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B-17

這個小鎮附近有一條很寬的大河叫斯卡吉特河,它從東向西一直流入了皮吉特灣,是一道天然的屏障,美軍在撤退的時候,已經把河上的7座大橋全部炸燬,總算是擋住了聯邦裝甲部隊的衝鋒。

這支裝甲部隊是隸屬於聯邦陸軍第三裝甲師的一個裝甲營和聯邦第11機械化師的一個機械化團。它們是第一批被運輸船送上溫哥華碼頭的聯邦部隊,在經過了一夜的整編和休整之後,它們在第二天一早就突破了美加邊境,然後沿着海岸線向南攻擊前進。

它們的任務就是在斯卡吉特河北岸建立第一道防線,在它們之後還有3個裝甲營和2個機械化團正在跟進,這4個裝甲營和4個機械化團將用3天左右的時間佔領斯卡吉特河北岸地區,把這一片東西20公里寬,南部60多公里長的區域控制在聯邦軍隊手中。

聯邦登陸部隊之所以要急着佔領這一地區,主要是因爲美加邊境線離溫哥華市區太近了,幾乎就是貼着市區的南邊,這樣的話,溫哥華作爲聯邦軍隊在北美大陸上的一個唯一且重要的橋頭堡就始終都處於美軍大炮和飛機的威脅之下,所以負責佔領溫哥華地區的聯邦第11機械化師和第3裝甲師立刻決定,要把自己的防區向南推進。

經過與空軍和海軍的協商,溫哥華防區的南邊一線定在了斯卡吉特河,聯邦軍隊準備用這條河當做一個天然的屏障,來阻擋可能到來的美軍的進攻。在這一片海邊平原的東邊,是一片山區,哪裡不適合大部隊通過。只需要派少量的兵力,在山口和交通要道上監視即可,而且山區中的絕大部分交通線路都將被炸燬或者佈雷。

對於南海聯邦這種指東打西的戰術,美國守軍也只能乾瞪眼沒轍,因爲美國海軍在西海岸已經沒什麼力量了。尤其是在北部地區。佔據了制海權和制空權的聯邦海軍可以選擇在任何一個美國或者加拿大港口登陸,而美國守軍不可能把這些港口和海灘都放上重兵佈防。

不過美國軍方也並不太擔心在溫哥華登陸的聯邦軍隊,因爲他們的原計劃就是充分利用美國國土面積,來彌補美國海軍與聯邦海軍之間的差距。也就是說,美國軍方本來就做好了把聯邦軍隊引到美國內陸來作戰的準備,拉長聯邦軍隊的補給線。分散其兵力,然後利用美國生產能力強大、兵源豐富的優勢,慢慢的把聯邦登陸部隊拖垮拖死。

這個戰術有點像當年r本侵華時候中國軍隊所採取的戰術,就是先避開敵人的精銳,不和其在沿海地區糾纏,當r軍進入中國內陸之後。就只能被迫分兵了,最終進攻力量越來越弱,補給線越來越長,活活被拖死。

不過美國的國家實力與當時的中國相比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而且美國人不是沒有能力在沿海地區抵抗,只是他們覺得那樣話傷亡可能會很大,不如把聯邦軍隊放進來打合算。

至於那些美國西海岸城市的損失。美國政府和軍方現在已經顧不上那麼全面了,既然在海軍發展上合衆國已經落後了,那麼這些城市所受到的損失,就是在爲這個落後而買單,所幸的是,美國的發達地區還是在東部和中部,西部雖然也有後起之秀,卻都不是不可或缺的。

按照美國軍方的計劃,如果聯邦軍隊登陸,他們在沿海50公里之內不會受到大規模的阻擊。美國陸軍的第一道防線都在沿海100公里左右的地方,一旦聯邦登陸部隊進入這一區域,他們就會收到美國陸軍和陸軍航空兵的攻擊,而聯邦海軍對這個距離上的聯邦陸軍已毫無辦法,只能靠海軍航空兵來支援。那時候,就是美國陸軍航空兵和聯邦海軍航空兵之間的較量了,美國陸軍相信,不管聯邦海軍航空兵的飛機多厲害,數量龐大的美國陸軍飛機將一點一點的把它們消耗一空。

