第十一節 酒話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四)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四)第四節 決戰前奏(五)第六十八節 情報第十一節 重振(九)第三十節 中山艦(二)第五十六節 棉湖(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九)第三節 太行行(四)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十)
第四節 九天之上(三)第八節 轉折(五)第三節 縱論天下事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三)第七節 生機(七)第四節 戰鼓(二)第十節 大撤退(二)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四)第四十三節 生死之間(一)第六節 爾虞我詐(七)第九節 號角(三)第五節 雲集(五)第一節 奪軍(三)第八節 轉折(十三)第五節 積聚(七)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八)第一節 德黑蘭(十一)第三節 整編(三)第四節 再戰津浦(五)第十節 拉薩風雲(六)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六)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九)第四節 塞北烈焰(五)第十一節 大捷(五)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二)第八節 天火(六)第一節 突破(一)第一節 德黑蘭(七)第八節 南線(七)第六節 接觸第六十九節 拉攏(三)第五節 謀功(一)第七節 風波(七)第七十七節 平叛(一)第六十六節 綱領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三)第二節 戰略轉向(一)第三十二節 路遇(一)第三節 太行行(九)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八)第十六節 新兵連(一)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九)第九節 溧水反擊(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三)第二十一節 逃兵(一)第四十五節 遷都(五)第四十八節 傷懷(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二)第五節 反擊(二)第十三節 無聲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六)第八節 南線(七)第二十八節 新聞(一)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七)第三十五節 各懷心思第一節 湖議(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六)第三節 結盟(三)第三節 狙擊(一)第二節 初戰(二)第八節 艱難的花(三)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六)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四)第二十一節 衝突第六節 突破(四)第二節 策劃(十四)第二節 策劃(七)第一節 出兵(四)第十節 風雲(二十六)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六節 懲韓(三)第一節 奪軍(十三)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六)第十節 餘波(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四)第四節 塞北烈焰(八)第五節 兩全(三)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四)第二節 川軍(三)第十節 風雲(二十六)第三十五節 各懷心思第十一節 重振(八)第五節 雲集(六)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八)第四節 經濟改革(一)第二節 沙基(四)第八節 轉折(十八)第十節 江戶之花(一)第十一節 酒話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四)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四)第四節 決戰前奏(五)第六十八節 情報第十一節 重振(九)第三十節 中山艦(二)第五十六節 棉湖(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九)第三節 太行行(四)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