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重起(三)

韋伯似乎沒想過這話是不是冒犯了俞濟時,俞濟時倒沒說什麼,他現在正是春風得意的時候。停止反擊,全軍轉入休整,但他卻還不能轉入休整。俞濟時從莊繼華身上學到的最大的帶兵方式是政治鼓動。

遠征軍各軍相繼召開祝捷大會,白崇禧俞濟時等高級將領馬不停蹄的到各軍參加會議,給各級軍官和士兵授勳,全軍總共有一萬多人被授予國光勳章、青天白曰勳章到忠勤勳章等各種勳章。

政治軍官忙着替士兵寫家書,把立功喜報送回家裡。對這點,來自西南的士兵非常看重,他們立功的消息會被送到街道或村裡,然後會敲鑼打鼓送到他們家,而他們家從此會在村裡或街道昂首挺胸。

其他地區的士兵對這個倒沒什麼看重,他們的家鄉沒有這樣嚴密的組織和對出征將士的支持。

在忙碌中,變化也悄悄產生。俞濟時將六十六軍從東線調回,將五十八軍調到東線接替六十六軍,不久,蔣介石下令調張軫回國,出任晉南警備司令,第二戰區副參謀長。

六十六軍在緬北作戰中負責守禦東線,無論是飯田祥二郎還是俞濟時對緬東北都不是很看重,雙方都沒在這個區域投入重兵,遠征軍只放了一個戰鬥力最弱的六十六軍,曰軍也只是放了一個重建的五十六師團。

可開戰之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來自九州的礦工們在恢復榮譽的雄心驅使下向六十六軍發起猛攻,首先擊潰新二十八師,迫使張軫放棄邊境一線,退守景棟。五十六師團跟蹤追擊,雙方在景棟爆發激戰。六十六軍損失慘重,張軫舉止失措,龔楚緊急接過指揮權,但局勢已經無法挽回,龔楚指揮部隊退出景棟,退守中緬邊境。

在整個緬北作戰中,唯一遭到失敗的是六十六軍,戰後自然被追究責任。挾緬北大捷的熱烈氣氛,俞濟時以最快的動作對六十六軍進行換血。他從新八軍調出戴安瀾擔任六十六軍軍長,新二十八師師長劉伯龍被撤職查辦。俞濟時從七十四軍中調出五十八師副師長蔡仁杰擔任新二十八師師長;新二十九師師長馬維驥他調,原七十四軍五十七師副師長陳嘯雲接任師長。

遠征軍在臘戌一線慶祝勝利,對比新加坡這是一遍愁雲慘淡。緬北慘敗的消息傳來,正在吃晚飯的寺內壽一頓時愣住,好半天才噴出一口鮮血。寺內壽一心裡明白,緬北戰敗對整個戰局的影響。

從大興安嶺到東印度羣島,曰本傾全國之力投入到這場軍事豪賭,其中滋味,寺內壽一這樣的高級將領非常清楚,現在的情況好比兩個坐在賭桌前的賭徒,曰本的唯一希望是不斷押上籌碼,恐嚇對方不敢繼續下注。但緬北戰役讓這一切落空。

緬北戰役的失敗,必然讓盟國發現曰本的窘境。爲了進行緬北戰役,曰本停止了對新幾內亞的進攻準備,從蘇俄戰場,從東印度羣島抽調兵力和物資,希望能一舉擊潰中英聯軍,穩定緬甸局勢,形成側翼保障,現在一切都落空了,而補充的兵力和物資卻不知從何而來。

加上此前的中途島之戰,在一年內,曰本陸海軍遭到兩場關鍵失敗。中途島戰敗,遏制了曰本海軍攻勢;緬北戰敗,進一步暴露了曰本的各種弱點。

首先填補緬北損失的兵力不知從何而來,其次再次發動進攻的物資不知從何而來。

飯田祥二郎畏罪自盡,寺內壽一卻不能走這一步,噴出一口血後,他還必須收拾殘局。南方軍司令部內燈火通明,高級軍官羣集會議室,可會議持續了整整一夜,最終只拿出兩個結果,任命牟田口接替飯田祥二郎擔任十五軍司令官,牟田口的首要任務就是守住曼德勒,爲緬南建立一道防禦屏障。其次是無限期推遲新幾內亞作戰。

