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拍即合

(求訂閱求月票。)

辨認降世軍士兵很容易,他們大都操秦州口音,而且對唐爲天手中的棍棒存有莫名的敬畏,甚至不敢長時間盯瞧。

徐礎客氣地派人送他們去往蜀王甘招的營地。

將領們不太服氣,回到帳篷裡,王顛首先發難,“羣雄並立,君擇臣,臣亦擇君,秦州人願意加入吳軍,有何不可?”

孟僧倫替執政王說話,“不能這麼說,如今降世軍強,吳軍弱,平白得罪他們沒有必要,今後大家招人的時候注意些,別讓秦州人進營就是了。”

王顛兀自不服氣,連連搖頭,“降世軍也就是人多些,如今連人都往別處跑,真看不出他們哪裡強。”

徐礎不願多做解釋,“六王定約,就按約定來,至少在攻破東都之前,不要收留秦州人,降世軍即便沒有那麼強,這個時候也不宜挑起內亂。”

王顛勉強點頭。

徐礎剛要開口屏退衆將,腦袋裡突然靈光一閃,問道:“沒有江東人過來投奔吧?”

將領們互相看看,沒有立刻回答。

果然讓徐礎猜中。

“多少人?”

王顛搶先道:“不收留秦州人也就算了,江東人本來就是咱們吳國的將士,加入吳軍誰能說什麼?”

“這個時候跑來的江東人,必是吳越王寧抱關軍中的河工……”

王顛嗤之以鼻,“寧抱關一介莽夫,怎配稱‘吳越王’?他稱王的時候,問過吳人的想法嗎?”

徐礎臉色稍變,孟僧倫上前道:“不多,幾十人而已。據他們說,寧抱關待人苛刻,軍中的秦州人總是欺負外人,所以他們纔會逃亡,只希望有朝一日能隨吳軍返回家鄉。我想寧抱關也不會在意這點人。”

“在寧王那裡受不得苦的人,在我這裡也是無用,給他們盤纏,讓他們自回江東。”

孟僧倫應允,王顛心中一直有股氣,大聲道:“執政謹慎過頭,忒小心了些,吳軍如果連自家人都不敢收留,以後憑什麼與羣雄爭鋒?說得過頭一些,又憑什麼回江東掃定吳國?”

“王將軍似乎有話,都說出來吧。”徐礎道。

衆將不語,孟僧倫悄悄使眼色,王顛裝作沒看見,“執政是否當着諸王的面說過,要將吳國讓給寧抱關?”

“吳國如今歸誰所有?”徐礎反問道。

“當然是歸執政、歸七族、歸吳國將士所有。”

“既然如此,吳軍幹嘛大老遠跑來洛州?真的只爲攻破東都嗎?”

王顛臉上一紅,孟僧倫插口道:“都是自己人,用不着撒謊,江東眼下還被官兵佔據,或一城一主,或連城爲盟,咱們都是在江東被逼得走投無路,聽說降世軍強盛,纔來洛州尋找機會。”

王顛昂然道:“江東是官兵的,吳國卻是咱們的,兩者雖是同一個地方,稱謂不同,意義自然也不相同。”

吳士重名至此,徐礎沒辦法,只得改口道:“同樣,我讓出的是江東,而非吳國。”

王顛啞口無言,半晌才道:“可是……沒有江東的土地與百姓,吳國在哪呢?”

徐礎微笑道:“吳國就在這裡,在於你我,在於滿營將士,只要咱們上下一心,吳國就在,若是離心離德,便是號稱佔據九州,又有何用?我明白王將軍的心意,但是急不得,該讓的時候就得讓。”

“該奪的時候呢?”王顛不放心,追問一句。

“大勢所趨,誰能逆之?”

王顛拱手深揖,“是我愚鈍,望執政海涵。”又向諸將道:“執政說了,讓出江東只是虛辭,反正江東不在吳軍手裡,等吳軍強大,自然還是要回歸故里,興復吳國!”

