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汜水關(六)

這本來就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鬥,宋國的守軍高達三萬餘人,而且還有兩萬多增援部隊在汜水縣和鞏縣之間集結待命。李峴給翟進的命令也是以守城作戰來達到削弱金軍兵力的目的,依託堅固的城池,儘量避免與金軍進行野戰,從而發揮宋軍長於防守的優勢。

李峴和翟進、楊可世三人手上現有的騎兵數量,將近有七萬餘人,甚至比宗翰手上的騎兵還要多。只不過李峴所制定的策略還是偏於保守,儘可能也避免與金軍進行一場大規模的野外決戰。

金國大軍連續五天,向汜水關城發起了猛烈的輪番攻擊,雖然每一次進攻都以極爲慘烈的場面而收場,最終也沒能登上宋軍嚴密防守的關城一步。不過,到了第五天時,兩裡多長的東關城牆已經被金軍攻破了多處缺口。

八月三日清晨,沉悶的號角和戰鼓聲就打破了黎明的沉寂。

宗翰在忍受了連續五天的巨大損失後,終於準備向汜水關城發起最終的全力進攻。

女真人的精銳戰兵被派上了戰場。

當從鏡頭裡看到身披重甲的金軍,數十架攻城車、投石機和撞槌車在原野上列隊之後,劉惟輔將目光轉向了身旁的趙鄰:“這一回金人算是派出了精銳部隊,正是該輪到你們大顯身手的時候了!”

趙鄰眯着眼看向遠方,在嘴裡笑了一聲:“放心好了,火槍的威力您已經見識過了,這回一定會打得讓他們感到肉疼!”

關城之外,上萬的金軍塞滿了平谷!

完顏宗翰的帥旗在荒原上顯得格外醒目,宗翰和希尹等大將立馬在一座土丘上,前面是無邊無沿準備發起進攻的金國大軍。這些列隊的重甲步軍,都是宗翰從各部將手上抽調出來的精銳部隊。

本來這樣孤注一擲,意圖畢其功於一役的錯誤決斷不應當出現在完顏宗翰這樣經驗豐富的名將身上,但是河東的失陷、宋軍的頑強已經徹底激起了這位女真統帥心底的怒火,讓他有些失去了理智……

這主要是來自於完顏宗輔和宗幹一衆兄弟們的嘲笑和譏諷,讓這位自認爲功高蓋世的女真名將感到顏面盡失……如果不能攻下洛陽或是收復河東,可以想象到,他在未來想要登上皇位繼承人寶座的希望會是多麼的渺茫,如果失敗,他歷年來所積累下來的威望立刻就會隨之而去……

“啓稟國相,宋人的抵抗決心似乎十分堅決,而且根據宋國細作的報告,李峴率領十萬宋軍主力部隊已經集結在了汝河一線,似乎有與我們進行一場決戰的打算。”說話的是劉彥宗,他是遼地漢人,卻深受女真人的信任,被大元帥完顏杲任命爲漢軍都統,也是宗翰的主要謀士之一。

宗翰沒有理會劉宗彥,繼續瞅着遠處的汜水關城自言自語道:“吾等自從太祖起兵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豈能被這麼一座小小的關城所難住。只是可惜宗望、宗輔兄弟不聽我的勸告,以致於陝西一帶的宋軍終成禍患!如果不能剿滅這一支宋軍,大金國一統天下的目標終究只是個夢想。”

完顏希尹接過宗翰的話頭說道:“攻掠南地,還當以步步爲營,蠶食爲好。大軍長驅直入,雖然有摧城撥寨之功,但不能守之,最終也是無效。實際上爲了一城一地的得失我軍與宋人硬撼並非良策。宋人不相信武人,如果我們以拉攏爲主,攻戰爲輔,宋王自會自斬手臂,只需三、五十年時間,就能達到徹底覆滅宋國的目的。”

他和完顏昌、宗幹都屬於是金人中的主和派,並不是不想吞滅宋地,而是主張以拉攏爲主,打壓爲輔,逐步地吞噬宋國。而宗翰和宗輔等卻屬於主戰派,主張趁宋國孱弱之機,一舉吞併整個宋地。

由於宗翰和宗輔兩人勢大,現在是主戰派佔到了多數。

完顏銀術可冷冰冰地說道:“某家當時在太原被宋軍解圍走脫後,就曾說過,這李峴此人將是大敵,可惜這話誰也聽不進去,時至今日,終成禍患,現在他手上擁兵四十多萬,再想剿滅,恐怕需要傾舉國之力!”