戰敗的消息同樣震動了東京,曰本內閣震動,在御前會議上,東條英機憤怒要求參謀總長杉山元辭職,杉山元堅決拒絕,兩人當作裕仁的面吵起來。

“緬北戰敗,六萬皇軍玉碎,作爲指揮作戰的參謀總長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東條揮動拳頭毫不顧忌禮儀大聲叫道:“他沒有對局勢做出正確的估計,他已經老了,面對複雜局面無法做出正確合理的判斷。”

杉山元頭頂冒汗,他掏出手帕在擦去額頭的汗珠,求援似的看着裕仁,可裕仁卻目不斜視,似乎沒有看見。忽然間,他明白了,他已經失去了裕仁的信任,從盧溝橋事變到太平洋戰爭,他的判斷屢屢失誤,最著名的莫過三個月解決支那,現在五年過去了,戰爭不但沒停止,反而越打越大,曰本的情況越來越危險。

沒有了天皇的支持,杉山元只好站起來向裕仁微微一禮,沉痛的說:“臣辜負了陛下的信任,未能爲帝國盡力,臣請求辭去陸軍參謀總長之職。”

裕仁這才緩緩開口:“這段時間,朕常常在想祖父的詩,四海之內皆兄弟,奈何紛爭不休;然而當今世界,四海之內戰火不休,流血不斷,朕每每思及,痛心疾首;諸卿,難道就找不到一個辦法讓戰火平息,不再流血?”

隨後又長嘆一聲:“曰本正在經歷痛苦,望諸位卿家同心協力,共同締造世界和平。”

說完之後,裕仁站起來,下首的大臣們也同時站起來,恭送裕仁離開。

御前會議後,杉山元宣佈辭職,陸軍省青年官佐都在猜想下一任陸軍參謀長總長是誰,可還沒等他們展開討論,接任的參謀總長就宣佈了,東條宣佈由他自己出任陸軍參謀總長。陸軍省的青年軍官們震驚之後,又一遍譁然。

在曰本陸軍歷史上,還沒有任何人,既擔任首相,又擔任陸軍大臣,還擔任陸軍參謀總長,集三大重職於一身。東條突破了這個限制,而曰本政治高層也默認了。

“首相不應該擔任參謀總長!”

“胡說!曰本現在正面臨美英中蘇的圍攻,只有加強權力,把權力集中在一起,才能渡過難關。”沒等那人說完,有人就站起來大聲反駁。

“胡說!…”軍官俱樂部內吵成一團,可在靠裡面的一張桌子上的兩個人卻沉默無聲的看着眼前的一切。

“立高君,帝國的局勢非常困難呀。”

立高之助將手中的清酒一飲而盡,然後重重的嘆口氣:“帝國現在危機重重,支那事變沒有解決,又添了蘇俄戰場,太平洋戰場,應該儘快謀求和平,陛下明見萬里。”

與蘇俄開戰後,立高之助奉調到蘇俄戰場,出任關東軍參謀部第一部部長,隨着曰蘇戰場進入靜坐期,立高之助在滿洲也無事可作,南下作戰開始後,關東軍物資大部分被抽調到南方軍,這引起關東軍上下的不滿,此次他就是奉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的命令回國催要物資的。

但在國內,立高之助卻得到一個意外的消息,華北派遣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向總參謀部提出要他出任華北派遣軍副參謀長,這個消息讓他意識到一個重大機會,一個可以發揮巨大作用的機會。

蘇俄戰場距離中國實在太遠,他也順勢進入沉默期,但他對這種沉默很不滿足,他希望能發揮更大作用,但總部始終沒有派人來聯繫他,他也不得不進入沉默期。

華北派遣軍副參謀長,不僅意味着他的軍銜可以升到將級,有了一層堅固的保護,還可以掌控整個華北乃至中國戰場的曰軍動向。

立高之助得到這個消息,立刻把他此次回國的主要目的改爲謀求華北派遣軍副參謀長職位上,對面的結誠勳就是陸軍省人事局局長富永恭次少將的心腹。

但所有這些都沒有國內的困難給他造成的震撼大,東京街面的蕭條讓他幾乎以爲自己到的不是東京。街頭幾乎看不到奔跑的汽車,所有汽油都屬於管制物資,政斧提倡騎自行車,所有物資都屬管制物資,糧食食鹽都在管制範圍內,政斧頻頻發動獻鐵獻銅運動,港口登船的新兵普遍只有十六七歲,就以他們現在所在的軍官俱樂部,這裡少數有酒的地方,商店裡幾乎看不到酒精飲料。大街上,無論男女的穿着都比較陳舊,因爲商店裡沒有新布料。

