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米切爾的艦隊

這正是那支從巴拿馬運河出發,奔襲了近4000公里,打算偷襲珍珠港的美國太平洋艦隊。它們經過了7天的航行,目前已經接近了夏威夷羣島的南端,再往北行駛1個多小時,珍珠港就進入了艦載機的攻擊範圍,而那時也正是天色剛剛轉白的時間。

指揮這支偷襲艦隊的是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大黃蜂號”航空母艦的艦長馬克.米切爾海軍中將,他和目前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茲海軍上將一樣,都是在珍珠港遇襲,大量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艦艇被毀,大批高級將領被俘的情況下,臨危受命,接替了太平洋艦隊的領導職務。

這次對珍珠港的偷襲行動,就是他和信任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一起,爲了重建太平洋艦隊和振奮美國民衆的精神而策劃出來的一次針對南海聯邦海軍的報復行動。這個行動得到了美國海軍高層的支持,並且特意把倖免珍珠港慘劇和2艘列剋星敦級航空母艦“薩拉託加號”和“達文波特號”劃歸給偷襲艦隊,由米切爾中將率領,連同約克城級“大黃蜂號”和另一艘新近下水的新一代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埃塞克斯號”,共同來完成這次偷襲任務。

“大黃蜂號”航空母艦和在珍珠港被炸沉的“約克城號”、“企業號”一樣,都是約克城級航空母艦,而這艘“埃塞克斯號”航空母艦則是美國海軍全新設計的一款新式重型航空母艦,它基本就是在約克城級航空母艦的基礎上,經過改進和放大的一個版本。

它有着更長更大的飛行甲板,可以額外攜帶一個艦載機中隊,它加大了油庫的設計容量。使其能裝載24萬加侖的燃油,提高了航速和航程,它還加強了艦體結構和裝甲,並裝備了更多的防空武器,在埃塞克斯號上。共裝有8座4聯裝40毫米“博福斯”防空炮、46們單管20毫米“厄利孔”高射炮。

“埃塞克斯號”重型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35000噸左右,航速33節,次用巡航速度行駛航程超過14000海里,搭載飛機數量100架左右。雖然有了新航母,但是美國海軍航空兵使用的飛機還是原來的那老三樣:f4f野貓戰鬥機、sbd無畏俯衝轟炸機和tbd蹂躪者魚雷攻擊機。雖然美國軍方已經有了新研製的替換型號飛機,但是那些飛機剛剛進入了批量生產。需要過幾個月才能大量裝備到海軍中。

除了這4艘航空母艦,還有2艘美國海軍的戰列艦也編入了這支偷襲艦隊,它們將爲艦隊提供必要的掩護和作爲旗艦使用,此時的艦隊司令米切爾中將正站在其中一艘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華盛頓號”的艦橋指揮室中,端着一杯熱咖啡,靜靜地看着、聽着那些參謀和飛行指揮官們再緊張的部署着即將發起的進攻。

作爲一支艦隊的司令和指揮官。米切爾中將並不用親自去指揮具體的作戰部署,那些東西有更專業更細緻分工的人員去完成,他只需要在重大問題上拍板做決定爲整個艦隊的安危來負責就可以了。

由於凌晨即將向珍珠港發起空襲,中將只在前半夜睡了幾個小時就起來了,一直在艦橋上坐鎮。對於用艦載機大規模對港口目標空襲整個科目來說,美國海軍的執行水平恐怕只停留在紙面和訓練上。自從美國海軍認識到了必須擁有自己的航空母艦之後,美國就再也沒有與其它國家發生過正經的海戰。並說用艦載機大規模空襲港口了,就是小規模的空戰也都只能用訓練來完成。

米切爾中將對於自己設計的這次偷襲計劃很有信心,但是他對這些年輕的海軍航空兵飛行員們的信心並不是很足,否則他也不會半夜就睡不着,端着咖啡跑到艦橋上來礙手礙腳了。但是信心不足歸信心不足,也不能說沒有實戰經驗就不能去打仗了,作爲一名參加過一戰的老海軍將領,米切爾中將還是很期待這些年輕人能夠通過一場戰鬥而成長起來。

