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劉芾的思考

當這個想法被異色列人提出來之後,劉芾嚇得趕緊直接致電異色列的那位數學家總理,好說歹說總算是勸住了他們的這種自殺行爲,如果異色列在這個時候去碰西奈半島,那麼英國人肯定會瘋了一樣趕過來把異色列人幹掉,因爲那裡有着英國的另一條生命線,蘇伊士運河。

這場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不僅重創了英美德法南這些工業比較發達的國家,還讓原本趨於平靜的世界局勢又起了一些變化。美國作爲受到打擊最大的國家,逐漸放棄了一直奉行的“自由貿易”原則,也開始設置各種貿易壁壘,以保護自己國內的工廠企業,並把目光放在了離它最近的南美洲各國身上,開始積極自救。

英法兩國除了加強貿易保護之外,還充分利用了它們廣袤的殖民地領土,開始轉嫁經濟危機帶來的傷痛。德國和意大利既沒有美國的地理位置優勢,也沒有英法兩國那麼多的殖民地,只能在經濟危機的泥潭裡越陷越深,無可奈何。

南海聯邦則牢牢的守住了東南亞這一塊市場份額,又利用異色列、土耳其、蘇聯這幾個受傷比較輕的國家,勉強維持着國內的工業生產。隨着這幾個大國都把眼光從世界範圍收到了國內,從1930年起,世界局勢就像經濟危機爆發之後的世界貿易形勢一樣,一片蕭條,大家都忙着給自身療傷,誰也顧不上維護什麼世界和平了。

在這種情況下。劉芾反倒清閒下來了,那些經濟政策的籌劃和制定不是他的長項,他也不願意去插手,就讓各部門按照他們的程序和規則自己去折騰。到1931年,劉芾就滿60歲了,已經進入老人的行列了,雖然他的身體保養的還不錯,但是年歲不饒人,在精力方面已經大大不如從前了。

從1895年擔任總統至今,劉芾已經在這個位子上坐了整整36年。眼看着這個國家從無到有。從弱小到強大,他其實對自己已經很滿意了。36年啊,幾乎就是一個人的半輩子了,在他的領導下。聯邦已經成爲了世界3強之一。現在再沒有那個國家敢隨便對南海聯邦指手畫腳了。如果劉芾在這個時候死去,他也不會覺得冤,因爲他努力了。而且差不多算是成功了。

不覺得冤但是會覺得遺憾,因爲目前的南海聯邦還不是他心目中的那個國度。在劉芾心目中,國家不僅是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以及國民生產總值、科技發展程度、軍事力量這些具體指標,還有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先進的重要標準,在劉芾看來,前面的若干項算是國家的硬件,而後面的一項算是國家的軟件,現在南海聯邦在硬件和軟件上還都有不足。

從硬件上看,聯邦的科技發展程度和經濟狀況已經很好了,軍事力量也還算及格,但是聯邦的國土面積還有欠缺。劉芾經常在辦公室裡看掛在牆上的那副大地圖,按照他的吩咐,這幅地圖上屬於南海聯邦的國土都被染成了紅色,每當他看到這一片零零碎碎的紅色時,心中就難免有些遺憾,因爲在那些零碎的紅色小塊之下,就有一個圓圓大大的土地還沒有變成紅色。

按照劉芾的理解,南海聯邦目前的領土狀況還不算很好,雖然面積不算小,但是太零碎了,全是一個一個的島嶼,建設起來非常麻煩,管理起來更是勞神。劉芾的最終目標就是佔領整個澳洲,把趴在身邊的最後一個大釘子拔掉,這樣南海聯邦才稱得上是東南亞的霸主,而這些年裡,聯邦在他的領導下,也一直在默默的再向這個終極目標前進。

從軟件上來說,劉芾的遺憾就比較大了,目前南海聯邦雖然對外標榜是一個聯邦制的國家,但是實際上就是一個披着民主外衣的獨裁政府。在聯邦正式建國的時候,雖然也設立了代表大會這個立法機構,但是劉芾一直都沒有正式啓用這個重要的機構,這到不是他想一直獨裁下去,而是當時的聯邦國內還沒有這種土壤。

