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402章 俠以武犯禁

bookmark

黑夫不知道,秦始皇之所以更信秦地本土巫祝,拒絕關東方士東巡建議,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高漸離案後,秦始皇對“諸侯之人”已失去了信任。雖然他沒像當年一樣貿然逐客,但只要是六國遺民,休想再靠近皇帝,也不可能得到重用。

秦始皇區別“秦人”和“諸侯之人”的標準,便是按他繼位時,秦的疆土來判定。當是時,秦地已並巴、蜀、漢中,越宛有郢,置南郡;北收上郡以東,有河東、太原、上黨郡;東至滎陽,滅二週,置三川郡。

除此之外,其餘新徵服地區,都算作“諸侯之人”。

於是乎,這次北巡的大部分時間,秦始皇的車駕,都行駛在較爲友善的地域上。

河東安邑便不必說了,從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86年),魏國被迫獻出安邑予秦開始,這裡便是秦的土地。秦昭王將安邑城內的魏人盡數趕走,遷徙秦地被赦免的罪人來定居,幾代人過去了,他們已和南郡一樣,成了秦忠實的子民,當地百姓在蒲阪,在鹽池,在安邑夾道歡迎皇帝蒞臨。

“朕當年從邯鄲歸國時,河東百姓也是如此迎接朕的啊……”

秦始皇坐於御駕中,掀開帷幕看着外面的人山人海,小時候的片段一閃而過。

那時候的秦始皇才七八歲年紀,在邯鄲受盡了苦楚和侮辱,對遙遠的咸陽,也有一種陌生感,第一次給他一種“回家”感覺的,卻是在河東,在安邑。

恍惚記得,當時母后在車裡緊緊抱着他,忽然外面一陣喧鬧傳來,如驚弓之鳥的母子大駭,小公子縱然害怕,卻還是勇敢地擋在母親面前,捏緊了拳頭。

但那些涌來的人,卻統統跪倒在十步之外,他們只是想來看看,流落受難多年的公子政……

年邁的安邑老農高高舉起手裡蒸好的粟飯,請公子享用。

秦始皇不記得自己吃沒吃,只記得,當時是冬天,一路上俱是雨雪,但母子二人心裡卻是暖的,因爲他們知道,自己總算是安全,不再有性命之虞了。

“昔我往矣,雨雪載途。今我來思,黍稷方華!”

心情大好之下,秦始皇在安邑下達了一項命令:三十多年前,那些迎接過他的城邑,其治下百姓,統統“復一年”,也就是免除一年更役。

秦始皇在安邑停留了三日,祭祀了“夏墟”。但接下來的太原郡,留給秦始皇的印象就不那麼好了……

秦始皇二十八年未月(農曆六月)初,秦始皇抵達了晉陽。

“晉陽好啊。”

在車上時,秦始皇對隨駕的廷尉李斯冷笑道:“朕繼位的第一天,便接到了一個消息,晉陽反了!好在有蒙驁將軍爲朕擊定之!”

李斯垂首:“臣當時剛到咸陽,記得此事……”

那份晉陽人給他的繼位大禮,秦始皇至今尤記,所以在當地也沒任何減免的恩賜。

二十八年過去了,晉陽依舊,人卻面目全非,蒙驁已死,他的兒子蒙武也垂垂老矣,身體比王翦還差,也不知還有多久好活。

老將在凋零,如今秦始皇親政前便活躍在戰場上的那批將領,還能頂用的,就只有羌瘣了。

值得欣慰的是,年輕一代的將領人才輩出,蒙恬李信一度讓秦始皇失望,但他們都知恥後勇,這幾年在邊疆頗有建樹,馮敬、李由雖是官二代,但也算有點才幹。

不過,秦始皇最爲看好的,還是潛力巨大的北地郡尉黑夫,此子能文能武,且出身卑微,沒有根基。只是黑夫太過年輕,吸取了李信伐楚的教訓,秦始皇不打算讓他驟然登上高位,而打算慢慢打磨培養……

因爲對晉陽印象不好,秦始皇只在這停留了兩天,這兩天裡,還聽說了另外一件讓他胃口不佳的事。

事情是這樣,太原郡尉來稟報,說是晉陽附近的榆次縣,似乎有荊軻黨羽舊友活動!