米切爾中將在美國海軍中也算是一個另類,他並不是一路從艦長升任上來的,早在1916年。他就成爲了美國海軍航空兵第33名正式飛行員,還獲得了飛翼勳章。在1919年,他曾經作爲橫渡大西洋的駕駛員,親自駕駛着柯蒂斯nc型水上飛機挑戰了當時的飛機極限,雖然由於發動機故障最終沒有完成整個航程。迫降到了亞速爾島上,但還是獲得了美國海軍十字勳章。

作爲一名資深的海軍飛行員,他幾乎參與了美國航空母艦的所有飛行測試,並在1929年成爲了航空母艦蘭利號的副艦長、1934年接任薩拉託加號副艦長、1937年成爲萊特號水上飛機母艦艦長並榮升上校軍銜、1939年調往海軍航空署擔任助理署長。

這次擔任偷襲珍珠港艦隊的指揮官,是在南美開戰後的臨時調整,美國海軍急需一名非常瞭解航空母艦和飛機作戰模式的將領來替代太平洋艦隊中那些被俘的艦長和指揮官,剛剛上任的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就向美國海軍推薦了米切爾准將,隨後他就被提升爲中將,以符合他指揮一支偷襲艦隊的身份。

由於米切爾中將是一名海航飛行員出身,所以他對航空母艦和飛機的瞭解遠比其他戰艦出身的艦長和指揮官要清楚的多。而且要說對南海聯邦航空母艦和艦載機的瞭解程度,他在美國海軍中也屬於前幾位的將官,從英美南海戰美國失利之後,當時還是中校副艦長的他就曾經多次向美國海軍部提出過建議,呼籲美國海軍要重視航空母艦和艦載機的發展,但是當時他官微言輕,掌握着海軍大權的那些人並沒有注意到他的建議。

不過米切爾並沒有氣餒,他一邊通過各種渠道蒐集着南海聯邦海軍航空母艦和艦載機的資料,一邊連續不斷的向美國海軍部提交各種分析和報告,並最終得到了上層的重視,開始把他派往更合適的崗位去工作,美國海軍的太平洋艦隊也由原來的3艘主力航空母艦增加到而了戰前的6艘。

不過對於這次南海聯邦海軍偷襲珍珠港的行動,米切爾中將事先也沒有預料到聯邦海軍會採取這麼一種既冒險又非常富有創造性的戰術。這次珍珠港的陷落就像一個警報,已經在中將心中響起,他從南海聯邦這次偷襲行動中,不僅看到了聯邦海軍在運用航空母艦和艦載機的戰術上已經遠超美國海軍,還看到了美國海軍在航空母艦的噸位、性能、數量上與南海聯邦海軍的差距,更發現了美國艦載機和聯邦艦載機之間的差距。

對於如何防禦美國本土的西海岸,米切爾中將與尼米茲司令的意見是一致的,那就是在1、2年時間內,美國海軍還無法和聯邦海軍正面對抗,目前的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艦艇數量、質量、人員素質經驗上還處於劣勢,只能先拖延時間,然後依靠美國強大的工業、經濟和人口優勢,來迅速彌補這個差距,然後通過一系列的中小規模海戰,逐漸把聯邦海軍在太平洋的實力消磨光,到那時,纔是美國海軍反攻的時刻。

但是美國海軍部和美國政府不光承受着來自軍隊方面的壓力,還有來自人民方面的壓力,如果按照米切爾和尼米茲這種光捱打不還手的策略來防禦西海岸,那整個西海岸就將會成爲一片廢墟,沒有任何一個美國人再想留在這裡生活,也沒夠任何一家美國公司或者美國工廠能夠在西海岸開辦,如果戰爭真的要打好幾年的話,西海岸還能有城市嗎?