當時聯邦剛剛建國,大部分領土都是剛剛從英法荷等國手中搶來的,多一半的人口都是其他民族,而且教育程度都不高,他們對於聯邦政府的認同感很低,再加上多年被殖民,頭腦中基本沒有什麼要求更公平更平等更透明政府的思想,他們對於政府的唯一要求就是指望這個新的統治者能讓大家都吃飽飯,能安安穩穩活下去。

目前這種狀況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近20年來,聯邦政府一直致力於加強國民教育和民族融合,在非常強力的政策下,經過這些年的努力,聯邦國內的近200個民族已經基本被融合了,而那些牴觸聯邦政策和民族和個人,絕大多數都被用各種方式消除掉了,在這方面劉芾一點都不手軟。

20年的時間,基本就是2到3代人了,如果一個人從出生開始,接受的就是漢語和英語教育,在幼兒園和學校中的同伴雖然有可能長相和民族和自己不一樣,但是說的話、吃的飯、寫的字都一樣,那麼這個孩子上大之後,就很難再去認同原來自己的什麼民族了,而且聯邦政府還採用了混居、嚴格消除各族文字、歷史、文化、甚至服飾的嚴厲手段,另外在身份證明上也只有居住地而沒有什麼民族。

所以到了現在,第2帶以後的聯邦居民都已經對民族這個詞很陌生了,這些新生代們關心的是自己如何找到更好的工作,如何住上大房子開上好車,而沒人再去關心自己原來是什麼民族,因爲在聯邦的國內很少能見到和用到這個詞,唯一還保留着這個詞彙和思想的就是那些老人們,但是他們的影響力顯然沒有國家機器強大,隨着新一代人的長大和老一代人的消亡,最終民族這個詞就將在聯邦的詞典中被抹去了,以後的南海聯邦只會存在南海聯邦人一種。

在徹底的執行完這個政策之前,劉芾無法啓用代表大會這個機構,因爲聯邦政府目前採取的很多政策都是違法的。不過不啓用並不意味着放棄,在這些年裡從各地的地方官員到人民代表的選舉都在按期進行着,凡是縣市以上的官員都是由當地居民自住選舉出來的,而聯邦政府各部門的官員還是由劉芾本人任命的,這種政體就好像是三種政體糅合在了一起,執行起來,很是麻煩。

不過麻煩歸麻煩,還是得繼續執行下去,從獨裁向議會制度的轉變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就南海聯邦的自身實際情況來講,一點一點的過渡比較穩妥。劉芾在今年打算把財政預算的審批權也歸還給代表大會,但是還會加一個限制,那就是聯邦總統有最終決定權,也就是說如果代表大會按照程序,沒有通過某項財政預算,如果劉芾覺得必要的話,還是可以拍板通過的,不過劉芾會盡量控制自己,不過多幹擾代表大會的運作,最大限度的讓它發揮它應該起到的平衡作用。

以劉芾自己的理解,像後世美國的那種三權分立的制度與其叫民主制度,不如叫妥協制度,它的精華所在並不是公平、民主、自由,而是妥協,人與人之間的妥協,人羣與人羣之間的妥協,人民與政府之間的妥協,政黨與政黨之間的妥協,在那種極度分權的情況下,人民、政府、政黨之間誰也不能取得壓倒性的優勢,所以想幹任何一件事,必須是所有的利益相關方坐到一起,慢慢的商量,最終得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未完待續……)