他曾在李峴手上吃過兩回大虧,與西軍的仇怨最深,他是宗室子弟,又是從龍功臣,雖然名義上是宗翰屬下大將,卻也照樣實話實說,硬懟宗翰。

蒲家奴見銀術可態度生硬,連忙接口說道:“宋人堅壁清野,我軍向南需多繞行三百餘里,這一路上糧草都被宋人焚之一空,就是到達洛陽城下,也無法長久圍困。國相如今強行攻取汜水關,意圖也是想維持住黃河一線的糧草運輸通道,也是沒有辦法的選擇。”

宗翰不滿地看了一眼銀術可,然後舉起了手裡的腰刀:“今天要讓宋人真正見識一回我們的勇士是如何作戰的吧!”

他的話音剛落,低沉的戰鼓和淒厲的號角聲就此起彼伏響了起來,無數的巨石飛向半空,砸向汜水關的城牆,其中還有許多用油脂浸泡過,被點燃的乾草球。這些火球在落入城頭或是城內後立刻在熊熊燃燒着,許多地方瞬間被濃煙籠罩了起來。

隨着戰鼓和號角聲,身着重甲的金軍精銳部隊跟隨在阿里喜所組成的攻城器械大軍身後,迅速地涌向城牆。

幾天的戰鬥下來,作爲守城部隊主將的劉惟輔對於金人的作戰方式已經很熟悉了,不過今天的感覺確實完全不同,在宋軍投石擊的反擊下,那些冒着石彈進攻的金國攻城部隊陣形依然不見散亂。

“人家不愧是精銳啊,在砲雨之下依然能夠保持陣形,只是可惜了,他們遇上了你們這些陰損的傢伙!”劉惟輔笑着看向趙鄰,而在城牆的遮掩之下,軍卒們正將火藥、白磷倒處盛滿火油的皮罐中,用力地攪拌着。

這些火油彈一但被點燃,就幾乎無法被撲滅,曾經因操作不慎發生過一次爆炸,結果有十幾位己方的軍卒被燒傷,其威力實在令人感到恐怖。現在,再配製這種火油彈時,除了必要的三人操作,其他人都會躲得遠遠的。

眼看着金國的精銳步卒在宋軍牀弩的攻擊下,如同穿糖葫蘆般被串了起來,在山坡上觀戰的宗翰不由得臉上的肌肉一陣抽搐。女真一族只有黑水、靺鞨和渤海三部,能湊出來的戰兵也不過三萬餘數,這些身穿重甲的女真精銳每一個的損失都會讓人感到肉疼。

衝鋒的號角聲終於響起,那些女真軍卒在嘴裡發出怪叫,離開攻城車的掩護,在手裡舉着巨大的木盾,大喊着衝向城牆。那些阿里喜們也是擡着雲梯,緊跟在他們身後。

一百五十步,剛剛進入到火槍的射程內,城頭上突然騰起一團團的火光,頓時籠罩在一層硝煙當中,緊接着就傳來了密集的爆響聲。彈如雨下,這些火槍所發射出來的彈丸輕易就擊穿了原來神臂弩都無法輕易穿透的木盾和鐵甲,正在衝鋒的金國精銳隊伍突然停滯了一下,隨即一大批人在中彈後慘叫着跌倒在地。

守城的三千宋國火槍兵在輪流射擊,將彈雨灑向正在衝鋒的金軍,這支由女真人和渤海人所組成的精銳攻城部隊也確實勇悍,也見着手裡的大盾不能抵禦宋軍的攻擊,乾脆拋了手上的木盾,不顧身邊的同伴一個個中彈倒下,大喊着衝向城下。

