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轟炸中部城市

1941年9月,當最後一批20架ab-3遠程轟炸機從珍珠港運抵聖迭戈港,聯邦空軍準備了2個月的空襲行動正式拉開了序幕,在這場代號爲“豐收”的戰略轟炸計劃中,首先被選定的目標就是位於德克薩斯州的休斯敦、聖安東尼奧、奧斯丁、達拉斯和沃斯堡這5個城市。

德克薩斯州除了盛產牛仔之外,還是美國最重要的石油產地,這裡的產量佔到了美國全部石油的一半以上。在戰時石油是最主要的一種戰爭物資,小鬍子之所以要急急忙忙去進攻蘇聯,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德國沒有石油儲備,除了能從羅馬尼亞搞來點石油之外,就只能依仗它在戰前的儲備了。

沒有石油就會沒有很多東西,石油化工是一個很長的產業鏈,最簡單的就是沒了石油,坦克、飛機都無法開動了,德國爲了彌補自身的缺陷,居然都開始研究液化煤了,可見能源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雖然美國不止德克薩斯這一個州出產石油,但是兩外兩個石油產地中的加利福尼亞州已經被聯邦軍隊攻陷,新墨西哥州的油田大部分已經遭到了轟炸,如果德克薩斯州的油田再保不住的話,美國這個盛產石油的國家就會陷入油荒,佛羅里達和賓夕法尼亞的那些小油田是無法滿足美國戰時的石油供給的。

對於這一點,聯邦軍隊明白,美國政府和軍隊更清楚,所以他們必須要想辦法保住德克薩斯州的油田。必須保住!說起來容易,可是怎麼保呢?聯邦的轟炸機飛得又高又快,美軍戰鬥機即使能夠勉強爬升到1萬米以上的高度,也會因爲動力不足而速度大減。

而且想要爬升到一萬米以上的高空作戰,對於飛機座艙的保溫和密封問題都要求比較高。此時美國空軍裝備的p38和p40在設計生產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到要跑到6000米以上去戰鬥,所以它們缺乏必要的高空作戰能力。

飛機不成,那麼高射炮呢?回答是也不成。美國陸軍裝備的主力高炮是90毫米的m1型和75毫米的m3型。m1的有效射高降降接近10000米,但是它太重了,近9噸的身材,需要大型牽引車拉着走,機動性能太差,無法快速部署,只能放在重點防護地區當固定對空火力使用。

飛機和高射炮都夠不到聯邦轟炸機的高空轟炸。美軍也不能眼睜睜的看着地面目標被輕易炸燬,於是他們想出了一個笨方法,在地面上安排很多假目標來欺騙聯邦轟炸機進行投彈。這些假目標都是用木頭搭起來的架子,和鑽井架非常像,從高空上看,基本分辨不出真假。

對於那些大型煉油廠。美軍也想了一個辦法,就是用僞裝網和木板鋼架等東西把它們僞裝成普通的小鎮、樹林,然後再在附近的地方用木頭磚石搭建一個類似的煉油廠,來增加聯邦空軍的轟炸難度。

不過美軍不知道的是,整個德州的重點油田和煉油廠、石化廠、輸油管道的具體座標早都已經被施耐德這個大內奸提供給了聯邦空軍,依靠着空軍裝備的新式遠程導航雷達的指引,聯邦轟炸機可以大概的確認真正目標的原始位置。就算是無目視瞄準條件,也不影響聯邦空軍的轟炸效果。

戰略轟炸這個東西本來就不是精確攻擊,它的炸彈落點往往是方圓幾公里甚至十幾公里的範圍。而且聯邦空軍的這種戰略轟炸其主要目的並不是要全部摧毀這些工廠和油井,而是要給在哪裡工作的人帶來強烈的恐懼感,試問有那個普通工人願意在漫天掉炸彈的環境下工作?別說那些惜命的美國工人了,就算是嚴謹刻板的德國工人也不願意這麼幹,當然了,蘇聯工人願意。。。也不能說是願意。而是能夠在這種環境下工作,原因咱就不分析了。