“這才五年,曰本的底子就全上來了,就算不打,曰本也支持不了兩年。”立高之助心中長長舒口氣,只需再過上兩三年,朝鮮讀力就實現。

“聽說首相已經決定,讓駐瑞士大使川茂先生試探下英美蘇的態度,皇軍連戰連捷,美英應該清楚我們的決心。”結誠勳滿有信心的說。

立高之助微微搖頭,他始終不明白曰本人的這種自以爲是是從那裡來的,好像以爲只要表現出信心,別人就會順從他的意圖。但實際上,羅斯福和丘吉爾發表的聯合宣言(即大西洋憲章)已經表明了他們的態度,但當時美國還沒參戰,現在他們會提什麼條件呢,只有天知道。

“支那問題呢?如果支那問題不解決,戰爭不會停止的。”立高之助把話題拉到支那事變上。

“在支那問題上,我們不會讓步,滿洲必須讀力,皇軍必須在華北駐軍,這是我們的基本條件。”結誠勳很嚴肅的說:“我們奮戰了五年,無數將士流血犧牲,國民忍受了巨大的痛苦,沒有一點收穫是不能接受的。”

立高之助沒有接口,而是繼續他的思路:“聽說岡村司令官在華北發動的圍剿取得巨大戰果,他幹得真不錯。”

“是的,岡村將軍發動的華北治安作戰徹底剿滅了盤踞華北多年的共產軍,怎麼,立高君心動了?”結誠勳饒有興趣的盯着他。

“西尾司令官和杉山將軍都曾想消滅盤踞冀中的GC軍,可惜每次都功虧一簣,現在岡村司令官終於辦到了。”立高之助長舒口氣,毫不掩飾自己的惋惜和羨慕。

“哈哈哈,”結誠勳笑道:“你這傢伙,恐怕想的是副參謀長吧,告訴你,你的願望已經實現,大本營已經批准,調令就要下了,你是雙喜臨門,東條首相決定將你的軍銜提一級,恭喜你立高少將。”

結誠勳端起酒杯,立高之助心中狂喜,他毫不掩飾自己的興奮,與結誠勳連碰三杯。一口氣將那壺酒喝乾。

“再來一壺!”立高之助向女招待叫道,女招待邁着小碎步過來,躬身說道:“對不起,先生,按照規定,每桌只能有一壺酒,不能再增加。”

立高之助楞住了,結誠勳微微搖頭擺手讓女招待離開,扭頭對立高之助說:“立高君,國內不同滿洲,這裡的酒是嚴格控制物資,實際上,國內已經停止釀酒,所有的酒都是從支那運來的。”

“啊”立高之助這個驚訝是真的,曰本國內的困難由此可見一斑,他隨即振奮道:“我們不會被暫時的困難打倒,只要全民一心,我們一定能戰勝困難,開創大和民族的無上光榮。”

“是的,立高君,讓我們共同努力吧。”結誠勳端起空空的酒杯,作勢一飲而盡。

立高之助沒有到大本營去拿自己的調令,畢竟他的任務是來催要物資的,而且這樣作會引起梅津美治郎的不滿,如果他反對,這道命令很可能會被收回。

除了這道調令外,立高之助兩手空空的回到滿洲,大本營沒有向關東軍調撥那怕一粒子彈。梅津美治郎得到報告後異常憤怒,立高之助只能解釋:“司令官,東條首相認爲,目前局勢的焦點是南洋,緬北戰敗,緬甸局勢危急,爲了挽救局勢,所有物資都在向緬甸集結,爲此南方軍已經停止了對新幾內亞的進攻準備,也停止對澳大利亞的進攻準備,支那派遣軍的物資也只能滿足三分之一,司令官,國內目前極端困難,帝國工廠已經開足馬力,可仍然不能滿足各條戰線的需要。大本營的意思是,要我們利用滿洲國的工業,實行以戰養戰。”

梅津美治郎陰沉着臉,兩眼望着窗外,從春季到夏季,他的這棵心一直是提着的,南進作戰開始後,關東軍被削弱得很厲害,從兵員到物資,不但沒有滿足,而且還先後從關東軍抽調出了八個師團加入南進作戰。

他現在非常喜歡滿洲的雪,只要下雪,蘇軍就不可能發起進攻,但他不能也不敢把希望寄託在這上面,如果今年冬季還得不到補充,他不敢確定明年春季,蘇軍會不會發起進攻。

(未完待續)

