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使幽州(六)

這個時代的地圖,雖然比例嚴重失調,但好在有山的地方畫的是山峰,遇河的地方也標出了河流,也算是一目瞭然。

李峴站到了地圖前,發現地圖有些巨大,自己沒辦法講解,又向蕭皇后要一根木棍。蕭皇后不知他要幹嗎,吩咐了一聲,只見有內侍送了一根挑簾用的竹竿過來。李峴拿在手裡試了試,也只能先湊合着用了。

拿了根竹竿裝神棍,這事顯得有些滑稽。

李峴在手裡舉着根竹竿,絕無世外高人的形象,先清了清嗓子,然後開口說道:“當今天下,女真興盛,大兵所至,無人可攖其鋒。而趙官家此時圖謀燕雲,無異與虎謀皮,取禍之道,在下也徒呼奈何。如今皇后之路,無非只有三條:附宋、降金和西狩。先說附宋,此乃下策,面對金國。大宋尚且無力自保,恐也有滅國之禍,哪還有餘力支持遼地自立?此滅亡之道也。降金,則女真必將吞遼,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金國絕不會允許遼地獨存,此也是亡國之途。那麼現在也僅剩下了西狩一途了,我們先來討論一下其前景。餘觀天象,大遼國祚不絕,將延續於西北……”李峴手竹竿指了指遼國疆域以外的地盤,然後繼續說道:“不過前途興亡,尚未有定數。金山翼之水與陰山伊列河之間,水草豐美,足以休養生息,以作立國之本。餘觀金國氣運,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不過數十年之氣數。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遼雖瀕亡,然滅金必遼矣!”這話有些胡說了,金國延續百年,直到蒙元興起才被滅國,李峴這就有些誇張了。

但是這些騙人的話,卻讓在坐的幾位眼裡頓時都冒出了火光。

“使君是說,大遼……還有中興之日?”耶律大石就像是溺水的人抓住了根樹枝,激動的連說話都結巴了。

“這個自然,若是你們沒有重新崛起的機會,我還來遼地做什麼?”李峴看了他一眼,淡淡地說道。

蕭幹卻突然開口說道:“李宣贊何故來幫大遼?”

這是個問題,現在宋遼敵對,你李峴哪裡來的好心,遠遠地跑過來幫遼人的大忙。

李峴看了他一眼:“我說大宋離滅國之日爲期不遠蕭大王信是不信?”

蕭幹想了一想,還是點了點頭,李峴雖然所言聳人聽聞,卻是極爲有道理。

“宋國偏安江南,卻也無力收復河山,所以只能指望遼國的中興。”李峴平靜地說道,“在下雖然哀其不幸,可畢竟還是宋人,自然要爲宋國將來謀劃。現在遼人唯一的出路,說難聽一些,也只剩下了逃跑一途,跑得遠遠的,金兵無法到達的地方。其後慢慢休養生息,徐圖再起。另外切記不可接觸天祚帝,否則……皇后恐怕有性命之憂,而大石林牙麼……因爲是太祖子孫,也許能逃過劫難!”

這一句是實話,蕭皇后確實有萬一耶律淳不行了,就去投靠耶律延禧的想法。畢竟她與天祚帝有過魚水之情,不料李峴卻直接給她點明瞭帝王的無情之處。

“至於李丞相麼……”李峴看着李處溫,這位在遼金戰爭中在宋金之間搖擺不定,最後被蕭皇后處死的丞相也只好嚇上他一嚇了,“大宋不足峙,金國有禍端,丞相只有跟着皇后才能得以保全。而蕭幹大王……契丹與奚,是大遼的兩隻腳,大王自認爲能夠一隻腳站在這個世界上麼?此時形勢,就是如此,在下淺陋之見,最後還是要皇后裁定!只不過形勢緊急,若是金人放棄追逐天祚帝,而開始回兵的話,一切都已經晚矣!”

李峴看着蕭皇后,我的話已經講完了,具體該怎麼做,你們看着辦吧!

“李宣贊的意思,咱已經明白了,還容大家商議後再做決定。”蕭皇后忽然在臉上露出微笑,“李郎君可有意大遼的國師否?”