衆將歡呼,徐礎只能默認。

事情暫時告一段落,過來投奔的河工還是要被送回江東去。

次日一早,徐礎帶領數十名衛兵前往樑王營中。

中途要經過蜀王營地,甘招不在,一早出發去見寧抱關了,派人等在路上,留下口信,感謝吳軍送還降世軍士兵。

雙方都知道那些士兵其實是薛六甲派出來的,誰也不肯點破。

樑軍營地頗爲廣大,可與降世軍營地比擬,裡面的人卻少多了,許多帳篷只是個樣子,遠看像是真的,近瞧就會發現那只是一塊塊被支起來的破布,後面根本沒法住人。

馬維深諳虛張聲勢的重要,營中旗幟林立,騎兵跑來跑去,看上去至少有十萬大軍駐紮在這裡。

聽說吳執政王到訪,馬維一改昨日的客氣與冷淡,親自迎出數裡,與徐礎在路上相見,跳下馬張臂相迎,笑道:“昨晚眼跳,就知道今日會有好事,原來是吳王登門。”

徐礎迎上前,拱手道:“故人面前,何敢稱王?馬兄若不見棄,你我還以兄弟相稱。”

“礎弟深知我心。”馬維立刻改口,親自引路,步行進營,“礎弟覺得樑軍如何?”

“氣勢雄偉,壯如山嶽,義軍精兵,樑軍分其半。”

“哈哈,假的,都是假的,用來欺騙官兵耳目而已。”

進到營中,馬維下令設宴,徐礎不想耽誤時間,推卻道:“今日前來拜訪,實有要事。”

馬維立刻屏退部下,留徐礎一個人交談。

“臘月二十,馬兄果真要爲先鋒?”

“說到做到,王者無戲言。”

“馬兄以爲能有幾成勝算?”

馬維收起笑容,“實話說吧,前頭有勝算,後頭卻沒有。”

前頭是官兵,後頭是降世軍,諸軍的心事都一樣,識破薛六甲的詭計,擔心降世軍會趁亂偷襲。

徐礎道:“我來見馬兄,爲的就是這件事,降世王若是一直按兵不動,五軍便是擊敗官兵,也難逃背後之劫。”

“礎弟乃是‘智囊’,可有妙計?”

“談不上妙計,當今之勢,唯有五軍聯合自保,將官兵引向降世軍,然後再參戰,到時由不得降世軍坐壁上觀。”

“我也正有此意,我與礎弟多年至交,情逾手兄,樑、吳兩軍當不分彼此。以後我去淮州,與吳國是近鄰,更該多多來往,礎弟一句話,樑軍將士隨你調遣。”

“樑軍人多勢衆,馬兄又爲兄長,自然是吳軍聽從馬兄指揮。不過只有咱們兩家聯合還不夠,必須是五王齊心,纔有可能扭轉戰局。”

“晉王那邊問題不大,我聽其言,晉軍也覺勢孤,頗有聯合之意。就是不知道吳越王、蜀王心裡怎麼想,這兩人都曾是降世王部下,蜀王還是心腹之人……”

“我與寧王有舊,有把握勸他聯合,寧王加入,蜀王那邊也好說。”徐礎不提甘招昨日的拜訪,就像馬維不提他與沈耽早有計劃,徐礎今天不來,馬維很可能會去吳軍營地裡拜訪。

馬維笑道:“吳越王這個人……心事難測,聽說他寫信勸礎弟速稱王,是真的嗎?”

徐礎點頭。

“呵呵,我猜吳越王的意思是要將礎弟留在洛州,免得你先往江東搶佔地盤,令他無處可去。”

“想必如此。”

“礎弟跟我說句實話,你既看破吳越王的用意,爲何還來洛州?”

