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 興滅國,繼絕世

bookmark

堂上向項籍拋售復辟五國政權的人,是張耳的把兄弟,大梁人陳餘。

在民間潛藏多年,化名“夏仲“的陳餘重新穿回了他喜愛的儒服,頭戴高冠,腰掛長劍,又恢復了那個名揚魏趙的名士形象。

他所獻的策略也極盡儒家風格,但聽上去極有誘惑性:“孔子有言,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

“昔周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後於薊,及下車,又褒封神農之後於焦,帝堯之後於祝,帝舜之後於陳,大禹之後於杞,以不絕三代之祀,然後天下歸仁,四方之政行焉。”

“齊桓公時,周室東遷,禮崩樂壞,北狄……入侵中國。”

說得興起,陳餘差點將“南夷”二字脫口而出,又想起春秋時中原諸夏痛罵的蠻夷,不就是今天在陳地當家做主的楚人麼?連忙將話吞了回去。

“齊桓公糾合諸侯,振奮傾頹,興滅繼絕,存邢救衛,大義堂堂,遂大霸天下。”

偷眼瞥了下堂上年紀輕輕的項籍將軍,見他對周武、齊桓故事不以爲然,陳餘連忙又添上了一件跟楚國有關的事。

“楚莊王時,陳國內亂,莊王破陳,誅夏徵舒,又罷陳之戍,立陳之後,諸侯聞之,皆朝於楚。”

“此皆興滅繼之事也,今秦爲不道,以虎狼戎狄之邦,殘滅六國社稷。韓王安、楚王負芻、魏王假、趙王遷、齊王建、燕王喜,或被秦吏殘殺,或被遷於荒涼之地,鬱郁而死,六國之人不平,借暗暗切齒,欲爲君父報仇,常有仁人志士奔走,欲復六國社稷。”

“今將軍舉義兵,已復大楚,誅僞王景駒,威震天下。若能一併復立五國之後,諸侯感恩,定將擁將軍爲縱長,隨後急引兵而西,擊函谷關,則可入咸陽,誅暴秦!”

不管是恢復舊六國的秩序,還是迅速誅滅暴秦,都搔到了項籍這年輕人的癢處,但陳餘話音剛落,堂下便有人大聲道:

“急引兵而西,擊函谷關,此爲人作嫁之計也,上柱國切不可聽之!”

衆人側目而視,來人正趨步而入,雖然滿臉倦容,卻舉止有度,正是韓人張良。

張良是張耳、陳餘的舊識,也是項籍也敬重的“刺秦勇士”,在反秦圈子裡名聲響亮,自然有他說話的一席之地。

張良登堂後,向坐於正中的項籍作揖,又瞧見項羽身旁下首,坐着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者,或許就是傳說中的“亞父”范增。

陳餘雖認識張良,但當場被其搶白,有些不快,遂道:“子房,你不是一直熱衷於恢復韓國麼?今日爲何要出言反對?”

張良朝陳餘拱手道:“我不反對復立五國社稷,只反對急躁西進。”

“敵多則力分,與衆則兵強,陳生所言不錯,我不妨說說自己從琅琊西來,一路的所見所聞罷。”

他侃侃而談道:“良只見各地豪傑雖已並起,形勢大好,路上途徑沛縣,卻發現這區區小縣,數萬戶口,竟出了呂澤、王陵、雍齒三股勢力,分別自稱沛公、留公、豐公,互不統屬。”

“沛縣如此,齊地、魏地、韓地、趙地、燕地,想來形勢也差不多。數百人、千人爲聚者,不可勝數,然各有旗號,相互間並不服從,甚至自相傾軋,不能專心對抗秦廷,此力分也。”

別說那些地方了,楚國也鬧出了兩楚並立的鬧劇來,項羽上個月才砍了景駒的腦袋,吞併了秦嘉的部屬,這都是血的教訓。

張良道:“一兔走,百人追之;積兔於市,過而不顧。非不欲兔,分定不可爭也。”