“稟陛下,榆次有一名劍客,名曰蓋聶,家境富足,常與六國劍士往來。二十多年前,賊人荊軻曾遊歷經過榆次,與蓋聶講論劍術,荊軻事敗時,蓋聶不知所蹤。臣派人四處緝拿懸賞,近日他被人告發,竟是隱居在仇由,已經被官府捉住,敢問陛下,當如何發落?”

郡尉欲以此邀功,秦始皇卻只感覺一陣噁心,扔下筷箸,面露不快。

遊俠、劍客,這是秦始皇生平最厭惡的人,跟荊軻沾邊的人尤甚。

他總感覺,這些欲置自己於死地的太子丹、荊軻殘黨真是殺不完的蟲子。

皇帝會自降尊貴,去審問一條垂死的殘蟲麼?當然不會,秦始皇只是不耐煩擺了擺手,讓廷尉李斯按照律令處置。

於是乎,蓋聶,這個避秦苛律,在山裡隱居,以揮舞木劍爲樂,壓根沒什麼刺殺、謀反之心的老者,只因爲許多年前與荊軻往來過,被外人說成是“荊軻之友”,就被太原郡丞判了“將陽”和“謀逆”二罪,在晉陽東市斬首……

公堂之上,鬚髮斑白的老劍客蓋聶喊冤不止,他年輕時是榆次著名的劍客,家境富足,常與六國人士往來,但要說他是荊軻的朋友,那真是天大的冤屈。

“老夫不服!”

判決書下達後,蓋聶高呼不止。

“當年荊軻曾來榆次拜訪我,與我講論劍術不假,但我二人對劍招劍法的理解,頗有不合之處,我覺得荊軻無甚本領,只會誇誇其談博取名聲而已,便勃然生怒,用眼睛瞪他,他便慚然而走,當夜就離開榆次,再未與我相見過,我豈會是他舊友黨羽?我不服,我要乞鞠!”

乞鞠,便是被告不服判決,請求複審,若是縣上的判決,可乞鞠至郡,郡府的判決,可乞鞠至“最高人民法院”廷尉處。

蓋聶好歹也做過很長時間秦民,雖然他桀驁不馴不願遵循規矩,但也知道點秦律的制度。

但不巧的是,李斯這廷尉就在晉陽,於是蓋聶早上請求乞鞠,下午時,李斯便親自來複審了。

最終,他駁回了蓋聶的乞鞠,認爲謀反罪不可饒恕,維持原判……

李斯的理由說得冠冕堂皇:“俠者,邦之五蠹也。六國不除此五蠹之民,厚賦養之,遂有破亡之國,削滅之朝!”

“俠以武犯禁,太原本就有趙之遺風,青壯子弟欲從蓋聶學劍者甚衆,十人學劍任俠,便有十戶人家農田荒廢,邑中卻多出了十個憑藉劍術,作奸犯科之徒,故犯禁者誅!”

法家最討厭兩種人,一是儒,二是俠,恨不得他們死個精光。如今皇帝爲了平衡朝堂、學術,容許儒家爲博士,法家輕易動不了他們,但民間的俠卻不同,自秦一統後,幾成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這樁案子,遂被李斯辦成了鐵案。

暗地裡,李斯一定要蓋聶死的理由卻是:“逆黨狡詐,陛下去年心軟,寬赦了一個高漸離,他便欲行不軌,差點冒犯天顏。對這些逆黨,寧可殺錯,也不可放過!”

