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造船

華夏軍在建炎初年控制了荊襄之後就開始設置訓練水軍,並且在荊州和漢陽軍建立了兩座水軍大營。

在見識過“火輪船”之後,水軍統制劉江、李崎和趙莊三人就找到了荊襄軍都統制李岌的門上,強烈要求爲水軍也配備這種在水裡來去自如的“火輪船”。

令人意外的是幾人的聯名上奏很快就被批准了,上諭下來,指定由趙洗負責在荊州和漢陽軍籌辦兩家輪船廠。

宋代沒有明清兩代嚴格的海禁政策,海外貿易興盛發達,甚至還超過了唐代。而且宋代朝廷爲了增加財政收入,對於海外貿易十分重視。自宋太祖開寶四年在廣州設市舶司後,又陸續在杭州、明州、泉州和密州(山東高密)也設立了市舶司,市舶司掌管各港對外航海貿易收稅等事務,相當於後世的海關,成爲發展航海貿易的重要機構。

由於海外貿易的推動和航海技術的進步,進入宋代,大華夏區的造船業又進入一個高峰階段,有了新的發展。

宋代在很多地方都設立了造船場、造船坊,特別是東南沿海的廣州、泉州、明州、溫州以及杭州等地都形成了建造海船的重要基地,不但有官方的造船場,也鼓勵民間的富商開辦造船場,大型的海船中也有很多民船,甚至戰船中也有很多是徵發民船而來的。

在宋代,大型船場在造船、修船中已經開始使用船塢,並創造運用了滑道下水的方法。宋代舟船的製造不但數量多,而且質量高,這又推動着航海事業的發展。宋的造船業比以前更具有特色:船體更巍峨高大,結構更堅固合理,行船工具更趨完善,裝修更爲華美,特別是開始使用指南針進行導航,開闢了航海史上新的時期。

華夏國控制範圍內的荊州本就是宋代重要的內河造船中心,另外漢陽軍還設有寶泉監,用於督造水軍戰船和鑄錢。

不過,當初王稟與劉光國兩人曾私下達成過協議,大江以南的寶泉監歸劉氏兄弟統轄,西軍在設立水軍後,遂在江北的漢陽軍建立了水軍大營和造船場。

趙洗奉命抵達荊州時,這裡不僅有荊州水軍開辦的荊州船場,另外還有霍家船場和齊家船場、張家船廠三家比較大的私營造船工場。雖說這些船場就是設在江邊坡地上的簡易工坊,不過都開挖有一座泥船塢,能夠讓江船進入幹船塢中進行大的修理和維護。

宋代造船就是在江畔江堤上夯製出一處傾斜的泥臺就成了船臺,有些船臺還用木樁加固,有些就是純粹的夯土船臺。造船主要是木匠活,需要用到大量的工匠,鐵匠的人數要少得多。

隨着蒸汽機的推廣,荊州的幾家船廠已經開始購置了一些蒸汽機,用於帶動一些木工機械,不過大部分的工序,還屬於手工勞作。

趙洗其後又赴漢陽軍考察船務,擬定在龜山腳下擴大水軍造船場的規模,將籌備中的鍛鐵廠、鑄鐵廠、輪機廠、鍋爐廠、木料廠等造船所需的機器工廠一應設在龜山腳下的漢陽江畔。其中船廠擬建六座混凝土船臺,兩座混凝土青石永久船塢和混凝土青石碼頭等基礎設施。預計在船場升級改造完成後能夠建造龍骨長15丈,700料(大約400噸)的大型內河船舶。

在漢陽水軍和荊州水軍船場改造升級的同時,最新的蒸汽戰船也開始了建造。

立秋過後不久,漢陽軍船場就開始了500料(300噸)戰艦的建造。

在荊襄安撫使王襄親率荊襄路一衆官紳並水師將領祭天之後,趙洗與船廠提調官彭述聖,周德錫及諸員工匠等共捧龍骨,安置於船臺中央。

興元船廠原來只造過200料(120噸)的蒸汽輪船,現在一下提高到了500料,趙洗也是心裡有些沒底,一直緊盯着整個的造船進程。好在船廠從廣南東路聘來的技師夏德倫、黃天寶、樑成棟等人原來都曾有造過2000料的大海船經歷,對於建造這種500料的木船建造倒也算是很有把握。

巨大的整木龍骨被放置在船臺的龍骨墩上,艏柱和艉柱被鑲嵌於龍骨的兩端,其後是肋骨的安裝,這些都是非常繁重的工作。

內河船不同於海船,海船船底是尖形的,適用於遠洋航行時在風浪中的穩定性,而內河船由於吃水較淺,大多采用的是平底船。內河船底的肋骨是平直的,而海船的肋骨從連接到主龍骨後,很快就要向上彎曲,製造的難度要比平底船大得多。復肋材與船底肋骨緊接在一起。這些都是彎曲的或者弧形的肋材,構成了木船的曲邊。

原來造船中這些彎曲的復肋都需要提前兩年定製,能能讓造船的肋材按設計要求的角度彎曲又不降低它的強度。不過在有了鍋爐之後,使用蒸汽壓制定型的生產方式,將這個製作過程縮短到了三個月以內。