“與其讓百人自相爭奪,不如由楚國,由少將軍出面,爲五國的復辟定下人選,派人去各地擁立五王之後。社稷已立,則當地豪傑也能聚合在一個旗幟下,與郡縣秦吏相抗,分擔楚國的壓力。”

張良這一番言論,雖然“復五國”的結論與陳餘並無不同,但他的論據已不再是空想的“興滅繼絕”,而是更實際的訴求,這下連范增也微微頷首。

張良又道:“但眼下,除了齊地已稍有氣色外,魏、韓、趙、燕,依然爲暴秦控制,就算楚國加以協助,也得三五個月,來年開春才能見成效。”

“此時若少將軍急於率師入關,恐怕只能靠楚國一國之力,數萬之衆,能否攻破函谷天險尤未可知,但另一件事卻必然發生。”

“我聽說,黑夫與王賁正決戰於漢水之濱,北軍勝而南軍敗,一旦將軍引軍西進,關中告急,王賁必然撤軍回援。屆時,義軍非但不能入函谷關,反倒便宜了那黑夫,讓所謂的北伐軍得以喘息,黑賊狡詐,定會乘着楚軍與秦軍鏖戰於函谷之時,進入武關,奪取咸陽,豈不是爲他人做嫁衣?”

張良走到一直默然不言的張耳身前:“張大俠,我聽說,你與黑夫乃仇讎,有殺妻奪子之仇,難道願意用萬千義士的血,來助他解圍麼?”

張耳大笑道:“子房啊子房,十多年未見,言辭仍如此犀利,的確,親者痛,仇者快之事,吾等不能做。”

陳餘被張良點破獻策的紕漏之處,有些臉紅耳熱,伏地向張耳下拜:“兄長,我絕非此意。”

張耳扶起他:“我明白,吾弟也是想早日攻入關中,再去找尋我那失散的兒子。”

張良這邊,則繼續向項籍、范增說道:“故良以爲,不該急於入關,而應乘着黑夫與王賁決戰之際,先進軍魏地,再圖韓地、河北,復五國社稷,合六國之力,以少將軍爲縱長,積累糧秣,訓練新卒,等南北秦軍疲敝,再西進不遲。”

項籍一直在飲酒,雖然張良已說得很透徹,項籍也不可能爲了逞一時之名而便宜了與他家有過節的黑夫,但對張良之策,他依舊有些不滿意,只看了旁邊的范增一眼:

“亞父以爲如何?”

范增睜開了眼,朝項籍拱手道:“少將軍這兩月來,已連續打了三場大戰。下邳破秦軍,彭城斬秦嘉、景駒,又強攻淮陽,雖名震天下,但士卒們損失不小,也疲敝了,恐不能再西進,依老夫看,還是從張良之策爲宜,派遣使者,各去諸侯,復立其後人爲王。”

“善。”

項籍本欲當堂說出自己的想法,但范增對他搖了搖頭,他這才忍了忍,掃視堂下衆人:

“大野澤彭越已入齊,立田廣爲王,燕國後人則在國滅時被秦吏屠戮殆盡,且路途遙遠,暫且不論,其餘魏、趙、韓,誰可爲王,誰又願前往?”

張良立刻起身應諾:“韓公子成,曾受封橫陽君,現尚無恙,且有賢聲,可立爲韓王,爲楚聲援。”

項籍頷首:“韓成人在何處?”

張良道:“公子成,遭秦吏緝捕,避難於芒碭山,我已請人去尋到了他,不日將至淮陽!”

他又請命道:“良韓人也,三世相韓,熟悉韓地山川,又多門生故吏,我可去潁川,召集韓人義士,提前發難!”

