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活話劇(一)

如果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劉芾恐怕很難用很小的代價去佔領越南這個法國殖民地。雖然法國人單獨無法遠征越南,並打敗臺灣海軍,但是當時的國際形勢是英法德美這些歐美列強各自佔據了世界上的大部分可以殖民的地區,雖然他們之間也會因爲分贓不均而大打出手,但那都是在一個餐桌上搶食物而已。如果突然有個新勢力也想拿餐桌上的食物,那麼這幾個人都會停下所有對抗,共同衝向這個新人,以保護餐桌上的食物。這個道理並不難理解,劉芾相信以各國領導層的頭腦,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而放任自己去搶法國人的固有殖民地。

那麼最終臺灣會獨自面對世界上最強的幾個國家和他們的附屬國的全力打擊,劉芾想不出自己能抗多久,但是劉芾知道,最終自己是不會勝利的,不僅搶不到越南,還會被打回原形,恐怕連臺灣這個小島都守不住。

不過要是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打以後,劉芾再動手搶奪越南的話,那麼形勢就會變得對劉芾有利。那時候法國人和德國人打的你死我活,英國人和俄國人也將捲進戰團。這次的戰爭,將不再是個列強代理人之間的試探和矛盾,而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拼命,別說一個小小的越南,就算你把喬治五世的印度皇帝也搶走,估計他們也無法停下手來再共同對付劉芾,原因就是這場戰爭牽扯的太大了,整個歐洲都被捲了進去,已經不是一個國家或者幾個國家想停就能停下來的,不把人腦子打出狗腦子來,是不會罷休的。

這樣一來,劉芾的唯一敵人,就剩下還沒參戰的美國人了。雖然美國人也不是什麼善茬,一激動說不定比其他幾個國家都瘋狂,但是剛剛在菲律賓嚐到了苦果的美國政府肯定不會爲了法國人再輕易踏入這片爛泥塘,而且美國的主要利益還是在歐洲,與其插手南亞這個窮地方,還不如去歐洲碰碰運氣呢,而在歷史上,美國人確實沒有在剛開戰的時候加入戰爭,而是躲在大洋另一頭,興高采烈的向交戰雙方兜售武器和資源,至於最後的參戰不過是想噹噹戰勝國,再多賺一筆罷了。

不過臺灣還沒有精力把有限的兵力投入到兩個戰場上去,不管一戰是14年還是15年,劉芾都需要先把菲律賓搞到手,然後等到一戰開打以後,瞧準一個合適的機會,再去進攻越南。

那麼現在菲律賓是個什麼情況呢?自從13年初美國談判代表團來到馬尼拉之後,菲律賓的武裝鬥爭不僅沒減弱,還更爲激烈起來。由“菲律賓人”組織領導的幾十支游擊隊在呂宋島上,向龜縮在幾個主要城市和港口裡的美軍發起了不計傷亡的拼死進攻,他們不僅使用了槍炮等常規武器,還不擇手段的採用了下毒、暗殺、縱火等極端手段,最後甚至連居住在城中的平民也捲入了戰爭,他們把炸藥綁在身上,只要有機會接近美軍,就會引爆身上的炸藥,與美軍同歸於盡。

這些遠遠超出戰爭範疇的反抗行動完全打亂了美國談判代表團的計劃,而且讓這些大多數頭一次來到菲律賓的美國政客們感到了深深的恐懼和無奈。本來這些議員們、軍官們打算到馬尼拉穩住局勢,採用拖延的手段,看看能不能在談判的過程中,利用金錢和民族矛盾等手段,分化瓦解這個“菲律賓人”組織。這樣不僅能消弱菲律賓的抵抗組織實力,還可以爲駐菲美軍贏得一個喘息的時候,說不定還可以把局勢搬回來,爲最終的談判贏得更多的籌碼。

誰承想,雙方剛坐在一起沒談兩天,整個呂宋島上的游擊隊就像開鍋一樣從各處蹦了出來,採用各種常規的和非常規的手段,在每一個有菲律賓人的角落中和美國駐軍拼命。雖然在這些行動中,大部分都是游擊隊傷亡大,但是在美國談判代表團和美國國內的民衆眼中,菲律賓人全死光,他們只不過會哀嘆哀嘆,美國士兵的屍體多一具,那就是代表團和政府無能,隨之而來的就是示威遊行、民意下降,很顯然,和哀嘆相比,美國政府和代表團更重視後一種。

