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世界經濟危機

危機一旦開始,信心這個詞就會成爲一個重要指數,當你對經濟失去了信心之後,一切事物不管是好還是壞,都會變得越來越糟。爲了提振人們的信心,爲了挽救正在淪陷的股市,托馬斯.w.拉蒙特、jp.摩根、國家城市銀行主席查爾斯.e.米切爾、紐約證交所總裁理查德.惠特尼以及其他幾位銀行家一起聚在jp摩根的辦公室裡開了一個會,然後籌集了2.5億美元進行救市,但是毫無作用,5天之後,已經有250億美元的資產消失在股市中。

最後,當初引誘你進入股市的經紀人們則會不停的通知你,讓你在xx天之內在賬戶中存入幾百或者幾千美元,否則你的賬戶就會被清空。這時,大部分借貸買股的小額投資者都沒有能力再繼續進行投資了,他們不得不看着自己的房子、汽車和存款隨着這場股災而一起煙消雲散,剩下的只有孤兒寡母和對美國經濟無比的失望。

股市的災難很快就影響到了全美國,包括哪些從來沒買過股票的人、從來沒從股市獲過利的人,他們都成了受害者。這次股災破壞了美國人民對於脆弱的銀行系統的信心,不管是華爾街的大銀行還是哪些小鎮上的小銀行,都無法再說服人們相信把他們的錢放在銀行裡是安全的,於是,多米諾骨牌效應生效了,越來越多的銀行開始倒閉。

在當時,沒有任何保險去爲這些普通小額儲戶們做擔保。所以當銀行一旦做出了錯誤的決定而不得不倒閉的時候,就需要這些儲戶來爲他們的錯誤買單了。銀行倒閉導致了人們更不信任銀行,於是開始擠兌,撐不下去的銀行就會加快倒閉,這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到了1930年6月,全美有超過1500家銀行宣佈破產倒閉,而這種情況還在繼續惡化,沒有一點減緩的趨勢。

準確的說,並不是1929年的股災引發了經濟危機,而是它所引起的一些列經濟事件綜合在一起。轉而成爲了經濟危機。銀行向股市和工廠提供貸款。而股市和工廠利用這些貸款來發展自己的業務,現在股市崩潰了,上百億的美元不翼而飛了,人民對經濟的信心降低了。他們寧可把錢藏在家中的牀墊下。也不願意再存在銀行。這樣一來。銀行也沒有錢再貸給工廠,工廠也隨着沒有了發展的資金。

於是,工廠和公司也開始裁員、減產甚至停產。但是產品還是賣不出去,因爲有購買能力的人手中的錢都被股市圈走了,於是工廠和公司也紛紛走上了斷頭臺。沒有了工廠和公司,工人和職員便失去了工作,沒有了工資,這些人拿什麼去付房租買食物呢。

面對全國銀行、工廠、企業大面積倒閉,失業率高漲的局面,胡佛總統卻堅決反對由國家援助失業的羣衆,城市中的無家可歸者用木板、舊鐵皮、油布甚至牛皮紙搭起了簡陋的棲身之所,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稱爲“胡佛村”,意在諷刺胡佛總統。除此之外,流浪漢的要飯袋被叫做“胡佛袋”,由於無力購買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動的汽車被叫做“胡佛車”,甚至露宿街頭長椅上的流浪漢身上蓋的報紙也被叫做“胡佛毯”。紐約大街上流行這樣一首兒歌:“梅隆拉響汽笛,胡佛敲起鍾。華爾街發出信號,美國往地獄裡衝!”

美國總統胡佛一向自以爲是地堅持:“美國的基本企業,是立足於健全與繁榮的基礎之上的”,危機只是暫時的,“繁榮就在眼前”。他實行了典型的“自由放任”政策,不但沒有提出力挽狂瀾的對策,反而堅決地阻止國家提供對付危機的福利補償。呼籲勞資雙方在“自願合作”的基礎上解決經濟問題。於是,當城裡的工人因無力付錢而在饑饉中度日時,農民們卻因牲畜滿欄、穀物滿倉而失望。因爲他們既無力將它們賣掉,也無力繼續對它們進行飼養和保存。

劉芾不太懂這些經濟政策,對於美國所發生的經濟危機他只是稍微關注了一下,聯邦政府已經提前將近一年做好了各種預防措施,會不會管用還不知道,劉芾這個經濟門外漢就不用去瞎指揮了,坐觀其變的可以了。