但是這隻突破了美加防線的聯邦裝甲部隊好像知道美國陸軍的計劃一樣,他們並沒有進攻西雅圖,也沒有再向內陸深入,而是在斯卡吉特河附近開始修建防線佈置雷區了,看他們的意思是不打算再往前走了。

在這時,美國海軍和美國陸軍中的不少將領都想起了另一場戰爭:南r戰爭。在那場規模不大,耗時不久的戰爭中,南海聯邦所採用的戰術和目前在溫哥華這裡採用的戰術基本一致啊。

先是在敵方的一個港口或者灘頭登陸,然後登陸部隊略微深入內陸,就開始做防禦工作,之後就是修建飛機場和運送轟炸機,最終,這裡會成爲聯邦空軍的一個起飛基地,聯邦轟炸機將從這裡起飛,挨個的去轟炸那些美國城市。

一想起當初r本被轟炸過的幾個城市的慘狀,這些美國將軍們坐不住了,如果美國的城市也遭到同樣的轟炸,而美國軍隊無可奈何的話,不用等聯邦軍隊發起進攻了,美國政府直接就會被美國人民給推翻嘍。

於是,大批的美國軍隊開始從華盛頓州的東部地區向西雅圖附近集結,美國政府也和加拿大政府達成了一致,美國軍隊可以在戰時隨意出入了這一地區的加拿大領土而不用向加拿大政府提前通知。

4月15日,200多架美國陸軍航空兵的飛機從內陸的多個機場升空,撲向了溫哥華港。而接到了陸基雷達預警的聯邦海軍和少部分聯邦空軍的戰鬥機也從航空母艦和溫哥華的2座民用機場起飛,雙方在斯卡吉特河上空,上演了一場激烈的空戰。

100多架美國陸軍的p40、p39戰鬥機和同樣數量的聯邦海軍、聯邦空軍的sf4、af4戰鬥機攪成了一團,而另外幾十架聯邦海軍的sbt4攻擊機則在高空追逐着40多架美國陸軍的b17轟炸機。

從性能上講,美國陸軍裝備的p40和p39戰鬥機與聯邦海軍和空軍裝備的sf4/af4戰鬥機根本沒法比。雖然p39的航速和af4差不多,但是它的高空性能非常差,且操控性也不太好,在一對一的纏鬥中絲毫佔不到便宜。

而p40這款戰鬥機在當時世界各國的戰鬥機中也只能算是中等性能,它唯一的特點就是造價便宜且生產量大,是美國陸軍裝備得最多的一款主力戰鬥機。其實歷史上p40在中國非常出名,陳納德領導的那支飛虎隊,使用的就是這種飛機。

而且聯邦飛機不光能夠得到陸基雷達的幫助,還可以利用自身裝載的機載雷達提前發現對方,一般在空戰中,誰先發現了對方的飛機,誰就佔據着主動,至少在第一波進攻中是由主動一方發起的。

至於那些b-17轟炸機,是美國陸軍裝備的一種四發水平轟炸機,在歷史上號稱“飛行堡壘”,由波音公司製造生產。它的特點就是堅固且火力比較強,機身上裝有10多挺12.7毫米的重機槍,另外它的載彈量很大,可以達到8噸。但它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航程太短,在滿載的情況下,只有2000多公里。

對付這些飛的慢且皮糙肉厚的轟炸機,最好用的不是聯邦海軍或者空軍的戰鬥機,而是那些攻擊機,因爲攻擊機上有2門20毫米的機炮,且載彈量足夠,能夠抗住重機槍射擊的b-17,對於機炮來說,裝甲還是有點薄。