這是什麼時候,你還有心思招攬人?李峴不免在心裡腹誹,不過他還是擡走頭來,堅決地說道:“李某是宋人,出此策也只是爲大宋的將來做打算。況且君子不立危牆,遼國現在可是實在太過兇險,只能多謝皇后擡愛了。不過,事關機密,不可與衆臣商議,此事只要可靠的軍中大將知曉就好。”

耶律大石點了點頭:“這個自然。”現在的遼國,也唯有幾名軍中大將稍微可靠一些。

“好,李某希望各位儘早商議出結果,而且訂下一條安全一些的撤退路線。如果皇后決定同意大宋贖還幽雲,應與童太尉多討要馬牛糧食等物,此去數千裡,中途絕不容易。”李峴最後說道,“李某尚且要回去覆命,最多隻在幽州再耽擱五天的時間!”

蕭皇后起身說道:“好,請大石林牙替妾身送李使君先回驛館。”

本來他們都已經陷入到絕望當中,現在李峴爲遼人指出了一條出逃後重新崛起的新路,雖然這條路也是無比兇險,但是有希望總比沒有任何希望要好不是,這總歸也是一條生路。

不過這些話的可行程度他們也需要仔細地掂量一番。

當李峴退出偏殿時,蕭皇后居然親自把他送到了偏殿門外,並且目送李峴在耶律大石的陪同下乘車離開。

“剛纔李使君的那番話真是從參悟天機中得到的?”一路上,耶律大石一直沒有說話,氣氛十分沉悶,等馬車快到了驛館門口時,卻突然開口問道。

“我說這些結論都是從現有的情報中分析推演出來的,林牙信是不信?”李峴在臉上露出一副莫測高深的表情。

耶律大石怔怔地看着李峴:“在李使君眼裡,遼國中興的希望能有幾成?”

李峴用手指輕輕釦着車幫:“目前的形勢下,遼國已經分崩離析,甚至實力比西夏都有不如。但遼國在西域的影響還在,如果利用的好,機會能有三成。這個前提是你們必須帶着足夠的部族過去,去兼併和同化阻卜人、蒙兀人、回鶻人和葛羅祿人,而不是被他們所同化。”

耶律大石兩眼盯着李峴:“同化?你的意思是漢化還是契丹化?”

“這個在你們,你覺得那種文化更先進就更有利。”李峴把問題交給了耶律大石,“你們即使到了西域也並不容易,如果能夠從西夏借得沙、瓜二州,維持住與中原的貿易也許對你們的重新崛起很有幫助。當然,這是你們和西夏兩國之間的事情。”

耶律大石低頭沉思了一會兒,這才嘆息了一聲說道:“我曾自負學富五車,今日與使君一番交談才知道自己對這個世界瞭解是如此之少,希望今後有機會再與使君長談。”

“我家在隴右,如果林牙這回能帶領契丹各部脫得大難,今後從西域而來,在下定當掃榻以待。”李峴笑着說道。

“李使君不覺得女真人能佔有隴右?”

“這個自然,我覺得自己應該能夠守得住關中、隴右之地!”李峴很有信心地說道。

“好,如果我能帶着族人順利抵達西域,而使君能夠守住隴右的話,定當親往拜訪!”耶律大石把李峴送下馬車後說道。

擺平了北遼國主戰派的主要人物奚部大王,知北院樞密事蕭乾和南院諸軍都統制耶律大石,宋遼之間化干戈爲玉帛談判之事就順暢了許多。本來在另一個時空中,蕭皇后就已經答應了全軍降附宋朝的協定,只不過最後由於蕭乾和耶律大石、蕭遏魯大將的激烈反對最後又反悔的。

而這一次,李峴給他們指出了一條新的道路,那就是大規模地向西遷移。

草原民族本身就是逐水草而居,對於大規模的部族遷徙並不陌生,遼國貴族雖然已經習慣了定居的半民半牧生活,但是先輩遺傳的本能還沒有完全退化。

蕭皇后連夜召集幽州各地的統兵大將到皇宮裡商議,在一番激烈的爭論後,終於還是統一了認識。如果大家不想把命運交到女真人手裡,也只有逃跑一途了。

這裡面起最大作用和權力最大的人是蕭幹。

對於遼國四院大王之一的奚王蕭幹而言,問題很簡單,要麼全軍投降,要麼帶着全族逃跑。耶律大石和蕭皇后有時還會受到是否去與天祚帝匯合問題的困擾,而他卻沒有。蕭幹很明白天祚帝不會饒過自己,因爲是他力主把耶律淳推舉到了皇帝的位置,如果耶律大石等人非要去投靠天祚帝,那他只有分兵一途,讓耶律大石帶着契丹部隊去大青山尋找耶律延禧,而自己則率部返回奚地。