一千名擔負登城任務,身披重甲的金國精銳損失了將近一半,大約有五、六百人衝到了城下,躲進了火槍射擊的死角區域。可是他們身後運送攻城器械的阿里喜們卻沒有那麼幸運了,扛着雲梯的部隊根本無法通過城頭宋軍的火力封鎖,唯有十幾臺用方木釘成的鵝車冒着彈雨衝到了城下。

26、太行義軍22、工業生產69、江州50、汜水關(二)47、文明的散播1、 寒冬45、救援太原(四)42、南逃74、救昭州40、河東(一)3、 施恩48、突襲臨潢府53、戰後10、灰燼10、使幽州(二)71、學生們44、一羣和尚45、救援太原(四)32、剿滅曹成(二)27、收復疏勒(一)3、曹府宴42、南逃49、汜水關(一)54、學宮與修橋58、火炮(一)54、于闐國53、汜水關(五)27、歸你了41、道法琉璃?48、突襲臨潢府28、族兄31、剿滅曹成(一)26、太行義軍10、使幽州(二)4、 進山72、穎昌之戰(六)75、聚將43、收復河東(一)61、淮西(三)44、一羣和尚27、牧場34、沁河口保衛戰(三)60、火紅的七月4、出逃(三)28、族兄37、子弟兵71、文官們78、平方臘(一)70、穎昌之戰(四)14、使幽州(六)50、喀羅川(三)1、 平遼事43、收復河東(一)45、救援太原(四)28、京西52、輪船66、突襲河陽(二)80、右江道55、西南48、突襲臨潢府29、巡視襄陽20、基業70、穎昌之戰(四)65、有關信仰49、西軍的衙內們38、文明的起點14、克承州73、安南50、汜水關(二)34、沁河口保衛戰(三)36、琴譜9、北上救援29、河東33、問責26、太行義軍51、巡狩57、監軍54、學宮與修橋一、 造船廠41、京玉關15、挨坑71、穎昌之戰(五)15、挨坑48、沈深37、情歌63、光明之始21、準備38、利益交換32、沁河口保衛戰(一)36、出征12、使幽州(四)2、出逃(一)21、準備43、無定河54、學宮與修橋51、平靜39、何灌之死(一)74、救昭州77、蜀道35、火槍(一)
26、太行義軍22、工業生產69、江州50、汜水關(二)47、文明的散播1、 寒冬45、救援太原(四)42、南逃74、救昭州40、河東(一)3、 施恩48、突襲臨潢府53、戰後10、灰燼10、使幽州(二)71、學生們44、一羣和尚45、救援太原(四)32、剿滅曹成(二)27、收復疏勒(一)3、曹府宴42、南逃49、汜水關(一)54、學宮與修橋58、火炮(一)54、于闐國53、汜水關(五)27、歸你了41、道法琉璃?48、突襲臨潢府28、族兄31、剿滅曹成(一)26、太行義軍10、使幽州(二)4、 進山72、穎昌之戰(六)75、聚將43、收復河東(一)61、淮西(三)44、一羣和尚27、牧場34、沁河口保衛戰(三)60、火紅的七月4、出逃(三)28、族兄37、子弟兵71、文官們78、平方臘(一)70、穎昌之戰(四)14、使幽州(六)50、喀羅川(三)1、 平遼事43、收復河東(一)45、救援太原(四)28、京西52、輪船66、突襲河陽(二)80、右江道55、西南48、突襲臨潢府29、巡視襄陽20、基業70、穎昌之戰(四)65、有關信仰49、西軍的衙內們38、文明的起點14、克承州73、安南50、汜水關(二)34、沁河口保衛戰(三)36、琴譜9、北上救援29、河東33、問責26、太行義軍51、巡狩57、監軍54、學宮與修橋一、 造船廠41、京玉關15、挨坑71、穎昌之戰(五)15、挨坑48、沈深37、情歌63、光明之始21、準備38、利益交換32、沁河口保衛戰(一)36、出征12、使幽州(四)2、出逃(一)21、準備43、無定河54、學宮與修橋51、平靜39、何灌之死(一)74、救昭州77、蜀道35、火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