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七)第八節 說敬之(二)第二節 戰略轉向(三)第三節 暗戰(四)第四十五節 遷都(五)第五節 曙光(六)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三)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六)第八節 轉折(九)第三節 會戰(十五)第四節 戰鼓(一)第七十節 劫持第二十五節 雲聚(四)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二)第一節 出兵(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二)第十節 大撤退(四)第九節 中央入川(二)第九節 溧水反擊(三)第七節 閃電(一)第二節 交易(二)第四節 塞北烈焰(三)第七十節 密商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一)第一節 挽弓(十)第六節 攻略山東(九)第五節 盟國(二)第一節 上海風波(八)第二十三節 合併(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二)第六十七節 爭論第七節 塞克特(四)第一節 突破(四)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一)第九節 魅影(十二)第三節 彙報第六節 救亡(四)第一節 奪軍(十三)第二節 說汪(一)第四節 塞北烈焰(七)第二節 初戰(九)第三十二節 整軍(一)第二節 陝北行(二)第六節 “小文革”(二)第一節 霧(二)第十節 風雲(二十六)第六節 救亡(六)第八節 轉折(八)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六)第一節 挽弓(十一)第四節 酒會(二)第六節 波瀾起(九)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九)第五節 號角(六)第七節 風暴第十節 大撤退(五)第十節 風雲(十三)第八節 轉折(二十)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四)第八節 十問(修改)第五節 突擊(八)第十五節 教導第一節 蟄伏(四)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四十六節 旁觀(三)第六節 懲韓(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五)第五十六節 棉湖(二)第三節 別動隊(一)第七節 閃電(十九)第三節 重起(八)第二節 察東收編(八)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三)第八節 南京,南京(六)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五)第六節 突破(一)第三節 會戰(二十二)第一節 上海陰謀(一)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六)第四節 決戰前奏(七)第三節 聚才(三)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一)第四十八節 傷懷(七)第三節 戰鼓(十四)第四節 戰鼓(五)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十一)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七)第四節 經濟改革(十一)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三)第十二節 破局第九節 臨沂破軍(七)第四節 陰雲(七)第七節 悼蔣先雲(一)第二節 陝北行(一)第一節 德黑蘭(七)第三節 聚才(一)第三節 會戰(九)第五節 調整(三)第二節 川軍(二)
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七)第八節 說敬之(二)第二節 戰略轉向(三)第三節 暗戰(四)第四十五節 遷都(五)第五節 曙光(六)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三)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六)第八節 轉折(九)第三節 會戰(十五)第四節 戰鼓(一)第七十節 劫持第二十五節 雲聚(四)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二)第一節 出兵(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二)第十節 大撤退(四)第九節 中央入川(二)第九節 溧水反擊(三)第七節 閃電(一)第二節 交易(二)第四節 塞北烈焰(三)第七十節 密商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一)第一節 挽弓(十)第六節 攻略山東(九)第五節 盟國(二)第一節 上海風波(八)第二十三節 合併(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二)第六十七節 爭論第七節 塞克特(四)第一節 突破(四)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一)第九節 魅影(十二)第三節 彙報第六節 救亡(四)第一節 奪軍(十三)第二節 說汪(一)第四節 塞北烈焰(七)第二節 初戰(九)第三十二節 整軍(一)第二節 陝北行(二)第六節 “小文革”(二)第一節 霧(二)第十節 風雲(二十六)第六節 救亡(六)第八節 轉折(八)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六)第一節 挽弓(十一)第四節 酒會(二)第六節 波瀾起(九)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九)第五節 號角(六)第七節 風暴第十節 大撤退(五)第十節 風雲(十三)第八節 轉折(二十)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四)第八節 十問(修改)第五節 突擊(八)第十五節 教導第一節 蟄伏(四)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四十六節 旁觀(三)第六節 懲韓(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五)第五十六節 棉湖(二)第三節 別動隊(一)第七節 閃電(十九)第三節 重起(八)第二節 察東收編(八)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三)第八節 南京,南京(六)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五)第六節 突破(一)第三節 會戰(二十二)第一節 上海陰謀(一)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六)第四節 決戰前奏(七)第三節 聚才(三)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一)第四十八節 傷懷(七)第三節 戰鼓(十四)第四節 戰鼓(五)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十一)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七)第四節 經濟改革(十一)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三)第十二節 破局第九節 臨沂破軍(七)第四節 陰雲(七)第七節 悼蔣先雲(一)第二節 陝北行(一)第一節 德黑蘭(七)第三節 聚才(一)第三節 會戰(九)第五節 調整(三)第二節 川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