“江東諸城仍被官兵佔據,這邊東都不破,那邊守兵不潰,吳軍只能逐城爭奪,曠日持久,非上策也。何況攻破東都乃是揚名天下的一大良機,有識之士都不會錯過。”

馬維大笑,“沒錯,哪怕樑軍只剩一兵一卒,我也必須趕來參戰,錯過這次機會,日後就只有稱臣的份兒。”

馬維又長嘆一聲,“即便揚名天下,後面的事情仍是一步比一步更難:降世王虎視眈眈,樑軍在淮州人生地不熟,能否立足,難以預料,即便一切順利,北有冀州突騎,南有吳越之兵……”

馬維伸手抓住徐礎的手腕,熱切地說:“礎弟不必向我隱瞞,你與吳越王日後必有一爭,勝者得江東,斷無共享之理,吳軍眼下稍弱一些,你有何打算?”

“還沒想那麼遠。”

“呵呵,礎弟對我也要藏着掖着嗎?事到臨頭再做打算,可不是礎弟的風格。”

徐礎想了想,“寧抱關兵將皆強於吳軍,不可與之爭鋒,我的計劃是攻破東都之後,立刻乘船東進,先收濱海之地,然後西行。寧抱關少船,十有八九會走陸路,由西向東進發,兩軍有段時間不會相遇。”

“此爲權宜之計,以後呢?”

“寧抱關爲人苛刻,他在西面以嚴猛奪城,我在東面以寬厚招撫,而且吳軍中盡是江東人士,吳人兩面受敵,自會投奔於我。待強弱改易,我再與寧抱關決戰。”

“哈哈,妙計。”馬維讚道。

徐礎自然不會將真計劃說出來,笑道:“終歸是得人心者得江東,但是人心難料,我前面的路,不比馬兄輕鬆。”

“樑、吳以後會是近鄰,你我努力,各自佔據一州,然後攜手掃平天下,劃江而治,豈不美哉?”

馬維第一次說類似的話時,徐礎還只是一名四處流浪的謀士,今番再提,馬維顯得誠懇許多。

“天下易平,知己難得,馬兄明白我的心事。”

馬維將徐礎的手腕握得更緊一些,“更遠的事情先不提,我去說服晉王,礎弟說服吳越王與蜀王,五軍聯合,從吳、樑開始。”

兩人又談一些細節,徐礎告辭,回到吳軍營地時,已過二更。

冬夜寒冷,風聲呼嘯,徐礎駐足觀看衛兵牽走馬匹,忍不住想:王者無友,自己不可多愁善感,當勇猛直前。

王顛留守營地,走來道:“有故人來訪,執政要見嗎?”

“哪位?”

“他不肯透露姓名,我們搜過了,他身上倒是沒有兵器。”

“帶我去看一眼。”

王顛引路,小聲向徐礎道歉:“我昨晚無禮太甚,請執政治罪。”

“我寧願諸將都像王將軍一樣有話直說,何罪之有?”

