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去歐洲賣套餐

就在一衆協約國揪着被他們亂拳打趴下的德國人,準備從他身上多少撈回點戰爭損失的時候,大衛.沃伯格這位英國伯爵也率領着一票人馬,興沖沖的來到了差點被肢解的德國。在他這一票人馬中,有他的德籍妻子和施耐德這位德裔大亨,還有幾十名從事各行各業的專家,唯一缺失的,就是他那個兒子,這不是大衛不願意帶着兒子進入商業圈學習,也不是大衛不打算把家產傳給他的大兒子,而是山德魯.沃伯格已經加入了南海聯邦的空軍,並且成了一名戰鬥機飛行員,在去年已經榮升爲聯邦空軍第一航空聯隊第三大隊中的一名中隊長。

對於自己兒子的從軍選擇,大衛無可奈何,這個兒子從小就在臺灣長大,一直由劉芾照顧,雖然後來自己的妻子海倫娜也居住在臺灣,但是已經10多歲的男孩,人生觀和價值觀都已經初步形成,再想轉變過來,非常之難。

大衛也曾不止一次的想過把兒子接到美國,然後由自己帶領着他走上商界,最後由自己的這個獨子來接管自己龐大的製造和商業帝國。但是這些想法還沒說完,就被山德魯給拒絕了,在山德魯眼中,造摩托車和賣電冰箱這種沒有挑戰、沒有刺激的生活不是他所能接受的,他立志當一名潛艇指揮官,不過在大學畢業之後,他又對能飛上藍天起了興趣,並且成爲了一名海軍航空兵中隊長。

大衛除了沒事埋怨劉芾幾句,也沒別的辦法,索性,也就不操這個心了,兒子愛幹啥幹啥去吧。

讓大衛非常不自在的是,這次大衛和妻子再加上施耐德組團跑到歐洲,尤其是衝進了剛剛戰敗的德國,又是那個騙走了自己兒子的南海聯邦的總統先生劉芾出的主意。早在停戰協議簽署之前,這位以預測未來而讓大衛心服口服的總統外加神棍,就急吼吼的給大衛和施耐德連拍了3封電報,敦促他們放下手中的一切事務,趕緊去德國乃至歐洲,收取戰後紅利。

在電報中,這位神棍把德國、奧匈帝國外加俄國形容成了一個成熟的蘋果樹林,只有先到並且準備了梯子的人,才能夠收穫滿筐紅彤彤的大蘋果,而大衛的英國貴族身份,就是這把梯子,而大衛和山德魯的公司,就是那個裝蘋果的筐,至於大衛的德籍妻子和施耐德的德國血統,都是剪蘋果的大剪刀!

對於劉芾的這種說話,大衛深表認同,但是認同歸認同,如果每次這種事情,都是別人早你一步,還在你耳邊給你解釋清楚,最後還讓你去執行,這種鬱悶的心情可想而知,有時候大衛都會對自己的智商產生懷疑。

按照劉芾的交代,這次大衛和施耐德的兩個公司,主要是來德國、奧匈帝國和俄國這邊搶人才的,至於那些德國工廠中的機器設備,劉芾沒有抱太大希望,估計那些東西早就上了各國分贓的名單,就算大衛是英國王子,估計也不會多分到哪怕一臺車牀。至於那些武器大炮啥的,就算是白送給劉芾,劉芾也會要求對方包運輸,對於裝備了更先進武器的聯邦來說,那些東西除了能轉賣給更落後的國家,一無是處。

對於這次來德國、奧匈帝國和俄國搶人才,劉芾可算是下了血本了,在他給海倫娜的計劃中,羅列了一大堆聯邦急需要引進的人才和一大堆聯邦需要引進的人才,並且爲了配合大衛一行人的工作,聯邦內務部還專門抽調了3名歐裔特工,負責到時候碰上棘手問題,不惜採取超常規手段,也要達到目的。另外,劉芾還從聯邦的多所研究所中,抽調了十多名研究各種科學領域的專家,一同加入了大衛的團隊,以大衛公司技術人員的身份,去爲這次搶人才充當說客和技術鑑定工作。