爲了減少駐菲美軍的傷亡,美國代表團不得不用2座城市和菲律賓人組織換取了1個月的雙方停戰時間。美國駐菲軍對從唯一兩座內陸城市中撤離,全部收縮到最後的2個港口城市馬尼拉和馬裡韋萊斯中,然後利用這一個月的停戰期,雙方加緊談判。

呂宋島上暫時歸於了平靜,但是菲律賓南方的幾個島嶼上卻是戰火連連,爲了配合菲律賓人組織的行動,臺灣駐菲軍隊和當地的菲律賓人組織骨幹成員上演了一出出活話劇。

首先,由菲律賓人組織的游擊隊,向臺灣駐軍發起了多次大規模攻勢,而在這些攻勢中,這些游擊隊均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很多次基本算是全軍覆沒了,但是在事後,當地的普通民衆會看到臺灣駐軍擡着一具具裝在綠色防雨布袋子裡的屍體返回駐地,數量多的會堆滿駐軍的營地,很多時候,這些原本應該用船運回臺灣的臺灣士兵屍體由於來不及等待船隻,都被集中在一起焚燒了。而當地的菲律賓人組織則會對外宣稱,某一場戰鬥,殲敵多少多少,繳獲多少多少,而自己的損失相對來說不值一提。

其實這些表面現象都是假的,那些游擊隊全是菲律賓人組織中的真正由菲律賓人爲骨幹的游擊隊,大部分都是後來加入到菲律賓人組織中的,這些游擊隊被從菲律賓羣島的各個地方抽調到南方的幾個島嶼上與駐菲臺軍作戰。由於這些戰鬥都是由菲律賓人組織中的臺灣內務部特工和駐菲臺軍指揮官共同策劃的,所以這些游擊隊基本上不會有贏的希望,能不被全殲已經是幸運了。最慘的是,那些僥倖逃出戰場,千辛萬苦回到組織中的游擊隊成員,也被那些特工們採用各種誣陷、暗殺等手段弄死在叢林中。

那些用臺灣軍隊特有的屍體袋子裝着的,都是死在戰場上的菲律賓游擊隊員,他們被僞裝成臺軍的陣亡士兵,運回臺軍駐地,然後統一焚燒,而駐菲臺軍爲了把這場戲演的更像,還不時的派來運輸艦,把成羣成羣的臺灣“傷兵”運送回國,並補充上新的臺灣士兵。而這些“傷兵”都是駐菲臺軍中駐紮時間比較長,應該輪換回國的正常士兵。

由於菲律賓羣島的南北交通早已被臺軍和菲律賓人組織所控制,再加上原本還留在南部島嶼上的美國聯絡官都已經從海陸撤回馬尼拉,所以駐菲美軍和菲律賓總督並不知道這是一場專門演給他們和真正分菲律賓人看的話劇。他們真的以爲駐菲臺軍的情況也十分危急,爲了表示友軍間的協作關係,菲律賓總督甚至還派來2艘炮艇和幾艘運輸船,打算一點一點的把南面幾個島嶼上的駐菲臺軍都運回馬尼拉去。

面對菲律賓總督的好心和熱情,駐菲臺軍的最高指揮官費了半天力氣,強忍着不讓自己笑出來,用沒有得到臺灣陸軍部的命令,不能擅自離開駐地爲由,拒絕了菲律賓總督的善意。當時,這兩艘美國炮艇在離開港口時,船上的美國海軍官兵都向着碼頭上的臺灣陸軍行禮致意,那時候的氣氛用這位臺灣指揮官的話來說,那就是:我看着那些美國海軍的眼神,真差點相信了,我將戰鬥到最後一刻!

