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德黑蘭(七)

儘管有些沮喪,不過能被邀請參加關於歐洲的會議又讓蔣介石有些欣慰,他再次意識到隨着戰爭的勝利,中國的國際地位在顯著上升。蔣介石連夜召集陳誠林蔚王寵惠白斯同等人商議,陳誠認爲中國在歐洲沒有切身利益,對歐洲的情況也不是很瞭解,在擊敗德國的大前提下,可以緊跟美國意見,見機行事。

林蔚則認爲可以更主動點,在歐洲戰場最要緊的是擊敗德國,開闢第二戰場是目前三方最關心的問題,中國應該明確支持在法國開闢第二戰場,這可以有效減輕蘇俄的負擔。蘇俄在歐洲的壓力一減輕,就會增強遠東的部隊,這間接支持了中國戰場。

陳誠則認爲不會如此簡單,德軍的主力始終在蘇俄,由於中國的反攻行動,曰軍對蘇俄的壓力大爲減輕,蘇俄只會在曰本極其虛弱的時候纔會發動進攻,簡單的說,蘇俄只會在中國將曰軍消滅得差不多的時候纔會進攻。

陳誠的觀點得到白斯同的支持,白斯同對歐洲事務瞭解更多,在他看那來,美英蘇從戰爭一開始便決定歐洲第一,現在他們依舊是這個戰略,無論亞洲戰場怎麼變化,在德國戰敗前,蘇俄也不會將主力從歐洲調回,他們可能的攻勢只會在華北決戰之後。

白斯同自從參加開羅會議後膽量大了很多,在很多場合敢於發表意見,他的意見在多數時候也會被蔣介石採納。白斯同認爲明天討論的重點很可能是第二戰場,在這個問題上,中國可以支持蘇俄,不過,在另外的問題上,比如戰後歐洲的勢力劃分,中國則應該保持中立,或者跟着美國走。

蔣介石還想着心裡冒出的那個想法,左右衡量,一會感到有把握,一會又沒有成算,考慮許久,終於他還是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大家。這突入其來的想法讓衆人愣住了,白斯同、陳誠、林蔚都詫異的望着蔣介石。

看着他們的模樣,蔣介石有些失望,腦中禁不住想起莊繼華,要是莊繼華在的話,肯定能在兩分鐘內得出結論,五分鐘內將各方面利弊爲他分析清楚,可現在陳誠林蔚只是有些呆滯的望着他。

過了兩分鐘,陳誠首先反應過來,他故作思索的望着蔣介石說:“曰軍在蒙古的兵力要麼被調到華北,要麼被蘇軍的反擊吸引到北方,如果這個時候派出一支有力部隊,從綏遠地區進入蒙古,我想我們可以成功。”

“從軍事上來說,是可以成功,我們可以抽調傅作義部、胡宗南部,八路軍和新四軍一部,晉綏軍一部,”林蔚這時也想清楚了,他立刻將正在山西綏遠的部隊番號報出來,這些部隊總兵力大約三十萬人。

“不,絕對不能算上八路軍,如果通知了他們,就等於通知了斯大林。”陳誠立刻反對,林蔚沒有反駁,衝他點點頭表示贊成。

“如果不算八路軍新四軍,總兵力就只有二十五萬左右。”林蔚說完之後便轉頭問白斯同:“政治上和外交上呢?”

經過林蔚和陳誠的分析,白斯同這時也反應過來,他擡頭望着蔣介石:“從外交上說,我們此舉是針對曰軍,斯大林無法反對,不過在擊敗曰軍後,蒙古軍隊勢必要進入我們的佔領區,那時便會面臨極其嚴重的外交局面,爆發軍事衝突的危險極大。”

陳誠神色嚴峻,他心裡還在判斷,蔣介石這突如其來的一招,對即將進行的華北決戰產生多大的影響,而且,一旦中[***]隊進入蒙古,曰軍會不會坐視不理,佔領蘇俄遠東地區的曰軍會不會大舉西援;一旦他們大舉西援,會對遠東局勢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等等。

“好吧,這個問題大家考慮一下,”蔣介石實際也沒想好,特別是抽調部隊北上蒙古後,對華北決戰有什麼影響:“蒙古現在是冬天,蘇俄不會在冬季展開進攻,我們還有充足的時間。”

蔣介石說完之後便站起來:“明天的會議,我們應該支持斯大林,在法國開闢第二戰場,對於擊敗希特勒有重大幫助,不過有一點,美國的援助物資,辭修,現在每個月運到國內的物資有多少?”

