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他的奮鬥(二)

從世界層面上來講,後世中各國醜化希特勒是對的,因爲否定了一個人,就可以讓整個德國從精神及實際的戰爭債務的陰影中走出來,這無論對德國還是當時世界上各個強國來說,都是必須的,一戰的教訓他們還記得,正是一戰後對德國單方面的不平等壓制,才導致了二戰的爆發,而二戰後的德國,不管是在歐洲還是世界上,依然是一個舉足輕重且頗具影響力的大國,無論英美蘇法都不能同一個“邪惡”的民族打交道,於是,這個惡名就得有人來擔負,而希特勒無疑是最合適的一個,就算讓小希同志活過來自己選擇,他也會選擇自己來承擔這個惡名,因爲讓德國獲得新生是他生前一直追求的東西。

從個人道德上來講,小希同志的私德遠遠高於當時的大部分國家領袖,而在公德上,他也是出類拔萃的。撇開他在二戰中的各種屠殺行爲,只看他的奮鬥史,他絕對是一個後人的榜樣。當他加入後來成爲納粹黨的組織時,他只是那個組織的第54個成員,幾年之後,納粹黨已經有成員百萬;

他很感恩,當年他奧地利求學時曾經受到一對中國夫婦的幫助,在掌權之後,他不忘在世界範圍內尋找這對夫婦;

他很喜歡孩子,雖然他自己沒孩子,但是從他的許多和孩子一起的照片中,他笑的很開心;

他很癡情,他的一聲中只有2個女人。一個他愛的女人,但是得不到,一個是愛他的女人,最後陪着他一起自殺了。

從個人能力上來講,小希同志是一個極富感染力的演說家,他的演說不僅爲他招攬了很多人才,更使全國人民都支持他,放在後世,這也是一個政治家必備的天賦;

他還是一個成功的經濟學家,他在德國推行的很多經濟政策。是德國成功的走出了一戰後的泥潭。擺脫了經濟危機,在後世的許多歷史文獻上都可以看到,當時德國的失業率非常之低,幾乎爲零。各種福利保障也高的驚人。至少他讓當時的德國百姓們感覺到了幸福感;

他還是一個出色的領導人。他把第三帝國打理的井井有條,並且實現了他上臺前對德國人民的承諾,在當時處於混亂的德國重新建立了秩序。擴大了生產力,興建了龐大的公路和鐵路交通網,開鑿了運河,提高了德國人民的文化教育水平,使700萬德國失業工人重新得到了工作,德國成爲了歷史上第一個零失業的國家;

他還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把鬆散的聯邦制德國整合到了一起,成爲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統一了德國的領袖,這一點連鐵血首相俾斯麥也是想做但沒做到的,他強力收回被分割出去的德國領土,喚起德國民衆的尊嚴感,他所做的一切都可以用四個字概括“民族復興”

如果不是他發動了戰爭,那麼他很有可能會成爲一代偉人,他唯一可能做錯了的事情就是輸掉了戰爭。

同他相比,拿破崙是好人嗎?他向歐洲輸出革命,打擊歐洲封建勢力,加速歐洲資本主義發展。但是他在輸出革命的時候又殺了多少無辜的人?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他和小希同志並無區別;

哥倫布是好人嗎?1992年全歐洲都在慶祝他發現美洲大陸500週年時,那些美洲的原住民、長眠於地下的印第安人,會不會正在大罵這個人呢?如果沒有哥倫布帶來了歐洲殖民者,會有那麼多人被殺死嗎?他比小希同志好多少呢?

斯大林是好人嗎?他打贏了衛國戰爭,爲自己的祖國贏得了生存的空間,但是他的大清洗又殺害了多少人?

所以說世界上沒有好與壞,更沒有好人與壞人,因爲大家所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也就不同,在當時的德國人民來說,希特勒就是好人,因爲他爲他們提供了工作,提供了住房,提供了教育、醫療、養老,最終還提供了尊嚴。而對於那些受到德國侵略的國家來說,希特勒就是壞人,所以作爲一箇中國人,我們有天生的優勢來更中立的看待這樣一個人物,因爲他既沒有侵略國中國,也沒有幫助過中國,我們恨這個人,一點原因都找不到,我們喜歡這個人,也只能是在人格和能力上的佩服,就事論事而已。

如果說希特勒反人類,那麼美國人發動的朝戰、越戰、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又死了多少無辜的人?

