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康王

劉滔和張栓兩人到了十一月初八才又回到靜陽寨,种師中這才知道這兩人是在入秋之後領着人馬在金國地盤上去“打草谷”去了,他們的目標主要是劫掠金國防禦薄弱的城池,以及那些草原部落,徵收保護費。

劉滔和張栓兩人已經得到了李峴的命令,讓他們暫時服從种師中的指揮,所以把自己所部的情況向种師中都做了報告。這讓种師中在聽了之後嚇了跳,因爲這兩人從五月起居然在不到半年多的時間裡在從相州到蔚州的太行山一帶建起了十幾座軍寨,手下招募和聚集的部衆超過了六萬餘人。

如果合在一起這簡直就是一支大軍了。

康王趙構很幸運,他本來是被派出京城去大名府與金國人求和的,卻正好躲過了金軍的第二次圍城。

趙構是宋徽宗的第九個兒子,並不怎麼受到重視,所以在第一次金軍圍城期間,被派到宗望的大營裡作爲人質。年僅二十歲的趙構在金營裡不卑不亢,加之宗望並沒有滅亡宋國之心,所以在跟着宗望回到幽州後,把他和作爲宰相的張邦昌兩人又被給放了回來。

這就給他贏得了很多聲譽,於是在幾位兄弟之中,他的地位就跟着水漲船高,排在了一衆親王中的第一位。這次金軍再次南下,趙構又成了議和代表。

實際上在他這一行人馬離開東京的時候,金軍就已經渡過了黃河。

趙構並不知道或是裝作還不知道這一情況,不過他選擇的路線有些奇怪,他這一行從滑州的河津渡河,在聽到宗望大軍已經從魏縣過河攻佔了大名府後,不去大名尋找宗望談判,卻和尚書王雲兩人調轉馬頭,朝着相州和磁州方向“和談”去了。

康王之所以選擇去磁州,是因爲聽說磁州知州宗澤手裡有一支一萬五千多人的部隊。

宗澤今年已經七十多歲了,但身體依然十分健壯,他是一位主戰派的官員,一直在想辦法擴充自己手裡的軍隊。种師中的中軍統領王從道在平定軍戰敗後,一路收攏殘兵逃到了磁州,結果卻被宗澤以棄將逃跑的罪名投進了監獄(在另一個時空,王從道因兵敗被宗澤所殺,而現在有消息說种師中仍然活着,宗澤也不好做的太過分,所以把王從道給關了起來)。王從道手上的一萬多人馬的軍事指揮權自然就落到了宗澤的手裡。

這支部隊是種家軍主力,正是因爲在手裡控制了這麼一支精銳的西軍,纔在爲以後宗澤贏得了抗金名將的聲譽。

宗澤早已經打聽到了趙構一行人的行蹤,於是立刻派出一支幾百人的騎兵,在中途把康王一行人“護送”到了磁州,其後他自己率磁州所屬文武官員及城中父老出城十里相迓,把他們一行人送入早已經準備好的行館進行安置。

宗澤這麼做自然也有他自己的打算,他雖然主戰,但自己只是一介知州,一直苦於自己的號召力不足,根本無法招募到更多的軍隊,要不然當初也不會想到打王從道手上部隊的主意。現在康王自己送上門來,自己不但要阻止趙構前往金營,而且還要利用康王的名聲,組織出一支抗金大軍出來。

在把趙構一行人安頓在提前佈置好的行館之後,宗澤即攔住隨行的中書舍人耿延禧、觀察使高世則兩人,一定要求入見康王。

宋朝爲了防止像五代時期後唐和後晉時親王擁兵作亂,朝廷不斷交替的情況出現,嚴禁親王接觸外臣,反正趙家的皇子皇孫基本上都和勳貴們一樣,都被圈在東京像養豬一般供養着,決不允許輕易離京。

現在情況特殊,康王不得已出來與宗澤相見。

宗澤帶領一大批官員上前參見,行禮剛畢,康王故作客氣地說道:“本藩此次出使議和,道經磁州,明日即行,知州何必興師動衆?”

宗澤則答道:“宗望大軍已經至東京城下,而宗翰的大軍也過了澤州,大戰已經爆發,殿下千金之軀,豈可再入虎口,以身犯險。宗某今日與城中百官及父老前來求見,就爲的要挽留殿下,建立帥府,募兵勤王。如果殿下豎起義旗,遠近百姓定會慕名積極響應,十日之內,即可募集十萬之衆。值此國難之際,殿下自當以國是爲任,舍此尚欲何往耶?”

他這話說得看似請求,實則有逼迫的意思,但這種提議卻正合趙構的心思,他也害怕現在跑到金營被關押起來,不然也不會裝糊塗轉道磁州北上。

不過表面上他還是要推脫一番的:“本藩受官家之命,前去金營與宗望議和,未得旨意,豈可擅自起兵,壞了祖宗家法。你等好生糊塗!”

議和副使,禮部尚書王雲也十分惱怒宗澤破壞議和,立刻也指責宗澤說道:“宗知州,你現在聚衆阻攔藩駕,破壞和議,莫不是想造反麼?”

宗澤嘿嘿一笑:“王尚書一心求和,莫不是金人派來的奸細耶?你幾次去金地議和,莫不是早就投降了金人,卻不知你賣國求榮,大宋的百姓卻容爾等不得!”

