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皇后朱璉

宋代的京兆府長安雖然沒落,但依然是西北的政治、商業中心,永興軍路冶所所在。永興軍路下轄京兆府、延安府和河中府共三府、十四州,相當於後世陝西省除了陝南、鳳翔府的地盤。

有宋一代,京兆府尹一般是由親王遙領,由永興軍經略兼知,一般情況下,永興軍經略安撫使都身兼京兆府知府,所以沒有單獨的知府衙門,而是經略安撫使署衙與知府衙門合併在了一起辦公。

李峴與姚古與隨後趕來的王稟、楊宗閔四人抵達長安,永興軍經略張孝純親自出城,將他們迎進了長安,並安排他們在了經略署衙暫住。現在整個陝西的官場都在看着,這一行現在是先去拜見太子和皇后,還是先拜見暫住在東嶽萬壽宮裡的道君太上皇。

最終李峴的選擇是……太子!

按照李峴的說法是先就近拜見皇后和太子,因爲京兆府的行宮就緊挨着經略署衙門。

清晨,幾輛馬車載着一衆官員從永興軍經略署衙門出來,走了不到三百米,就到了建在原大明宮舊址處的宋代行宮門前。有宋以來,國庫就沒有富裕過,皇家在京兆府的行宮並不大,每面的宮牆的長度只有一宋裡二百步左右,皇宮中只有一個正殿叫承福殿,比應天府的皇宮規模還要小。

雖然距離很短,步行就可以走過去,但是重臣上朝的架式還是要擺出來。

殿前司都指揮使吳革早早地就守候在宮門外,等候李峴等人的到來。在互相寒喧了幾句後,李峴、姚古一行人已經知道,張叔夜、範致虛等太上皇身邊的重臣今日也來到了行宮,特意參加此次朝會。

進了宮門,在原來官家最親信的大太監段成章的親自引導下,衆人進了承福殿,先是大禮參拜了御座上的朱皇后,太子沒敢接受李峴、姚古等人的大禮,只是在朱孝章相陪下,站在陛階下方的左側。

朱皇后看起來還是很高興,微微揚起面紗後面圓潤的臉龐,笑吟吟地說道:“衆卿平身,如今國難當頭,有勞各位守護這社稷江山了。”皇后朱璉出身小戶,背後並沒有勳貴門閥可依仗,現在身邊的親信也只有幾人而已。

姚古在起身後率先朗聲答道:“爲國盡忠,本是人臣本分,臣等定不負皇后所望!”

朱皇后輕嘆一聲,然後說道:“諶兒,先見過各位重臣和元帥。”

站在朱孝章身旁的太子趙諶聞言深施一禮:“皇長子趙諶見過各位重臣、元帥!”

殿內分列兩班的大臣們也連忙紛紛還禮:“臣等見過太子殿下。”

承福殿內的羣臣又拜見過太子,其後謝克家等人又執意讓太子坐到朱太后身邊,擁立之心十分明顯。張叔夜、範致虛、張孝純、劉韐等人不置可否,而李峴也是一臉的無所謂。

朱皇后在太子重新坐到身旁後,沉默了一會兒,又開口說道:“如今天子蒙難,衆卿能忠心護國,本宮深感欣慰,只不過現在康王登基,事起倉促,不知各位對此有何看法?”

這剛進殿的幾人誰也沒想到朱皇后在一見面後就說出這麼一番話來,這是在逼着衆人當場表態,一時面面相覷,頓時沉默下來。

李峴知道這是謝克家和劉韐等人在背後出的主意,在大殿裡當前張叔夜等人公開表明立場,在心裡嘀咕了一聲,還是硬着頭皮首先站出來說道:“此事臣等也已經商議過了,如今金虜入寇,國祚存亡,天子蒙難。但國不可一日無主,此時立長不立幼也並非毫無根據,只不過天子在臨行前嘗留旨詔太子監國,臣等也自當遵行。如今之計,還是當由太上皇出面,詔諭康王,登基未嘗不可,但須得在太子成年後還政於殿下。”

李峴一番話也說的很明白,康王登基做皇帝我們也不反對,但也會繼續支持太子監國的地位。至於由太上皇出面發佈詔諭,規定康王須在太子成年之後禪位還政,這是皇家自己的事,還得由張叔夜、範致虛等人出面勸說太上皇同意才行。

範致虛上前一步說道:“此事還請先奏明太上皇同意纔可。”

李峴笑了笑說道:“太上皇深明大義,怎麼會不同意呢,還靖各位多勸上幾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自然就會想通的。”他這話已經說的很嚴重了,此事已經由不得你們不同意,否則誰也甭想離開這長安城半步。

張叔夜瞪大眼睛看向李峴,怒道:“李太尉這是在威脅吾等麼?”