對於中國人來說,希特勒最不爲我們認同的是他屠殺過猶太人(其實作者也不清楚爲什麼中國人都爲猶太人打抱不平,難道我們兩個民族有親戚關係?),但是近年來,猶太人屠殺起別的民族來也毫不手軟,從民族角度上來講,希特勒只是發了一陣殺猶太人的瘋,而猶太人卻似乎一直都在發瘋。

在歧視猶太人這個問題上,其實並不是希特勒發明的,當時的歐洲大部分國家都討厭猶太人,一方面因爲他們不信耶穌,只信上帝耶和華,有宗教上的衝突;而是因爲猶太人對於經濟簡直就是無孔不入,他們的龐大家族控制了歐洲多個國家的經濟命脈,甚至有意去代替國家銀行;在德國崛起的道路上,猶太大家族們,正好擋在了希特勒前進的道路上,於是他也就順便把這種反猶運動發展到了一個最高點。就像我們仇恨日本人一樣,仇恨也就是仇恨,我們無法渡海過去揍他們一頓,但是希特勒做到了。

最後說說希特勒發動了二戰,這個說法不正確,當年在簽署了《凡爾賽合約》之後,法國的陸軍統帥福熙就說過:這不是和平,這只是20年的休戰而已。由於《凡爾賽合約》的存在,德國即使不出現希特勒,也會有東特勒、南特勒出現,長期壓制和分裂一個民族,得到的最終結果就是戰爭。而且那些歐美國家明明可以阻止這場戰爭,但是他們爲了自己國家的利益,眼睜睜的看着德國把他們一點點的拉入了戰爭的漩渦。

劉芾對於德國這個國家總體上來說,敬佩多於喜歡,羨慕多於腦粉。在後世中,無論是從日用品還是近端科技產品,只要你拿到一款德國產品,那基本就等於是中高檔產品了,就個人來講,至少是沒見過或者使用過德國的廉價貨,難道德國人不用便宜貨嗎?或者說他們的便宜貨的質量也那麼高?這點上劉芾始終沒有找到答案。

從個人喜好上來說,劉芾願意去幫助一下小希同志,但是從國家利益上來講,幫助小希同志的風險又太大了。假如在二戰中德國橫掃了歐洲,那麼佔領了整個歐洲的德國會不會再向外擴張呢?依照着小希同志的個性,他很可能會的,那麼就必將危害到南海聯邦的利益,到了那個時候,劉芾不敢說面對着戰鬥能力很強大的德軍也能輕鬆獲勝,如果光是這一點也還好辦,南海聯邦可以用科技水平來彌補戰鬥力上的不足,但是德國又是一個非常注重科學研究的民族,劉芾不敢確定南海聯邦的研究和生產速度能夠足夠壓制住已經佔領了歐洲沒準還加上非洲的德國。

如果不幫助小希同志,南海聯邦要想在二戰中獲取澳洲大陸就是一個大問題了。澳洲是英國海外管轄地,如果南海聯邦攻打澳洲,勢必會讓英美等國視作與德國人結盟,這種實際行動上的結盟不管用什麼言語也是解釋不清楚的,所以劉芾的澳洲計劃就很自然的和支援德國連在了一起,不管他願意不願意,只要動澳洲,就實際上和德國結盟了,但是不動澳洲,眼看着英美等國打垮德國,那麼南海聯邦在二戰中基本就啥好處也得不到。(未完待續……)