其實聯邦一方除了這些飛機之外,在地面上還有20多輛40毫米自行高射炮隱藏着,但是怕誤傷到本方飛機,且聯邦飛機正佔據着空中優勢,所以這些高射炮並沒有開火。

第65章 爪哇疫情調查結果第45章 民國政府有顧慮第5章 1886年的臺灣第69章 坑人的礦業公司第4章 三打白骨精(上)第2章 三大合成物第23章 親王喬治第9章 遇襲第128章 壞人出現了第144章 夜探大巴黎第36章 衰落的德國第43章 革命(一)第93章 真實的潛艇兵第38章 水陸並進第58章 “潑婦”第144章 夜探大巴黎第41章 未雨綢繆第53章 上刺刀的潛艇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2章 走私走到了大清朝第65章 爪哇疫情調查結果第51章 戰備(一)第56章 信還是不信第45章 美國人也參戰了第56章 一戰爆發第70章 外籍軍團第14章 西部大開發(三)第91章 對壘第76章 捉對廝殺第25章 去歐洲賣套餐(二)第8章 一手救助,一手屠刀第23章 和老爹攤牌第69章 建國(一)第67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三)第50章 危機中的各國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59章 麥克阿瑟第11章 礦山加鐵路,誰也擋不住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54章 反擊第61章 登陸越南(三)第97章 感恩節的禮物第136章 眼紅第22章 關鍵時刻有人要掉鏈子第20章 按兵不動第3章 短暫的平靜第53章 實力對比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12章 波蘭這隻風箱中的老鼠第28章 一打白骨精(上)第96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第2章 以戰代練第76章 海軍條約第89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三)第71章 小鬍子的德國第31章 遷都的必要性第14章 內田的打算第75章 7、8、9三個省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7章 黑一下美國人第72章 世界第一鐵礦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38章 空襲新加坡港(三)第3章 短暫的平靜第4章 闖關第23章 大戰結束第12章 轟炸機第35章 皇家海軍第61章 名不副實第62章 巴頓第71章 小鬍子的德國第3章 救了個國際友人第115章 市長的忠告第21章 日本人的軍艦快造好了第43章 自家後院(二)第18章 有些準備第146章 多疑的老闆娘第39章 海南島(一)第88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二)第46章 騷擾第68章 三個壞皮匠第96章 如此相似第72章 世界第一鐵礦第131章 首腦會晤第77章 他的理想第104章 博弈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51章 戰備(一)第60章 佈網第111章 裁決第25章 十九世紀的頂級海軍第44章 美國的反應第34章 暗度陳倉第9章 遇襲第124章 潛艇探測器第38章 珍珠港第22章 水下幽靈第20章 問題第2章 醞釀
第65章 爪哇疫情調查結果第45章 民國政府有顧慮第5章 1886年的臺灣第69章 坑人的礦業公司第4章 三打白骨精(上)第2章 三大合成物第23章 親王喬治第9章 遇襲第128章 壞人出現了第144章 夜探大巴黎第36章 衰落的德國第43章 革命(一)第93章 真實的潛艇兵第38章 水陸並進第58章 “潑婦”第144章 夜探大巴黎第41章 未雨綢繆第53章 上刺刀的潛艇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2章 走私走到了大清朝第65章 爪哇疫情調查結果第51章 戰備(一)第56章 信還是不信第45章 美國人也參戰了第56章 一戰爆發第70章 外籍軍團第14章 西部大開發(三)第91章 對壘第76章 捉對廝殺第25章 去歐洲賣套餐(二)第8章 一手救助,一手屠刀第23章 和老爹攤牌第69章 建國(一)第67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三)第50章 危機中的各國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59章 麥克阿瑟第11章 礦山加鐵路,誰也擋不住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54章 反擊第61章 登陸越南(三)第97章 感恩節的禮物第136章 眼紅第22章 關鍵時刻有人要掉鏈子第20章 按兵不動第3章 短暫的平靜第53章 實力對比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12章 波蘭這隻風箱中的老鼠第28章 一打白骨精(上)第96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第2章 以戰代練第76章 海軍條約第89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三)第71章 小鬍子的德國第31章 遷都的必要性第14章 內田的打算第75章 7、8、9三個省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7章 黑一下美國人第72章 世界第一鐵礦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38章 空襲新加坡港(三)第3章 短暫的平靜第4章 闖關第23章 大戰結束第12章 轟炸機第35章 皇家海軍第61章 名不副實第62章 巴頓第71章 小鬍子的德國第3章 救了個國際友人第115章 市長的忠告第21章 日本人的軍艦快造好了第43章 自家後院(二)第18章 有些準備第146章 多疑的老闆娘第39章 海南島(一)第88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二)第46章 騷擾第68章 三個壞皮匠第96章 如此相似第72章 世界第一鐵礦第131章 首腦會晤第77章 他的理想第104章 博弈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51章 戰備(一)第60章 佈網第111章 裁決第25章 十九世紀的頂級海軍第44章 美國的反應第34章 暗度陳倉第9章 遇襲第124章 潛艇探測器第38章 珍珠港第22章 水下幽靈第20章 問題第2章 醞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