李峴一臉的風輕雲淡:“不敢,張樞相莫不是不知太子監國之事?”這張叔夜是知樞密院副使,位居相位,算是這些人當中職位最高的一個。在另一時空的歷史上,他也被擄至金營,在北撤到真定府時,羞憤難當,在金營中自縊而死,也能算作是靖康年間爲數不多的忠臣之一。有時候這忠臣就代表着腦子裡缺根弦,不會轉彎,不懂得明哲保身。

這樣的人反而讓李峴難以處置。

就比如張叔夜那位族弟張克戩,非要死守汾州,要與城共存亡,被李峴扔在韓城監獄裡關了一陣子,在被放了出來後,視李峴爲仇寇,反正是在這長安城裡整天宣揚李峴飛揚跋扈,狼視鷹顧,腦後生有反骨,有不臣之心,而李峴也拿他沒什麼好辦法。

現在的張叔夜顯然也是受了張克戩的很大影響,對李峴十分警惕和忌憚。

李峴對此倒也是無所謂,某家現在氣候已成,這西軍裡的將領大半都在支持我,你們這幫手裡沒兵的傢伙們還能奈我何?若是惹急了小爺,你當我真不會砍人腦袋?!也不用找什麼藉口,在腦袋上安一個私通金人的罪名就足夠了。

朱皇后見雙方僵持住了,於是開口在中間轉圜道:“若是張樞相和範尚書不肯出面,那就由本宮和太子出面,去懇請太上皇。”

這話就說的很嚴重了,皇后說自己親自出面,意思是支使不動你們這幫臣子。張叔夜和範致虛等連忙躬身稱罪,無奈地答應下來:“此事不敢勞動娘娘大駕,臣等願意前往萬壽宮雲勸說太上皇親頒手諭。”

聽到張叔夜等人答應下來勸說太上皇,朱皇后和太子少師謝克家等都鬆了口氣,這種時候,能避免衝突就避免,對這些文臣們也要以籠絡爲主。

朱皇后所提出的大事議完,王稟又出班上奏道:“啓稟娘娘,如今河東已失,中原混亂,原來兩地供應西軍的糧草中斷。西北本地土地荒瘠,並不足以支撐數十萬大軍所用,現在唯有依靠川峽四路的糧草接濟才能養兵,否則想要守住關中之地決非易事。現在太子監國,還請太子和娘娘儘快頒下諭旨,任命幾名幹員統籌川峽四路糧草轉運之事。”

這事是他們幾個之前在經略府衙內商量好的,必須要先控制住川府之地,才能保證前方的供應,這事決不能掌握在康王一系所任命的官員手裡,必須搶先動手。

由於某種原因,現在風頭正盛的李峴還不能出面,只能是由王稟先提出來,之後把老帥趙隆推出來總領川峽四路軍務,再輔以一些知己的文臣。李峴的計劃是讓翟進所部守着洛陽,楊可世部守住荊襄,打着太子的名義,先控制住荊湖以西地區,等站穩腳根,再徐圖進取。

至於康王的命令,他們是不準備認真遵行的。

現在金人兵鋒正盛,大家也是決定暫避鋒芒,先採取守勢。

朱皇后聽後,沉默半晌,並沒有言語,而是將目光看向了謝克家、劉韐和吳革。她並非沒有見識,知道自己的諭旨一出,就等於是公開與康王唱起了對臺戲,禍福難料。

吳革遲疑了一下,他知道想要守住關中,川峽四路的糧草接濟必不可少,於是上前一步說道:“川峽之事,關係重大,微臣願往以掌控全局。”

姚古笑了笑阻止道:“吳太尉身負太子和皇后安危之重任,何敢輕易動用,況且太尉資歷尚淺,難以壓制西南。應當選派一老臣主理此事。正好涇帥趙隆不日將至京兆,可詔諭趙隆主掌川峽糧草轉運,另派王庶、張灝等人輔之。也可由張樞相暫領永興軍經略,調張孝純任成都知府。”