第19章 金蘭灣第36章 空襲遠東艦隊第34章 偷襲成功第26章 投降的日軍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26章 中斷的訪問第26章 高速發展的臺灣第2章 三大合成物第76章 貴族第80章 甩賣潛艇第28章 北極熊游過來了第30章 英國國王及印度皇帝!!!第62章 佈網(三)第94章 真實的潛艇兵(二)第53章 活話劇(一)第16章 一個熟人和兩個陌生的熟人一起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58章 反貪反黑第55章 分段建造法第19章 小小的成就感第131章 首腦會晤第66章 波音飛機制造廠第56章 入侵美國第7章 黑一下美國人第10章 大衛的人品第16章 一個熟人和兩個陌生的熟人一起第146章 多疑的老闆娘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2章 醞釀第5章 得寸進尺第8章 越亂越好第3章 第一山地旅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74章 巴巴羅薩第19章 藍飄帶獎第151章 試驗性生產第58章 星君級飛機母艦第62章 佈網(三)第13章 登陸琉球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72章 世界第一鐵礦第30章 《凡爾賽合約》第126章 禮查飯店第26章 高速發展的臺灣第13章 西部大開發(二)第19章 裝甲集羣第16章 戰略轟炸第130章 懷疑第48章 臺灣空軍第45章 民國政府有顧慮第56章 雷達第43章 師團長的無奈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15章 她家鄉的葬禮第20章 歷史真頑固第29章 高歌猛進第78章 電視轉播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64章 收網第10章 權力真空第63章 取證第17章 渾水摸魚第34章 偷襲成功第16章 戰略轟炸第18章 空襲第63章 聯邦的四周第26章 三路並進(四)第93章 樹下的美軍第37章 有點緊張第16章 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第7章 爪哇第17章 北歐亂第36章 賭贏了第12章 波蘭這隻風箱中的老鼠第88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二)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21章 問題(二)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22章 進攻澳洲第75章 國防(三)第69章 建國(一)第52章 米切爾的艦隊第41章 漏網之魚第44章 美國的反應第96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第46章 騷擾第31章 南北日本第51章 戰備(一)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18章 西線第112章 漏網之魚第53章 實力對比第83章 文化入侵第30章 《凡爾賽合約》第79章 P38戰鬥機第26章 中斷的訪問第10章 大衛的人品第47章 歡樂意大利第15章 劉芾的計劃第48章 崩盤
第19章 金蘭灣第36章 空襲遠東艦隊第34章 偷襲成功第26章 投降的日軍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26章 中斷的訪問第26章 高速發展的臺灣第2章 三大合成物第76章 貴族第80章 甩賣潛艇第28章 北極熊游過來了第30章 英國國王及印度皇帝!!!第62章 佈網(三)第94章 真實的潛艇兵(二)第53章 活話劇(一)第16章 一個熟人和兩個陌生的熟人一起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58章 反貪反黑第55章 分段建造法第19章 小小的成就感第131章 首腦會晤第66章 波音飛機制造廠第56章 入侵美國第7章 黑一下美國人第10章 大衛的人品第16章 一個熟人和兩個陌生的熟人一起第146章 多疑的老闆娘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2章 醞釀第5章 得寸進尺第8章 越亂越好第3章 第一山地旅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74章 巴巴羅薩第19章 藍飄帶獎第151章 試驗性生產第58章 星君級飛機母艦第62章 佈網(三)第13章 登陸琉球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72章 世界第一鐵礦第30章 《凡爾賽合約》第126章 禮查飯店第26章 高速發展的臺灣第13章 西部大開發(二)第19章 裝甲集羣第16章 戰略轟炸第130章 懷疑第48章 臺灣空軍第45章 民國政府有顧慮第56章 雷達第43章 師團長的無奈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15章 她家鄉的葬禮第20章 歷史真頑固第29章 高歌猛進第78章 電視轉播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64章 收網第10章 權力真空第63章 取證第17章 渾水摸魚第34章 偷襲成功第16章 戰略轟炸第18章 空襲第63章 聯邦的四周第26章 三路並進(四)第93章 樹下的美軍第37章 有點緊張第16章 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第7章 爪哇第17章 北歐亂第36章 賭贏了第12章 波蘭這隻風箱中的老鼠第88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二)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21章 問題(二)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22章 進攻澳洲第75章 國防(三)第69章 建國(一)第52章 米切爾的艦隊第41章 漏網之魚第44章 美國的反應第96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第46章 騷擾第31章 南北日本第51章 戰備(一)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18章 西線第112章 漏網之魚第53章 實力對比第83章 文化入侵第30章 《凡爾賽合約》第79章 P38戰鬥機第26章 中斷的訪問第10章 大衛的人品第47章 歡樂意大利第15章 劉芾的計劃第48章 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