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巡狩

“老劉也算得償所願,走得很安然……”蘭州的臨時行營裡,李峴嘆息了一聲。

在祭奠了劉法後,皇帝李芃的儀仗開始準備返回漢中興元府。

趙芸兒側着頭看向李峴,“你好象有些不太開心。”

“也沒什麼不開心的,只是有些感慨而已。”李峴輕輕地搖了搖頭說道,“現在正好可以沉下心來,做些學問,只是……這具身體感到有些彆扭,我總覺得是自己害死了依娜似的,可是明明還有她的記憶,卻沒了她過去的一些情感……”

趙芸兒走過來,輕輕牽着她的手:“不會的,你是李峴,也是依娜,明明都還好好的……”

李峴苦笑了一下,“人總得活下去的,總比沒了意識要好……總歸還要有很多事情要做,只是可惜有些事不能親力親爲。”

趙芸兒笑了一下:“你就老實在皇宮裡呆着罷,好歹還頂着皇太妃的身份,到處拋頭露面,這成何體統。哦,對了,西夏那邊該怎麼辦?是繼續向興慶府進軍,還是大軍先調整一段時日?”

“先等等看吧,草原人習慣於依附強者,現在這種局面下,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自行崩潰。”李峴說道,“讓康泰和樑超他們的部隊也撤回青唐休整吧,都是華夏人,能少禍害一些是一些……”

……

李察哥率右廂軍殘部逃過了黃河,與華夏軍隔河對峙着,現在的西夏,簡直是風雨飄搖,大家都覺得惶惶不可終日。

就在趙芸兒一行,從蘭州啓程迴鑾的時候,耶律大石也離開了鎮州,向金山方向前進。

每年巡視四方,這是契丹王朝的傳統,自遼代建國後,雖然漢化十分嚴重,但是“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傳統卻並沒有被拋棄。北遼國本身就建立在遼闊的大草原上,各部族隨季節變化輾轉遷徙的遊牧,爲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他更是遵循起了老祖宗過去的傳統。

隨着北遼在漠北的統治日漸穩固,北遼朝廷已經逐漸統治了蒙兀八部,以契丹、奚部和阻卜部爲核心,加上從漢地引入的農耕之法,糧食出產增多,兵馬也是日漸強壯,擁有控弦之士超過了三十五萬。

春天來了,耶律大石的野心也在滋長着,他已經準備待到秋天,膘肥馬壯的時候,率大軍南下伐金。

不僅要恢復祖業,而是要奪取整個天下!

只是一次普通的“巡狩”,此次隨行的大軍有鐵騎三萬。去年阿勒坦山以西乃蠻部的叛亂,讓耶律大石費盡了心機,親率大軍征剿了半年多,纔將乃蠻部的叛亂平息。叛亂首領也迷力的人頭已經被粘拔恩部的勇士砍了下來,製作成了黃金酒杯,敬獻給了“天可汗”耶律大石。

此次西巡,是爲了安撫和震懾一下阿勒坦山左右遊牧的部落,讓他們見識一下天可汗手下的精銳鐵騎,感受到惶惶天威,不可冒犯。

耶律大石帶領的三萬契丹禁衛,個個身穿錦袍,盔甲鮮明,跨下雲州所產良馬,旌旗招展,軍容整肅。這路行來,阻卜大王蕭乙悼率汪古部和克烈部的一衆部落首領及部分兵馬早早就站在道旁出迎。

蕭乙悼等人將耶律大石、蕭斡和李處溫等迎入大帳,敬獻馬奶酒,擺上豐盛的食物。

耶律大石在筵席上見蕭乙悼與其蒙兀部落首領相談甚歡,根本不用通譯,直接在用蒙兀話,不由心下警覺,看了李處溫一眼緩緩說道:“北地民風剽悍,爲大遼屏藩,然教化不利,實乃國相之失。”

李處溫連忙躬身:“大王責怪的是,屬下失職。”

蕭乙悼見耶律大石臉上不悅,也不敢閒聊了,端起酒杯,依次起身向耶律大石敬酒。

耶律大石在蕭乙悼敬酒的時候道:“這次我去粘八葛部去冊封一衆首領,阻卜大王跟我一起去罷。路上多讀點書,省得把過去的學問都忘乾淨了。今日冊封的幾位招討使也跟我一起去吧,路上本王還有事請教。”

幾位蒙兀部族首領聽了後大喜,連忙答應着,倒是蕭乙悼臉上陰晴不定,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第二天一早,蕭乙悼帶着兩個成年的兒子,再加上克烈和汪古部五千人馬,一共萬餘騎兵,跟隨着耶律大石一起動身,前往阿勒坦山北部一帶,去冊封去年在平定乃蠻部叛亂出力不小的粘八葛部數位首領。

大隊騎兵繼續向西北而行,走了兩日,過烏山(杭愛山),在通過山谷時,見一斷崖石壁上似乎模模糊糊刻有一篇文字。

耶律大石停下馬來,用馬鞭指着那斷崖對蕭乙悼笑道:“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本王曾派人上去仔細辨認過,還真是那班固所作《封燕然山銘》。上以攄高文之宿憤,光祖宗之玄靈;下以安固後嗣,恢拓境宇,振大漢之天聲……這漢家文章,吹起功勞來,確實讓人讀之血脈賁張。阻卜大王平日裡須多讀書,否則都快成了蒙兀人了!”