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30章 合作社第68章 制度第5章 上當了第42章 登陸第71章 戰略轟炸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94章 真實的潛艇兵(二)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29章 大阪保護圈第31章 二打白骨精第54章 反擊第54章 實力對比(二)第30章 合作社第3章 宣戰第68章 絕密單位第70章 外籍軍團第25章 去歐洲賣套餐(二)第59章 反貪反黑(二)第8章 三路並進第61章 登陸越南(三)第14章 騎着摩托去放牛第118章 電視臺第2章 醞釀第36章 摩拳擦掌第67章 核反應堆第13章 基礎建設第2章 三大合成物第23章 親王喬治第10章 快速艦隊第63章 聯邦的四周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6章 也算悲壯第56章 一戰爆發第3章 短暫的平靜第65章 爪哇疫情調查結果第61章 登陸越南(三)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87章 調整第8章 三路並進第29章 勢均力敵第29章 大阪保護圈第72章 世界第一鐵礦第88章 增兵第40章 不好的預感第34章 挑釁就是戰爭第20章 歷史真頑固第17章 工業基地第136章 眼紅第41章 未雨綢繆第31章 旗艦的下場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18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三)第26章 投降的日軍第43章 革命(一)第74章 小鬍子的邀請第52章 米切爾的艦隊第14章 本土防禦第85章 野戰第52章 劉芾的思考第28章 游擊隊有重炮?第24章 去歐洲賣套餐第85章 野戰第56章 信還是不信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15章 基隆級驅逐艦第17章 渾水摸魚第25章 菊凋零第51章 去棉蘭老島練兵第49章 飛機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4章 複方新諾明第21章 沒事但可以挑事第70章 建國(二)第10章 哭泣的爪哇島(三)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21章 好人有好報第31章 南北日本第7章 黑一下美國人第20章 長江750和東風牌第86章 險勝第1章 新一代日本海軍第36章 蘇德宣戰第133章 他的奮鬥(二)第26章 中斷的訪問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69章 富蘭克林羅斯福第79章 P38戰鬥機第7章 吃虧是福第10章 大衛的人品第32章 移民潮第50章 來的都是角啊第31章 飛機母艦艦載機(上)第106章 妥協第150章 國家科研基地第64章 登陸越南(六)第29章 大阪保護圈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25章 新鮮的大黃魚
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30章 合作社第68章 制度第5章 上當了第42章 登陸第71章 戰略轟炸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94章 真實的潛艇兵(二)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29章 大阪保護圈第31章 二打白骨精第54章 反擊第54章 實力對比(二)第30章 合作社第3章 宣戰第68章 絕密單位第70章 外籍軍團第25章 去歐洲賣套餐(二)第59章 反貪反黑(二)第8章 三路並進第61章 登陸越南(三)第14章 騎着摩托去放牛第118章 電視臺第2章 醞釀第36章 摩拳擦掌第67章 核反應堆第13章 基礎建設第2章 三大合成物第23章 親王喬治第10章 快速艦隊第63章 聯邦的四周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6章 也算悲壯第56章 一戰爆發第3章 短暫的平靜第65章 爪哇疫情調查結果第61章 登陸越南(三)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87章 調整第8章 三路並進第29章 勢均力敵第29章 大阪保護圈第72章 世界第一鐵礦第88章 增兵第40章 不好的預感第34章 挑釁就是戰爭第20章 歷史真頑固第17章 工業基地第136章 眼紅第41章 未雨綢繆第31章 旗艦的下場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18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三)第26章 投降的日軍第43章 革命(一)第74章 小鬍子的邀請第52章 米切爾的艦隊第14章 本土防禦第85章 野戰第52章 劉芾的思考第28章 游擊隊有重炮?第24章 去歐洲賣套餐第85章 野戰第56章 信還是不信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15章 基隆級驅逐艦第17章 渾水摸魚第25章 菊凋零第51章 去棉蘭老島練兵第49章 飛機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4章 複方新諾明第21章 沒事但可以挑事第70章 建國(二)第10章 哭泣的爪哇島(三)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21章 好人有好報第31章 南北日本第7章 黑一下美國人第20章 長江750和東風牌第86章 險勝第1章 新一代日本海軍第36章 蘇德宣戰第133章 他的奮鬥(二)第26章 中斷的訪問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69章 富蘭克林羅斯福第79章 P38戰鬥機第7章 吃虧是福第10章 大衛的人品第32章 移民潮第50章 來的都是角啊第31章 飛機母艦艦載機(上)第106章 妥協第150章 國家科研基地第64章 登陸越南(六)第29章 大阪保護圈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25章 新鮮的大黃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