這段時間,劉芾大多數都是陪着大衛這個傢伙,在股災爆發的時候,劉芾就把大衛騙到了向陽市,然後就給軟禁在總統府裡了,對於這個只能賺錢無法忍受虧錢的雞賊商人,劉芾深怕他因爲看到公司資產一天一天的變少而突然想不開再跳了樓。

這些年來,大衛的商業帝國在暗地裡沒少幫劉芾和南海聯邦的忙,尤其是在聯邦剛剛建國的時候,很多設備、人才都是通過大衛的公司才能被聯邦得到,而且聯邦研究所的很多科技成果也需要通過他的公司才能用最快的速度轉化成產品和商品,山德魯電器集團就是南海聯邦對付歐美等國商業圍堵的一個重要支點。

與大衛不同,施耐德石油公司在這次經濟危機中收到的衝擊沒有大衛的集團大,雖然石油產品也面臨着滯銷、減產等問題,但是採油這個玩意和工廠還不太一樣,大不了把油井一封,不採了,反正那個油井在哪裡,石油也在地下,都跑不了,什麼時候經濟環境好了再開採也不遲,損失的只是一些時間和利潤,所以在施耐德哪裡,劉芾只是慰問了慰問,並沒有太擔心。

與亞洲的風平浪靜不同,歐洲此時也是愁雲密佈,第一個遭到打擊的就是德國。德國政府通過美國政府購買的德國國債和美國資本的投入,剛剛搖搖晃晃的從戰敗的泥潭中蹲起身,正要站直腰,經濟危機的大棒子就兜頭打了下來,結果可想而知,虛弱的德國經濟再一次跌到在泥潭中。

剛剛上任的布呂寧政府爲了應對這場經濟危機,做出了2個應對方法,一是消減政府開支,二是提高稅收。他把僱主和工人的保險稅提高到了6.5%,用收來的錢去救濟那些失業者,但是隨着世界經濟的衰退,這種辦法還不足以抵償經濟危機帶來的後果,半年之後,德國的失業人數就突破了450萬。

這個數字太龐大了,以至於讓半個世紀前由俾斯麥設立的被很多歐洲國家效仿的國家社會保障制度也力不從心了。就在德國政府無力扭轉這種經濟繼續惡化的局面而讓共和國人民失望非常的時候,另一個聲音從一片哀嚎中發了出來,“國家干預經濟、維護私有制、經濟農業自給自足、國家決定貨幣流通數量、擴大生存空間等等”這一些列經濟改革的口號從一箇中小規模的政黨口中喊了出來,並且引起了德國民衆的注意,這個小規模政黨的名字就是,國家社會主義工人工人黨,也叫納粹黨!

1929年開始的經濟危機給全世界都帶來了災難,但是對於小鬍子領導的納粹黨來說,卻是一個發展壯大的天賜良機。那些失去了工作的德國工人對於魏瑪共和國政府的無能既失望又憤怒,所以當納粹黨站出來宣稱要建立一個新的制度,以抵禦和制衡那些該死的資本家的時候,大批的失業的和即將失業的工人階級、城市工商業者、手工業者和小業主們都彷彿看到了希望,紛紛轉而支持後者加入了納粹黨。

到1930年9月中旬,納粹黨已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從一個只有80多萬選民,10個議會席位的小黨派,搖身一變,成爲了一個擁有19%得票率,640萬選票,107個國會議席的德國第二大黨,而小鬍子也從一個邊緣政客迅速上升成爲德國的政治新星。(未完待續……)