在劉芾的這份搶人才計劃中,電子、化學、核物理、動力學、飛機和船舶設計人員爲重中之重,而其他學科的人才,只要碰到,就不能放過,只要對方在某個學科有研究成果或者初有成績,就會被納入南海聯邦的引進範圍之內,而爲了能提供引進的成功率,劉芾還特意設計了幾套他自認爲能夠吸引這些科學家的套餐,以備由這些人挑選。

第一個套餐是業務型的,它主要包括了對方來到聯邦或者大衛和施耐德的公司之後,聯邦能夠給予他們的研究設備、研究環境和研究資金的保證;

第二個套餐是親情型的,它主要包括了對方離開當地之後,他的家屬、親戚移民到聯邦之後的生活保證,假如你是聯邦急需引進的人才,哪怕是你情人的表姑奶奶的外甥的兒子,聯邦也會想辦法爲他及他的一家安排移民,並在聯邦中爲其安排住房和工作;

第三個套餐是金錢型的,它主要包括了對方到聯邦之後,所得到的經濟補償和工資待遇,如果對方有研究成果,聯邦還可以高價購買或者專利入股等;

第四個套餐是科技吸引型的,它主要包括了給對方展示聯邦正在進行和已經完成的各種科研成果,以此來吸引那些對科研工作有着強烈好奇心乃至偏執狂的科學家;

第五個套餐則是安全保障型的,它主要包括對於那些犯有戰爭罪或可能被協約國治罪的科學家,聯邦將會採用各種常規手段或者各種非常規手段,把其和其家屬從歐洲弄出來,並送往聯邦國內並加以保護,不過由於難度和後續問題,不是聯邦急需的人才,這個套餐一般不予使用。

有了這5個套餐,再加上以海倫娜、施耐德和那些德裔的研究人員的現身說法,劉芾相信只要不是被洗過腦的人,都能被其中的一條打動,如果對方有真才實幹,這些套餐還可以組合出擊,直到達到目的爲止。

在這次行動中,大衛其實就是個通行證,有了他的英國貴族頭銜和美國乃至歐洲的電器、汽車製造業巨頭的身份,再加上他在紐約的那幫政客、銀行家的保駕護航,劉芾的搶人小分隊就可以在德國、奧匈帝國和俄國各地自由出入,尋找他們所需要的目標了。

德國,佈雷斯勞,這是一個位於奧得河畔的潮溼的德國城鎮,由於戰敗的原因,這個城市的街道上行人稀少,再加上陰雨濛濛,顯得有些淒涼。

在一座很普通的石質住宅中,一位戴着眼鏡的光頭中年男子,正坐在一排書架前,默默的注視着窗外陰鬱的天空。他此刻的心情比外面的天空還要陰鬱,他叫弗裡茨.哈伯,是一位化學家,在戰前,他成功的從空氣中製造出來了氮,使人類有了擺脫使用天然氮肥的希望。

但是戰爭的爆發改變了他的命運,他在1915年被任命爲化學兵工廠廠長,負責研製、生產氯氣、芥子氣等毒氣。出於一個科學家的本分,他把這個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在德國投降之後,他被協約國列上了需要逮捕的戰犯名單。