9月15日,50架聯邦轟炸機對休斯敦市進行了轟炸,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城市被炸彈和大火所摧毀。當這個消息傳到了華盛頓時,羅斯福總統正在用午餐,當他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立刻放下刀叉乘車返回了總統府。並立刻召集了包括國防部長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在內的一大堆美國軍方高層,對德克薩斯州遭到聯邦空軍的轟炸的問題向美國軍方提出質疑。

羅斯福總統要求美國軍方必須阻止聯邦空軍的繼續轟炸,不管是付出什麼代價,也不能讓聯邦軍地把美國的大動脈給切斷。如果沒有了德克薩斯的石油,美國的產能至少要下降一半,對於剛剛開動的戰爭機器來說,石油就意味着飛機、坦克、彈藥、大炮。。。。。。

美國軍方高層並不比總統糊塗多少,但是他們實在是做不了這個主,按照目前雙方的兵力部署和戰場局面分析,美軍還是處於被動應付的不利情況。雖然美軍的兵力隨着戰爭動員,正在飛快的增多,但是聯邦軍隊的作戰方式已經超出了美軍將領的預測範圍,他們很難準確判斷如果面對像波卡特洛那樣防守嚴密的聯邦據點,到底要用多少美軍士兵的性命去填,才能夠從聯邦手中奪回來。

按照前線指揮官發回來的資料和戰況總結來看,只要聯邦守軍的彈藥和補給不出問題,像波卡特洛這樣的聯邦軍地防禦重點地區,用整個西部戰區所有的15個師的兵力,都沒有一個前線將領可以保證能夠攻的下來。

15個師、20多萬人都不敢保證勝利,這種仗那個美國將軍願意去打?打好了也是個慘勝,很大可能還是打不好,丟掉10多萬美國士兵的性命而換來一場敗仗,這個指揮的將軍不光自己會成爲美國的罪人,就是他的家庭和家族也會幾輩子都擡不起頭來,這個負擔太重了。

但是戰局發展到這個程度,總得有人出來做決定,總不能眼睜睜的看着聯邦空軍一點一點的把美國的油田和糧食產區全毀光啊,那樣還打什麼仗啊,乾脆投降還能少死些人,少受些損失。

這個擔子誰來扛呢?不用問啊,天塌下來高個的頂着,事趕到這官大的扛着。作爲美國總統,羅斯福已經是第2任了,正當他把美國從經濟危機中解脫出來,打算重新坐上世界第一大國,成爲一個可以媲美林肯、華盛頓一樣的偉大總統的時候,這場突發的戰爭來了,而且他所要面對的是一個有着充分準備的大國,而那個國家的領導人有着非常傳奇的一生,如果仔細回憶的話,從甲午戰爭開始,近半個世紀了,他和他的國家居然在大大小小十多場戰爭中都是全勝。

面對這樣一個可怕的對手,羅斯福這位以堅強著稱的總統也深感壓力,但是目前的局勢已經把他逼得無路可退。當西部幾個州被攻陷之後,合衆國裡已經出現了不好的苗頭,華盛頓州的州政府居然向美國聯邦政府提出了自治並退出戰爭的要求,雖然這個要求被國會以華盛頓州政府投降了敵人不是合法州政府搪塞了過去,但是加利福尼亞州和俄勒岡州的一些官員也有些蠢蠢欲動了。

羅斯福心裡非常清楚,如果不能讓美國人民看到一個強有力的聯邦政府,如果不能讓美國人民看到一個可以保護他們利益和信仰的聯邦政府,那麼美國就很可能在他手中結束這160多年短暫的生命,又被打回原形,成爲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羣體。