第58章 反貪反黑第21章 日本人的軍艦快造好了第9章 遇襲第80章 攻心戰第61章 佈網(二)第80章 只能看熱鬧第64章 R本和爪哇第2章 登陸難第44章 美國的反應第108章 新礦工第7章 吃虧是福第2章 走私走到了大清朝第101章 時間不多了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44章 革命(二)第61章 佈網(二)第15章 劉芾的計劃第79章 南美ABC第14章 遲來的婚禮第16章 一個熟人和兩個陌生的熟人一起第18章 西線第31章 南北日本第30章 英國國王及印度皇帝!!!第62章 巴頓第13章 西部大開發(二)第26章 中斷的訪問第60章 英國人也忍了第93章 樹下的美軍第63章 不一樣的坦克第37章 有點緊張第75章 國防(三)第52章 無奈的英國艦隊第59章 反貪反黑(二)第82章 湖面上的白花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36章 賭贏了第93章 樹下的美軍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33章 南海聯邦奧運代表隊第59章 登陸越南(一)第76章 海軍條約第14章 騎着摩托去放牛第44章 美國的反應第95章 猶太人第40章 第六師團的偷襲第23章 大戰結束第6章 再次談判第1章 聯合調查第141章 護士第82章 湖面上的白花第50章 飛機二第133章 他的奮鬥(二)第70章 建國(二)第20章 問題第95章 猶太人第37章 有點緊張第137章 標準的力量第90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四)第6章 再次談判第5章 三打白骨精(下)第69章 坑人的礦業公司第69章 佔領西雅第75章 三赴德國第95章 大衛走了第1章 不成功的人生第32章 奧運會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6章 戰爭擴大第11章 三國分贓第37章 空襲新加坡港(二)第66章 重典第78章 電視轉播第37章 新年新攻勢第153章 越柬復國軍第33章 菲律賓有動靜了第38章 辛亥革命第38章 珍珠港第69章 建國(一)第45章 美國人也參戰了第51章 去棉蘭老島練兵第62章 佈網(三)第114章 港口外的魚雷艇第73章 國防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29章 沒良心炮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46章 上琉球去練練兵?第67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三)第34章 偷襲成功第37章 菲律賓大泥坑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43章 各懷鬼胎第66章 波音飛機制造廠第33章 國聯的“請求”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58章 中立第27章 大阪師團第22章 坦克第2章 三大合成物
第58章 反貪反黑第21章 日本人的軍艦快造好了第9章 遇襲第80章 攻心戰第61章 佈網(二)第80章 只能看熱鬧第64章 R本和爪哇第2章 登陸難第44章 美國的反應第108章 新礦工第7章 吃虧是福第2章 走私走到了大清朝第101章 時間不多了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44章 革命(二)第61章 佈網(二)第15章 劉芾的計劃第79章 南美ABC第14章 遲來的婚禮第16章 一個熟人和兩個陌生的熟人一起第18章 西線第31章 南北日本第30章 英國國王及印度皇帝!!!第62章 巴頓第13章 西部大開發(二)第26章 中斷的訪問第60章 英國人也忍了第93章 樹下的美軍第63章 不一樣的坦克第37章 有點緊張第75章 國防(三)第52章 無奈的英國艦隊第59章 反貪反黑(二)第82章 湖面上的白花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36章 賭贏了第93章 樹下的美軍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33章 南海聯邦奧運代表隊第59章 登陸越南(一)第76章 海軍條約第14章 騎着摩托去放牛第44章 美國的反應第95章 猶太人第40章 第六師團的偷襲第23章 大戰結束第6章 再次談判第1章 聯合調查第141章 護士第82章 湖面上的白花第50章 飛機二第133章 他的奮鬥(二)第70章 建國(二)第20章 問題第95章 猶太人第37章 有點緊張第137章 標準的力量第90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四)第6章 再次談判第5章 三打白骨精(下)第69章 坑人的礦業公司第69章 佔領西雅第75章 三赴德國第95章 大衛走了第1章 不成功的人生第32章 奧運會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6章 戰爭擴大第11章 三國分贓第37章 空襲新加坡港(二)第66章 重典第78章 電視轉播第37章 新年新攻勢第153章 越柬復國軍第33章 菲律賓有動靜了第38章 辛亥革命第38章 珍珠港第69章 建國(一)第45章 美國人也參戰了第51章 去棉蘭老島練兵第62章 佈網(三)第114章 港口外的魚雷艇第73章 國防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29章 沒良心炮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46章 上琉球去練練兵?第67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三)第34章 偷襲成功第37章 菲律賓大泥坑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43章 各懷鬼胎第66章 波音飛機制造廠第33章 國聯的“請求”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58章 中立第27章 大阪師團第22章 坦克第2章 三大合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