隨着戰爭的進行,國內的物資越來月緊張,山東光復後,難民賑濟就是個很大的問題。蔣介石對美援物資越來越看重,幾乎每個月都要盤點下進入中國的美援物資。

“現在能達到九萬噸,距離十萬噸還有段距離。”陳誠立刻報出數字,在準備德黑蘭會議時,他就特地調查了每月進入中國的美援物資。

實際上蔣介石也清楚美援物資的狀況,滇緬路重新開通後,進入中國的美援物資增長很快,可依舊沒有達到每月十萬噸的要求,江北戰區數次進攻,後勤保障主要來自中國自行生產的物資,貴州和雲南相繼建成大量工廠,原四川工廠經過這一年多的擴大,基本能滿足江北戰區的作戰需要。

但這也是僅僅能滿足一個戰區的作戰需要,江南戰區、第二戰區、第八戰區,特別是後兩個戰區,得到的物資就很少,得到的物資也主要裝備了胡宗南部隊,閻錫山和傅作義都曾經抱怨,但蔣介石沒有理會。

“從目前的作戰規模上看,物資應該達到每月十五萬噸,否則無法滿足國內作戰的需要。”蔣介石的語氣很肯定,蘇俄和英國每月得到數百萬噸物資,中國只有他們的十分之一不到:“辭修,你在參謀長會議上,要提出來,最好讓美國將物資直接運到青島,美國有強大的海軍,這個要求應該可以滿足。”

“嗯,”陳誠猶豫下說:“委員長,美國海軍現在還沒有突破曰軍的絕對國防圈,只有在佔領馬里亞納羣島後,纔有可能直接向我軍運送物資。”

“沒有什麼,你提出來就行。”蔣介石面無表情的說。

林蔚連忙衝陳誠遞個眼色:“委員長說得對,即便我們付出重大犧牲,消滅了在大陸上的曰軍,美國海軍不能消滅曰本海軍,我們也無法在曰本登陸。”

陳誠一下明白過來,蔣介石讓他在參謀長會議上提出來,目的就是催促美國海軍儘快對曰本展開進攻,消滅曰海軍,牽制曰軍,迫使曰軍不敢再從南洋抽調兵力。

“我明白了,還是委員長高瞻遠矚,算無遺策。”陳誠立刻拍了下蔣介石的馬屁。

第二天,蔣介石換上了正規的中[***]裝,宋美齡在他身邊忙碌半響才滿意,這身軍裝是新作的,用美國暱子裁剪的,筆挺貼身,穿上這身軍裝,讓蔣介石看上去非常英武。宋美齡則爲自己挑了件暗紅色的緞面旗袍,旗袍上用黃線繡了數朵梅花,領子略微豎起,只在正面露出白皙頸部。

在會議室門口,蔣介石遇上了斯大林,矮壯的斯大林依舊穿着昨天的服裝,胸前依舊掛着列寧勳章,不過腳下蹬着一雙短筒靴。

斯大林沒有想到宋美齡居然也會出席這個會議,斯大林粗壯的身材看上去比起宋美齡來還差一點,在俄國人中算是矮子,他稍稍楞了才首先向宋美齡問好,然後才輕輕握了下蔣介石的手。

“委員長先生,我可是很早就想見見您了,可惜晚了近二十年。”

蔣介石稍稍一愣,立刻明白,斯大林這是在說當年大革命,如果要不是他發動四一二,中蘇兩國的關係將完全不同。蔣介石比較拙於言辭,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麼還擊,宋美齡在旁邊輕輕一笑:“元帥先生,委員長也很早就想拜訪您了,真誠向您請教中國革命的發展方略,共同打擊曰本侵略者,可惜一直未能如願。”

此言一出,斯大林頓時明白爲何蔣介石會和宋美齡同時出現在會議上了,這女人好利害,一席話連消帶打,不但把他暗諷蔣介石的話打回來,同樣暗諷斯大林,鼓動中國GCD反對政斧,另外還提醒他,在曰本進攻蘇俄時,國民政斧主動對曰發起進攻,牽制曰軍,向蘇軍提供幫助,而此前他曾經承諾直接出兵,幫助中國打擊曰軍,可最終卻背信棄義。

倆人一同走進會議室,羅斯福坐在輪椅上,看見他們進來,衝他們笑笑,丘吉爾叼着他的大雪茄,端着在椅子上,似乎沒看見蔣介石和斯大林。斯大林輕輕哼了聲,站在那沒有動,蔣介石卻依舊走向自己的座位,圓桌上早擺上了標示牌。

宋美齡一把拉住蔣介石,蔣介石略有些意外,他扭頭看着宋美齡,宋美齡給了他一個眼色,蔣介石這才注意到,斯大林站在門口沒動,目光威嚴的打量着羅斯福和丘吉爾。

羅斯福沒有動,只是衝斯大林和蔣介石笑笑,算是打了個招呼。宋美齡對歐美禮儀瞭解很清楚,她一下明白過來,斯大林在追究丘吉爾的禮儀,羅斯福身有殘疾,見到他們沒起身,這是情有可原,丘吉爾就應該站起來迎接。