項籍卻道:“子房急於復韓,我知之,但潁川那邊,形勢有變。”

“八月中旬,有黑夫部將曰韓信者,從汝南進軍,前幾日在上蔡大破秦軍萬人,又北擊方城、葉縣,正與秦軍一部交戰於昆陽。”

葉縣、昆陽到淮陽不過三百餘里,所以項籍知道那邊的情況。

范增笑道:“若非少將軍急擊淮陽,吸引了潁川、汝南的秦軍兵力,韓信恐怕也不會那麼輕易得逞。”

也就這位“亞父”敢這麼明白地批評項籍了。

“不然,縱我不打淮陽,韓信恐怕也能取勝。”

一向心高氣傲的項籍卻對這“韓信”竟十分讚賞:

“我聽說韓信在黑賊麾下爲都尉,年輕勇銳,攻打百越時便立過大功,而後又在長沙大敗李由,更白衣渡江,奇襲江陵。”

“依我看,若無此人幾次救急,黑賊恐怕早就戰敗授首了。”

“如今黑賊被王賁困於漢濱,韓信又爲之張奇兵,出冥厄,直插中原腹地,孤軍深入,卻屢敗秦師,燒其糧道,攪得秦軍後方大亂,真是一個兵家奇才!”

說到這,項籍竟不由嗟嘆道:“據說那韓信也是地道的楚人,他若能歸順大楚,爲我所用,該多好啊!”

這時候,堂下響起一個聲音:“既然少將軍如此喜愛韓信,我願去爲將軍遊說此人,讓他棄暗投明!”

……

說話的是叫武涉,盱眙人,項氏昔日的食客,也是項籍麾下不多的文士,他是范增從壽春帶來的,說此人能言善辯,可爲說客……

見項籍言辭中對韓信的用兵頗爲讚賞,一直沒撈到機會表現的武涉立刻出面,希望去遊說韓信。

張良也贊同:“少將軍也說了,韓信有兵兩萬,是黑夫的左膀右臂,也是打破南北平衡的關鍵,若真能說服他追隨楚國,不但能讓黑夫繼續受困,還可讓義軍虎添翼,潁川必能輕易奪取!”

而復興韓國,自然也就有望了。

但項籍本就是個葉公好龍的傢伙,只是嘴上說說罷了,對武涉的請命不置可否,卻道:

“此事稍後再議,韓王人選有了,子房也願冒險入潁川,趙、魏兩地,可有人去?”

張耳和陳餘相視點頭,一齊出列:“張耳魏人也,曾爲外黃之俠,與魏地豪傑相識,我願前往魏地。前寧陵君魏公子咎,有賢名,今爲庶人,與其弟魏豹匿身於臨濟,可立爲魏王!”

陳餘亦道:“臣嘗遊趙,知其豪桀及地形,願請奇兵北略趙地。趙公孫趙歇,乃趙孝成王之玄孫也,爲人賢,今居鉅鹿郡大陸澤,投靠趙地大俠魯勾踐,可爲趙王!”

張耳是魏國名俠,陳餘的妻家在趙地,名聲響亮,這兩人過去,或能鬧出一番事業來,項籍同意了二人的請命,

他又點了破淮陽時立下功勞的陳人武臣,帶着一千人作爲先鋒,隨張耳進入魏地,至於隨陳餘去趙地的人選……

還不等項籍想好人選,卻有一個站在廳堂內的持戟郎,忽然出列,向項籍下拜:

“臣願護送陳先生去趙地!”

項籍看了那持戟郎一眼,三十餘歲年紀,身材倒也魁梧,只是只覺得面生得很:“汝何人也?”

“項氏小兒,白長了一對重瞳,這就不認得乃公也?”

持戟郎心裡直罵娘,嘴上卻唯唯諾諾:

“臣陽城人,陳勝!”