第22章 坦克第8章 山德魯製藥公司第36章 蘇德宣戰第11章 養寇自重第54章 活話劇(二)第69章 建國(一)第15章 劉芾的計劃第27章 要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第63章 取證第79章 P38戰鬥機第68章 絕密單位第78章 海軍條約(三)第133章 他的奮鬥(二)第46章 民國(二)第2章 走私走到了大清朝第6章 硝煙的味道第13章 登陸琉球第17章 工業基地第3章 第一山地旅第101章 重返巴勒斯坦第57章 飛機很重要第151章 試驗性生產第77章 聯邦的底氣第104章 博弈第127章 小小的意外第86章 險勝第101章 時間不多了第16章 戰略轟炸第50章 來的都是角啊第107章 西澳礦區第98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三)第87章 調整第3章 宣戰第130章 懷疑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115章 市長的忠告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41章 空襲新加坡港(六)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72章 綏靖和孤立第23章 和老爹攤牌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50章 來的都是角啊第21章 問題(二)第27章 要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第105章 博弈(二)第131章 首腦會晤第62章 巴頓第15章 機羣第7章 吃虧是福第152章 武裝暴亂第43章 自家後院(二)第44章 英國支援艦隊第77章 拉燈彈第4章 三打白骨精(上)第8章 山德魯製藥公司第68章 絕密單位第93章 樹下的美軍第49章 美國對菲政策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76章 海軍條約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19章 裝甲集羣第6章 硝煙的味道第29章 一打白骨精(下)第13章 基礎建設第49章 美國對菲政策第77章 聯邦的底氣第12章 轟炸機第39章 海南島(一)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27章 三路並進(五)第32章 移民潮第77章 拉燈彈第96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第111章 裁決第57章 情報工作第22章 坦克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8章 山德魯製藥公司第78章 有結束就有開始第31章 飛機母艦艦載機(上)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55章 西殘東癱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45章 陸軍還需要鍛鍊第9章 遇襲第81章 戰爭的準備第58章 “潑婦”第26章 衝鋒隊第4章 德奧統一第19章 全民戰爭第26章 高速發展的臺灣第68章 絕密單位第75章 三赴德國第76章 貴族第95章 猶太人第12章 談判和女友
第22章 坦克第8章 山德魯製藥公司第36章 蘇德宣戰第11章 養寇自重第54章 活話劇(二)第69章 建國(一)第15章 劉芾的計劃第27章 要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第63章 取證第79章 P38戰鬥機第68章 絕密單位第78章 海軍條約(三)第133章 他的奮鬥(二)第46章 民國(二)第2章 走私走到了大清朝第6章 硝煙的味道第13章 登陸琉球第17章 工業基地第3章 第一山地旅第101章 重返巴勒斯坦第57章 飛機很重要第151章 試驗性生產第77章 聯邦的底氣第104章 博弈第127章 小小的意外第86章 險勝第101章 時間不多了第16章 戰略轟炸第50章 來的都是角啊第107章 西澳礦區第98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三)第87章 調整第3章 宣戰第130章 懷疑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115章 市長的忠告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41章 空襲新加坡港(六)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72章 綏靖和孤立第23章 和老爹攤牌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50章 來的都是角啊第21章 問題(二)第27章 要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第105章 博弈(二)第131章 首腦會晤第62章 巴頓第15章 機羣第7章 吃虧是福第152章 武裝暴亂第43章 自家後院(二)第44章 英國支援艦隊第77章 拉燈彈第4章 三打白骨精(上)第8章 山德魯製藥公司第68章 絕密單位第93章 樹下的美軍第49章 美國對菲政策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76章 海軍條約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19章 裝甲集羣第6章 硝煙的味道第29章 一打白骨精(下)第13章 基礎建設第49章 美國對菲政策第77章 聯邦的底氣第12章 轟炸機第39章 海南島(一)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27章 三路並進(五)第32章 移民潮第77章 拉燈彈第96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第111章 裁決第57章 情報工作第22章 坦克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8章 山德魯製藥公司第78章 有結束就有開始第31章 飛機母艦艦載機(上)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55章 西殘東癱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45章 陸軍還需要鍛鍊第9章 遇襲第81章 戰爭的準備第58章 “潑婦”第26章 衝鋒隊第4章 德奧統一第19章 全民戰爭第26章 高速發展的臺灣第68章 絕密單位第75章 三赴德國第76章 貴族第95章 猶太人第12章 談判和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