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冶鐵工坊

西夏人想要找死纔敢在雪地裡越過黃河,長途奔襲一百五十餘里,偷襲他的馬場。

這裡可不是平原地區。

李峴抽空去了趟位於清水縣水洛城南的紅溝鐵礦,這裡現在也成了他名下的產業。

大宋國允許民間採礦,但幾乎所有冶金產品銷售卻必須交由官營,所得基本上是二八分成,也就是說要繳納二成的稅賦。由於各地冶監的壓榨和產品的售價不能自己控制,這也極大地妨礙着國內採礦和冶金業的發展。

這座鐵礦名義上歸太平監管轄。

後世有人在鼓吹宋代冶金業很發達,但實際上到了北宋時期,中國的冶金業特別是鋼鐵行業似乎已經有些落後於整個世界了,甚至遠不如盛唐時期。

這主要是因爲從唐末到五代長達一百四、五十年的戰亂,讓許多前代積累下來的工藝和技術都失傳了。當然,這也和大多數讀書人都瞧不起匠人,不肯爲著述工匠技藝方面的專業書籍讓這些技藝流傳下來也有關係,只是偶爾會有一些農桑類的書籍會涉及部分冶金或是機械製造方面的內容。

李峴有把從西域胡商那裡得到的大食長刀,其的用的大馬士革鋼材質應當要優於國內的所用的百鍊鋼,連他的鐵匠工頭李和也不得不表示歎服。不僅如此,即使是禁軍裝備的武器盔甲,在品質也普遍也比西夏要差,也就是說宋國的冶鐵水平甚至是落後於西夏的。

李家的鐵礦和冶鐵工坊就在水洛城南不到三十里的山溝裡。在幾處礦洞的外面,有一處黃土圍牆的大院,裡面蓋有幾排土坯平房,另外還有一座兩層樓高的冶鐵高爐和兩處工棚。這裡就是李家的冶鐵工坊。

秦州的太平冶監在這裡派駐有一個小吏,專門記錄和查驗李家工坊的產出,不過這傢伙早已經被收買了,李峴來到工坊後,李和告訴他那個小吏早有事回秦州了,就沒怎麼來過。

雖然是在冬天,鐵工坊裡還是正常開工着,從工房裡傳出嘈雜的金屬敲擊聲。

李家的工坊當然不會批量打造兵器,而且李峴也不會現在就冒險,沒有自保能力之前,他是不會幹那種蠢事的。

這裡製作的當然都是一些機器零件。

李峴最初修建這座冶鐵工坊最主要的目的是實驗和改進目前的鍊鋼技術。

冶金和化學一樣,工藝方法和結果都是從不斷的試驗中總結出來的。

李峴腦子裡的學問大部分都用不上,主要是目前的技術水平與後世簡直有云壤之別,缺少很多必要的基本條件,那些來自於後世的東西即使懂得也搞不出來。況且他腦子的大多數知識也只是不求甚解,略知一些皮毛而已。

所以,他所搞出來的絕大多數東西,還主要是依靠工匠們的實踐。

很快他就鑽進了鍊鋼的工坊,從早晨入爐開始燒結的鐵料,已經在鍊鋼爐裡熔化成了鐵水,工匠們正在根據李峴的要求,往裡面添加着石灰粉,還需要忍受着高溫,用耐火粘土燒成的瓷棒不停地在鋼爐裡攪拌着。

讓李峴感到鬱悶的是,經過多次試驗,他發現大宋國採用的鍊鋼法比唐代不是進步而是退步了,所謂的灌鋼法和鍛鋼法完全是個坑,都是那些無聊的文人給吹出來的殘次品。採用這兩種方法所煉出來的鋼材含碳量根本就不均勻,就相當於是鑄鐵、鋼和熟鐵的混合物。

我勒個去!