於是乎,就在秦始皇車駕離開晉陽,繼續北上的時候,蓋聶便被斬於晉陽之市,雖有老劍客不忿的疾呼,有旁觀者無言的嘆息,卻沒有六月飛雪……

……

十日後,蓋聶被斬於晉陽的消息傳至鉅鹿郡,一望無垠的大陸澤旁,一座隱蔽在山林的小院,響起了一聲巨大的拍案聲!

“蓋聶也算是晉地豪傑,年輕時劍術了得,十人不能近其身,如今卻被暴秦無罪而誅,真是可恨!”

室內,一位四十餘歲,鬚髮濃郁,身材壯碩的猛士氣得渾身發抖,方纔他那一拳,竟直接將矮案擊成了兩段,碎木屑飛得到處都是……

他叫魯勾踐,年輕時是邯鄲輕俠,常年在市肆廝混,荊軻遊於邯鄲,魯勾踐曾與荊軻玩六博。二人玩到一半,爭執博局的先後路數,魯勾踐是個暴脾氣,立刻掀了棋盤,怒而叱之,荊軻也不跟他計較,嘿然離去,之後再未相會過。

魯勾踐只當荊軻是個膽小鬼,也沒放在心上,等到十年後,荊軻刺秦失敗的消息傳來,魯勾踐才爲當年的事後悔不已……

“我真是太不瞭解荊卿了,過去曾因小事呵斥他,不曾想,他與我竟是有相似的心思。”

魯勾踐作爲趙人,邯鄲破滅,秦王親至邯鄲,坑殺數百仇人,這其中就有幾個是魯勾踐的恩主,他亦心存刺秦之心,卻被荊軻搶了先。

最後魯勾踐又不由可惜地說道:“嗟乎,荊軻雖有刺秦之勇,卻不講於刺劍之術也!”

自那之後,魯勾踐就暗暗離開了邯鄲,來到人煙稀少的大陸澤畔,靠漁獵過活,順便招攬燕趙反秦人士,在此暗暗聚集,修習劍術,諸如陳餘之輩,當年便來過此地……

但隨着秦一統六國,反秦運動進入低潮。如今反秦遲遲無忘,卻先後聽聞高漸離、蓋聶這些“豪傑”相繼隕落,魯勾踐當真是義憤難平。

他一旁的布衣男子卻十分鎮定,撿回方纔被魯勾踐一掌擊飛的帛信,說道:

“魯大俠,隳名城,殺豪傑,這本就是暴秦一直在做的事情,但六國志士就像韭葉,割復生,殺是殺不完的,暴秦如此做派,只會讓更多人對其死心,將天下的任俠豪傑逼到絕路上……”

“張子房!在你看來,蓋大俠之死,竟成一件好事?”

魯勾踐一把揪起化妝成商賈,在楚、趙之間聯絡消息,試圖將天下反秦志士捏合在一起的張良,罵道:

“你之前信誓旦旦地說,那暴君今歲或將東巡封禪,讓吾等伺機助你行刺,結果呢?我得到消息,趙政殺蓋聶後,便一路往北,去雁門、雲中了!”

他罵完後,將張良扔到一邊,越想越氣憤,怒髮衝冠之下,拿起了掛在牆上的劍便要出門而去:

“不行,我不能再藏在此處發黴,定要連夜帶賓客前往雁門、雲中,在山道上伏擊趙政!”