奚族六部現在生居的地方就是後世承德到秦皇島長城南北一帶的一大片區域,依然以遊牧爲主,但也有一部分族人跟漢民學會了耕種。臨潢府一帶的老奚部已經完全被金國所佔領了,蕭幹目前能統帥的只有移居到幽州周邊的六部人馬,總數加起來大約是四萬多帳,不到三十萬人。

四院大王是遼國僅次於皇帝最高的軍事長官,除了耶律淳,目前在幽州的各軍就是蕭乾的職位最高。但蕭幹卻非常喜歡聽從耶律大石的意見,認爲這位遼國曆史上的第一位契丹族狀元不僅學識淵博,而且見識非凡。這就使得自從天錫皇帝耶律淳陷入昏迷狀態之後,北遼國的政策制訂實際上都是出自耶律大石之手。

耶律大石確實聽從了李峴的建議,那就是無論有多大困難,他們也必須在今年入秋前就要開始動身遷徙。

22、回紇2、 廂兵營58、少府監59、混亂17、官家趙構59、干擾30、喜事3、 出逃(二)63、創造與失望12、使幽州(四)66、騷動30、會州城下(一)68、康王52、躁動的冬日40、西域國師46、軍中事6、 血夜(六)37、情歌50、沒有希望55、風波再起5、出逃(四)1、 血夜(一)70、穎昌之戰(四)36、猛將劉法(二)45、救援太原(四)57、蜀地16、牧監20、冶鐵工坊46、太行陘24、商路56、宗弼渡江39、西域屯田46、古浪寨75、雁門13、淮東24、閒暇75、背鍋6、 血夜(六)10、 築城(一)75、聚將74、北上八、流求67、穎昌之戰(一)67、穎昌之戰(一)74、救昭州52、整訓8、祭奠74、救昭州63、光明之始65、雲州61、農業時代27、歸你了76、野望十、河清驛30、李峴的手稿47、盛典70、穎昌之戰(四)80、濁浪(四)61、淮西(三)4、出逃(三)57、太學52、汜水關(四)41、河東義軍(二)18、荊襄38、學琴六、大理國(一)24、閒暇46、大撤退53、汜水關(五)22、工業生產55、風波再起76、野望38、文明的起點9、 劉仲武11、永樂城(二)38、龍門渡43、無定河38、利益交換60、淮西(二)28、京西46、太行陘10、使幽州(二)26、太行義軍60、暗流(一)24、塞外春寒55、西南46、軍中事8、祭奠51、巡狩39、崩散71、穎昌之戰(五)22、北遼使團4、 進山26、關山難越9、北上救援10、 築城(一)45、基地問題3、 血夜(三)48、突襲臨潢府24、閒暇
22、回紇2、 廂兵營58、少府監59、混亂17、官家趙構59、干擾30、喜事3、 出逃(二)63、創造與失望12、使幽州(四)66、騷動30、會州城下(一)68、康王52、躁動的冬日40、西域國師46、軍中事6、 血夜(六)37、情歌50、沒有希望55、風波再起5、出逃(四)1、 血夜(一)70、穎昌之戰(四)36、猛將劉法(二)45、救援太原(四)57、蜀地16、牧監20、冶鐵工坊46、太行陘24、商路56、宗弼渡江39、西域屯田46、古浪寨75、雁門13、淮東24、閒暇75、背鍋6、 血夜(六)10、 築城(一)75、聚將74、北上八、流求67、穎昌之戰(一)67、穎昌之戰(一)74、救昭州52、整訓8、祭奠74、救昭州63、光明之始65、雲州61、農業時代27、歸你了76、野望十、河清驛30、李峴的手稿47、盛典70、穎昌之戰(四)80、濁浪(四)61、淮西(三)4、出逃(三)57、太學52、汜水關(四)41、河東義軍(二)18、荊襄38、學琴六、大理國(一)24、閒暇46、大撤退53、汜水關(五)22、工業生產55、風波再起76、野望38、文明的起點9、 劉仲武11、永樂城(二)38、龍門渡43、無定河38、利益交換60、淮西(二)28、京西46、太行陘10、使幽州(二)26、太行義軍60、暗流(一)24、塞外春寒55、西南46、軍中事8、祭奠51、巡狩39、崩散71、穎昌之戰(五)22、北遼使團4、 進山26、關山難越9、北上救援10、 築城(一)45、基地問題3、 血夜(三)48、突襲臨潢府24、閒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