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雲中馬場

李峴這次出來,主要目的是迫使宗瀚回師,要給女真人找足夠多的麻煩,順道練練兵。但是收容遼國部落卻是不會被朝廷所承認的,搞不好當今的新天家和那幫投降派們還會要求自己把這些部族遣返。

但李峴還是決定先不理會這些。

遼代的西京府雲州一帶是半農半牧的地區,這一帶地勢平坦,對於騎兵來說,就像魚兒進了水,可以隨便地折騰了。

宗瀚在雲州就沒留下什麼防守兵力,李峴帶着五千騎軍幾乎橫掃雲州,遇到了遼人部落或是村鎮一個也沒放過。騎馬大肆劫掠了一天的騎軍明顯有些興奮,搶人、搶糧、搶牲畜是一件讓人幹起來很有罪惡滿足感和成就感,十分愉快的事情,尤其是在殺死一些留守的小股金兵之後。

李峴在雲州繼續分兵,令張栓和劉滔兩人率領一千騎軍,其中包括他的二百親軍前往蔚州,他記得北宋滅亡後太行山一帶曾聚集起了二十多萬抗金義軍,他給張栓和劉滔兩人的命令也是在太行山一帶儘可能地招募義軍,然後見機行事,等待他的命令。

爲此他給了兩人從金人手裡搶來的一千多兩黃金和五千兩白銀,作爲第一批的活動經費,至於游擊戰的要領,這兩人跟了自己三年多的時間,若是再沒有什麼領悟也早就會被李峴給踢到軍前去了。

而他自己,則帶着聚集起來,或者是掠奪而來的一萬多戶遼人以及大量的馬、牛、羊、駱駝等牲畜,準備轉向西北,出殺虎口,進入雲內草原,然後再渡河南返。

不過當李峴聽說金人在鴛鴦泊(今岱海湖)原來遼國西京雲內馬場放養有上萬匹軍馬後,立刻改變了主意,他令張成率一千騎兵護送這些一萬多戶遼人直赴偏關河,從原來遼地的寧遠州西渡黃河,而自己則與苗傅帶着三千騎軍直接北上,撲向鴛鴦泊。

此時原來鴛鴦泊湖畔作爲遼國皇家馬場的雲內馬場,已經被女真人佔領,周邊的牧場,也被宗瀚用來放牧自己大軍的備用軍馬。馬場裡基本上都是牝馬和三歲以下未成年的馬駒,另外還有一些遼人從西域得到的河中或是大食種馬。

馬場有一個猛安的金國守軍,另外還有幾個作爲牧奴的遼人小部落負責爲金國人牧馬。

這一千多金國騎兵如果集中在一起可能還有些棘手,但根據情報,這些金兵散佈在環湖周邊的十多個牧點負責監視放牧的遼國牧奴,每個牧點只有一個謀克的守卒,這就沒什麼大問題了。現在金人根本還沒怎麼意識到危險,雲州得到了一些警報,但也沒太過在意,幾千宋軍也不可能對於高大堅固的雲州城構成什麼威脅。

至於在往北的金國軍卒,則根本沒有任何警覺的意識。這也不能責怪他們太過輕敵,畢竟金國大軍所向披靡,遼國已經滅亡,還從來沒有發生過金軍後方受到襲擊的情況。

這支主要由渤海人組成的部隊本來就不是什麼精銳,要不也不會被宗瀚支使過來看守馬場,現在這些軍卒都搶了遼國女人在自己的帳蓬裡,小日子過的相當不錯。每天吃着烤羊肉,喝着馬奶酒,還有遼國女人相陪,這種快樂時光,對他們來說,也是難得的享受。

不過,他們的好日子終於到頭了。

鴛鴦泊東南的馬頭山一側,李峴帶着數人登上一座小山,在手裡舉着單筒望遠鏡遙遙北望。一望無際的大湖,周圍的草場已經變得一片蔥綠,周邊的山坡上生長着茂密的松林,水草豐美,風光宜人。在山坡的牧場上,有幾羣牛羊,還有分成了三大羣的上千匹駿馬。

在李峴身後的山坳裡,靜靜地佇立着一千五百名騎軍,這是他手上的全部力量,但用來對付這裡的守軍是完全夠用了。他把騎兵分成了兩撥,他和苗傅各帶一隊,準備在一次突襲中就幹掉對方兩個牧點,然後分別沿着大湖的南北兩側橫掃周邊。

這次突擊並不會有很大的困難,問題是他們基本上做不到全殲對手。

反正宗瀚已經知道自己到了雲州了,他的大軍差不多已經過了雁門,自己取了這些軍馬就立刻南下,只要過了黃河,這廝也只能乾瞪眼。如果他敢追過河來,李峴倒是不介意集合自己的本部人馬、折家軍和王稟所部與他大戰一場。

他現在唯一的問題是要行動快速,至少在三天內回到黃河以南,否則的話,就很有可能被宗瀚的大軍截住。

究竟能夠搶到多少戰馬?李峴在心裡比量了一下,從這個牧點的規模來看,至少會超過一萬匹軍馬,還有大量的牛羊,這一趟的收穫應該不錯。

李峴揮了揮手,身後的大軍開始出動了。現在倒不需要顧忌太多,只要把大軍散佈開來,分成十幾個小隊,儘量不讓敵人能跑出去報信就行。他並不想等到晚上再開始突襲,因爲周圍都是森林,趁亂躲進去的敵人反而會更多。