他們現在又回到了傳統的攪鋼法的老路上去了。

比過去稍微好一些的是,李峴知道國內的鐵礦大都富含磷、硫等有害物質,要求鍊鋼爐內套要用石膏礦裡的白雲石燒磚砌成,而且鍊鋼過程中還要添加生石灰來進行脫磷和脫硫。雖然目前的工藝水平還遠達不到要求,不過工坊裡所煉製出來的鋼坯在性能上已經遠要比國內官營鐵監賣出的所謂百鍊鋼都要好上一些。

這也是劉錡在發現李家居然用“百鍊鋼”來打造鋼鋸、斧頭、鋤頭、鐵鍬等工具後感覺是莫大的浪費的主要原因。

大宋朝的匠戶在主家一般來說也是最低一等的僕役,被當做牛馬一般來使喚,拿到的工錢也是最低的。但在李家,匠戶的待遇卻很好,收入基本上是普通莊戶的兩倍以上,而且如有新的發明或是工藝上的改進,李峴肯定還會有所獎勵。

最主要的是,李峴還鼓勵工匠們進行新的嘗試,爲此並不怕浪費材料。

所以在工坊的院子裡,已經堆積了不少的廢料,足有兩千多斤。

這讓管理整個鐵坊的匠頭李和心疼得不行。

他告訴李峴這些廢料的質量也遠比外面官家太平監冶鐵作坊出來的灌鋼也要好,可以賣給官家的鐵監。

但李峴卻是不同意,要求他們回爐重煉。

這主要是不想讓匠人們養成偷奸耍滑的習慣。

人都是有惰性的,一但放鬆格要求,就會把自己的標準降得越來越低,到最後,這一批人就完全廢了。

作爲工頭的李和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只是心疼錢。大宋國鐵是很貴的,若是放在模具裡澆鑄出來,那就是鐵錢。

李峴卻對國內的鐵錢質量嗤之以鼻,你們好歹也要弄出點鍛造的錢幣出來吧,弄這些鑄鐵錢進行交易,這麼不要臉地糊弄百姓,實在是有些丟人。

工坊最大的問題還是在燃料的消耗上。

“這座按照官人的吩咐,所建的大鍊鐵爐要比別人家省三分之一的木炭呢,現在出產每斤鐵水所需木炭只有不到十斤。”李和洋洋得意地向李峴報告說。

聽到他的話李峴臉上陰晴不定,嘴角有些抽抽。

我去,你這種這還叫節省,那後世的鋼鐵廠每生產一噸生鐵只需要不到五百公斤焦炭那叫什麼?

一比十到十比五,足足差了二十多倍啊。

在這個把鐵當錢使的時代,如果提高了冶鐵鍊鋼的效率,這基本上就是在撿錢啊!

爲了這個理想,李峴也算是拼了。

這個年代,晚上的燈光對眼睛的傷害很大,不是因爲亮,而是實在太暗了。

李峴現在就伏在桌案上,奮憤疾書……哦疾畫,鍊鐵高爐在這個時代並不是什麼新鮮東西,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就有了,但卻一直改進不大。

後世的鍊鐵高爐的構造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這是讓他感到頭疼的地方。

知道大概的結構,可是具體該怎麼做,李峴終於在疲累不堪的躺到炕上之後纔想到,這玩意閉門造車是搞不出來的,還需要集思廣益,和所有的工匠們商量着來。

“官人還要建更大的冶鐵爐?”李和問道。

“怎麼,有什麼問題?”李峴看着他說。

“有,風箱送的風力不夠,火燒不旺。”李和說,他實際的意思是供氧量不夠,“若想建更大的冶鐵爐,就需要造水排。”

“什麼是水排?”

“就是水力推動的風箱,和官人家的水磨坊一般。”

“好吧,我知道了。”李峴捂着額頭,看樣子自己的鐵廠還需要建到河邊,這紅溝本就缺水,自己仍然要忍受着巨大的能源消耗。由於大宋國缺少足夠的木材,許多冶鐵工坊都選擇用石炭也就是煤來作爲燃料,而煤裡面所含的磷硫更是加劇了大宋國鐵器品質的惡化。

農耕民族的戰鬥力本來就相對較弱,如果在冶金技術上不能領先,遭受草原民族的入侵那就成爲了必然的結果。西方文明的飛躍式發展是以什麼帶動的?大航海時代的地理大發現還是工業革命開始後鋼鐵工業技術的進步?亦或是兼而有之?

李峴搞不太清楚這個,不過,他還是決定先從鋼鐵開始。

北宋時代的讀書人還學點歷史、地理和算術,可是是到了南宋中期之後,就幾乎完全摒棄了其他雜說,埋首於儒家所謂的“經典”裡去了。儒家不可怕,但這種把儒家學說念歪了的理學是真的可怕,整個漢族文明的衰落就是從所謂的理學興趣而開始的,這玩意徹底禁錮了天下讀書人的思想和創造性。

稍稍值得慶幸的是,他應該有一大把的機會把朱熹這個後來吹捧爲“半聖”,但現在還沒出生的小娃娃給抹掉,這個年頭的兒童很容易夭折,長不大也很正常。

站在維護整個中華民族利益的高度上來看,做起這件很邪惡的事情就會變得無比高尚。

很神奇是不是?