……

PS:第二章在晚上

第212章 涇流之大第848章 深海第735章 太陽落山了(下)第144章 起於微末第64章 投書者第57章 赤幘第650章 藥(下)第186章 材士第619章 項氏第297章 照單全收第922章 名不正則言不順第231章 帆影第791章 佔角第670章 獨斷第148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770章 一個幽靈第992章 大蟒第419章 善爲誘兵以冒敵第145章 錢文異形第551章 朕安第250章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第829章 五世相韓第149章 其末立見第727章 這鍋真黑!第225章 盡地力之教第579章 兩戰第940章 天下已定蜀未定第930章 凡每每與之相反第259章 章邯第224章 四月行縣第601章 衛滿第810章 結盟第555章 勿害我第455章 除惡務盡第519章 一夫第359章 你喜歡熄燈還是亮着?第569章 蒿里第489章 肯定不是自己寫的第735章 太陽落山了(下)第746章 用兵不遜吳孫子第666章 七閩第302章 折節下交第264章 士卒可用矣第220章 上巳節第298章 野有遺賢第979章 長平第218章 麻衣如雪第174章 表演第777章 陳勝吳廣第68章 鬼吹燈第853章 將五十年興亡看飽第281章 八百年盛衰枯榮第792章 別得罪女人第440章 頭狼(騙月票)第1009章 博弈第208章 來自祖龍的評價第446章 撼山第368章 雄心壯志第718章 有人貴爲公子第991章 鍾離眛第939章 胠篋第933章 結交樓煩將第327章 封建與郡縣第685章 圖騰第570章 我願世間少英雄!第392章 牛羊課第538章 請學爲圃第339章 宿麥發書一週年總結,順便求月票!(有劇透)第31章 盆滿鉢滿第141章 陳平第828章 誰能置身事外?第395章 羊吃人第442章 千里馳遠李將軍第467章 蕭何第266章 千鈞之力第642章 法吏第133章 劉季第951章 沒有皇帝的帝國第679章 閩在海中第947章 三千年來誰著史?第893章 望夷第519章 一夫第84章 雞血第232章 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第291章 欲刺第44章 這麼大!第222章 抄個屁!第986章 出關(上)第904章 布衣將相之局第769章 三楚第391章 良弓第946章 粉飾第43章 舂穀持作飯第288章 不要臉第163章 陽城第113章 不可千日防賊第387章 以力爲雄第938章 權力是個古怪的東西第820章 信
第212章 涇流之大第848章 深海第735章 太陽落山了(下)第144章 起於微末第64章 投書者第57章 赤幘第650章 藥(下)第186章 材士第619章 項氏第297章 照單全收第922章 名不正則言不順第231章 帆影第791章 佔角第670章 獨斷第148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770章 一個幽靈第992章 大蟒第419章 善爲誘兵以冒敵第145章 錢文異形第551章 朕安第250章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第829章 五世相韓第149章 其末立見第727章 這鍋真黑!第225章 盡地力之教第579章 兩戰第940章 天下已定蜀未定第930章 凡每每與之相反第259章 章邯第224章 四月行縣第601章 衛滿第810章 結盟第555章 勿害我第455章 除惡務盡第519章 一夫第359章 你喜歡熄燈還是亮着?第569章 蒿里第489章 肯定不是自己寫的第735章 太陽落山了(下)第746章 用兵不遜吳孫子第666章 七閩第302章 折節下交第264章 士卒可用矣第220章 上巳節第298章 野有遺賢第979章 長平第218章 麻衣如雪第174章 表演第777章 陳勝吳廣第68章 鬼吹燈第853章 將五十年興亡看飽第281章 八百年盛衰枯榮第792章 別得罪女人第440章 頭狼(騙月票)第1009章 博弈第208章 來自祖龍的評價第446章 撼山第368章 雄心壯志第718章 有人貴爲公子第991章 鍾離眛第939章 胠篋第933章 結交樓煩將第327章 封建與郡縣第685章 圖騰第570章 我願世間少英雄!第392章 牛羊課第538章 請學爲圃第339章 宿麥發書一週年總結,順便求月票!(有劇透)第31章 盆滿鉢滿第141章 陳平第828章 誰能置身事外?第395章 羊吃人第442章 千里馳遠李將軍第467章 蕭何第266章 千鈞之力第642章 法吏第133章 劉季第951章 沒有皇帝的帝國第679章 閩在海中第947章 三千年來誰著史?第893章 望夷第519章 一夫第84章 雞血第232章 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第291章 欲刺第44章 這麼大!第222章 抄個屁!第986章 出關(上)第904章 布衣將相之局第769章 三楚第391章 良弓第946章 粉飾第43章 舂穀持作飯第288章 不要臉第163章 陽城第113章 不可千日防賊第387章 以力爲雄第938章 權力是個古怪的東西第820章 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