聽宗澤這麼一說,跟在宗澤身後的官員、軍卒和百姓立刻鼓譟起來,不知誰先高聲叫道:“王雲乃是金虜奸細,把他殺了,爲國除害!”

衆人頓時七手八腳,把王雲按在地上拳打腳踢。

趙構見王雲在地下慘呼哀號,心中不忍,於是找到宗澤,好言相勸,求他出面阻止衆人出手。

“百姓激於忠憤,宗某也難以阻止,不過他們卻不敢對殿下放肆!但是此地現在形勢混亂,還請殿下暫時先避一避。”宗澤冷冷說着,就叫人擡來一頂大轎,眼看都是先準備好了的,硬請康王坐到裡面,擡起來就走。他自己騎着馬,緩緩隨行,卻不管被打的尚書王雲和幾個隨從。

行館中的百姓越聚越多,夾雜在羣衆的怒罵漢奸聲中,是王雲的哀呼和慘叫聲。過了一會兒,聲音漸漸不聞,可憐王雲一介尚書,連同自己的幾名隨從,竟然就被宗澤策動憤怒的百姓活活給打死。

王雲的下場在前,現在誰也不敢再勸康王動身了,趙構如願滯留在磁州城內,一面派人向朝廷報告情況,一面通知北道的各處勤王兵馬向磁州彙集。

臘月一日,也不知是不是真的接到了官家的任命還是矯詔,趙構在大名府就任天下兵馬大元帥,大名知府汪伯彥爲兵馬元帥,宗澤爲兵馬副元帥。反正是他現在豎起了招兵大旗,建起了大元帥府,河北、山東等地滯留的宋軍紛紛前往投靠,大元帥府一時兵強馬壯。不過打出勤王旗號的趙構在收攏了數萬大軍後卻沒有去汴梁勤王,卻轉而去了山東東平府,這位天下兵馬大元帥倒是帶着“勤王大軍”越走離京城越遠了。

74、龐恭孫4、大軍初聚76、傳承四、呼倫之戰7、高陽關64、拉攏35、猛將劉法(一)16、皇后朱璉15、使幽州(七)45、重建晉陽六、大理國(一)11、永樂城(二)4、出逃(三)47、盛典50、喀羅川(三)78、克北寧關63、光明之始60、火紅的七月69、救援劉法(四)61、統軍的和尚47、決戰前78、濁浪(二)46、太行陘77、升龍府52、躁動的冬日28、京西九、親政15、決策10、灰燼67、救援劉法(二)34、獎賞28、京西65、有關信仰29、收復疏勒(三)65、練軍(二)66、求援劉法(一)49、喀羅川(二)57、太學21、過年(一)74、北上47、盛典79、橫掃64、天兵天將71、穎昌之戰(五)71、文官們28、族兄34、獎賞71、文官們42、救援太原(一)三、朝堂55、汜水關(七)19、興元皇宮15、太子的危機70、易幟75、聚將36、琴譜36、猛將劉法(二)27、收復疏勒(一)11、永樂城(二)19、興元皇宮8、易水河31、韓城56、宗弼渡江14、康王登基58、种師中4、大軍初聚25、拖延24、閒暇20、人事44、一羣和尚46、太行陘45、重建晉陽12、劉家九郎47、文明的散播34、衛州城下46、太行陘八、流求29、收復疏勒(三)33、問責15、使幽州(七)47、決戰前17、再見童貫66、突襲河陽(二)34、沁河口保衛戰(三)二、股份18、西域于闐76、野望3、曹府宴10、永樂城(一)47、盛典81、開拓1、 寒冬30、喜事59、混亂43、無定河48、不願做奴隸的人們16、北地45、重建晉陽37、子弟兵45、基地問題
74、龐恭孫4、大軍初聚76、傳承四、呼倫之戰7、高陽關64、拉攏35、猛將劉法(一)16、皇后朱璉15、使幽州(七)45、重建晉陽六、大理國(一)11、永樂城(二)4、出逃(三)47、盛典50、喀羅川(三)78、克北寧關63、光明之始60、火紅的七月69、救援劉法(四)61、統軍的和尚47、決戰前78、濁浪(二)46、太行陘77、升龍府52、躁動的冬日28、京西九、親政15、決策10、灰燼67、救援劉法(二)34、獎賞28、京西65、有關信仰29、收復疏勒(三)65、練軍(二)66、求援劉法(一)49、喀羅川(二)57、太學21、過年(一)74、北上47、盛典79、橫掃64、天兵天將71、穎昌之戰(五)71、文官們28、族兄34、獎賞71、文官們42、救援太原(一)三、朝堂55、汜水關(七)19、興元皇宮15、太子的危機70、易幟75、聚將36、琴譜36、猛將劉法(二)27、收復疏勒(一)11、永樂城(二)19、興元皇宮8、易水河31、韓城56、宗弼渡江14、康王登基58、种師中4、大軍初聚25、拖延24、閒暇20、人事44、一羣和尚46、太行陘45、重建晉陽12、劉家九郎47、文明的散播34、衛州城下46、太行陘八、流求29、收復疏勒(三)33、問責15、使幽州(七)47、決戰前17、再見童貫66、突襲河陽(二)34、沁河口保衛戰(三)二、股份18、西域于闐76、野望3、曹府宴10、永樂城(一)47、盛典81、開拓1、 寒冬30、喜事59、混亂43、無定河48、不願做奴隸的人們16、北地45、重建晉陽37、子弟兵45、基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