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臺灣有點貧血

從1907年4月正式登上棉蘭老島,臺灣陸軍已經輪換了2次,將近3萬士兵在棉蘭老島的清剿行動中由沒見過血的新兵,變成了見過血,參加過戰鬥,面對面殺過敵人的老兵,雖然程度有高有低,但是至少不會聽見大炮響就逃跑,聽見機槍聲就紮在地上不敢動了。

雖然輪換了2次駐守士兵,可是棉蘭老島上的武裝起義依舊沒有消停的意思,雖然沒有當初的規模那麼大了,可是頻率一點都沒減低,公路不僅沒有完全隔離這些游擊隊,反而到成了他們進攻的目標之一,隔三差五的就把某處的公路給挖了,然後當地駐軍再押着那些罪犯和俘虜再去給修上。

如果說公路一點作用都沒有,那不僅臺灣駐軍,就連當地的美軍觀察員也不同意,有了這些公路,再加上各個村鎮自發修建的通往公路的小路,游擊隊的勢力被壓縮到了最低,很多地方由於交通方便了,貨物進出也方便了,當地的村民們都開始琢磨着怎麼弄些好木材或者好獵物去賣給那些臺灣人換錢或者換各種工具,而人一旦看到了致富的可能,就不再對賣命反抗有興趣了。

至於爲啥還沒消滅游擊隊,不用臺灣駐軍回答,美國觀察員會拿出各種數字,告訴你這個島上的山巒有多少,茂密的原始雨林有多少,而臺灣的駐軍有多少,如果不是這些臺灣軍隊想辦法修建了這三條公路,估計現在棉蘭老島上四處活動的已經不是臺灣和美國軍隊了,而是游擊隊,而兩國軍隊只能龜縮在幾個據點裡,日夜苦熬。

鑑於臺灣駐軍表現出來的戰鬥力,美國總督甚至打算再讓臺灣加派一部分兵力,去呂宋島上和美軍一起維護島上的治安,劉芾一聽和美軍一起,趕緊推脫臺灣人口不足,養不起那麼多軍隊等等原因給拒絕了,笑話,和美軍一起?傻子才和你們一起呢。吃苦送命的活你們肯定交給臺灣軍隊,等你們把呂宋島平定了,我得損失多少臺灣軍隊啊,我是去練兵去了,可不是真給你們玩命去了。

美國總督也覺得臺灣這個小島上沒準真拿不出那麼多正規軍了,也就不再提這個要求了,而且對於臺灣軍隊在棉蘭老島上開辦金礦和銀礦和倒賣木材什麼的也都裝不知道,在美國人眼中,棉蘭老島上的那兩處金礦只能算是個小得不能再小的礦了,再加上當地遍佈的沼澤地和毒蟲,就算臺灣軍隊打算和美國軍隊一起挖,美國軍隊也沒人願意去,金子雖然好,那得有命花才成啊。那些木材,美國人就更看不上了,美國本國還有大片的樹沒人砍呢,誰沒事跑出上萬公里,來這裡運木頭回家啊,運回去也是賠啊,誰愛要誰要吧,美國人巴不得臺灣軍隊把原始雨林全砍了纔好呢,他們恨死這些雨林了。

棉蘭老島上的兩個小金礦都是駐守的軍隊用俘虜去挖的,由於沒有那麼多工程可做,而看押這些俘虜又是個很費時費力的工作,所以在留下了一部分比較本分的俘虜和那些日本罪犯一起繼續修補公路以外,剩下的2000多名俘虜就被送到了島的東北部布湍附近,在這裡挖掘金礦,由於這裡遍佈沼澤,就連當地人也不敢輕易進入,所以,在修建了一條通往沼澤深處的公路以後,只需把守住公路的出口,把這些俘虜往裡一趕,就可以定期用糧食和工具換取金子。這些俘虜不僅跑不到,還要對付沼澤裡的毒蟲和金洞中的塌方,估計用不了幾年,這些俘虜就自生自滅了。

至於遲遲沒能剿滅的游擊隊,那根本就不是啥游擊隊,而是臺灣內務部培養的一羣臺灣正規軍,當初那個老參謀給劉芾出了一個養寇自重的主意,然後劉芾就讓內務部訓練了幾百名陸軍士兵,偷偷運到了島上,扮演游擊隊的角色。這些游擊隊白天在雨林中躲藏起來,夜晚按照臺灣駐軍指揮官的電報,去指定地點獲取給養和補充彈藥,如果有傷員,也換上臺灣駐軍的軍裝,然後由駐軍接走。

需要發生騷亂或者起義的時候,駐軍指揮官就是按照內務部特工提供的島上不合作名單,指揮這隻游擊隊去襲擊這些村鎮或者種植園一類的目標,造成游擊隊出動的假象。由於有駐軍指揮官偷偷通報,所以這隻游擊隊簡直是神出鬼沒,就連美國觀察員也看不出端倪來,在給總督的彙報中,狠狠的誇獎了臺灣駐軍的積極出擊,也狠狠的詛咒了那些該死的雨林。