第33章 國聯的“請求”第146章 多疑的老闆娘第60章 佈網第78章 海軍條約(三)第74章 小鬍子的邀請第61章 名不副實第71章 小鬍子的德國第2章 登陸難第29章 大阪保護圈第18章 有人頂缸了第14章 騎着摩托去放牛第94章 真實的潛艇兵(二)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54章 實力對比(二)第11章 哭泣的爪哇島(四)第120章 羅德島第61章 佈網(二)第13章 登陸琉球第68章 絕密單位第69章 佔領西雅第24章 三路並進(二)第52章 米切爾的艦隊第47章 大衛的三封電報第1章 聯合調查第36章 衰落的德國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66章 聯邦缺鐵第50章 來的都是角啊第82章 湖面上的白花第43章 自家後院(二)第49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16章 打還是不打第129章 再NB的流氓也怕軍隊第24章 去歐洲賣套餐第38章 水陸並進第54章 反擊第52章 米切爾的艦隊第101章 重返巴勒斯坦第17章 工業基地第142章 車禍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119章 墨索里尼的交易第45章 民國(一)第52章 戰備(二)第27章 甲午戰爭開始了第30章 拒不合作第25章 三路並進(三)第22章 進攻澳洲第65章 深挖第155章 軟硬都不吃第12章 波蘭這隻風箱中的老鼠第57章 情報工作第42章 登陸第29章 沒良心炮第24章 賭約第24章 去歐洲賣套餐第48章 西海岸我來了第57章 波及亞洲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55章 看戲的都是傻子第1章 該往哪裡走第16章 一個熟人和兩個陌生的熟人一起第127章 小小的意外第34章 挑釁就是戰爭第60章 登陸越南(二)第8章 備戰第66章 重典第156章 不怕睡錯牀就怕站錯隊第11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下)第22章 進攻澳洲第2章 醞釀第22章 水下幽靈第23章 三路並進第62章 遷都第57章 飛機很重要第154章 烏合之衆第31章 倫敦上空的鷹第64章 計劃破產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58章 “潑婦”第107章 西澳礦區第63章 聯邦的四周第58章 星君級飛機母艦第49章 飛機第16章 打還是不打第21章 好人有好報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13章 政府和大會的僵局第67章 核反應堆第153章 越柬復國軍第49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128章 壞人出現了第79章 南美ABC第19章 小小的成就感第43章 自家後院(二)第15章 機羣第59章 反貪反黑(二)第127章 小小的意外第70章 外籍軍團
第33章 國聯的“請求”第146章 多疑的老闆娘第60章 佈網第78章 海軍條約(三)第74章 小鬍子的邀請第61章 名不副實第71章 小鬍子的德國第2章 登陸難第29章 大阪保護圈第18章 有人頂缸了第14章 騎着摩托去放牛第94章 真實的潛艇兵(二)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54章 實力對比(二)第11章 哭泣的爪哇島(四)第120章 羅德島第61章 佈網(二)第13章 登陸琉球第68章 絕密單位第69章 佔領西雅第24章 三路並進(二)第52章 米切爾的艦隊第47章 大衛的三封電報第1章 聯合調查第36章 衰落的德國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66章 聯邦缺鐵第50章 來的都是角啊第82章 湖面上的白花第43章 自家後院(二)第49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16章 打還是不打第129章 再NB的流氓也怕軍隊第24章 去歐洲賣套餐第38章 水陸並進第54章 反擊第52章 米切爾的艦隊第101章 重返巴勒斯坦第17章 工業基地第142章 車禍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119章 墨索里尼的交易第45章 民國(一)第52章 戰備(二)第27章 甲午戰爭開始了第30章 拒不合作第25章 三路並進(三)第22章 進攻澳洲第65章 深挖第155章 軟硬都不吃第12章 波蘭這隻風箱中的老鼠第57章 情報工作第42章 登陸第29章 沒良心炮第24章 賭約第24章 去歐洲賣套餐第48章 西海岸我來了第57章 波及亞洲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55章 看戲的都是傻子第1章 該往哪裡走第16章 一個熟人和兩個陌生的熟人一起第127章 小小的意外第34章 挑釁就是戰爭第60章 登陸越南(二)第8章 備戰第66章 重典第156章 不怕睡錯牀就怕站錯隊第11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下)第22章 進攻澳洲第2章 醞釀第22章 水下幽靈第23章 三路並進第62章 遷都第57章 飛機很重要第154章 烏合之衆第31章 倫敦上空的鷹第64章 計劃破產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58章 “潑婦”第107章 西澳礦區第63章 聯邦的四周第58章 星君級飛機母艦第49章 飛機第16章 打還是不打第21章 好人有好報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13章 政府和大會的僵局第67章 核反應堆第153章 越柬復國軍第49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128章 壞人出現了第79章 南美ABC第19章 小小的成就感第43章 自家後院(二)第15章 機羣第59章 反貪反黑(二)第127章 小小的意外第70章 外籍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