這就是以後所謂的儒家子弟們慣用的手段,先把自己置於道德的至高點上,然後就會立於不敗之地,凡是與我們作對的人和事物,都是邪惡的,就應該被人們唾棄和消滅。中國人就這讓被他們教導着留起了小辮子,徹底地放棄了這個民族最引以爲傲的文明。

於是等到國門再次被人家用大炮轟開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成了野蠻人。

確實我們已經被改造成了一個野蠻而且愚昧的民族。

這都是所謂的儒家替異族的教化之功啊!

好吧,我們現在的主要任務是需要找到一處適合大規模生產方式的鐵礦山。

66、騷動79、濁浪(三)40、西域國師27、牧場12、茫崖城53、鋼鐵啊50、喀羅川(三)72、會議20、冶鐵工坊18、荊襄38、龍門渡45、基地問題71、風雲再起81、平方臘(四)59、火炮(二)38、學琴3、 施恩47、盛典35、猛將劉法(一)14、使幽州(六)3、 血夜(三)50、沒有希望41、京玉關64、冬日50、汜水關(二)61、淮西(三)5、血夜(五)72、投效54、造船56、勳貴9、使幽州(一)四、呼倫之戰17、匠戶35、猛將劉法(一)64、拉攏30、會州城下(一)34、衛州城下49、雲中馬場66、突襲河陽(二)8、易水河70、大勢4、 血夜(四)58、火炮(一)3、 出逃(二)1、 知識很重要4、 進山14、使幽州(六)56、宗弼渡江10、使幽州(二)9、 劉仲武46、古浪寨78、克北寧關29、收復疏勒(三)8、 連營67、救援劉法(二)34、戰爭之前33、問責45、救援太原(四)34、衛州城下23、軍情78、濁浪(二)28、岳飛27、牧場61、淮西(三)61、淮西(三)82、六分儀19、興元皇宮21、準備21、金國與華夏55、風波再起21、金國與華夏2、請柬49、雲中馬場七、大理國(二)5、獵熊4、出逃(三)32、突襲66、不臣81、開拓11、築城(二)46、大撤退38、文明的起點二、股份68、康王16、皇后朱璉31、韓城25、閒議63、創造與失望39、何灌之死(一)33、沁河口保衛戰(二)27、牧場78、濁浪(二)43、救援太原(二)58、少府監27、牧場12、劉家九郎23、軍情70、穎昌之戰(四)55、招生49、雲中馬場
66、騷動79、濁浪(三)40、西域國師27、牧場12、茫崖城53、鋼鐵啊50、喀羅川(三)72、會議20、冶鐵工坊18、荊襄38、龍門渡45、基地問題71、風雲再起81、平方臘(四)59、火炮(二)38、學琴3、 施恩47、盛典35、猛將劉法(一)14、使幽州(六)3、 血夜(三)50、沒有希望41、京玉關64、冬日50、汜水關(二)61、淮西(三)5、血夜(五)72、投效54、造船56、勳貴9、使幽州(一)四、呼倫之戰17、匠戶35、猛將劉法(一)64、拉攏30、會州城下(一)34、衛州城下49、雲中馬場66、突襲河陽(二)8、易水河70、大勢4、 血夜(四)58、火炮(一)3、 出逃(二)1、 知識很重要4、 進山14、使幽州(六)56、宗弼渡江10、使幽州(二)9、 劉仲武46、古浪寨78、克北寧關29、收復疏勒(三)8、 連營67、救援劉法(二)34、戰爭之前33、問責45、救援太原(四)34、衛州城下23、軍情78、濁浪(二)28、岳飛27、牧場61、淮西(三)61、淮西(三)82、六分儀19、興元皇宮21、準備21、金國與華夏55、風波再起21、金國與華夏2、請柬49、雲中馬場七、大理國(二)5、獵熊4、出逃(三)32、突襲66、不臣81、開拓11、築城(二)46、大撤退38、文明的起點二、股份68、康王16、皇后朱璉31、韓城25、閒議63、創造與失望39、何灌之死(一)33、沁河口保衛戰(二)27、牧場78、濁浪(二)43、救援太原(二)58、少府監27、牧場12、劉家九郎23、軍情70、穎昌之戰(四)55、招生49、雲中馬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