這隻游擊隊越厲害,美國軍隊越不敢接手棉蘭老島,美國的菲律賓總督也不想用美國人自己的生命,去填這個無底洞一樣的破島,而且棉蘭老島北側的幾個島上,也是臺灣駐軍在駐守,如果輕易調換,萬一被這些游擊隊衝去重圍,跑到呂宋島上來,那可就麻煩了,幾萬美軍好不容剛把呂宋島弄的將就着能待,再放一支百戰精兵跑過來,幾年內,美國人就別打算幹別的事情了。

看到棉蘭老島的局勢一時半會也不會有大變化,臺灣在哪裡練兵的計劃也可以多維持幾年,劉芾暫時放下了這個問題,又開始豬呢比實施另一個籌劃了很久的計劃,那就是臺灣的工業出口問題。

以前臺灣和劉芾的主要經濟來源一是靠劉芾個人的資金,這些資金最開始是靠那些磺胺藥片的收入,後來逐漸轉變爲和大衛合夥開辦的山德魯電器賣冰箱、摩托車的分成,還有施耐德石油公司在美國採油煉油的收入。雖然這些收入這些年來逐年在增加,而且未來幾年還會更高,但是劉芾不想臺灣變成一個自己的私人投資領地,既然獨立成爲國家了,那麼最好能慢慢轉變成一個正常的國家,從軍事到政治,從外交到經濟,都要轉變。

目前,政治上劉芾還想不出什麼好的發展方向可轉變,軍事上,是臺灣的最強項,不存在轉型的需要,外交上,臺灣正在轉變,由原來的誰惹我我就揍誰的獨行俠模式,正在往誰惹咱們咱們揍誰的地區大國模式轉變,而經濟上,由於以前怕很多技術外流而不敢發展大規模製造業,所以除了出口一些農業加工產品,臺灣的經濟基本以進口爲主,雖然有兩座大型金礦的收入,不過臺灣政府自己的賬目上,基本是赤紅一片,如果沒有劉芾的輸血,臺灣政府馬上就得破產。

爲了轉變這種不能造血的模式,劉芾在幾年前就匯同了研究所的科技人員和商務部、國防部等政府部門的人員一起對臺灣對外有競爭力的工業產品做了一個篩檢,在把技術過早泄露的危險降到最低的情況下,制定了一個產品目錄,然後按照這個目錄,再把這些產品的生產和出售權,賣給臺灣當地的一些有富裕資金又想進軍制造業的商人,由他們建造工廠,來生產這些目錄上的產品,再由政府牽頭,想辦法出口到世界各地去賺取利潤,從根本上發展起來臺灣的本地工業而不是全靠政府出資的國防工業。

這些目錄的頭一批名單中,包括了有機農藥和化肥、化學驅蟲劑、磺胺類藥品、合成樹脂、高品質電子管、各種農用機械、裝甲鋼和特種鋼材、中小型柴油機械、載重汽車和民用轎車、電熱水器、電暖氣、電話機、電報機等,另外,位於臺東的花蓮港將擴建成一座大型民用船隻製造廠,專門承接國外的訂單,由於臺灣的大功率柴油機發展非常超前,所以在製造大型貨船上非常有優勢,使用大型柴油機組驅動的貨輪,雖然燒重油在成本上較燒煤的輪船要高一些,但是柴油機組佔用的船體空間要比大型鍋爐要小的多,航速也快的多,航程也更遠。提高了航速、加大了航程,減少了靠岸加煤加水的次數,綜合起來,運載一些高利潤的貨物反而更具競爭力,尤其是以裝載旅客爲主的郵輪。

雖然這些產品中有些可能會被各國研究機構或者大企業拿去做更深的研究,比如合成樹脂、柴油機、農藥和化肥等,但是經過研究所的專家們預測,要想在這些產品上不經過無數次的試驗而僅僅靠逆推,成功的機率不高。而那些比較敏感的產品如:聚乙烯材料、鋁合金材料、高性能炸藥、高能蓄電池、電動機、無線電產品等,都將作爲國防機密,暫時只作爲軍用。

至於臺灣的潛艇,雖然已經有多個國家詢問是否可以出售,但是考慮到潛艇仿造起來非常容易,有些關鍵技術其實就是一層窗戶紙,一捅就破,所以劉芾打算再拖幾年再說。對於那些求購的國家,劉芾和國防部都以產量極低,建造極難,成本極高等理由,推脫了過去。雖然臺灣潛艇在臺灣保衛戰中表現出色,但是這場戰鬥畢竟發生在遠東,而且戰鬥的經過並不太精彩也不太清晰,而各國海軍的中堅人物,別不太相信這些戰敗的將領的描述,而且人的慣性思維是很強的,在這個時代,如果你不在國際舞臺上展現一下,沒有那個國家會用一艘戰列艦的錢去買一艘潛艇,就算海軍樂意,國會或者首相哪裡,也通不過這個預算。

而臺灣的飛機,劉芾根本就沒打算賣,潛艇的神秘感慢慢消退了,也就再能使用幾年,等聲吶等探測潛艇的裝備一出現,各國又有了完整的反潛戰術以後,潛艇就不能作爲海軍的主力攻擊力量來使用了,只能作爲一種特殊的戰術需要而使用,比如封鎖戰、破交戰、防禦戰等。