王顛露出笑容,來到客人所在的帳篷,輕輕掀開簾子一角,讓執政王往裡面看。

徐礎只掃了一眼,認得那真是故人,而且是他意想不到的東都故人。

第八十一章 女婿第三百零六章 軍報第三百二十八章 貴客第二百一十八章 報仇第三百四十五章 乘車第五百二十二章 代問第四十三章 說難第四百九十四章 周家第一百六十八章 逼門第三十四章 舞槊第三百三十八章 欠酒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襲第三百零六章 軍報第四百七十五章 一步第二百九十九章 誘殺第三十一章 保媒第一百三十二章 矮人一頭第二十三章 少年第五百三十三章 戰後第二百一十八章 報仇第六十七章 活路第二百四十章 報仇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都督第五百三十九章 暫避第三百八十四章 宿老第三百零四章 出走第五百二十四章 莫殺第一百零二章 所求第四百三十二章 牧守第一百二十章 殺與不殺第三百八十八章 獻刀第四百一十六章 變臉第二百零六章 送美第八十三章 入營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五百二十七章 險計第二百九十九章 誘殺第二百七十四章 傳授第一百五十九章 釜底第九十六章 觀望第二百八十四章 次問第三十六章 恣意之名第三百零四章 出走第五百零二章 必行第三章 吹笛第一百二十章 殺與不殺第八十六章 講和第四百三十二章 牧守第四百二十七章 六兄第四百三十七章 問故第九十二章 誘餌第二百二十九章 時風第四百八十一章 不留第六十三章 重入宮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罪第四百七十七章 女裝第三百六十章 匪兵第九十三章 識人有術第二百一十七章 縱虎第二百六十四章 相面第六十六章 偏居之計第三百四十八章 心動第四百零九章 頭顱第五百零六章 沒錯第四百零四章 奪位第三百四十五章 乘車第四百六十五章 酒王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防第五百三十六章 衆叛第八章 新榜單第三十七章 信與不信第三十四章 舞槊第三百五十章 行惡第四百六十七章 三條第七十七章 豪賭第五百二十章 入秦第三百六十七章 五樣第四百二十四章 佞臣第四百九十四章 周家第五十一章 名聲難得第二百二十一章 稍等第五百零八章 各證第四百一十七章 神馳第三百九十章 悶酒第六十二章 王意第一百三十三章 豬虎第五十七章 同樂第四百八十六章 主使第四百七十五章 一步第三百八十章 真假伏兵第四百七十二章 監視第二百零四章 同勝同敗第三百九十三章 難敵第五百二十三章 心坎第二十九章 心安第四百三十三章 立斷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都之主第五百一十五章 斷鏈第一百一十九章 真話第二百零八章 各行其事
第八十一章 女婿第三百零六章 軍報第三百二十八章 貴客第二百一十八章 報仇第三百四十五章 乘車第五百二十二章 代問第四十三章 說難第四百九十四章 周家第一百六十八章 逼門第三十四章 舞槊第三百三十八章 欠酒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襲第三百零六章 軍報第四百七十五章 一步第二百九十九章 誘殺第三十一章 保媒第一百三十二章 矮人一頭第二十三章 少年第五百三十三章 戰後第二百一十八章 報仇第六十七章 活路第二百四十章 報仇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都督第五百三十九章 暫避第三百八十四章 宿老第三百零四章 出走第五百二十四章 莫殺第一百零二章 所求第四百三十二章 牧守第一百二十章 殺與不殺第三百八十八章 獻刀第四百一十六章 變臉第二百零六章 送美第八十三章 入營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五百二十七章 險計第二百九十九章 誘殺第二百七十四章 傳授第一百五十九章 釜底第九十六章 觀望第二百八十四章 次問第三十六章 恣意之名第三百零四章 出走第五百零二章 必行第三章 吹笛第一百二十章 殺與不殺第八十六章 講和第四百三十二章 牧守第四百二十七章 六兄第四百三十七章 問故第九十二章 誘餌第二百二十九章 時風第四百八十一章 不留第六十三章 重入宮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罪第四百七十七章 女裝第三百六十章 匪兵第九十三章 識人有術第二百一十七章 縱虎第二百六十四章 相面第六十六章 偏居之計第三百四十八章 心動第四百零九章 頭顱第五百零六章 沒錯第四百零四章 奪位第三百四十五章 乘車第四百六十五章 酒王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防第五百三十六章 衆叛第八章 新榜單第三十七章 信與不信第三十四章 舞槊第三百五十章 行惡第四百六十七章 三條第七十七章 豪賭第五百二十章 入秦第三百六十七章 五樣第四百二十四章 佞臣第四百九十四章 周家第五十一章 名聲難得第二百二十一章 稍等第五百零八章 各證第四百一十七章 神馳第三百九十章 悶酒第六十二章 王意第一百三十三章 豬虎第五十七章 同樂第四百八十六章 主使第四百七十五章 一步第三百八十章 真假伏兵第四百七十二章 監視第二百零四章 同勝同敗第三百九十三章 難敵第五百二十三章 心坎第二十九章 心安第四百三十三章 立斷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都之主第五百一十五章 斷鏈第一百一十九章 真話第二百零八章 各行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