第806章 沛公第393章 大買賣第160章 大夫爵第377章 戍卒叫第275章 楚歌與秦風第897章 我來看你了第379章 黑白第25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第665章 你信的是哪個洛阿神?第890章 楊喜第149章 其末立見第97章 足跡學第700章 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頭裡第338章 叛徒!第598章 險惡第441章 凡事預則立第71章 遲來一步第674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一定要看看,寫在第五捲開始前的話第977章 中山狼第78章 大行於世第183章 勸降第578章 邊釁第773章 二世皇帝第693章 驚濤拍岸第620章 黃石第836章 鼠第576章 舊部第533章 海市蜃樓第864章 亡秦者第176章 冒險第959章 河東第1011章 抵足而眠第722章 國家終於同意給我們發老婆了!第432章 公子扶蘇第447章 吾矛之利第149章 其末立見第349章 勞動人民的智慧第246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247章 三馬第751章 推倒這堵牆第468章 芝蘭生於幽谷第983章 隨波逐流第548章 騁望琅琊臺第494章 一人之心第263章 這不是足球……第150章 陳屍第895章 待到打下咸陽城第817章 秦始皇三十八年第340章 背井離鄉第861章 武關第225章 盡地力之教第258章 以銖對鎰第220章 上巳節第358章 護短第400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355章 宰之第772章 招魂第88章 罪與罰第490章 財政危機第588章 公子從軍第309章 南昌第291章 欲刺第253章 兵成第736章 死國可乎?第75章 義我所欲也第259章 章邯第728章 套路第639章 韓信第306章 溯流而上第414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第630章 始皇之心第229章 外有必救之師第983章 隨波逐流第94章 封診式第494章 一人之心第166章 居則有禮第331章 起土驪山隈第180章 兵敗如山倒第460章 不謀全局者第629章 辦不到第25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240章 內間第1007章 贏家第509章 天人第735章 太陽落山了(下)第39章 回家(上)第538章 請學爲圃第76章 榮辱之責在乎己第242章 人臣無外交第332章 同行冤家第1019章 飲鴆止渴第881章 崤函之固第309章 南昌第621章 天罰第77章 水驛江程去路長第129章 什伍如親戚,卒伯如朋友第654章 三鼓第197章 弟子第716章 臨之以兵
第806章 沛公第393章 大買賣第160章 大夫爵第377章 戍卒叫第275章 楚歌與秦風第897章 我來看你了第379章 黑白第25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第665章 你信的是哪個洛阿神?第890章 楊喜第149章 其末立見第97章 足跡學第700章 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頭裡第338章 叛徒!第598章 險惡第441章 凡事預則立第71章 遲來一步第674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一定要看看,寫在第五捲開始前的話第977章 中山狼第78章 大行於世第183章 勸降第578章 邊釁第773章 二世皇帝第693章 驚濤拍岸第620章 黃石第836章 鼠第576章 舊部第533章 海市蜃樓第864章 亡秦者第176章 冒險第959章 河東第1011章 抵足而眠第722章 國家終於同意給我們發老婆了!第432章 公子扶蘇第447章 吾矛之利第149章 其末立見第349章 勞動人民的智慧第246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247章 三馬第751章 推倒這堵牆第468章 芝蘭生於幽谷第983章 隨波逐流第548章 騁望琅琊臺第494章 一人之心第263章 這不是足球……第150章 陳屍第895章 待到打下咸陽城第817章 秦始皇三十八年第340章 背井離鄉第861章 武關第225章 盡地力之教第258章 以銖對鎰第220章 上巳節第358章 護短第400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355章 宰之第772章 招魂第88章 罪與罰第490章 財政危機第588章 公子從軍第309章 南昌第291章 欲刺第253章 兵成第736章 死國可乎?第75章 義我所欲也第259章 章邯第728章 套路第639章 韓信第306章 溯流而上第414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第630章 始皇之心第229章 外有必救之師第983章 隨波逐流第94章 封診式第494章 一人之心第166章 居則有禮第331章 起土驪山隈第180章 兵敗如山倒第460章 不謀全局者第629章 辦不到第25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240章 內間第1007章 贏家第509章 天人第735章 太陽落山了(下)第39章 回家(上)第538章 請學爲圃第76章 榮辱之責在乎己第242章 人臣無外交第332章 同行冤家第1019章 飲鴆止渴第881章 崤函之固第309章 南昌第621章 天罰第77章 水驛江程去路長第129章 什伍如親戚,卒伯如朋友第654章 三鼓第197章 弟子第716章 臨之以兵