到了那個時候,劉芾雖然沒有潛艇這張王牌了,但是飛機這個戰爭的新寵兒將會再次幫助劉芾給那些想佔劉芾便宜的國家一個深刻的教訓。

第92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六)第70章 外籍軍團第27章 要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第34章 襲擊與鎮壓第27章 大阪師團第41章 空襲新加坡港(六)第37章 菲律賓大泥坑第11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下)第15章 基隆級驅逐艦第12章 轟炸機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138章 不夜城第96章 如此相似第35章 挑釁就是戰爭(二)第26章 三路並進(四)第21章 日本人的軍艦快造好了第30章 Z字旗第53章 活話劇(一)第76章 他是個愛國者第63章 取證第16章 打還是不打第147章 危險且**的一夜第67章 聯邦有的是鐵第45章 民國政府有顧慮第74章 小鬍子的邀請第142章 車禍第145章 33號舞伴第93章 真實的潛艇兵第117章 電視機第50章 來的都是角啊第111章 裁決第58章 星君級飛機母艦第9章 哭泣的爪哇島(二)第22章 東海岸第38章 終於見到活人了第31章 遷都的必要性第101章 重返巴勒斯坦第65章 夜間空襲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27章 甲午戰爭開始了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16章 戰略轟炸第57章 B-17第93章 真實的潛艇兵第32章 國際聯盟第35章 皇家海軍第74章 巴巴羅薩第33章 挑事專家第6章 抓苦力第72章 綏靖和孤立第80章 甩賣潛艇第64章 收網第19章 全民戰爭第30章 《凡爾賽合約》第83章 波卡特洛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2章 登陸難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91章 對壘第21章 沒事但可以挑事第58章 中立第32章 飛機母艦和艦載機(下)第88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二)第53章 上刺刀的潛艇第22章 關鍵時刻有人要掉鏈子第52章 無奈的英國艦隊第7章 爪哇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60章 佈網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13章 登陸琉球第26章 衝鋒隊第74章 巴巴羅薩第1章 聯合調查第18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三)第10章 快速艦隊第31章 遷都的必要性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10章 權力真空第122章 給聯邦找點麻煩第31章 遷都的必要性第61章 坦克和雷達第42章 自家後院第137章 標準的力量第4章 三打白骨精(上)第102章 重返巴勒斯坦(二)第12章 大衛的禮物第97章 感恩節的禮物第2章 走私走到了大清朝第81章 戰爭的準備第22章 坦克第2章 登陸難第110章 我是白人第8章 山德魯製藥公司第61章 名不副實第19章 藍飄帶獎第8章 越亂越好第52章 米切爾的艦隊
第92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六)第70章 外籍軍團第27章 要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第34章 襲擊與鎮壓第27章 大阪師團第41章 空襲新加坡港(六)第37章 菲律賓大泥坑第11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下)第15章 基隆級驅逐艦第12章 轟炸機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138章 不夜城第96章 如此相似第35章 挑釁就是戰爭(二)第26章 三路並進(四)第21章 日本人的軍艦快造好了第30章 Z字旗第53章 活話劇(一)第76章 他是個愛國者第63章 取證第16章 打還是不打第147章 危險且**的一夜第67章 聯邦有的是鐵第45章 民國政府有顧慮第74章 小鬍子的邀請第142章 車禍第145章 33號舞伴第93章 真實的潛艇兵第117章 電視機第50章 來的都是角啊第111章 裁決第58章 星君級飛機母艦第9章 哭泣的爪哇島(二)第22章 東海岸第38章 終於見到活人了第31章 遷都的必要性第101章 重返巴勒斯坦第65章 夜間空襲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27章 甲午戰爭開始了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16章 戰略轟炸第57章 B-17第93章 真實的潛艇兵第32章 國際聯盟第35章 皇家海軍第74章 巴巴羅薩第33章 挑事專家第6章 抓苦力第72章 綏靖和孤立第80章 甩賣潛艇第64章 收網第19章 全民戰爭第30章 《凡爾賽合約》第83章 波卡特洛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2章 登陸難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91章 對壘第21章 沒事但可以挑事第58章 中立第32章 飛機母艦和艦載機(下)第88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二)第53章 上刺刀的潛艇第22章 關鍵時刻有人要掉鏈子第52章 無奈的英國艦隊第7章 爪哇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60章 佈網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13章 登陸琉球第26章 衝鋒隊第74章 巴巴羅薩第1章 聯合調查第18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三)第10章 快速艦隊第31章 遷都的必要性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10章 權力真空第122章 給聯邦找點麻煩第31章 遷都的必要性第61章 坦克和雷達第42章 自家後院第137章 標準的力量第4章 三打白骨精(上)第102章 重返巴勒斯坦(二)第12章 大衛的禮物第97章 感恩節的禮物第2章 走私走到了大清朝第81章 戰爭的準備第22章 坦克第2章 登陸難第110章 我是白人第8章 山德魯製藥公司第61章 名不副實第19章 藍飄帶獎第8章 越亂越好第52章 米切爾的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