現在是早晨,一天的時間,足夠他這支騎軍沿着這六十多里長的湖南岸清掃一遍了。

大軍行動的速度並不快,坐下的戰馬只是小跑着緩緩前行,而這個牧點的守軍和牧奴們並不知道,他們已經身處於一個巨大的包圍網之中了。

山坡上正在放牧的牧卒被控制住了,不過大軍在距離聚集點大約五里的地方卻發生了意外,一小隊可能是執行巡視任務的金兵轉過山坡後撞見了正在逼近一隊宋國騎兵,於是這些金兵在口裡大聲呼喊着,調轉馬頭,開始朝着聚集點策馬狂奔。

李峴看到這種情況,把手中的戰刀高高舉起,然後用力揮下。

於是突襲的宋國騎兵開始催動戰馬加速,一隊隊的騎兵在草地上奔馳起來,馬蹄聲如鼓點一般響起,整個大地都在震動。

駐紮在這裡的百十名金兵大嘴裡大喊大叫着,慌亂地跑出土坯壘成的營房,跑向自己的戰馬。問題是兩、三裡的距離對於飛速奔馳的戰馬來說只需要兩分鐘,大部分金兵還沒跑到馬圈,就迎來了第一撥的箭雨。

然後迎接他們的是閃亮的鋼刀。

縱馬奔馳的騎軍對上失去了戰馬的步卒,就是一邊倒的屠殺,有些機靈的金兵立刻就逃回到營房當中。誰都會怕死,女真人也不是不會逃跑或是投降,只是他們現在很少會遇到強勁的對手,這些渤海人的抵抗意志就更薄弱了。

只不過他們不知道,李峴在行動前下達的命令是不留戰俘。

因爲他沒有那個時間去押送這些俘虜,所以投降之後的金兵還是會被砍了腦袋,只不過讓宋人更加省事而已。而那些奴部則被要求立刻趕着馬羣和牛羊,跟在騎軍後面一起行動。

三千騎軍像上一陣颶風颳過大湖的兩岸,有些地方會遇到一些激烈的抵抗,但大部分牧點都是一鼓而下。到了半下午時分,兩支大軍匯合了,宋軍只付出了一百多人的傷亡,這就大湖周邊的牧場掃蕩一空。

他們的收穫是一萬五千多匹軍馬,其中包括五千多匹牡馬和百十匹優良的西域種馬,其餘都是未成年的馬駒,另外就是一千多戶遼人牧奴和大量的牛羊。

李峴根本不敢停留,連夜就開始向西快速撤退。

4、出逃(三)9、聚議十、河清驛34、獎賞36、火槍(二)46、軍中事70、娶親28、收復疏勒(二)37、情歌5、獵熊六、大理國(一)3、 血夜(三)39、鐵廠三、朝堂44、西風起48、不願做奴隸的人們76、傳承14、康王登基61、淮西(三)15、使幽州(七)66、不臣68、安定60、火紅的七月34、戰爭之前73、安南26、關山難越53、汜水關(五)56、勳貴53、戰後68、安定73、安南68、安定30、喜事72、穎昌之戰(六)52、整訓73、入川56、火藥6、 血夜(六)70、易幟46、太行陘35、南侵71、學生們60、宣撫使3、 出逃(二)9、 劉仲武70、娶親48、突襲臨潢府九、親政37、仁多泉城67、太行寨67、穎昌之戰(一)16、牧監41、何灌之死(三)34、戰爭之前40、西域國師58、火炮(一)58、野心81、平方臘(四)13、青貯池五、北境1、 平遼事34、沁河口保衛戰(三)64、練軍(一)38、學琴1、 平遼事57、都作院76、傳承20、貶職14、童大帥12、茫崖城1、 知識很重要84、屯田8、廢宋32、突襲33、傷兵營73、穎昌之戰(七)53、戰後42、救援太原(一)83、進北庭29、巡視襄陽66、求援劉法(一)13、使幽州(五)35、猛將劉法(一)26、太行義軍49、西軍的衙內們46、古浪寨21、金國與華夏24、塞外春寒31、野馬峽13、沒有和平20、貶職19、揍人20、基業80、平方臘(三)2、 血夜(二)43、收復河東(一)48、沈深62、暗流(三)16、皇后朱璉46、大撤退
4、出逃(三)9、聚議十、河清驛34、獎賞36、火槍(二)46、軍中事70、娶親28、收復疏勒(二)37、情歌5、獵熊六、大理國(一)3、 血夜(三)39、鐵廠三、朝堂44、西風起48、不願做奴隸的人們76、傳承14、康王登基61、淮西(三)15、使幽州(七)66、不臣68、安定60、火紅的七月34、戰爭之前73、安南26、關山難越53、汜水關(五)56、勳貴53、戰後68、安定73、安南68、安定30、喜事72、穎昌之戰(六)52、整訓73、入川56、火藥6、 血夜(六)70、易幟46、太行陘35、南侵71、學生們60、宣撫使3、 出逃(二)9、 劉仲武70、娶親48、突襲臨潢府九、親政37、仁多泉城67、太行寨67、穎昌之戰(一)16、牧監41、何灌之死(三)34、戰爭之前40、西域國師58、火炮(一)58、野心81、平方臘(四)13、青貯池五、北境1、 平遼事34、沁河口保衛戰(三)64、練軍(一)38、學琴1、 平遼事57、都作院76、傳承20、貶職14、童大帥12、茫崖城1、 知識很重要84、屯田8、廢宋32、突襲33、傷兵營73、穎昌之戰(七)53、戰後42、救援太原(一)83、進北庭29、巡視襄陽66、求援劉法(一)13、使幽州(五)35、猛將劉法(一)26、太行義軍49、西軍的衙內們46、古浪寨21、金國與華夏24、塞外春寒31、野馬峽13、沒有和平20、貶職19、揍人20、基業80、平方臘(三)2、 血夜(二)43、收復河東(一)48、沈深62、暗流(三)16、皇后朱璉46、大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