第143章 車禍(二)第25章 新鮮的大黃魚第47章 歡樂意大利第29章 民用航空第40章 決死空襲第34章 挑釁就是戰爭第9章 暈倒第41章 未雨綢繆第52章 戰備(二)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11章 養寇自重第64章 收網第13章 政府和大會的僵局第76章 貴族第12章 談判和女友第60章 佈網第40章 決死空襲第6章 也算悲壯第31章 遷都的必要性第98章 獨立第13章 羅莎莉亞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46章 民國(二)第36章 空襲遠東艦隊第37章 空襲新加坡港(二)第42章 海南島(四)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90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四)第40章 決死空襲第42章 登陸第71章 戰略轟炸第79章 南美ABC第13章 基礎建設第30章 日本沉沒第11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下)第112章 漏網之魚第31章 飛機母艦艦載機(上)第57章 情報工作第47章 民國(三)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1章 不成功的人生第77章 聯邦的底氣第48章 崩盤第53章 活話劇(一)第2章 走私走到了大清朝第49章 飛機第66章 重典第15章 基隆級驅逐艦第69章 建國(一)第92章 杉杉健太第96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第54章 反擊第114章 港口外的魚雷艇第32章 奧運會第49章 飛機第62章 佈網(三)第19章 職業經理人和汽車第73章 國防第47章 大衛的三封電報第55章 反擊(二)第41章 空襲新加坡港(六)第12章 大衛的禮物第6章 戰爭擴大第67章 核反應堆第26章 流感,還是西班牙的第39章 海南島(一)第33章 挑事專家第46章 大事好像不妙第107章 西澳礦區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52章 劉芾的思考第40章 海南島(二)第2章 醞釀第42章 海南島(四)第13章 基礎建設第72章 誘餌(一)第4章 複方新諾明第88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二)第102章 惡魔現身第55章 分段建造法第69章 建國(一)第45章 民國政府有顧慮第78章 撒達母炮第58章 “潑婦”第8章 三路並進第86章 文化入侵(四)第75章 7、8、9三個省第56章 入侵美國第61章 名不副實第154章 烏合之衆第22章 問題(三)第87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第6章 再次談判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24章 去歐洲賣套餐第15章 劉芾的計劃第148章 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第38章 珍珠港第26章 衝鋒隊第24章 三路並進(二)
第143章 車禍(二)第25章 新鮮的大黃魚第47章 歡樂意大利第29章 民用航空第40章 決死空襲第34章 挑釁就是戰爭第9章 暈倒第41章 未雨綢繆第52章 戰備(二)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11章 養寇自重第64章 收網第13章 政府和大會的僵局第76章 貴族第12章 談判和女友第60章 佈網第40章 決死空襲第6章 也算悲壯第31章 遷都的必要性第98章 獨立第13章 羅莎莉亞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46章 民國(二)第36章 空襲遠東艦隊第37章 空襲新加坡港(二)第42章 海南島(四)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90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四)第40章 決死空襲第42章 登陸第71章 戰略轟炸第79章 南美ABC第13章 基礎建設第30章 日本沉沒第11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下)第112章 漏網之魚第31章 飛機母艦艦載機(上)第57章 情報工作第47章 民國(三)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1章 不成功的人生第77章 聯邦的底氣第48章 崩盤第53章 活話劇(一)第2章 走私走到了大清朝第49章 飛機第66章 重典第15章 基隆級驅逐艦第69章 建國(一)第92章 杉杉健太第96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第54章 反擊第114章 港口外的魚雷艇第32章 奧運會第49章 飛機第62章 佈網(三)第19章 職業經理人和汽車第73章 國防第47章 大衛的三封電報第55章 反擊(二)第41章 空襲新加坡港(六)第12章 大衛的禮物第6章 戰爭擴大第67章 核反應堆第26章 流感,還是西班牙的第39章 海南島(一)第33章 挑事專家第46章 大事好像不妙第107章 西澳礦區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52章 劉芾的思考第40章 海南島(二)第2章 醞釀第42章 海南島(四)第13章 基礎建設第72章 誘餌(一)第4章 複方新諾明第88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二)第102章 惡魔現身第55章 分段建造法第69章 建國(一)第45章 民國政府有顧慮第78章 撒達母炮第58章 “潑婦”第8章 三路並進第86章 文化入侵(四)第75章 7、8、9三個省第56章 入侵美國第61章 名不副實第154章 烏合之衆第22章 問題(三)第87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第6章 再次談判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24章 去歐洲賣套餐第15章 劉芾的計劃第148章 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第38章 珍珠港第26章 衝鋒隊第24章 三路並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