場面有些尷尬,可丘吉爾卻紋絲不動,斯大林也不動步,宋美齡略想想,挽着蔣介石的手臂輕輕推了他一下,蔣介石還是不知道發生什麼了,不過依舊按照宋美齡的暗示,徑直走到自己的座位前。

按照往常的習慣,宋美齡這時該鬆開手臂,可這時,宋美齡反拉緊了蔣介石的手臂,蔣介石這下知道有事了,宋美齡輕輕一帶,蔣介石便向羅斯福走去,到了羅斯福身前,倆人先後與羅斯福問號。

隨後,在宋美齡的暗示下,蔣介石沒有理會丘吉爾,而是徑直走回自己的座位坐下,丘吉爾的臉色頓時紫漲。

(未完待續)

第七節 風波(七)第三節 太行行(七)第四節 考試第九節 殤(六)第二十八節 新聞(一)第十九節 兵油子(一)第三十三節 整軍(三)第五節 “異心”(三)第六節 攻略山東(四)第十節 偵察第八節 南京,南京(五)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六)第四節 密林血戰(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三)第十節 撤退(三)第七節 閃電(八)第五節 盟國(七)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三)第八節 九變(三)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二)第一節 辦學(二)第二節 陝北行(九)第七節 風波(二)第五節 曙光(十一)第三節 戰天津(一)第四節 密林血戰(二)第四節 對策(一)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七)第七十七節 平叛(四)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五)第四十八節 傷懷(三)第三十節 中山艦(八)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八)第二節 交易(二)第六節 禍根(二)第三節 巧取(二)第一節 奪軍(十五)第二節 起航(八)第十節 江戶之花(七)第六節 南京戲(一)第十節 風雲(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九)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六)第十節 風雲(十九)第五節 積聚(二)第四十九節 別離(七)第八節 南京,南京(八)第十節 大撤退(十一)第一節 遏制(一)第十節 虎嘯(二)第六節 波瀾起(二)第二節 川軍(四)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六)第九節 豪賭(三)第一節 上海風波(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七)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八)第一節 德黑蘭(五)第二節 策劃(八)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二)第三節 重起(四)第四節 陰雲(六)第一節 遏制(八)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七)第七節 悼蔣先雲(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七)第一節 德黑蘭(六)第三節 重起(三)第十節 暗棋(四)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三)第六節 突破(三)第二節 戰略轉向(四)第一節 法幣(二)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七)第四十五節 遷都(五)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九)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九)第三節 戰天津(十六)第四十九節 別離(七)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五)第六節 救亡(八)第五十八節 棉湖(四)(修改)第二十四節 後備役第五節 突擊(三)第七節 生機(七)第四節 密林血戰(四)第四節 外交(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八)第二節 策劃(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六)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八)第二節 沙基(一)第八節 天火(七)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十二)第六節 救亡(七)第一節 亂起(一)第二節 川軍(一)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
第七節 風波(七)第三節 太行行(七)第四節 考試第九節 殤(六)第二十八節 新聞(一)第十九節 兵油子(一)第三十三節 整軍(三)第五節 “異心”(三)第六節 攻略山東(四)第十節 偵察第八節 南京,南京(五)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六)第四節 密林血戰(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三)第十節 撤退(三)第七節 閃電(八)第五節 盟國(七)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三)第八節 九變(三)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二)第一節 辦學(二)第二節 陝北行(九)第七節 風波(二)第五節 曙光(十一)第三節 戰天津(一)第四節 密林血戰(二)第四節 對策(一)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七)第七十七節 平叛(四)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五)第四十八節 傷懷(三)第三十節 中山艦(八)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八)第二節 交易(二)第六節 禍根(二)第三節 巧取(二)第一節 奪軍(十五)第二節 起航(八)第十節 江戶之花(七)第六節 南京戲(一)第十節 風雲(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九)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六)第十節 風雲(十九)第五節 積聚(二)第四十九節 別離(七)第八節 南京,南京(八)第十節 大撤退(十一)第一節 遏制(一)第十節 虎嘯(二)第六節 波瀾起(二)第二節 川軍(四)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六)第九節 豪賭(三)第一節 上海風波(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七)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八)第一節 德黑蘭(五)第二節 策劃(八)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二)第三節 重起(四)第四節 陰雲(六)第一節 遏制(八)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七)第七節 悼蔣先雲(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七)第一節 德黑蘭(六)第三節 重起(三)第十節 暗棋(四)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三)第六節 突破(三)第二節 戰略轉向(四)第一節 法幣(二)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七)第四十五節 遷都(五)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九)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九)第三節 戰天津(十六)第四十九節 別離(七)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五)第六節 救亡(八)第五十八節 棉湖(四)(修改)第二十四節 後備役第五節 突擊(三)第七節 生機(七)第四節 密林血戰(四)第四節 外交(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八)第二節 策劃(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六)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八)第二節 沙基(一)第八節 天火(七)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十二)第六節 救亡(七)第一節 亂起(一)第二節 川軍(一)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