由於是戰船,其內部的防水隔艙數量要比普通的木船多得多,而且採用了層船底。只不過由於取消了桅杆和帆纜,造船的進度要比原來的木帆船還要快得多。

在船底完成建造後,就要開始往底艙中安裝鍋爐、蒸汽機和主軸等動力設備了,這是唯一與原來建造木船所不同的一道工序。不過,由於有鍋爐和蒸汽機等動力設備的存在,倒也省去了許多原來木船中必備的壓艙石了。

鍋爐艙設計在舯部偏後的位置,前部船艙需要裝載一些配重的貨物來平衡重量。500料的木船並不算大,大約有兩間半民房那麼長,不過卻被分成了6個大的隔艙和許多小隔艙,除了動力艙,水線上半丈以下的艙室都被隔成了只有一丈見方的小艙室。

在水線上半丈,還設計了一層全通式的下甲板,用於安裝側舷的八門火炮,艏艉兩門火炮是安裝在上甲板上的。

蒸汽機和火炮戰船的裝備,讓華夏水軍逐漸成爲這個世界上無敵的存在。

經過四個多月的努力,新年剛過,在上元節這天,漢陽軍船廠所建造的第一蒸汽輪船順利下水。這天趙洗率船廠各員工匠在祭拜天帝和河神、船神後,由夏德倫指揮工匠拔盡船底撐柱,然後鋸斷船頭託鋼,索纜,輪船便順勢滑入大江。

華夏水軍第一艘蒸汽火炮戰船終於是宣告建成……

5、血夜(五)40、河東(一)72、朝廷裁軍66、求援劉法(一)25、再入關中81、平方臘(四)81、平方臘(四)65、雲州15、使幽州(七)10、灰燼十、河清驛49、西軍的衙內們19、揍人55、招生30、李峴的手稿2、 廂兵營50、汜水關(二)50、喀羅川(三)4、 血夜(四)62、觀望63、創造與失望37、禪位70、大勢49、汜水關(一)36、火槍(二)45、紅城之下六、大理國(一)32、突襲九、親政49、汜水關(一)45、救援太原(四)20、人事7、太上皇15、太子的危機57、蜀地34、戰爭之前21、準備37、情歌16、皇后朱璉72、投效19、部曲80、濁浪(四)22、北遼使團73、入川53、戰後80、右江道12、永樂城(三)66、不臣60、淮西(二)76、殲敵40、西域國師57、都作院48、不願做奴隸的人們82、返鄉5、獵熊43、救援太原(二)81、平方臘(四)39、何灌之死(一)34、戰爭之前14、康王登基29、河東35、猛將劉法(一)60、宣撫使61、統軍的和尚21、金國與華夏43、收復河東(一)26、私軍十、河清驛3、 出逃(二)66、不臣56、宗弼渡江3、 出逃(二)53、戰後51、平靜26、春耕56、曲端83、少年從軍58、野心7、太上皇58、野心44、西風起32、突襲66、騷動20、貶職78、濁浪(二)63、驕兵的代價41、京玉關55、西南16、皇后朱璉27、歸你了58、野心36、火槍(二)72、投效66、求援劉法(一)34、戰爭之前80、右江道83、進北庭44、救援太原(三)22、北遼使團27、收復疏勒(一)
5、血夜(五)40、河東(一)72、朝廷裁軍66、求援劉法(一)25、再入關中81、平方臘(四)81、平方臘(四)65、雲州15、使幽州(七)10、灰燼十、河清驛49、西軍的衙內們19、揍人55、招生30、李峴的手稿2、 廂兵營50、汜水關(二)50、喀羅川(三)4、 血夜(四)62、觀望63、創造與失望37、禪位70、大勢49、汜水關(一)36、火槍(二)45、紅城之下六、大理國(一)32、突襲九、親政49、汜水關(一)45、救援太原(四)20、人事7、太上皇15、太子的危機57、蜀地34、戰爭之前21、準備37、情歌16、皇后朱璉72、投效19、部曲80、濁浪(四)22、北遼使團73、入川53、戰後80、右江道12、永樂城(三)66、不臣60、淮西(二)76、殲敵40、西域國師57、都作院48、不願做奴隸的人們82、返鄉5、獵熊43、救援太原(二)81、平方臘(四)39、何灌之死(一)34、戰爭之前14、康王登基29、河東35、猛將劉法(一)60、宣撫使61、統軍的和尚21、金國與華夏43、收復河東(一)26、私軍十、河清驛3、 出逃(二)66、不臣56、宗弼渡江3、 出逃(二)53、戰後51、平靜26、春耕56、曲端83、少年從軍58、野心7、太上皇58、野心44、西風起32、突襲66、騷動20、貶職78、濁浪(二)63、驕兵的代價41、京玉關55、西南16、皇后朱璉27、歸你了58、野心36、火槍(二)72、投效66、求援劉法(一)34、戰爭之前80、右江道83、進北庭44、救援太原(三)22、北遼使團27、收復疏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