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88章 增兵第7章 清朝的山寨工廠第51章 海面上的陰影第136章 眼紅第59章 登陸越南(一)第26章 投降的日軍第96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第135章 大訂單第27章 要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第1章 不成功的人生第47章 重巡和飛機第11章 海戰第74章 小鬍子的邀請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1章 新一代日本海軍第42章 登陸第97章 感恩節的禮物第52章 戰備(二)第37章 故人來訪第6章 戰爭擴大第25章 十九世紀的頂級海軍第18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三)第40章 海南島(二)第18章 有人頂缸了第54章 仇恨第15章 苦日子要來了第35章 獨立起義第3章 行蹤泄露第48章 西海岸我來了第16章 戰略轟炸第38章 水陸並進第4章 德奧統一第38章 水陸並進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14章 西部大開發(三)第89章 轟炸中部城市第28章 以日製日第19章 金蘭灣第26章 三路並進(四)第9章 哭泣的爪哇島(二)第53章 活話劇(一)第23章 歐洲第130章 懷疑第104章 博弈第41章 未雨綢繆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149章 大搜捕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46章 騷擾第69章 建國(一)第65章 爪哇疫情調查結果第72章 世界第一鐵礦第21章 夜戰第89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三)第66章 聯邦缺鐵第88章 增兵第33章 挑事專家第47章 民國(三)第81章 深入第13章 西部大開發(二)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7章 聯邦需要藉口第20章 問題第5章 1886年的臺灣第62章 遷都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59章 反貪反黑(二)第18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三)第15章 劉芾的計劃第60章 登陸越南(二)第25章 去歐洲賣套餐(二)第55章 反擊(二)第12章 波蘭這隻風箱中的老鼠第62章 登陸越南(四)第113章 檢查南鐵港第6章 也算悲壯第57章 波及亞洲第3章 行蹤泄露第111章 裁決第84章 得手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25章 夫人外交第156章 不怕睡錯牀就怕站錯隊第19章 裝甲集羣第24章 去歐洲賣套餐第16章 一個熟人和兩個陌生的熟人一起第22章 水下幽靈第53章 上刺刀的潛艇第155章 軟硬都不吃第82章 湖面上的白花第17章 北歐亂第24章 去歐洲賣套餐第24章 冰箱第74章 皇帝
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88章 增兵第7章 清朝的山寨工廠第51章 海面上的陰影第136章 眼紅第59章 登陸越南(一)第26章 投降的日軍第96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第135章 大訂單第27章 要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第1章 不成功的人生第47章 重巡和飛機第11章 海戰第74章 小鬍子的邀請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1章 新一代日本海軍第42章 登陸第97章 感恩節的禮物第52章 戰備(二)第37章 故人來訪第6章 戰爭擴大第25章 十九世紀的頂級海軍第18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三)第40章 海南島(二)第18章 有人頂缸了第54章 仇恨第15章 苦日子要來了第35章 獨立起義第3章 行蹤泄露第48章 西海岸我來了第16章 戰略轟炸第38章 水陸並進第4章 德奧統一第38章 水陸並進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14章 西部大開發(三)第89章 轟炸中部城市第28章 以日製日第19章 金蘭灣第26章 三路並進(四)第9章 哭泣的爪哇島(二)第53章 活話劇(一)第23章 歐洲第130章 懷疑第104章 博弈第41章 未雨綢繆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149章 大搜捕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46章 騷擾第69章 建國(一)第65章 爪哇疫情調查結果第72章 世界第一鐵礦第21章 夜戰第89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三)第66章 聯邦缺鐵第88章 增兵第33章 挑事專家第47章 民國(三)第81章 深入第13章 西部大開發(二)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7章 聯邦需要藉口第20章 問題第5章 1886年的臺灣第62章 遷都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59章 反貪反黑(二)第18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三)第15章 劉芾的計劃第60章 登陸越南(二)第25章 去歐洲賣套餐(二)第55章 反擊(二)第12章 波蘭這隻風箱中的老鼠第62章 登陸越南(四)第113章 檢查南鐵港第6章 也算悲壯第57章 波及亞洲第3章 行蹤泄露第111章 裁決第84章 得手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25章 夫人外交第156章 不怕睡錯牀就怕站錯隊第19章 裝甲集羣第24章 去歐洲賣套餐第16章 一個熟人和兩個陌生的熟人一起第22章 水下幽靈第53章 上刺刀的潛艇第155章 軟硬都不吃第82章 湖面上的白花第17章 北歐亂第24章 去歐洲賣套餐第24章 冰箱第74章 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