範致虛說道:“此事當與太上皇商議後再行定奪。”

謝克家看了看範致虛說道:“也好,正好也把剛纔商議的事情稟告太上皇知曉。”

WWW ★Tтká n ★¢ o

從皇宮裡出來,李峴看着頭頂明晃晃的太陽,不禁深深吸了口氣,這宋代的官場能辦事的不多,扯後腿的不少,這大宋國表面上看上去經濟還算不錯,實際上農業社會的生產力水平就在這擺着,並不比漢唐時好多少。若不是這些年來費盡心機往隴右河湟地區弄來了四十多萬河北、江南和川峽地區的移民,整個西北恐怕連二十萬軍隊都養不起。

現在的形勢要比另一時空時要好的多,他並不認爲自己會守不住關中,至少他會全力去試一下,不會輕易放棄這一地區。

23、變化57、太學1、 血夜(一)3、曹府宴55、西南5、血夜(五)33、傷兵營18、沒落的文明53、戰後九、親政22、工業生產15、挨坑14、使幽州(六)84、屯田44、救援太原(三)64、天兵天將72、會議37、子弟兵58、火炮(一)50、西夏人來了45、重建晉陽10、 築城(一)58、少府監33、沁河口保衛戰(二)2、 血夜(二)78、濁浪(二)31、野馬峽44、救援太原(三)7、 牧場15、決策35、猛將劉法(一)13、沒有和平74、北上4、 進山2、 廂兵營82、返鄉79、平方臘(二)1、 血夜(一)18、沒落的文明27、軍事會議70、穎昌之戰(四)57、太學42、青瑪寨15、挨坑29、招募流民69、義軍36、火槍(二)79、平方臘(二)74、龐恭孫52、躁動的冬日71、風雲再起2、 血夜(二)50、沒有希望53、鋼鐵啊46、軍中事52、躁動的冬日2、 廂兵營71、風雲再起40、河東(一)6、豈曰無衣46、太行陘22、北遼使團12、茫崖城34、戰爭之前2、 血夜(二)7、 牧場25、再入關中52、整訓19、部曲75、背鍋63、創造與失望74、龐恭孫36、琴譜55、招生45、救援太原(四)72、穎昌之戰(六)58、少府監31、野馬峽16、牧監11、使幽州(三)2、 血夜(二)46、大撤退56、火藥56、曲端17、匠戶十、河清驛55、招生22、過年(二)76、野望45、重建晉陽71、穎昌之戰(五)75、雁門14、童大帥34、沁河口保衛戰(三)43、救援太原(二)31、韓城82、返鄉55、風波再起27、牧場46、古浪寨
23、變化57、太學1、 血夜(一)3、曹府宴55、西南5、血夜(五)33、傷兵營18、沒落的文明53、戰後九、親政22、工業生產15、挨坑14、使幽州(六)84、屯田44、救援太原(三)64、天兵天將72、會議37、子弟兵58、火炮(一)50、西夏人來了45、重建晉陽10、 築城(一)58、少府監33、沁河口保衛戰(二)2、 血夜(二)78、濁浪(二)31、野馬峽44、救援太原(三)7、 牧場15、決策35、猛將劉法(一)13、沒有和平74、北上4、 進山2、 廂兵營82、返鄉79、平方臘(二)1、 血夜(一)18、沒落的文明27、軍事會議70、穎昌之戰(四)57、太學42、青瑪寨15、挨坑29、招募流民69、義軍36、火槍(二)79、平方臘(二)74、龐恭孫52、躁動的冬日71、風雲再起2、 血夜(二)50、沒有希望53、鋼鐵啊46、軍中事52、躁動的冬日2、 廂兵營71、風雲再起40、河東(一)6、豈曰無衣46、太行陘22、北遼使團12、茫崖城34、戰爭之前2、 血夜(二)7、 牧場25、再入關中52、整訓19、部曲75、背鍋63、創造與失望74、龐恭孫36、琴譜55、招生45、救援太原(四)72、穎昌之戰(六)58、少府監31、野馬峽16、牧監11、使幽州(三)2、 血夜(二)46、大撤退56、火藥56、曲端17、匠戶十、河清驛55、招生22、過年(二)76、野望45、重建晉陽71、穎昌之戰(五)75、雁門14、童大帥34、沁河口保衛戰(三)43、救援太原(二)31、韓城82、返鄉55、風波再起27、牧場46、古浪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