他這話把蕭乙悼嚇了一跳,連忙下馬伏身請罪。

耶律大石道:“阻卜大王既然有學習語言的天份,本王正好要在也迷離(塔城附近)設安西鎮守府,你就去那任鎮守,跟喀喇罕國人打交道罷。過一陣由耶律武馬義去接任阻卜大王。”他現在兵強馬壯,自然是說一不二,一言之下,蕭乙悼就被髮配到阿拉湖之帶,看守西疆邊境去了。

大軍又繼續向西北行了六日,進入到粘八葛部的領地內。粘八葛部分佈在阿勒坦山左右,其主部在後世圖瓦共和國一帶。聽聞天可汗巡狩而來,粘八葛部主要的幾位首領都帶着人馬趕了過來,迎接耶律大石的大軍,並接受北遼朝廷所冊封的官職。

耶律大石用從漢地所學來的東西,來統治草原各部,在每個部族都會冊封四到六位首領爲招討使或鎮撫使,分而治之。卻不允許草原各部互相征伐吞併,以防止有部落坐大。去年乃蠻部的叛亂,實際上也是由於部落吞併所引起的。

北遼國爲草原帶來了一些先進的生產方式,但是統治反而更爲殘暴起來。草原人本來沒有什麼人管理,現在被契丹人嚴格地束縛着,也是不滿在滋生……

78、平方臘(一)6、 血夜(六)3、 血夜(三)40、三方24、商路47、北地17、再見童貫2、請柬72、會議6、豈曰無衣72、投效82、返鄉52、躁動的冬日13、淮東14、克承州45、基地問題76、傳承72、朝廷裁軍60、淮西(二)44、西風起58、火炮(一)31、會州城下(二)62、觀望84、屯田35、火槍(一)5、出逃(四)6、 血夜(六)41、何灌之死(三)7、自立78、濁浪(二)56、曲端57、蜀地59、混亂25、再入關中63、創造與失望16、西軍砥柱五、北境六、大理國(一)36、出征40、河東(一)46、大撤退54、汜水關(六)7、 牧場42、南逃43、收復河東(一)42、南逃2、請柬8、廢宋2、出逃(一)2、 血夜(二)12、永樂城(三)19、興元皇宮35、金城關45、重建晉陽70、穎昌之戰(四)34、沁河口保衛戰(三)60、宣撫使3、 出逃(二)80、濁浪(四)20、人事28、京西22、過年(二)七、大理國(二)一、 造船廠16、西軍砥柱40、何灌之死(二)12、使幽州(四)31、剿滅曹成(一)4、 進山45、紅城之下22、過年(二)18、荊襄57、都作院52、汜水關(四)三、朝堂55、汜水關(七)82、六分儀26、春耕12、劉家九郎80、濁浪(四)16、皇后朱璉66、突襲河陽(二)16、牧監48、突襲臨潢府49、西軍的衙內們39、西域屯田14、使幽州(六)47、北地17、官家趙構13、青貯池48、喀羅川(一)46、大撤退4、出逃(三)27、收復疏勒(一)48、沈深52、整訓49、汜水關(一)60、淮西(二)35、火槍(一)51、新的茶路
78、平方臘(一)6、 血夜(六)3、 血夜(三)40、三方24、商路47、北地17、再見童貫2、請柬72、會議6、豈曰無衣72、投效82、返鄉52、躁動的冬日13、淮東14、克承州45、基地問題76、傳承72、朝廷裁軍60、淮西(二)44、西風起58、火炮(一)31、會州城下(二)62、觀望84、屯田35、火槍(一)5、出逃(四)6、 血夜(六)41、何灌之死(三)7、自立78、濁浪(二)56、曲端57、蜀地59、混亂25、再入關中63、創造與失望16、西軍砥柱五、北境六、大理國(一)36、出征40、河東(一)46、大撤退54、汜水關(六)7、 牧場42、南逃43、收復河東(一)42、南逃2、請柬8、廢宋2、出逃(一)2、 血夜(二)12、永樂城(三)19、興元皇宮35、金城關45、重建晉陽70、穎昌之戰(四)34、沁河口保衛戰(三)60、宣撫使3、 出逃(二)80、濁浪(四)20、人事28、京西22、過年(二)七、大理國(二)一、 造船廠16、西軍砥柱40、何灌之死(二)12、使幽州(四)31、剿滅曹成(一)4、 進山45、紅城之下22、過年(二)18、荊襄57、都作院52、汜水關(四)三、朝堂55、汜水關(七)82、六分儀26、春耕12、劉家九郎80、濁浪(四)16、皇后朱璉66、突襲河陽(二)16、牧監48、突襲臨潢府49、西軍的衙內們39、西域屯田14、使幽州(六)47、北地17、官家趙構13、青貯池48、喀羅川(一)46、大撤退4、出逃(三)27、收復疏勒(一)48、沈深52、整訓49、汜水關(一)60、淮西(二)35、火槍(一)51、新的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